1990年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绝密信件曝光,仅有十六字,却字字箴言

avatar
关注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后,曾有过短暂地交往,两人相见恨晚,结为朋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晚上,周恩来思友心切,动笔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

由于当时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在台湾高雄,所以周恩来的信件,从写成到送至张学良的手中,一共用了四、五个月。

1990年,这封写给张学良的绝密信件曝光于世,信中仅有十六个字,却字字箴言,表达着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殷切关怀。

那么,周恩来为什么要给张学良写信?

两人之间是否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交往?

十六字信件的内容是什么?

故事还得从西安事变开始说起。

张学良

洽谈抗日,初次见面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接受共产党的邀请,在延安清凉山下的天主教堂,与周恩来完成了第一次见面。

尽管此前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但张学良却凭感觉认出了周恩来。他紧握着周恩来的手,不容置疑地说:“想必,您就是周先生吧!”

周恩来微笑着给予回应:“幸会幸会,张将军,真是好眼力!”

张学良谦虚道:“那倒不是,主要因为周先生的大名全中国闻名。”

周恩来见过不少国民党高官,对他们的印象都不怎么好。但性格豪爽的张学良却令他产生了好感:“我对您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张学良听完愣住了,回忆了好久,才反问周恩来:“您为什么这么说?”

周恩来解释道:“张先生您可能有所不知。我少年时在奉天(沈阳)读过三年书,对东北人的脾气还算了解,也比较喜欢。”

张学良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我们还算半个老乡了。”

接着,周恩来尽地主之谊请张学良就坐。

刚坐下,张学良便对在场的所有人说:“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其实我和周先生还是师出同门呢!”

在场的人都有点不知就里,就连周恩来也有点不解。

张学良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苓是您的老师,他也是我的老师。”

周恩来听完更加疑惑了:“张校长怎么成为您的老师的?您也在南开上过学吗?”

张学良坦诚地回答:“其实我之前是抽烟片的。但后来在张老师的劝诫下,下决心戒掉了。之后,我就拜他为师了。”

周恩来点点头:“张校长为宣传抗日四处奔走。我们作为他的学生,也应该遵从师长的教诲,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周恩来的铺垫下,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就此拉开了。

张学良是个爽快人,说话做事都不喜欢绕圈子,他开门见山道:“其实两年前,我就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将全中国所有的力量团结起来,这样才能将日寇赶跑,而这个政府的领袖必然是蒋介石。但现在我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

周恩来没有立刻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沉默片刻,说:“张先生的思想转变是正确的。中国要抗日,要赶走日寇。光靠搞独裁的蒋介石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走民主道路,走群众路线。”

张学良肯定了周恩来的说法:“周先生说得在理。但关于蒋介石,我有其他看法……其实蒋介石也是痛恨日寇的,可他的算盘打错了。他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抗日是次要的,剿共才是主要的。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逼他转变思想,逼他走上抗日的道路。您说呢?”

周恩来抬起头看了一眼张学良,也觉得蒋介石确实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对象:“我同意‘逼蒋抗日’的主张。蒋介石的国民党是可以成为抗日的主力的。如果他同意抗日,我们共产党可以既往不咎,与他第二次合作。”

张学良

随后,张学良提出了四点建议:

1、国共内战可以立即结束。同时双方可以组建抗日联军。

2、红军可以集中驻扎在河北。

3、红军如果需要东进,国民党的东北军方面可以让路。

4、蒋介石的思想暂时没法改变,他只能听从指示进驻苏区。

周恩来也给出四点要求:

1、释放被逮捕的共产党员。

2、将陕北留给共产党做后方。

3、抗战胜利后,国共军人同等复员退伍。

4、宣布共产党为合法政党。

张学良将周恩来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打算回去后找机会转述给蒋介石。

最后,张学良和周恩来愉快地结束了和谈。周恩来对身边的李克农说:“没想到张学良也是个爱国之人,说话也是那么豪爽。”

张学良也感慨道:“周恩来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要是早一点认识他就好了。”

逼蒋抗日,二次见面

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第二次见面,发生在西安事变之后。

当年12月4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向蒋介石提出了联共抗日的想法。蒋介石不听,反而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让他们接受命令,将军队开赴陕甘宁边区剿共。二是,将两人的军队调到安徽和福建,剿共的任务由中央军完成。

张学良和杨虎城直接表示,他们为了民族和国家是不会再剿共的,也不会离开西北。为此,他们决定走两步棋:一是,苦谏劝蒋,说服他抗日;二是,兵谏扣蒋,逼迫他抗日。

张学良曾在黄埔军校学习过,是蒋介石的学生。他负责承担劝蒋抗日的工作。可是,张学良一连劝了蒋介石5天,蒋介石都不为所动。12月9日,蒋介石召开会议,决定于12月12日对陕北红军发动总攻。

得知蒋介石的计划后,张学良和杨虎城怀着必死的心态,毅然地走了第二步棋——兵谏扣蒋。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立即向延安发送电报,邀请周恩来到西安商讨下一步的抗日合作。

为稳定国内局势,周恩来、罗瑞卿、童小鹏等人应邀,于12月17日抵达西安。

周恩来与张学良商定,让东北军、十七路军把守西安、潼关一线,红军则南下驻守延安、庆阳一线。在战略层面上,巩固西安的地位。

关于对蒋介石的处理,有人提出了枪毙蒋介石的想法。但周恩来对此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在即将形成全国一致抗日的背景下,必须摒弃过往的矛盾,否则将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给日寇提供灭亡中国的有利条件。

于是,在周恩来的斡旋下,国共两党在西安进行谈判,并最终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六项主张:

1、将国民党军队撤出潼关

2、改组南京政府,加入力主抗日的爱国人士

3、释放关押的爱国民主人士

4、停止剿共,联合抗日

5、召集全国各界开救国会议

6、联合海外抗日国家

张学良

谈判结束后,张学良担心蒋介石在关押期间遭到暗害,在未与杨虎城和周恩来商量的情况下,于12月25日亲自将蒋介石送回了南京。

回到南京后不久,蒋介石立即下令扣押张学良和杨虎城。从此,张学良开始了漫无天日的监狱生涯。

张学良关押在大陆的日子里,曾背着戒备森严的看守,给周恩来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写于1937年2月,信中表达了对周恩来立志救国,大无畏精神的敬佩。

第二封信写于1946年4月,信中肯定了周恩来为实现和平建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送往台湾后,两人的书信往来从此中断。

当然,周恩来也没有忘记张学良。1946年12月和1956年12月,西安事变十周年和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恩来当着中共领导的面表示:“……张学良和杨虎城是民族的英雄,是他们冒死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他们的功劳值得肯定。”

十六字密信,字字箴言

1960年12月12日晚上,周恩来为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与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举行宴会。

张学良

宴会邀请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张学思等人。席间,大家相谈甚欢,一同肯定了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做的贡献。

同时,大家还谈到了杨虎城的惨死(1949年被军统用匕首捅死)和张学良的近况。

周恩来动情地说:“杨虎城将军为了民族大义,一家四口都死在了黎明前夕。张学良先生到如今还被关押在台湾。”

说完,周恩来湿润了眼眶,几滴泪水流淌在地板上:“我的眼泪不止代表我自己,更代表党和国家。”

当天晚上,周恩来回到寓所,怀着激动地心情给张学良写下了十六字密信: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短短十六个字,既包含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关心和珍重,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信写完后,寄信的过程又是相当坎坷。因为当时海峡两岸并没通航,完全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

那么这封信究竟是如何寄出去的呢?

笔者从中共中央文献档案中找到了一份资料,其中给出寄信之人的名字。资料中提到:信件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张现住董显光家中,仅获有限度的自由。

信中的“朱五”就是张学铭夫人朱洛筠的五姐朱湄筠,她当时与子女在香港生活。

信件具体又是如何传递给张学良的呢?

据张学铭的儿媳吴量绩回忆,周恩来为寄信给张学良,实际上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张学铭

信件写完后,周恩来委托张学铭夫妇以探亲的名义,到香港将信件交给了朱湄筠。

1961年春,朱湄筠秘密去到台湾,将周恩来的密信交到了居住在台湾的朱浣筠手中。

朱浣筠是朱洛筠和朱湄筠的第十个妹妹。她的丈夫是蒋介石的私人医生,夫妻二人都是基督徒,经常与蒋介石、张学良在一起做礼拜。

凭借这层关系,当年5月的一个周末,朱浣筠将周恩来的密信放在《圣经》的扉页中,巧妙地坐到了张学良的旁边,将夹着密信的《圣经》交到了张学良的手中。

张学良打开《圣经》看到了里面信件,虽然未署名,但他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周恩来之手。

张学良感激地望着朱浣筠,向她鞠躬表示了感谢。

病逝前夕,仍不忘旧友

1975年9月,周恩来被疾病折磨地不成样子。但他仍然挂念着张学良的处境。当他从报纸中得知张学良患上眼疾时,他让相关部门一定要将此事调查清楚。指示下达后,他还是不放心,又在批示上加了三个字:“托!托!托!”据说,这是周恩来在西花厅下发的最后一份指示。

1996年,已经获释并定居夏威夷的张学良接受了一家报社的专访。

记者问他:“您能简单地回顾一下国共两党的历史吗?”

张学良十分坦然地回答:“当年国民党‘剿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而共产党不同,他们始终站在人民那一边,所以才能成功。”

随后,记者问他:“您这辈子最敬佩的人是谁?”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周恩来!”

记者告诉他:“1992年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病危时,曾向身边人提出要与您再见一面。”

张学良听完半晌没有说话,几分钟后他哽咽道:“没能再与周恩来先生和他的夫人见一面,是我终生的遗憾!”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十六字密信的详细经过,由于周恩来和张学良从未公开表露,笔者也无从了解到张学良看到信件后真实的反应。但是随着张学良相关遗稿和采访资料的公开,我们可以看出张学良对周恩来是打心里敬佩的。

谨以此文敬献周恩来总理和张学良先生!

发布于山东阅读 129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我是许文强

· 甘肃

都说天降猛男天降猛男,世界这么大,国家这么多,猛男何其多,但是唯有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才能孕育出毛主席周总理这样风华绝代的大猛男。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白沙洲居民保护协会

· 湖北

1990年?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