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水贴,唠唠几个将军可能参考了的小故事

avatar
关注

众所周知,新版本3.7要在七圣召唤里加入雷电将军的角色牌。所以在版本更新的这段时间唠唠可能雷电将军有所参考的一些小故事,水水声望。

征夷大将军

很明显地,稻妻的统治者是将军,参考了日本的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有很长一段的武家统治时期,以至于后来美国人到了日本,曾一度认为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而后来明治维新之前,也是还要先倒幕才能成功。可以说虽然日本还有个天皇,但在镰仓、室町、江户这三个幕府统治的时期,确实还是将军说了算。

征夷大将军原本是平安时代和族人为了驱逐虾夷人(阿伊努人)而设立的职务,带有临时性质。说起征夷大将军的代表,肯定当数平安时期的名将坂上田村麻吕。坂上田村麻吕自称是汉献帝玄孙刘阿知(阿知使主)的后代,原本是第一任征夷大将军大伴弟麻吕的部将。但是大伴弟麻吕水平一般,主要负责战争的还是坂上田村麻吕。后来田村麻吕平定了本州岛东北部,凭战功升任大将军。之后田村麻吕将虾夷人几乎赶出本州岛,并在京都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清水寺,成为日本人心中的一代武神。

在坂上田村麻吕成功驱逐虾夷之后的数百年间,征夷大将军这个职位一直是空置的状态。之后,在源平合战中立了大功的源氏大将源义仲(即巴御前的丈夫木曾义仲,因幼时曾在木曾谷避难,故称)占据了京都地区。但因为他当时势头正盛却性格粗野,公卿贵族们认为他的统治如朝阳般无法长久,故称他为旭将军。不久,义仲的粗暴统治激起了众怒,被同为源氏一门的源赖朝击败。之后,源赖朝于镰仓开创幕府,这也是第一个由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实权的武家政权(在他之前的平清盛是太政大臣)。

在镰仓幕府灭亡以后,是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府。而由于皇室公家灭亡镰仓幕府之后的利益分配问题自己皇室的内部争斗所造成的分裂(日本南北朝),则在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手中才得以结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经济,足利义满大力推行对明朝的朝贡贸易(勘合贸易),最终他本人成为了大明盖章册封的“日本国王源义满”,使得日本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属国。可能由于这一点,《聪明的一休》就把这位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的将军刻意塑造成了一个小丑。

而在室町幕府后期,大名间的内斗逐渐演化成影响了日本百余年的日本战国。最终统一日本的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统治了日本二百六十多年,直到江户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将政权还给天皇,才结束了武家对于日本的统治。

发布于河南阅读 368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旭城先生楼主

· 河南

影武者在魔神战争期间,雷电影是雷电真的影武者,负责带兵打仗。历史上的影武者则多数是重要人物的替身,起到李代桃僵的作用。黑泽明的电影《影武者》就讲了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用罪犯当他的替身的故事。当然,这样的计谋我国早已有之——国人暴动中替太子姬静丧命的召公姬虎的儿子、鞍之战中搞王车易位的逄丑父、演义故事中替高粱河车神殿后的杨大郎,都可以看作是“影武者”这种东西的师爷。而雷电影既然是稻妻的将军,这里肯定要说一下德川家康的影武者。德川家康影武者的故事,即使在影武者传说多如牛毛的日本,也是相当著名的存在。传说德川家康本人在某次事故中丧生,之后便由一位名叫世良田元信的影武者完成了统一事业。至于是哪次事故,则众说纷纭:有说是德川家康小时候被人贩子拐走杀死的;有说是清州同盟时被织田信长杀死的;有说是在三方原合战战死的;也有说是关原合战之前被石田三成的军师岛左近派人暗杀的。甚至还有大坂之阵中,真田幸村和德川家康都派出了多名影武者,出现了十几名幸村与十几名家康对线的情况的传说(搁这儿打克隆模式呢)。总之,只要每逢德川家康生涯中的重大关头,他就要死一次好让影武者夺舍一次。而抛开这些乱七八糟的时间点不谈,世良田元信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三河德川氏发源于世良田附近,而家康改姓德川正是因为他追认的祖先生活在得川河一带;德川家康刚元服(行成人礼)后用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元信。所以世良田元信这个名字就是德川家康这个名字的魔改,这个人物自然也是子虚乌有。当然也有比较靠谱的故事。三方原合战是德川家康五十余年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打输了的野战,也是他一生中输得最惨的一战,贡献了三方原味增汤这一知名美食(在这一战中,德川家臣夏目吉信换上了德川家康的盔甲殿后,鸟居忠广、本多忠真等先后高喊自己是德川家康,才使得德川家康逃得一命。

亮了(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旭城先生楼主

· 河南

“厌离”“欣求”与乌龟这里要感谢原区一位老哥 @琉233,这位老哥提醒了我这两个点。一是原神官号发布的雷电将军预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厌离浮世泡影,欣求净土常道”,是neta了德川家康马印(军旗)上的“厌离秽土,欣求净土”。二是雷电将军的语音“想要了解影·其四”中将永恒比作乌龟。这两点都是用了德川家康的典故。乌龟与狸猫一直被用来形容德川家康,言其能忍、狡猾、命长,是老六中的豪杰。有一个经典小段子:有人问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兄弟,杜鹃不啼,如之奈何?家康说待其啼,要耐心等待时机;秀吉说逗其啼,要主动创造机会;信长则说杀之,主打我行我素。诚然,家康的长寿非常夸张,在当时四十岁全是长寿的日本活了七十三岁;他整个生涯的大部分先后臣服于今川义元、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大佬,却最终熬死了他们所有人笑到了最后。但是只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像只从《三国演义》来看刘先主一样,会产生基于某些刻板印象而产生的误解。刘先主非但不是个哭包,而且是个超级铁头娃;德川家康也并非纯纯是个老六,而是一位在很多时候都相当勇猛的选手。1560年,十七岁的德川家康迎来了生涯首秀,在桶狭间合战中作为今川军部将解救被织田军围攻的大高城。作为对比,这里参考一下距当时一百多年的1429年,同样十七岁的贞德的首秀,负责率军解救被英国人围攻的奥尔良。面对占有优势的围城部队,两位年轻的将领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立即发动进攻。最终,持续了七个月的奥尔良之围被贞德仅仅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化解;而家康在连续两次攻击、解救了大高城之后,还趁势组织反攻,攻下了织田家的丸根砦。而即使在德川家康生涯最大黑点三方原会战中,他的表现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他的对手是在当时全日本都堪称第一档的武田军团,并且兵力、地形都占劣势。但在开战之后,德川军一度击溃了武田军的正面防线,打穿了武田军大将山县昌景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川侧翼的织田家援军率先崩溃,导致德川军阵线被打散,所以战败。而根据江户时代的官方记录,德川家康在撤退时还在马上拉弓骑射射杀了十余名敌军,从容撤退,确实体现出了他军旗上标语的勇猛气魄。但是今天大伙总是对于味增汤、的黑点津津乐道,大概也是因为黑梗确实好玩。就好像克里斯保罗场上是巨星,场下当过工会主席,但一开起会来,大家还是难免要58、58地说的。

亮了(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