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报告:前插属性拉满的贝林厄姆驾到!安切洛蒂的菱形中场迎来新王牌
早在效力于伯明翰的时候,年仅16岁的贝林厄姆就被欧洲媒体广泛关注,这位年轻的英格兰天才中场被认为会在未来十年领军欧洲足坛。2020年夏天,多特蒙德凭借2500万欧元的转会费和出众的诚意打动了贝林厄姆,将其招致麾下。
三年间,贝林厄姆为黄黑军团出战132场,打进24粒进球的同时奉献了25次助攻,这样的效率已然很高。更令人惊喜的是,在2022年底进行的卡塔尔世界杯上,贝林厄姆大放异彩,成为了凯恩身边最出色的帮手,若非英法大战中的遗憾失利,不到20岁的贝林厄姆原本有很大机会参加世界杯决赛。
或许正是看到贝林厄姆在世界杯和欧冠赛场的出色表现,让皇家马德里决意以超过1亿欧元的天价签下他,为即将到来的“后克罗斯&莫德里奇时代”做好人才储备。
说到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皇马球迷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出色的控球技术、高超的传接球水准以及出类拔萃的阅读比赛能力。相比于前辈,贝林厄姆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事实上,贝林厄姆并不是以组织能力见长的,他最出彩的技术特点在于前插。
在这次进攻中,英格兰队中场断球并立即发起了转换进攻,导致塞内加尔队的后场右半扇防守比较被动。在这之中,贝林厄姆的前插就起到了牵制中卫库里巴利的作用,让对手的核心中卫陷入两难境地——因为库里巴利需要考虑如果自己不能第一时间控制凯恩,贝林厄姆的前插将直接打击自己的身后空当,这是他无法承受的后果,于是他没有选择前顶。但是,这一选择也让凯恩的拉边接球更加轻松,随后跟进的福登得以在边路送出准确助攻。
哪怕是在俱乐部出任右侧中前卫的情况下,贝林厄姆依然会通过大范围的斜插坚决冲击边后卫身后空当。
在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贝林厄姆更是与自己的边路队友一起,在没有凯恩的情况下合力完成了一次团队边路推进,体现出其具备在逆足侧带球的特点。
事实上,具备一定的带球能力也是贝林厄姆能够完成前插这个战术动作的必要技术之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身材高大的优秀中场都具备顺足侧的带球能力,但是很少有高大的中场能够在逆足侧从容带球的,主要是因为高大球员在逆足侧更容易不协调,更何况是带球这种十分考验综合素质能力的技术。
在这次反击过程中,贝林厄姆先是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利用头球将皮球领到自己的前进方向,面对对手的反抢,贝林厄姆娴熟地发挥自己左右脚都能带球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高大身板,甩开了补防球员,成功带球过半场后又是自如地使用逆足完成关键直传,打开了反击的局面,导演了凯恩的进球。
除此之外,贝林厄姆在斜插到左路后,还能在逆足侧用逆足完成高质量的传中,这也就更显得贝林厄姆的难能可贵——贝林厄姆的前插和斜插并不是只有接球或只有传球或只有射门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具备一整套技术动作,环环相扣,可以自由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完成进攻抉择。
但是,贝林厄姆的带球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相反,作为一名身高达到了1米87的高大中场,贝林厄姆的下肢力量并不突出,上肢力量也仅仅是将将够用,这也就导致他在带球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对手的对抗干扰而失去平衡。
更重要的是贝林厄姆的带球缺乏足够的爆发力(速度和爆发力不是一个意思,他有一定速度)和紧凑度,这就使得他在大空间下具备很强的带球威慑力(意味着需要先起速,再利用出色的触球频率和不减速的优势完成向前),但是前方近距离有明显阻挡或者小空间下,他的带球步伐很难形成突破。
说完了贝林厄姆的核心优势后,再来说说他在进攻方面的另一大特点——乱战抢点能力。
本赛季欧冠小组赛前四轮,贝林厄姆每场都能打进一粒进球,其中第二轮对阵曼城的这记头球破门和第四轮对阵塞维利亚的端射破门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这两粒进球都充分展现了贝林厄姆在禁区内的抢点能力。但是,为什么要强调是乱战呢?因为对手在守卫禁区的时候,优先投入力量防守前锋抢点,跟进的后排球员受到的防守压力明显小很多。
另外,在乱战中抢点时,贝林厄姆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反应速度和出色的击球水准来完成破门的,进球过程或者说攻门手段与力量这个元素基本不搭边。因此,他的抢点很难作为球队的常规进攻武器,只能说可以弥补多年来缺乏后排攻击手的不足。
当然,不到20岁的贝林厄姆在这方面依然具备可以开发的潜力。在世界杯对阵法国的比赛中,贝林厄姆就曾经前插到禁区内,依托身板优势完成做球,帮助萨卡撞墙内切造点。只不过,如何在尽量保持现有素质的前提下增强力量,安切洛蒂和他的团队得好好费费脑筋了。
说到这里,贝林厄姆的优势就基本介绍完毕了。下面,来聊聊贝林厄姆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如何融入皇马的现有体系。
首先要提到的还是意识问题。在上图这次进攻中,贝林厄姆在中场右路持球,左后卫格雷罗有意识地拉边打开球场宽度,连对手京多安都有意识地往弱侧观察了一眼,但是贝林厄姆却丝毫没有利用传球完成强侧转弱侧的意识,组织思维不够开阔。
还有接应的意识。在这次建立进攻的过程中,后腰埃姆雷-詹撤到后卫线接球,导致切尔西前场没法投入足够的兵力去围抢,就在詹准备空位向前带球推进的时候,贝林厄姆突然往詹的正前方移动,限制了队友向前带球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哈弗茨逼抢的机会。此时的最佳选择,应该是往中路跑到一半,发现队友向前带球无人限制,便立刻转向往中圈移动(加拉格尔和科瓦契奇之间的空当),这样做能有效牵动切尔西三名中场的防守注意力,从而为中前场队友接球创造更大的空间。
不过,相较于出道之初,贝林厄姆在最近一个赛季,防守意识有了一定的精进。能在观察持球人动态的同时,利用队友逼抢持球人的间隙回头观察身后和身侧的情况,并用手势和语言交代队友注意,对他这个年纪的攻击型中场而言已经算是不错,只不过这样的集中力并不能保持长时间,日后还需多下苦功。
特别是面对伯纳多-席尔瓦这种小个子的时候,贝林厄姆需要注意不能过多的扑抢,即使是来不及贴身,也总比被对手利用节奏变化轻易突破要强。
防守能力除了要看意识,还要看下脚的破坏能力。这一点,贝林厄姆是有所欠缺的。前文也提到,他的力量和爆发力均不突出,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他知道此时该出脚干扰对手,有时候也会偏慢,或者因力道不够没能完全破坏。
在这方面,贝林厄姆让我比较认可的是他的防守步伐。虽然防守天赋相对有限,但面对质量不是太高的纵向带球和内切带球时,贝林厄姆都能在逆足侧保持相对不错的防守位置。
有时还能瞄准机会,以自己失去重心为代价做出放铲的尝试。综上所述,虽然我们肯定不能说贝林厄姆的防守质量未来能比得过斯内德,但是只要他保持目前这种进步的势头,达到莫德里奇的防守功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再讲一大一小两个问题。大问题是贝林厄姆的接球控球问题:贝林厄姆属于高大中场,重心偏高、力量不足、动作速率不快、技术基本功也不算最扎实的那一类,相比于前辈赫迪拉,他在压力下的接球更容易被对手用对抗干扰断球,控球也比较容易出现失误。这一点,笔者认为进步的空间不大,需要靠配备好他身边的队友来解决——这也意味着他踢双中场的条件极为苛刻,大多数时间还是适合三中场。
小问题是争顶头球的问题,这个问题之前德里赫特也有——进攻中头球很出色,防守端头球就是天坑。这个问题随着经验的积累会有所缓解(若以中场球员为例,布斯克茨也是个类似的例子),只要以后不是经常出现失误,贝林厄姆在中场的争顶功效还是要强于一般的小个子中场的。
最后,来聊聊贝林厄姆如何嵌入皇马的体系,这里不再展开,直接放出结论:菱形中场中的梭子。菱形中场很好理解,上赛季皇马的夺冠阵容就是不对称433,中场中路和右路组成的模块就是菱形中场。梭子也不难理解,就是菱形中场的两个侧翼。
对于皇马来说,巴尔韦德是右边前卫和中前卫摇摆人,即右侧梭子,而擅长前插到左路的贝林厄姆则是左侧梭子,两人都是长于纵向的中场球员。而菱形中场的塔尖与塔基,分别是莫德里奇和卡塞米罗的角色,前者提供技术和球路,后者提供力量和防守。
可惜的是,莫德里奇即使仍能在部分场次展现魔力,也很难在漫长的赛季保持好状态,而卡塞米罗更是已经随曼联征战了一个赛季了。贝林厄姆到位后,如何找到一位新的莫德里奇/克罗斯,如何更好地培养楚阿梅尼和卡马文加,将会是皇马中场建设下一步的重中之重。
YoungBlack
· 河北中场运动能力和硬度真是拉满了
我不是间谍
· 广东他在中场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一场比赛下来,解说起码叫他的名字二十几次,因为他处理球的次数太多了,场上的错在感太足了,不过他还年轻,有时候失球比较多,阅读比赛的水平还不够,但他胜在感处理球,说他不会组织纯粹是扯谈了。希望他在皇马有两个大师中场可以好好沉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