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翻腕/走步等最后阶段NBA裁判视而不见

avatar
关注

有证据表明,在NBA比赛中,势均力敌的比赛接近尾声,尤其是在加时赛时,犯规哨吹得较少。包括对紧张比赛里经常出现的故意犯规也是如此。然而,进一步考察比赛后期裁定或未做裁定的犯规类型,我们得出了一个更惊人的结论:更依靠裁判判断力来裁定的犯规,比如最难判定的进攻犯规,在比赛激烈进行时出现的概率是最低的。有观点认为,加时赛中每分钟出现进攻犯规判罚的概率比比赛其他时段低40%。比赛进入紧张阶段时,某些“主观判断”失误也消失了。两次运球、翻腕,还有所有NBA球迷都爱抱怨的走步,在激烈的比赛尾声和加时赛中被判罚的概率都仅为比赛前些阶段的一半。记住这条规律:比赛入港,裁判退场。

来自美国两位作者,一个是经济学家,一个是体育画报的专栏记者,合作的书《比赛中的经济行为》

发布于江苏阅读 152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吾讲思美三热爱楼主

· 江苏

我们最喜欢举的一个裁判“不作为”偏差的例子发生在1993年全美大学体育协会锦标赛的冠军争夺赛上,当时著名的密歇根大学五虎队出战北卡罗来纳大学队。离比赛结束还剩下18秒时,北卡罗来纳大学队领先两分,密歇根大学队的球星克里斯·韦伯(Chris Webber)抢到一个防守篮板球,接着不运球连跨了三步。这是那种连在业余级比赛里也会被挑出来的明目张胆的走步犯规,裁判离韦伯只有一两米远,却什么也没做。这是一个经典的吞哨案例。吹走步犯规哨会打破比赛的戏剧性。忽视韦伯的失误,拒绝做出主观判罚,裁判把比赛推入了激烈的高潮。可裁判的“不作为”激怒了北卡罗来纳大学队受人尊敬的主教练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他冲进球场表示抗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评论员比利·帕克(Billy Packer)也气坏了。“天哪,他走步了!”帕克嚷嚷起来,“韦伯走步,裁判却漏判了!”你大概还记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韦伯运着球来到了对方篮下。然后,莫名其妙地,他停止运球,要求暂停。唉,密歇根大学队已经用完了所有的暂停次数。跟走步犯规不同,球员要求暂停,而球队的规定暂停次数又用完的话,这就用不着什么主观判断了。这时裁判必须做出裁定,哪怕是在激烈的冠军争夺赛的最后关头。裁判按照职责做了他该做的事:判定技术犯规。北卡罗来纳大学队获胜。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强盛集团总经理唐小虎

· 福建

这是最后阶段吗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