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亚洲杯开赛在即,浅聊几句12人大名单、阵容优缺点及前景分析

avatar
关注

先说说大名单吧:

内线:韩旭、唐毓、潘臻琦、高颂

锋线:罗欣棫、李梦、张茹

后卫:王思雨、杨力维、李缘、杨舒予、金维娜

我觉得90%会是这个阵容,这也是现今国家队能排出的最强阵容!

一、先说说这套阵容的强点:

1、李梦:由于个人生活上的问题,很多人把李梦当成了眼中钉,尽可能的贬低,我刚刚还看到说罗欣棫、杨舒予完全可以替代李梦的帖子,这里我只问一句:Wnba菜鸟赛季,只凭借10场球就能打到主力轮换的中国球员除了李梦还有谁?她是这届中国女篮的第一球星,这一点毫无争议,唯一可以单枪匹马硬解的点,也是小本子最怵的对抗型球员!

2、韩旭:如果让我评世界女篮的纯五号位(不算四五摇摆人),我觉得韩旭可以排进前五,起码在Fiba范围是妥妥的前五,她的身高优势在这届亚洲杯是无解的存在,唯一担心的是状态和体能,毕竟很久没打比赛了,替补一两分钟没啥锻炼价值。

3、高颂: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位女篮老大姐绝对还有油,欧洲行要不是她的稳定发挥姑娘们会输的更惨。高颂的对抗、技术在亚洲范围还是翘楚般存在。

4、杨力维、王思雨:她俩我就放在一起说了,一个是国家队队长,一个是主控,实力自然不必多说,特别是杨力维的速度,在世界范围也是顶流。

5、罗欣棫:本次欧洲拉练最大的收获,身高186的00后小姑娘不仅身强体壮,还有一手好篮,如果再把稳定性提高点,未来将是国家队的重点球员之一。

由于世界杯亚军的整体框架还在,这支女篮的配合和战斗力不会差,虽然少了武桐桐、黄思静、李月茹,但是打亚洲杯还算富富有余。

说过了强点,在聊聊这支队伍的问题:

1、没有合适的五号位替补:由于李月茹、许晨妍、迪拉娜相继受伤,这次亚洲杯的五号位替补真是捉襟见肘,矬子里拔大个,只能勉强使用唐毓,这妹子不仅身高有限,灵活度也不算突出,好在对抗能力在亚洲范围不算吃亏,希望她每场能替韩旭顶10-15分钟。

2、控卫替补一般:有一说一,这次欧洲行最让我失望的就是李缘,没身高、没投射、没对抗,防守端被针对……想不出能从什么点夸她几句,只能说比张曼曼强点。欧洲拉练郑薇因为她和张曼曼太垃,经常用金维娜客串控卫。

解决办法:打亚洲范围的球队,除了澳大利亚和日本,李缘还是可以用的,如果对上澳大利亚王思雨累了可以让金维娜或者杨力维客串控卫,至于打本子咱们后面详解。

3、球员心态问题:由于欧洲拉练输的一塌糊涂,多少会打击到年轻球员得自信心,这一点需要主教练做好心理按摩,需要老队员多鼓励。

除了优缺点,最后聊几句对手:

因为大多数主力都回归了,所以棒子和新西兰就不聊了,没啥竞争力。

澳大利亚因为没调主力回归,所以咱们碰到她胜面还是很大的,当然,有一说一,澳大利亚女篮的底子很厚,即便缺了wnba球员也不容小视,真要碰上必须利用好韩旭这个点,澳大利亚没了黑妹马戈贝格,中锋位置上韩旭优势很大。

这次亚洲杯最大的对手还是日本女篮,因为人家是全主力出战,还憋着一口气。看过本子的参赛名单我的评价是:后卫世界顶流,锋线一流,内线二三流。想要拿下她们,我说几个点:

首先是战术,打阵地战,本子最大的特长就是速度,如果咱们和本子打跑酷战术,十之八九死的很惨,所以咱们就是压时间阵地战,靠身高和对抗欺负人。

其次是重点人物,只要王思雨杨力维不让宫崎早织山本麻衣跑起来,李梦张茹罗欣棫摁着向日葵上对抗,再防住三分投疯了拦不住的平下爱佳,这几个点卡死,基本就掐到本子的七寸了,至于内线的归化桃仁花、史蒂芬妮、老姐姐高田真希,根本抗衡不了韩旭高颂潘臻琦。

咱们对本子,锋线内线都有优势,唯独后卫线不仅没优势,甚至还略有差距,不管大家爱不爱听,宫崎早织绝对是亚洲一号位的顶流,上次亚洲杯输日本,最大的原因就是她把杨力维和李缘打爆了,那场王思雨上场不多,希望这次大美女对位宫崎早织能让她尝尝苦头,看看谁才是亚洲控卫一姐!看住了宫崎早织和山本麻衣,本子全队的运转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取胜之道重点还是后卫线别拉跨。

最后说一嘴首发阵容吧,我觉得求稳的话,还是王思雨、杨力维、李梦、高颂、韩旭更好一些,有身高有经验有对抗有篮!

不知道大家对我的分析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发布于黑龙江阅读 82888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小宝唯一老公

· 内蒙古
酷版懒洋洋是吗?那就更要命了,廖化当先锋的机会都没了
GIF
收起

李月汝、黄思静、许晨妍、迪拉娜,这次内线真要命。

亮了(90)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沈浪浪浪

· 广东
阿尔塞斯PJ一直不用王丽丽,只让她去三人,明明国家的后卫除了王思雨,杨力维没有一个有一丁点比的上王丽丽的,受不了这样的选择!~~~~收起

女篮要王丽丽,就相当于80分变成85分但是三人没有王丽丽,相当于80分变成50分

亮了(67)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