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仪文明崩坏,武力极度爆表的南北朝,为什么这两位巅峰完全重合的皇帝画风完全不一样:经常书信来往打嘴仗,有种惺惺相惜的书生感觉。。。
最近了解了南北朝的历史,发现两位特别有意思的皇帝,那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刘宋文帝刘义隆,这两位可真的是相爱相杀一辈子。。。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他15岁继位,可谓少年天子。在位时统一了北方,使北魏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他放眼整个中国,南方的刘义隆进入了他的视野,说到刘义隆。。。
刘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汉族,南朝宋第三位皇帝(424年-453年在位)。他十七岁继位,同样是少年天子。在位时使得刘宋的国力达到了整个南朝最强盛,史称“元嘉之治”。
这两位野心勃勃的帝王都具有雄心壮志,力图一统江山,都把对方当成了不容小嘘的对手。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拓跋焘率军10万南下围悬瓠,直抵瓜步,遭到宋军顽强抵抗而撤退。回国之后的拓跋涛,越想越⽓,于是,就写了第⼀封信给刘宋皇帝刘义隆 原⽂:“前盖吴反逆,扇动关、陇。彼复使⼈就⽽诱之。。。此有善咒婆罗门,当使⿁缚以来⽿。”反正信的内容真的是引经据典,对刘义隆一顿揶揄嘲讽。。。看的出拓跋焘键盘敲的啪啪响,文学素养相当高。刘义隆看完之后,心里可能早已一顿输出,却并没有回信,因为他还没有封狼居胥,看的出他是人狠话不多。
第二封信还是拓跋焘写的,这时北魏内部刚刚平息战乱,元气还在恢复,刘义隆正是看准这一点,准备北伐,于是拓跋焘再次给刘义隆写信:“彼此和好⽇久,⽽彼志⽆厌,诱我边民。今春南巡,聊省我民,驱之使还。。。或不服⽔⼟,药可⾃疗也。”刘义隆看完信以后仍然没有回复,而是直接北伐,真乃狠人。。。
这对绝代双骄后来没有完成统一,但却给我们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文治武功的巅峰对决。后来他们转世投胎:一个变成了美国国父路易十六,一个变成了清朝十全大帝乾隆,继续着帝王的对话。。。
太白入月敌可摧
· 江苏你知道放了张地图,但你不明白。主因是柔然北魏没辙,没解决柔然前,只能小打小闹。魏孝文帝登基那一年,柔然分裂,魏孝文帝长大后,确定柔然不再是威胁之后,才大举南下,掀起南北朝大战。
山崩而静
· 上海好像一直是拓跋焘单方面问候,刘义隆已阅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