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东北“郑和”——“亦失哈”九巡奴儿干都司
亦失哈,生卒年不详,海西女真人,精通女真、汉、蒙、藏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熟悉东北风土人情。其人深受朱棣重用,多次被派遣巡视奴儿干,后又任辽东镇守太监达16年之久,朝鲜在史料中称之为“亦大人”。清修《明史》,为掩盖其祖先臣属明朝的事实,即没有奴儿干都司的记录,也隐去了亦失哈的事迹。
在此向历史区的JRs做一些介绍。
永乐四年起,在西起嫩江‚东到奴儿干的广大地区‚明王朝设立了130多个卫。东北至奴儿干‚涉海有吉列迷诸种部落,东临建州、海西、野人女直,并兀良哈三卫‚相继率部觐见归附大明。
永乐七年,明廷决定设置奴儿干都司。
第一次,永乐九年(1411)春。朱棣任命亦失哈为钦差大臣‚率官军1000余人‚巨船25艘‚前往开设奴儿干都司。关于亦失哈等奉明朝之命巡视奴儿干的次数问题,学术界尚存在着争论,大概有10次、9次、8次、7次的说法。本文采用了9次的说法。
第二次,永乐十年(1412)冬。亦失哈以钦差大臣身份二巡视奴儿干,修筑永宁寺碑、登上库页岛。
此行两大功绩,一是亦失哈在当地修建了永宁寺,立了一块高1.79米、宽0.83米的石碑。上刻“敕修永宁寺记”碑文,刻有汉、女真、蒙古、藏4种文字,碑文记载了明朝建制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亦失哈巡视该地区的经过。“敕修永宁寺记”碑文是明王朝经略黑龙江下游的历史见证。二是亦失哈登上库页岛,是我国古代史上唯一个登上库页岛的中国官员。他率队抵达奴儿干后,扬帆继续向东‚直抵黑龙江口‚过鞑靼海峡‚登上了库页岛,巡察大明王朝最东端的领土。“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以朝廷钦差身份接见当地部族头领和民众‚赏赐衣服、食物,宣示朝廷的关怀。
第三次,永乐十一年(1413)秋。到奴儿干地区建寺塑佛,史料不详细。
第四次,永乐年间,史料不详。
第五次,永乐十八年(1420),史料不详。
第六次,洪熙元年(1425)冬。史载,亦失哈率官军1500人前往奴儿干都司。
第七次,宣德元年(1426)。为了宣扬新皇恩德,宣宗朱瞻基派亦失哈继续巡视黑龙江地区。这一次是历次巡视奴儿干中规模最大的,官军共3000人,粮食耗21000石。二年,宣宗又赐往辽奴儿干及诏谕回还军钞千户一百锭,百户八十锭,旗军四十锭。
第八次,宣德三年(1428)。亦失哈巡视向奴儿干,向都司颁发了印玺,随后又巡视了海西弗提各卫,令各卫头目朝贡。
第九次,宣德六年(1431)。亦失哈最后一次出巡奴儿干都司,2000名官军参加,乘坐巨船50艘。抵达后见民皆如故,惟永宁寺已被吉烈迷人毁掉,基址尚存。亦失哈对毁寺者不予惩罚,施以怀柔,得到当地部族的拥护。他遂重修永宁寺,又立一块更大的石碑,以汉文镌刻“重建永宁寺碑记”。此碑的意义远远超过前碑,它不仅表明奴儿干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更表明包括奴儿干在内的东北各族人民忠于中原王朝‚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
重建永宁寺碑后,永宁寺数百年未毁,直至自然坍塌,碑体仍存。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沙皇俄国将“敕修永宁寺”和“重建永宁寺”两块石碑又盗运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现存于海参崴阿尔谢涅夫博物馆一楼。
在15世纪,亦失哈率领庞大船队,满载物资,沿东北水上“丝绸之路”—松花江、黑龙江水路,多次前往奴儿干地区,巡抚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宣慰当地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东北亚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班去游泳健身
· 江苏楼主写的不错,历史区就应该多些科普贴,小众人物给大家了解了解也很好
南部小生楼主
· 浙江郑和在永宣28年间(1405-1433)七下西洋,亦失哈在永宣22年间(1411-1433年)九上北海,二人同殿为臣,一南一北、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