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班-布兰妮事件出发,兼论双标、逻辑与实事求是

关注

北京时间2023年7月7日,虎扑上最热门的话题当属新科状元文班亚马与布兰妮之间的冲突。就目前来说,最具客观性的事实还原如下(有视频为证):在进入餐厅过程中,布兰妮因为认出文班亚马,想要与其交流(也许是打个招呼,也许是要个合影),从身后接近并拍了文班亚马的后背,随后他的保镖(马刺的安全主管)推开了布兰妮的手,由于力量较大导致布兰妮的手打中了其面部。

在事件发酵后,身为马刺球迷我其实是有点失望的,毕竟有耍大牌之嫌。但随后舆论的发酵方向,却让我始料未及。文班亚马遭受攻击是自然而然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事件以“势如破竹”的强度歪向了情绪输出,还是多少让我始料未及。我将根据虎扑上点赞最多的热评,按顺序分享我的观点。

首先就是实事求是的问题。在有马刺球迷/文班亚马的球迷为其站台之时,不少人通过以下方式反驳。第一类是主要发生于今天早上,因为媒体的不负责任,标题明示或暗示文班亚马掌掴布兰妮,大量高亮的攻击评论也多依据于此。在《论实事求是》一文中,第一条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要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一切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研究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做为我们行动的根据和向导”。很明显,该类评论就是最典型的反例。

再后来事件澄清之后,该类评论总算是不在占据主流,但也没有进行自我批判,反而转向第二类:比如“谢娜助理刚刚推搡的路人……虎扑可是追着谢娜骂的啊”,“假如要是国内任何一个你不认识的小鲜肉明星的保安打了一个普通人,你还会说出来这句话吗?……”。这种评论属于《论实事求是》一文中第二条与第四条的合并反例“实事求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善于对具体事物做具体分析……就是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斗胆假设,大部分评论的人对于美国的了解限于互联网,但我相信大家也知道美国的人身安全问题要比国内更严重一些,因此其保镖与国内的保安有着本质性差别。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个行业,我特意找到了一个b站上翻译了的油管视频,供大家参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541187V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f813f6f8d7a9cf6d6b5886a6e7ec03ac),顺便分享一下高亮评论:“简单说,干这行你得有点被害妄想症”。而本次事件的主人公:Daniel Smith,恰恰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证据如图所示)。通过国内明星被骂的事件,以此来推导文班亚马也该骂,是否有些偷换概念?是否有些“本本主义”?

其次就是逻辑的问题。在对文班亚马的群体性批判中,有不少人通过反驳部分人对于文班亚马的“咖位”远不如布兰妮为由,进行各种类比,包括但不限于“乔丹来了不知道能不能碰一下文班肩膀”,“在布兰妮面前,他确实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我当年对着小甜甜MV冲的时候,文班还是液体”。这些话背后的逻辑仿佛就是文班的错在于咖位不足;如果文班咖位比被推的人大,能否说明文班就是清白的?我理解,有些人看到有些不理智的球迷为了洗白整个事件开始表述布兰妮咖位不足的观点,因此遭到了反驳。但是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应当停留在错误观点本身,而不能引申批判事件本身。这是逻辑学上典型的“谬误谬误”

第二种逻辑问题,广泛存在于新闻“文班亚马: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回酒店才发现那是布兰妮”中,并大量得出了“普通人就没什么大不了了是吧”以及与其类似的言论。首先是实事求是的错误:在新闻原文中,文班亚马首先表达了自己单纯想吃顿饭,所以没有理睬所有球迷打招呼的声音(这也是布兰妮上前接触的诱因);之后的在了解到是布兰妮之后觉得很惊讶,觉得错失了一个见面的机会(原文:“我从面见过她的脸,(没有回头)直直地走开了”)(当然,有可能是我的理解有误,但就算我的理解有误,用对我误会的批判来证明上述观点正确同样是“谬误谬误”)这种说法的逻辑学错误在于,同时犯了“复杂问题谬误”和“假性因果”,而这两个错误的对象缺失不一样。虎扑的问题属于“复杂问题谬误”,即:在一个向别人提出的问题中悄悄地置入自己的倾向、结论。而底下的评论则属于“假性因果”,即把文班的话强行推断出“普通人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的结论,正如定义所说,“常见于归因时带有偏见”。

第三种逻辑错误,则是“诉诸非逻辑”,典型代表就是“诉诸民意”。我并非认为民意没有其合理性,但本次事件过程完整清晰(甚至有完整的监控录像),文班“保镖”(实际上是安全主管)有没有法律上的问题理应等待后续发展,而不是“赛博定罪”。至于其道德上的批判,我不太了解美国主流的道德观,因此我暂不评价。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谢娜挨骂了就代表她挨骂是对的,遑论文班。

最后就是双标的问题。双标确实是当下互联网辩论过程中的核心矛盾之一,仿佛只要双标就是无理取闹,就一定比不“双标”低人一等。首先我们需要看,我们反对的是什么双标。为了防止被扣帽子,我拿马刺球员做假设。假设有一个球迷,认为托尼-帕克做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帕克出轨也是对的,但同时对其他球员、明星出轨大加批判,能否认为该球迷双标?自然,大家都会攻击其实质上的双标,但其主观上是否构成双标?自然是不构成,因为他自始至终维持了一套标准。所以我们对于其双标的批判在于其标准的不合理。在文班事件中,我也看到了相似的例子,比如“……要是吴亦凡保安打人我不信你是这个态度”。在这个事件中,我看到了大量评论都完全没有双标,并坚信一个标准:只要出现这种事,一定是明星的错。确实,这里面不存在双标。但是,在该标准下,如何保护明星的安全呢?还是明星的安全就不需要保护呢?我只能是抛砖引玉。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首先,错在谁?错在文班。但他不是错在保镖推人,而是在之后的应对不够专业。文班应该如何做?我认为一个评论说的挺好的:道歉,解释,送球票修复关系。哪怕在法理上文班完全没问题(有没有问题看结果),这些也是他大概率要做的。之所以写这篇文,不是给文班“洗白”,而是是因为虎扑中得到大量点赞的品论罔顾事实与逻辑,完全在宣泄情绪,但又试图把自己标榜在理性的角度上。我认为有必要在我个人力所能及范围内正本清源,尽最大努力避免评论区的极端化输出占据主流。

以上

阅读 3349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马刺主帅约翰逊

· 福建

其他部分我都认同,但是文班为什么道歉?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天赋人权,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当然也包括文班被摸到的背和肩膀。因为私人财产受到国家保护,如果有陌生人未经允许踏足民宅范围,屋主完全有权以任何形式发起反击,包括使用暴力武器。布兰妮从背后直接上手,还没让文班知道自己是谁的情况下就摸到文班(甚至就文班说法还不只是被摸到了),保镖甚至是文班本人做出回击在美国法理上都是完全允许的。甚至我可以非常确定,如果是文班用这样的方式拍了布兰妮,他一定会被认为是性骚扰者,之后会发生什么也不用再多说了。至于送球票什么的,考虑到NBA主场对骚扰球员的观众的处理方式,如果发生在AT&T那一定会是长期甚至是众身不得入场的处罚。夏奇拉这等大咖到热火主场看球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都得乖乖去包厢坐着,送她球票岂不是太给她脸了?

亮了(202)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Cloudssss

我有美国的朋友是专业做公关的,他说这个事情在警方调查报告出来之前其实任何一方,文班,布兰妮,马刺,甚至整个nba都不应该发声,一来有借舆论影响力干扰办案的嫌疑,二来个人认知很可能和最终调查认定结果不一样,后面就不好圆话了(比如说你只是简单道歉了,但是结果是严重刑事事件,或者你说得天花乱坠,但最后结果说是正当防卫)。所以现在看不到任何马刺或者文班团队的官方声明,也没有任何一个nba球员对此发表评论,文班也“宜静不宜动”,他的团队和马刺公关肯定都是在告诉他“你什么都别说别做,这个事情我们来处理就好”(没有那个被人放大的采访其实啥事没有)。一切处理本身都没有太大问题那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呢?问题就是布兰妮不是普通人,她也是明星,大家愿意相信她的话并对她共情,而一般明星之间的互动都会有事先安排,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安保和公关是始料未及的。对于网友们嘛,逮着当事人噴就好咯。

亮了(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