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缅北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史。

avatar
关注

缅甸北部也称“上缅甸”,主要是历史上从云南迁徙的华人移民主要的移民地,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地区。缅北地区自唐朝时期与南诏国的贸易活动开展频繁,唐朝在缅甸设移信使,兼任贸易领事。

元朝灭大理国后在云南各地设置大量交通驿站,并延伸到缅甸北部,为双方路上贸易提供了交通便利。

明朝时,上缅甸建立阿瓦王朝,明朝设置缅中宣慰使司,任命宣慰使。在缅甸南部设两个宣慰使司及五个长官司。缅北各大土司向明朝纳贡称臣,明朝视为藩属,册封为宣慰司、安扰司、长官司。中国商人大量入缅,在缅甸长期居住生活。

清缅战争缅方损失惨重,战后虽是表面臣服,但其称霸中南半岛的目的已经失败,暹罗(今泰国)因此复国,十年后缅甸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双方贸易再次频繁。清末,缅甸北部华侨社会基本形成,据统计达到了12万人。

清末民初时,英国侵占整个缅甸,并乘机侵占中国领土,自古属于中国的2.2万平方公里的胡岗谷地和2.7万平方公里的江心坡地区被英国强占,后划分至缅北地区,使中缅边界问题复杂化。华侨在缅北多次聚众抗英,曾收复缅北许多重镇。缅甸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这些争议地区的统治。

抗战时期,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在撤退回国过程中部分人员与部队离散,散落于缅北山区。解放战争时,云南边境地区大量民众为躲避战乱迁往缅北地区,原国民党第8军和第26军余部溃逃到缅北地区,逐渐占据了萨尔温江以东80%的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缅甸联邦政府经过了多轮谈判。1960年,本着友好和睦相处的原则,在中方做出放弃胡岗谷地和江心坡地区的巨大让步情况下,双方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条约签订后,缅甸政府为解决缅北地区历史遗留问题,与缅北各邦各族进行了多年谈判和军事冲突。缅北地区各邦各族要求自治或独立的呼声愈加高涨,提出脱离缅甸联邦,建立独立国,各方多次爆发冲突和战乱。

90年代以后,缅甸北部局势逐步趋向稳定,华人因经商、务工等原因从云南大量进入缅甸,形成了缅甸的华人移民新浪潮。缅北地区与中国接壤,是中国沿边唯一的一个较大境外华人聚居区,中国化程度很深。此区域内,几乎不存在相对于中国的异域文化或本土文化,仍属于中国文化圈在边疆地区的外延部分。特区内地方政权的政治体制、法律规章、政治文化都源于缅甸共产党,间接来自中国,且现阶段在加快学习中国。汉语和汉字是特区内官方语言,中国官方电视、广播等媒体占统治地位。缅北地区经济上仍属于中华经济圈范畴。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倾向于与中国的联系。中国是最主要的原料、投资来源地,产品销售市场,贸易伙伴。人民币是主要流通货币,被所有当地居民认可,且已成为官方结算货币和大众观念中的货币单位。

近年来,缅北某些地区发布“高薪招聘赴缅甸木姐、妙瓦底、大其力打工”等网络虚假招募信息,诱导中国公民赴缅后强迫其从事网络诈骗、赌博等非法活动,中国公民甚至遭到殴打、非法拘禁和敲诈勒索。

步行街主干道为什么缅北会发展成现在局面
发布于山东阅读 27544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追逐云的风

· 浙江
dayaaaaaaa这种烂摊子,谁接谁倒霉
收起

这种摊子,进去不来来回回杀几遍,根本管不下来。但是杀几遍,那是送靶子给美国佬打。

亮了(894)
查看回复(1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少游咸鸭蛋

· 江苏
yqhuang1还不如让中国来管理算了,缅甸政府没点用收起

这个地方没有资源,全是贫困山区,还要帮他们脱贫,要了就是个包袱

亮了(640)
查看回复(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