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二十年----为何内地市场救不了香港电影

avatar
关注

在香港电影受到好莱坞的特效冲击,与1993年开始溃败,逐渐丢掉了本土以及东南亚市场之后,2003年CEPA签署,香港电影不受引进片配额限制,内地对香港完全开放市场,这期间香港电影又发生了什么,本文以四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剖析,他们是周星驰,周润发,成龙,刘德华。

先来看星爷(票房为内地票房,下同):

2004年 功夫 1.6亿

2007年 长江七号 2.1亿

2013年 西游.降魔篇 12.4亿

2015年 美人鱼 33.9亿

2017年 西游伏妖篇 12.5亿

2019年 新喜剧之王 6.2亿

可以看出,星爷无愧于华语电影的中流砥柱,也是实实在在吃到了市场增长红利的影人,从04年的功夫到15年的美人鱼,星爷的作品,单片票房增长了20倍,这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过。17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星爷的西游伏妖篇顺应市场的潮流由流量明星主演,这一年春节他被老对手成龙以一部质量并不高的功夫瑜伽打败,而2019年的新喜剧之王,已经除了情怀没剩下太多东西,我们欠星爷的那张电影票,在15年就还完了。这二十年,他票房最高的作品是15年的美人鱼,而口碑最好的是04年的功夫。

总的来说,星爷在内地市场开放后,坚持了精品策略,也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实际上,他是个很有想法的电影人,在功夫大卖的时候,他就表示过,传统的无厘头喜剧,非常依赖台词,而台词则存在很强的文化壁垒,比如,你说神雕侠侣,中文文化圈的人会都知道,但是海外市场就不一定行,所以学习好莱坞的,将要展现的东西具象化,用特效的来避开文化壁垒。应该说他的思考,在当时的华语电影圈是非常超前的。

星爷集锦

再看发哥(只列出主演的主要作品,打酱油的列入其中):

2006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 2.91亿

2010年 孔子 1亿

2010年 让子弹飞 6.76亿

2012年 铜雀台 1.1亿

2012年 大上海 1.5亿

2014年 澳门风云 5.3亿

2015年 澳门风云2 9.7亿

2016年 澳门风云3 11.2亿

2018年 无双 12.7亿

2023年 别叫我赌神 0.4亿

CEPA协议签署的时候,发哥还在好莱坞那边忙防弹武僧的事情,这二十年,他作为演员来说,作品不算多,票房也忽高忽低,而澳门风云这个全系列烂片差点成了他的生涯最高票房作品,好在18年国庆的无双的出现,才避免了这个尴尬。这二十年他口碑最好的作品无疑是与姜文葛优同台飙戏的让子弹飞。

发哥小混剪

成龙大哥:

2004年 新警察故事 4300万

2005 神话 9700万

2006 宝贝计划 9700

2008 功夫之王 1.9亿

2010 邻家特工 6820万

2010 大兵小将 1.7亿

2010 功夫梦 4714万

2011 辛亥革命 5040万

2012 十二生肖 8.8亿

2013 警察故事2013 5.3亿

2015 天将雄师 7.4亿

2016 绝地逃亡 8.9亿

2016 铁道飞虎 6.99亿

2017 功夫瑜伽 17.4亿

2017 英伦对决 5.4亿

2018 机器之血 3.1亿

2019 神探蒲松龄 1.6亿

2019 龙牌之谜 2083万

2020 急先锋 2.94亿

2023 龙马精神 2.1亿

大哥不愧是华语电影的天皇巨星,其作品数量可以说说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7年时大哥由盛转衰的点,这一年,在春节档的比烂大赛中,大哥的功夫瑜伽击败了星爷口碑崩盘的西游伏妖篇,拿下17亿票房,而后就断崖式下滑,到19年春节的神探蒲松龄失败,回归传统龙式动作路线的的急先锋也没能挽回颓势,就此,大哥就产量剧减。大哥电影以他自身惊人的身体素质作为卖点,即便在好莱坞,他也是项目的实际掌控者,这一点只有几十年前的李小龙曾经做到过。在港片04年获得内地市场后,他也是大力的开拓者,而且他的作品一直在传播正面的华人文化形象,这一点而言功德无量。大哥的电影无法去衡量口碑,因为他的动作类型不是网站评分之类的东西可以衡量的。

大哥混剪

大哥简单混剪

刘天王:

2004年 十面埋伏 1.56亿

2004年 龙凤斗 1491.5万

2004年 天下无贼 1.2亿

2005年 童缘奇梦 2794万

2005年 再说一次我爱你 2880.1万

2006年 墨攻 6700万

2007年 门徒 6500.1万

2007年 投名状 2.02亿

2008年 三国之见龙卸甲 6958万

2009年 游龙戏凤 1.08亿

2010年 未来警察 5897万

2010年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2.86亿

2011年 新少林寺 2.12亿

2011年 我知女人心 6535.2万

2012年 桃姐 7037万

2013年 盲探 2.13亿

2013年 天机·富春山居图 3亿

2013年 风暴 3.14亿

2015年 解救吾先生 1.95亿

2016年 澳门风云3 11.16亿

2016年 我的特工爷爷 3.23亿

2016年 王牌逗王牌 2.6亿

2016年 长城 11.73亿

2017年 拆弹·专家 4亿

2017年 侠盗联盟 2.37亿

2017年 追龙 5.77亿

2019年 扫毒2天地对决 13.13亿

2020年 热血合唱团 7008.9万

2020年 拆弹专家2 13.15亿

2021年 人潮汹涌 7.62亿

2023年 流浪地球2 40.29亿

先向刘天王长长的作品列表致敬,总体而言,刘天王作品不仅没有因为年龄变大而变少,和成龙大哥一样,他的作品分布非常均匀,他在今天的盘点中,独树一帜的是,其他三个人都是在15-18年达到票房的高峰,而刘天王的票房上限一直在刷新,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流浪地球3必将再次刷新这个上限,可以这么说,刘天王是国内票房这二十年增长的一个缩影。球2的票房当然由前作巨大IP的加成,而这个IP能成行,确是与他本人开启的年轻导演扶持计划息息相关,自己种下的种子,反哺到了自己,这也是历史的轮回。

华仔混剪

来看整体的情况,香港录像厅时代的巨星,在内地的票房汇总,表里面没有列入周星驰,他的导演作品票房大概与周润发相若,这个表还没有列入流浪地球2,也不影响刘德华的领先地位。

港星票房排行

上结论:香港电影在04年开始在协议的作用下,还是获得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的,其头部的双周一成和立足自主培养市场的刘德华都发展的不错。双周一成都在15-18年这个区间达到票房的顶峰,而刘天王,只能说天空才是他的极限。

那为何今年起港片断崖式下跌呢,不得不说,如果双周一成这些快七十的人还是中流砥柱,那确实是行业的悲哀,有一个刘德华是幸运的,但是新人在哪里呢,时至今日,僵化的题材拍了二十年,人还是那几个人,观众总有疲累的一天,香港还在拍着20年前的电影,而内地的新生代,郭帆,路阳,陈思诚这些人,早已将他们甩在身后了,当观众的口味变刁钻,观影人群年龄的变化,原先的情怀只会以更快的速度消耗。

香港电影当年在香港市场是如何输给好莱坞的,原因只有一个,作品质量不如对手,观众喜欢更优质的内容,现在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大溃败别无二致。过去香港电影喜欢跟风,一部赌片火了,一年能出十几部,这跟现在,扫毒,使徒行者,反贪风暴,窃听风暴这些伪系列没完没了,是一样的道理,他们的失败是行业短视的习惯性失败。

延申阅读:

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国电影人才的两大计划之一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中国电影人才的两大计划之二

广告时间,目前在更几个系列

1.球队回忆杀系列,

第一弹:什么是米兰

第二弹:一些关于皇马的碎片

2.球星回忆杀系列,

第一弹:霸王枪舍甫琴科---球星回忆杀之一

第二弹:外星人罗纳尔多---球星回忆杀之二

第三弹:追风少年王治郅---球星回忆杀之三

另有足球篮球杂谈系列:

中国女篮往事--写在重夺亚洲杯之际

中国女足2023世界杯系列第一弹--孙雯的时代回顾

影视音乐杂谈系列:

伊森亨特本尊----汤姆克鲁斯生涯盘点(上)

伊森亨特本尊----汤姆克鲁斯生涯盘点(下)

影史上那些经典的性感瞬间

彩蛋::张国荣,当爱已成往事

发布于湖北阅读 215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一起来288

· 安徽

还救不了?没大陆市场哪里还会有现在每年那么多港片。大陆完全就是港片的倾销市场,一帮老家伙根本不怕没戏拍,每年闭着眼睛拍好几部,随随便便都能拿到大陆来卖。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全世界哪里还有给港片这样的市场。完了大陆人还要替他们发愁,嫌自己给别人赚钱少了,还要天天在网上捧臭脚贬自己去抬那帮老人。我看香港那帮人是命太好了,比好莱坞一线都好命,毕竟好莱坞就算是一线,要是扑街一两部也就没啥好资源了,舆论也没那么友善。

亮了(22)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