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备、曹操早就相识,洛阳三万里?
原来刘备和曹操在年轻时就认识了。
刘备出生于161年的河北边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曹操出生于155年的黄淮平原,是朝廷里有人照应的地方豪强地主。
刘备早年丧父,家庭收入一般,青少年时期没少混社会,有领袖气质,孩子王,得到本地的刘姓宗族家长栽培,15岁就供他外出求学,关系挺硬,来到洛阳拜在同乡卢植门下,卢植不仅是学术界领袖,还身兼省部级要职。
曹操年轻时除了在老家过着阔少的潇洒生活,十几岁时就经常出现在洛阳的官二代圈子里了,20岁时直接官拜洛阳北部片区治安队长,恶少爷们与他亦友亦敌。
正是在这个阶段,刘备和曹操分别结识了以袁绍为代表核心的一圈在政治上野心勃勃的少年英雄,两人也在同一个圈子里有了交集,或者说是交情。
举个例子,看三国演义特别纳闷,怎么曹操、刘备打仗的时候,怎么那么多公孙瓒、许攸这种所谓故交,实际上很多都是早年在洛阳交下的朋友。
曹操有家底,在这个圈子里消费得起;刘备想必就勉强很多了,虽然他在洛阳“不乐读书,好走狗、交友,美衣服”是高端社交的需要,但是从后面来看,他交情比较深的还是一些出身边地的猛人、武人,后来的关羽、张飞都是很典型的玄德之友。
想象一个场景:在袁绍组织的一场宴会上,曹操看着众星捧月的袁绍高谈阔论内心有些不屑和嫉妒,忽瞥见门边坐着的刘备小伙不卑不亢,自带一股北方边疆的豪气,又有些真诚的谦虚内敛,往常那些任侠豪放的猛人看起来都和这小子关系不错。
也许此刻就奠定了曹操一生对刘备的印象:此辈不凡,不居人下。
更让人感慨的是,未来几十年主宰神州大地的各路英雄,大半都正在这场宴会上放荡恣睢。
其实袁、曹、刘这些汉末英雄们的早期历史,只依稀斑驳得留存于史书,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他们之前的很多故事只能依靠后续事件的记载向前推倒。
拿刘备举例,实际上结合多部三国时期的史书来看,其早年经历非常丰富,不断投机,总是在“投奔军阀建立武功”、“赴任地方心有不甘”、“混迹洛阳跑官要官”三个选项之间反复循环。
熹平四年(175年),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求学于卢植。
中平元年(184年),从邹靖讨黄巾军。
中平二年(185年),任安喜县尉。
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新政,军功受官者接受巡查再定性,所以刘备有了鞭打督邮事件,去官。
中平四年(187年),经刘子平推荐,参加征讨张纯,兵败后装死逃回一命。又参加毌丘毅的部队,南下丹阳募兵,在下邳征讨盗贼,因功受任下密县丞。
中平五年(188年),因故辞任下密县丞,来到洛阳活动跑官,受任高唐县尉。
光熹元年(189年),继续在洛阳活动,升任高唐县令。4月,汉灵帝崩。8月,何进被杀,袁绍袁术灭宦官,董卓进京,袁绍等人出奔,刘备亦随曹操出奔沛国。
如此丰富的经历,实际上是多部史书对照总结才一目了然的,而这种经历不止刘备一人,这些英雄们可能在青年时期有着更多的故事和交集。
假如我们对他们的早年经历了解得更多些,就更能理解他们真正纵横捭阖于乱世时的各种选择和反应了。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