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游戏“生涯” ——与游戏相伴的前10年

avatar
关注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突然会想写这个,我想应该是我想把我的故事分享出去吧,你们可以认为我是一时兴起吧。不过,其实我更希望你们看完我的文章后能不能找到儿时的回忆,找到从前自己与游戏的经历,看看游戏是如何塑造一个人人生的。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对小时候玩游戏的经历的回忆,是不是算一种小时候不听话沉迷游戏的“黑历史”呢?其实这说得对也不对。以我自己来说,游戏对我的负面影响在于让我小学和初中的某些时候太沉迷游戏,导致学业上很多事没干好。但是游戏对我的影响的正面才是最大的,比如说我不会沉浸在一件对自己来说不好的事情的过度悲伤中,还有就是我不太会记仇。还有另一个点,就是我接触的游戏大多是以欧美地区为背景,所以我在干某件事的时候相对来说会直来直去。但另一点,它们又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如,《GTA》就让我知道了血帮和瘸帮,《刺客信条》让我知道了佛罗伦萨和波吉亚家族等等。(这里我很推荐你们看一下但丁的《神曲》,虽然其对基督教的描写居多,但是里面对意大利的描述很丰富),《天际》让我了解了北欧风情。我们都知道,硬币具有两面。何况游戏呢?所以说,游戏本身不是原罪,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它,虽然它作为一个直接的教育工具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却是最好的催化剂。好了,说了这么多,那就开始吧,不过文章有点长,文笔不太好,望大家见谅哈(笑)。

(注:后面的内容中黑色字体代表着我几乎没有进行游戏操作,有中括号框着的内容代表着我有进行游戏操作;本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下面的图片除了我有说明,大部分选自微软搜索引擎的图片或者是B站的攻略视频截图)

 

2007

我与游戏的第一次“邂逅”是我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2007),因为有一个周末我妈妈带我去我外婆家玩,我刚好看到我表哥在玩一款可以抢车,打人,开飞机,开船,地上时不时会飘着报纸和主角是一个穿着蓝色花衣服的男人的游戏,说到这,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个游戏了吧?没错,就是《GTA:罪恶都市》我当时看得很入迷,难以想象居然有这样的游戏。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很震惊(可能是当时我感冒的原因)。

2008

按理说,春节应该是孩子们去外面放鞭炮,追逐打闹的时候。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巧,二年级的寒假,我大哥从广州回来,带回了几款单机游戏,而刚好我二哥刚刚装了电脑(我和我二哥住在同一个屋子)。因为刚回那晚,我大哥回来得太晚了,所以没有直接和我以及我二哥玩游戏。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晚上睡觉前我大哥跟我(当时我们躺在床上)说:“我带了很多游戏哦。”我问他有什么?他说:“有古代的,也有开车的,有抢车,打架,打枪,开飞机的游戏,还有......”我听到这就直接从床上弹了起来,因为这款游戏不就是我之前我表哥玩的游戏吗?我当时极为兴奋,然后那晚就没怎么睡着(好像是)。之后就是为期几乎两个星期的GTA游玩时间,只是我刚看到这款游戏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其主角是黑人,而不是那个穿着蓝色花衣服的男人,其实是我当时并不知道GTA有很多部。而这部你们应该也很熟悉了,没错,就是《GTA:圣安地列斯》

因为这两个星期的游玩时间太多了,难以说完,当然也有年代久远的原因,所以我就说一下那些经典的记忆片段吧。第一个就是秘籍,我们当时用的最多的是HESOYAM(加生命,修车,加钱),BAGUVIX(防弹),LXGIWYL(一般武器,如指虎,燃烧瓶,AK47等),UZUMYMW(超级武器,电锯,火箭筒等),ROCKETMAN(火箭喷射器),还有AEZAKMI(消星);第二个就是任务了,最经典的有四个,一个是刚开始CJ和他哥那些朋友骑单车的那个任务,另一个是去别人家偷东西,另一个是跳跳车,还有一个就是CJ带着他的那个墨镜跟班去一个很多守卫把守的仓库搬东西,但是因为那个任务我们经常失败(主要是那个墨镜跟班经常被打死),所以至今我圣安地列斯的任务仅仅也才玩到这;第三个是有一次,我们开飞机到另一个城市,结果直接满星通缉,但消星消不了,所以只能和军方对干,然后就“英勇”身亡了;还有一个比较整活的是,我们经常会开火箭飞行器飞到楼顶然后跳下去。所以说圣安地列斯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游戏。当然了,我二年级的那个寒假并不仅仅只玩了圣安地列斯,还有几个比较经典的游戏,例如《拳皇》《疯狂的士》《暴力摩托》《跑跑卡丁车》《CS》等。实际上只有《拳皇》和《跑跑卡丁车》才是我们真正深入地玩过的。

【我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结束的这段时间中,有个重要的节点,那就是我和我哥都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QQ,而最兴奋的当然就是Q宠了,反正“Q宠世界”里面的“Q宠版地下城与勇士”以及里面的一个冒险游戏(我记得有一关是要躲鲨鱼,然后我和我二哥一直打不过,最后要我二哥的表哥来帮忙)。当然,我们还玩了《QQ堂》等游戏。虽然Q宠对我来说更像个过渡性质的娱乐项目,可也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因为当宠物生病了,要照顾他,饿了就喂它,有时间就陪它去大世界玩,这不正是一种做家长的体现吗?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但是其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未来养育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

2009

到了第二年,即我三年级的寒假,当然也是一样的情况,我们三兄弟寒假聚在一起玩游戏(主要是我大哥在操作)。当然,这次有些许不同,主要是圣安地列斯我们没怎么玩,取而代之的是《魔兽3:冰封王座》《地下城与勇士》。先说说《魔兽》吧,我们当时玩的是三国的一个地图,但实际上细节我也忘了得差不多了,只记得我当时很喜欢太史慈,因为他的脚上的火焰让我觉得很帅,感觉是因为当时我觉得这个系统太杂了,所以《魔兽》并没有成为我的启蒙游戏。

再来说说地下城与勇士吧,这个实际上是我说要玩一下的,因为当时我是从我表哥以及我班上的一两个同学那里得知的,其实这个玩得更少,印象中,仅仅是我大哥刚从广州回来那晚玩过。

但重点来了,那年寒假玩得最疯狂的其实是NDS,其中有两款游戏玩得最多:款是联动汽车总动员的赛车游戏,另一款是《马里奥》(不是网上经常说的那款2D的,比较远古的那款,而是3D的)

另外还有《口袋妖怪》(我忘记了有没有玩过,印象中好像是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天堂游戏,但都不记得了。

到了三年级暑假,我和我二哥去了广州我大哥的家里,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时间段,因为怎么说呢,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童年里游玩魔兽的经历了,当然也是玩三国地图,不过就是那一次让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一个机制是可以“借兵”。(而且因为印象太深了,导致了我和我二哥还弄了个简陋版的魔兽三国桌游,当然是拿纸弄的,而且也肯定少不了借兵这个机制,但后来没有完成这个桌游的制作,有点小遗憾吧);另一个当然就是 玩NDS了,而这次是一款也是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游戏,是一个叫《驯龙师:音魂》         

反正是拿着龙去战斗,战斗机制有点像《口袋妖怪》,但是它的一场战斗是出场三条龙,没有限定的你只能出一个角色。(因为《口袋妖怪》大部分都是只能出一个宝可梦(我们当时玩的是《口袋妖怪:钻石》))。而这个游戏获取新的龙角色的方式是孵化龙蛋,而龙蛋的孵化过程是我觉得在当时非常创新的一个机制——唱一首歌,或者放一段音乐来进行孵化。(但是,孵化要你放的音乐是有标准的,不是所有的都可以)。

记得应该是我三年级寒假到暑假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这里有两个小插曲,那就是我和我二哥(当时他5年级)迷上忍者神龟动画,那段时间我们经常中午一回来就看忍者神龟,最记得有几集,第一个是第10集施莱德第一次与主角开战,第二是纳米机器人,第三是忘了是什么内容了,反正是米开朗基罗从楼顶上掉在了一个人的屋子并崴了脚那集,第四个是他们基地的地下城探索(就是很多怪物的那集),第五个是施莱德的女儿出场那集,第六个是施莱德第二次与主角硬碰硬,最后是第二季的最后两集,斯普林特老师带着主角四人去打大名那里开的挑战赛,最后是米开朗基罗赢了。

【因为忍者神龟刚好也有游戏(科乐美在2003发售的),所以我和我二哥玩这个忍者神龟的游戏玩了大概1年多,当然,也有很多好玩的章节,纳米机器人,地铁关卡,地下城怪物,带着电锯并且会喷火的那个机器人那个章节,当然还有四元素那个关卡。  

实际上我还玩过另外一款忍者神龟的游戏,我忘了叫什么,反正画风差不多,不过内容与互动性比2003版多了不少。

然后在10年下半年的这段时间里,我和我二哥玩了有一款你们应该大部分人都玩过的游戏,那就是赛尔号,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最记得的是一天中午放学,我和我二哥都“在刷‘小豆芽’”,结果他抓住了,我没抓住……还有就是哈姆雷特以及盖亚的剧情。】

 

2010

到了第三年,我四年级的寒假,又是经典的一个假期,而我们玩的游戏是《骑马与砍杀》,《模拟人生3》。也一个一个来讲吧,《骑马与砍杀》实际上玩得也不多,但是有一个场面就是我大哥操作主角,让他骑着马拿着长矛攻击别人的那个过程让我觉得居然还能有打击感这么强的游戏,但是印象最深的也仅仅只有这个场景了。

 

然后是《模拟人生3》,

这款游戏是我们玩得最多的游戏,我记得当时创建初始角色的时候,建了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好像还有一个很小的妹妹。玩了几代人我倒是忘了,好像是3代人。如果说完要很久,我就说一些片段吧。首先是关于生活的片段:第一个是求婚,首先两个弟弟结了婚,大姐却是最后结婚的;第二是妹妹的读书过程,从每天早上在外面响喇叭的校车,再到我们购买电脑后,她深夜起来偷偷玩电脑的中学阶段,再到她上大学,全家人兴奋的时刻;第三个是意外事件,就是大姐在生小孩之前,她工作的地点发生了火灾,所以她一度是处在爆炸头的阶段,好像是她生了小孩之后头发就变回正常了;第四个是我们刚开始玩的时候,有个人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房子里,拿了个东西吸走了我们的家具;然后是关于房屋建造的片段,在开始说这个之前有必要说一下我们没有扩建前的房子构造(我以正门的门口为最南部)。那么,靠近正门以东的方向(也就是整个房子内部的东南方向)是厨房与饭厅;往西(也就是整个房子内部的西南方向)是上二楼的楼梯;正中间与大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房子为一个小厕所,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支撑房子的大柱子。然后电脑放在了厕所旁边,它面向正门;剩下的五个房间(其中一个是浴室)环绕着这根大柱子。第一个为西北的大房间(印象中大姐一家在住),房间的门面向南部,该房间里面有个小厕所,占据房间西北的方,然后这个西北的房间与第二,第三个房间(即正北两个靠近的房间,一个在正北的南部,一个在正北的北部)相隔一个小过道;正北的第一个房间在我印象中是其中一个弟弟在住,其中它的门口开向南部;然后更北的那个房间是妹妹在住,门口开向过道;而在东北方向的是另一个弟弟住的房间,是第四个房子;这个房间以南的房间,也就是整个房子的东部的房间为浴室;浴室与厨房之间间隔一个过道。

然后到了扩建阶段,因为当时我们的人口不断增多,房子不够住,所以必须要扩建,首先我们整个房子的东边,也就是在大房子的外部(靠近厨房)建一个小房子,但是我们发现,每次都要出大门然后再进这个房子非常麻烦,所以我们打通了浴室与厨房相隔的那个过道的墙,把过道延伸至外面的那个小房子,这样就打通了两个房子。

当然还没有扩建完成,后面我们发现并没有实际上的客厅,经过考虑选择了最佳的扩建方向,那就是在东北方向,因为那里有着一面连接着北部的房间和东北的房间的墙,所以打通它再往东北方向扩建,然后把连接着大房子和小房子的那个过道连接大客厅,这样就能够连通所有的房间了,而这个大客厅的面积足足有初始房子的面积的4/5那么大,里面有个大电视,所以这个客厅有点像家庭影院。

所以仅仅只是《模拟人生3》就足以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

当然了,有个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首次接触了与足球有关的游戏(我大哥和我二哥都是体育迷),那就是《实况足球2010》,不过印象中没玩几次。

  

还有一个趣闻,就是我大哥当时还在他那台手提上玩《生化危机5》,

然后他拉我看生化危机5开头那段CG中像是蚯蚓一样爬上一个人,然后全身突然全是那些像蚯蚓的剧情,看完直接成了我的童年阴影,因为我当时还是个很胆小的家伙。

(这个螃蟹怪同样也把我吓惨了)

【然后是我四年级下学期这段时间中,我和我二哥玩了《真三国无双5》(第几部忘了,应该是5),最记得的是吕布的技能,在头顶挥动方天画戟,然后最后再来个在前面打的重击。实际上我是想详细讲我们玩真三国无双的历程的,但是因为玩的时间太过于分散(之后那几部也一样),不过之后的《真三国无双6》我倒是记得,有两点,一是钟会的技能我觉得设计得太帅了,二是里面的编年史我觉得设计的也可以。】

然后到了我四年级的暑假这段时间,我二哥刚好考完升中考,所以我们玩得很疯狂,而且那个暑假前半段时间玩的都是圣安地列斯。有几点我记得很深,第一个是我们重新安装的过程,因为除了我大哥,我们当时都是电脑小白,所以当时我们居然学会了如何找回在回收站被清空的圣安地列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震惊的。虽然太多细节忘了,不够有两点我记得挺清楚的,一是我们从洛圣都游泳,直接游到另一个城市,所以CJ的肌肉后面非常大,第二个是在把许嵩,汪苏泷以及比伯的歌放入了游戏的电台。然后到了后半段我和我二哥去了广州,当时玩的也是圣安地列斯,甚至还在被窝里玩《口袋妖怪:钻石》。

不过当时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去了广东省博物馆(刚建成那年,不需要门票)。

 

2011

【到了第四年,也就是我五年级的寒假,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个游戏导致改变了我们三兄弟后面一起玩游戏的方向(主要是可以三个人在同个电脑上玩),那就是《NBA2K11》

2K11快速比赛中诺维斯基在那“转球“的场景我至今还记得;那两首歌,《NBA 2K Theme》(网易云是这个歌名),《Little by Little》时不时还会搅拌着我的心灵;还有罗斯的无敌变相,我都已经记不清用了多少次了。尽管《口袋妖怪:钻石》我也玩过,但是远不及2K11带给我的震撼。

 

寒假过后的整个2011年我记得大部分时间我是在PC的模拟器玩《口袋妖怪:白金》,也是我第一次认真玩宝可梦,最记得当时拿大师球捉完冥王龙的那种激动的感受。

不过有一段时间很值得回味,那就是我爸妈和我二哥的爸妈都去了广州,就留我,我二哥,还有我们的爷爷奶奶在家。所以这就留给了我们晚上玩口袋妖怪的机会,而且当时的情景是我下午放学回家吃饭后先玩到9点我二哥晚自习放学,然后再一起玩,具体玩过了什么倒也是忘了,不过有个场景我还记得,就捉赫拉克罗斯的时候,当时我们放了蜂蜜之后直接调电脑的时间再捕捉。】

2012

【第五年的寒假,也就是我六年级的寒假,一样的,我们三个大部分时间在玩《NBA2K12》

【虽然之后每年假期都是玩2K,但是或许是经常玩的缘故,细节我倒是忘了,反而是记住了2K的一些歌曲,例如《Fast Lane》,《Basketball》,《Now’s my time》。】

【当然在我六年级下学期我还在我爸的联想台式机玩了《刺客信条:启示录》,但是游戏帧数很低,其实当时还不知道帧数这个概念。】

不过说来也巧,我第一次接触刺客信条是在我妈的诺基亚的按键机里玩的一款横版《刺客信条2》(你们想要在网上搜的话要搜《刺客信条2》Java版)。】

在12年的暑假我和我二哥去了我广州大哥的家,也是玩的2k,当时我二哥还用易建联狂砍61分,当然还有《模拟人生》(当时我们的角色在学校碰到了死神),《模拟人生:中世纪》,《孤岛危机2》。

【而在12年的国庆,也就是我初一那年的国庆,我大哥“破天荒”回来了,当时玩了三款游戏,第一个是《实况足球2012》,这个我记得当时我用的是鲁尼,好像还进了一球。】

第二个是《火炬之光2》,这款游戏说实话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而且直接导致了2012年之后的两个多月我都在我爸的电脑玩它;第三个是《暗黑血统2》,这个也挺令我喜欢的,不过这个先不说,因为我真正开始玩它的时候不是2012年。

2013

【第六年寒假,也就是我初一的寒假,每年的惯例,所以今年就是《NBA2K13》,只记得我用德隆两分绝杀过一场。2K13推荐的歌曲有《Amazing》,《Run This Town》,《Viva la Vida》(但是实际上我不记2K13有Coldplay这首歌,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然还有《崛起2:黑暗水域》,其他的游玩内容倒也不记得了。】

但是,但是,但是,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2013年的暑假,是我大哥大学第一年的暑假,那个暑假他回来了,带回了一款足以影响我整个游戏审美的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

我大哥回来的那晚,他打开了《天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华丽的大城市,而主角是一个美丽的木精灵,她在城市的最高峰俯视着,似乎整个城市都是她的。这是我第一次目睹《天际》的真容,那种直击心灵的感受就像是上天赐给了我一束阳光,让我感受到了天国的美貌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初见的缘故吧,后来我每次站在“龙临堡”上瞭望都找不到这种感觉了。

但是我们并没有继承这个“木精灵”的旅程,而是选择了一个粗壮的“诺德”男人作为我们新的冒险。刚开始的故事你们应该很熟悉了,“奥杜因”飞到海尔根喷火,主角死里逃生。但是,无论多少次,我都会选择跟着风暴斗篷,或许是他们所展现的那种抗争精神,又或许是在押运至海尔根要塞的这段路,我早已把乌弗瑞克和拉罗夫当作是自己的家人。当我逃离到“河木镇”的时候, “歌朵尔”给了我一个任务,即去找“雪漫城”领主汇报巨龙出现这件事并请求他出兵保护“河木镇”,但是她随后对我这个她第一次间的陌生人说“拉罗夫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非常感动,或许这就是“诺德”人的热情。但是我们并没有急着去找领主巴尔古夫,而是去帮店主瓦勒瑞斯找到他丢失的“黄金龙爪”。它的位置在“寒落山峰”的神庙中,而且离“河木镇”并不是很远,所以我们即刻动身前往“寒落山峰”。

作为以“潜行弓”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我,其实无论是神庙外还是神庙内的战斗都没有太大难度。但是那一个个场景,无论是答案为“蛇蛇鱼”的支柱解密,还是答案为“熊蝶鱼”的“黄金龙爪”开门解密,还是那个冰啮蜘蛛的战斗,又或者是那个敏捷的阿维尔,还是摇晃着两个巨斧的机关,或者是与尸鬼惩罚领主的最终战斗,又或者是最后的那个龙吼 “不懈之力”的学习,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接下来归还了黄金龙爪后,就是去“雪漫城”的旅途了,但是除了初见的那个瞭望“雪漫城”的场景,说实话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刚进“雪漫城”时,右手边的那个铁匠铺的女铁匠——阿德里安·阿文西(虽然是打过mod的,虽然不是下面这一版,但比较像,我们加入的那个应该是“binjin”的旧版。),我第一眼看到她就记住她了,以致每次去清理装备的时候我都会去她那里。

之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场景了,进入“龙临堡”,被守卫伊瑞莱斯拦下,然后巴尔古夫领主同意出兵保卫“河木镇”,当然也少不了“法仁加”这个宫廷法师要你拿龙石的任务——荒瀑古坟,但是其实我们早就拿到龙石了,因为它就在“寒落神庙”里。之后便是跟随伊瑞莱斯去打西部哨站出现的一只龙,打完学会龙吼“寒霜吐息”。因为之后太多的内容了,我就不一一讲了,所以我只选择一些经典的片段。例如,“龙吼之道”。因为到达灰胡子那里,必须先去到“紫衫镇”然后从山低走一大段路程。实际上更多人应该都记住了这段路程的艰险,因为无论是崎岖的路段还是那只“雪巨魔”对于新手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但是我记住的却是那个从山上走下的男人——巴尔纳克,虽然跟他说太多,但看起来他应该也挺有故事的。

当然,还有那些在驻足在路上的石碑,它们就像是为即将成为拯救苍生的英雄所提供的指引。

就像Dragonborn里面传唱的:(Aahrk fin tey, boziik fun, do fin gein!

 Wo lost fron wah ney dov ahrk fin reyliik do jul voth.

Aan suleyk wah ronit faal krein!)

(自古流传着一个传说! 一位流淌着“龙族血液”的人类他有着太阳般的力量!)

而那指引的尽头是一个刮着剧烈寒风的修道院。

这个修道院由三个灰胡子驻守,我进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叫艾恩盖尔的长者,他说他们三个将要教我学习龙吼。

当我得知他们并不是龙裔时,我非常吃惊,而这也成为了我敬仰他们的原因。或许很多人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我们的路程中众多重要的人中的几个,但对于我来说不仅仅如此。首先他们肯定是有智慧的人,因为为什么天际这么多人仅仅只有他们学得会呢?其次他们肯定是坚韧的人,因为说实话他们随时都可以撒手不干,但他们还是坚守在修道院里,等待着那个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传说,或者在梦里才有的龙裔的出现,所以我更愿意叫他们“有智者”。在我学会了龙吼“旋风冲刺”之后,艾恩盖尔要我去取回“约根·唤风号角”。

而接下来的故事更为有趣,因为当我历经千辛万苦去到放置号角的祭坛时,留下的是一张纸条,而号角早就被拿走,而那个人便是河木镇客栈的店主戴尔菲娜。

其实她是刀锋战士,或者说是龙裔的追随者,而今时今日刀锋战士却仅仅只有几名了。之后无论是前往“梭默大使馆”获取情报,还是营救伊思本,这都说明了当你认为自己的帮手只有“有智者”时,世界上又出现了那些能够给予你帮助的人,所以说,你不必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一个无法达到彼岸并感觉到压抑,你要相信那些隐蔽在世界上各个角落的能帮助你的人会不断地出现在你面前。之后跟随伊思本了解有一种龙吼可以击倒在天空飞舞的巨龙,而它叫“龙魂撕裂”,但是我的“有智者”们对这种龙吼却是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所以他们并没有学习,但是办法还是有的,就是在去到顶峰向他们的老师。而他们的老师竟然是一条名为帕图纳克斯的龙,但他却没有其他龙凶残的样子,而更像一位无所不知的先贤。

他告诉我,奥杜因被困的地方在时间之外,所以想要了解这种把它困住的龙吼需要找到上古卷轴,从而透过卷轴从古“诺德”人那学习。之后便是到一个从“冬堡学院”找管理员乌拉洛,到“汉普斯丁默斯·希格诺斯”的前哨基地,再到精灵之牙获取上古卷轴的旅途。

而之后便是与“奥杜因”第一次正面战斗的时刻,事实上我忘了大部分细节,大概就是四件事,一个就是用龙魂撕裂把“奥杜因”打倒在地,另一个是地面不断冒着火,第三个就是在“雪漫城”捕捉“傲达威英”,第四个便是风暴斗篷和帝国的停战谈判。

在最终决战之前,我去了一次阿德里安·阿文西的铁匠铺,想着能不能跟她聊几句,但是因为已是深夜,所以她早已关门了。我看着外面的磨砂石,随即拿起身上的匕首在那里磨来磨去,尽管它并没有磨损过。

当初升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呈现时,我停下了手上的所有工作,尽管我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我此刻必须出发前往“松加德”去完成我的使命。进入“松加德”时,空气中弥漫着一堆紫色雾气,我想,那肯定是由“奥杜因”产生的,所以事不宜迟,我需要急速前往勇士大厅。我走过了一段路,没有发现其他人,只有一个迷失的“风暴斗篷士兵”,这让我非常奇怪,因为更像是一片死寂,而不是我想象中那种许多“诺德英雄”集聚在此的场景。我又赶了一段路之后,发现了一座“骨桥”,它连接着后面的一座雄伟的建筑,那这个建筑应该就是勇士大厅了。

守在“骨桥”入口处的是一个名叫“苏恩”的勇士,与他对决并获得认可是进入里面的资格,战斗其实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现在心里没有喜悦之情,只有打败“奥杜因”的那种急切之感,如我所愿,那三名早已飞升到“松加德”的“诺德英雄”格拉斯,哈孔和费迪尔站在一起,看起来极为平静。我表明来历后,他们马上武装起来与我一同前往击败“奥杜因”的旅程。

随后我用“龙吼”“澄澈天空”把雾气清空并展现出它原本的模样,才能让奥杜因现身,果然随后一声叫响,那就是“奥杜因”。

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了强大的“龙魂撕裂”,那个扰乱天际安宁的“奥杜因”终于倒在了地上,而只能被我们宰割。我消耗着身上的每一只箭,三名英雄不断挥舞着他们的武器,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结束了,都结束了,“奥杜因”永远死去了。但是我没有急着回到天际,因为我还是没有感到胜利之后而感到的愉悦,反而有点空虚。当我望向天空的时候,看到了一束束的极光,虽然“诺德”的天空也有,但是远不及这里闪耀。我想它应该蕴含着无限的智慧,所以看起来那么遥远。但是当我举起弓时,我又觉得我能把一只箭射向它,所以这不正是我之前在旅途中随学到的东西吗?即当你认为你的任务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东西,不妨再往前一步,因为那些能帮你的人或许在下一刻就站在你的面前。我再次低头看向那三名英雄,他们又变得安静了。哦,我懂了,这不是一片死寂,而是一种安静的惬意。这时我才了解诺德人为什么死后都想去“松加德”了,或许这就是诺德之美吧,生前轰轰烈烈,死后尽享“智慧之美”,虽然安静,但是令人满足。

但我不能逗留太久,因为天际还有一场需要我去参与的战争。虽然我很不情愿,但是“雪漫城”的领主巴尔古夫站在了风暴斗篷的另一面,而我作为风暴斗篷的一方,必须参与这场战争。而战斗主要分为几部,首先是破除在城墙门口的木制拒马,然后杀光城墙的弓箭手,随后进入雪漫城,随即沿着铁匠铺的方向杀过去,但我不敢直视一眼阿德里安的铁匠铺,但是我觉得她应该也藏在某个角落看着吧。之后的路线便是从战友团的聚集地,再到“龙临堡”的路线一路杀过去。然后进入“龙临堡”与巴尔古夫决战,最终的结果是巴尔古夫投降,灰鬓当上新领主。实际上后面还有攻打“独孤城”的一场更大的战争,但我觉得我不需要再讲述它了,因为“雪漫城之战”本来就够惨烈的了。之后我还与“冬堡学院”的师生们,战友团的兄弟们,以及和盗贼工会的伙伴们一起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我走在一片一望无际的野地上,无忧无虑,似乎此时此刻Secunda就是为我而作的。突然我看到一个倒塌的哨站……哦,这不就是西部哨站吗?而且我确实好久没有去“雪漫城”了,所以我觉得是时候去找阿德里安·阿文西谈话了。其实我早已做好了会被冷落的准备,但虽然我作为攻打“雪漫城”的一方的成员,我却发现她其实对我并没有什么成见,相反她看到了我立马就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并表示出对我有意思的倾向,所以我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你愿意嫁给我?”而她也迅速地回应了,不是用话语,而是更为亲切的动作。”

随后我们即刻动身去裂谷城的“玛拉神庙”去完成婚礼仪式。我永远都忘不了结婚时那个场景,尽管朴素,但是永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注:上图选自elderscrolls.wikia.com

 

(Maramal: It was Mara that first gave birth to all of creation and pledged to watch over us as her children it is from her love of us that we first learned to love one another, it is from this love that life lived alone is no life at all. We gather here today, under Mara's loving gaze, to bear witness to the union of two souls in eternal companionship. May they journey forth together in this life and in the next in prosperity and poverty and in joy and hardship. Do you agree to be bound together in love now and forever?

Avenicci: I do, now and forever.

Maramal: Do you agree to be bound together in love now and forever?

Me: I do, now and forever.

Maramal: Under the authority of Mara, the divine of love. I declare this couple to be wed. I present the two of you with these matching rings blessed by Mara's divine grace, may they protect each of you in your new life together.

玛拉莫:是玛拉赐予我们以至于万物生命,并将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从她的关爱中,我们第一次懂得去爱,从她的关爱中,我们懂得孤独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们齐聚于此,在玛拉慈爱的注视中,见证两个灵魂的结合。愿他们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相伴一生。你们愿意结为一体,永远相爱吗?

玛拉莫:你们愿意结为一体,永远相爱吗?

我:我愿意,天长地久。

玛拉莫:你们愿意结为一体,永远相爱吗?

阿文西:我愿意,天长地久。

玛拉莫:在玛拉和圣灵的见证下,我宣布这对情侣结为夫妇。我赠给你们这对承载着玛拉神圣祝福的情侣戒,愿它们在你们的新生活中保佑你们。)

最终我对阿文西说,就在“雪漫城”住吧,因为这样她也可以跟随时看望你父亲。之后的所有日子,无论是阿文西的呵护,还是她在家务又或者是做菜给我吃,都让我感觉非常温暖,这或许是就是成家的感觉吧。之后无论是“黎明守卫”的瑟拉娜,还是那把雪精灵传奇武器——奥瑞埃尔弓,或是“龙裔”米拉克的故事,都极为精彩,但是这篇文章不仅仅是我对“老滚5”的回忆,所以“老滚5”的故事就到此为止吧。实际上这年暑假玩过很多东西,《NBA2K13》肯定少不了,还有《极品飞车17》《尘埃3》《GTA4》(其实《GTA4》那年暑假我们只打开过一次,不仅如此,往后一两年都没玩过几次,所以《GTA4》没有成为我们的记忆点),还有《阿玛拉王国》。转眼间过了二十多天,我大哥要回广州,随即《上古卷轴5》的旅程也告一段落了。

【然后我大哥回广州之后,我自己还开了一个游戏,那就是《刺客信条:兄弟会》。】

【说实话,兄弟会的开头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开头艾吉奥和他叔叔马里奥在屋顶跳下去那段BGM,即《Ezio’s Family》,因为它不仅仅奠基了整个刺客信条往后的BGM的基调,而且也是我真正开始进入刺客世界的“开门曲”。】

【而且后面回想起来,我觉得我选择下午游玩兄弟还挺应景的,因为外面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显示出金黄色的亮光,而游戏又是一种偏黄的色调,似乎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呼应。之后无论是戴斯蒙与露西的冒险,还是艾吉奥穿着睡衣杀敌的那场战斗,还是艾吉奥使用达芬奇制作的“滑行翼”在空中翱翔并炸毁工厂,还是卢克蕾齐亚捉住卡特琳娜,还是重建兄弟会,或者是西泽尔弑父的那段,又或者是最终艾吉奥与西泽尔的决战以及戴斯蒙不受控制地杀掉露西,都是让我成为刺客一员的一段重要开端。】

2014

【到了第七年,也就是我初二上学期,我认识了我人生中最好的朋友,并跟他开启了一段《剑灵》的生涯,我当时选的是人族剑士,无论是开头洪玄公牺牲,半月湖,水月平原,还是鬼城,无论是秦义绝,武神,道天风,苏玲珑,幽兰,火炮兰,东天霸,无论是千魂突破成洪门,还是浊气突破成卓越妖魔,还是之后的炎煌,万魂和恶女(实际上恶女我是叫我朋友弄出来的)都是我的记忆点,虽然现在我现在早已没有了玩剑灵的冲动,但是每当我在我的音乐播放器听到《The Road》,《A Wolf Beneath the Wind》和《Half-Moon Lake》,我都能回忆起当年行走在“剑灵世界”中遇到的各种趣事。】

【当然了,初二一整年玩的游戏也蛮多的,例如《暗黑血统2》《刺客信条3》,还有《黑道圣徒4》,以及重新开档的滚5。首先是《暗黑血统2》,尽管很多人说这款游戏解密很多很繁琐,但是我并不觉得,就是有个比较让人窒息的操作,即玩到大概3/4的剧情的时候,开了个无敌的修改器,导致我后面无法正常游玩,然后这款游戏就不了了之了。

《刺客信条3》说实话给我的感触比较特殊,我不知道大家对它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海尔森。而且因为海尔森的闪光点太多了(特别是前三章的部分),以致于其光芒甚至盖过了“康纳”。首先是开头剧院那段剧情,从海尔森进座位到出座位这段剧情中,My apologies清楚地展现了海尔森的贵族般的修养。

还有在去到包间准备刺杀米科时说的But what it’s worth. I’m sorry.还有在去美国的船上,与水手打架以及与各种人物的对话,生动展现了海尔森说话的艺术以及找出“内鬼”米尔斯时他的调查能力的展现。还有刚到波士顿港口时,海尔森爬上展望台所观看的一番新大陆的风景。实际上,我刚刚见到查尔斯·李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有点问题,因为他太热情了,感觉他很大部分上像是装出来的(虽然后面有所改观)。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用海尔森来做那种“刺客的任务”,比如说救俘虏,刺杀英国士兵和军官,监听,都无不在说他就是一个“刺客大师”。

另一个重要的点是海尔森与卡尼耶蒂依翁的剧情,不管是海尔森初见卡尼耶蒂依翁所展现的那种绅士风度和与她计划刺杀布雷多克时那种默契.

还是那段卡尼耶蒂依翁描述给海尔森听的那段墙上的壁画文字:It tells the story of Lottsitison, who came to their world and shaped it for life might come. She had a hard journey, fraught with great loss and peril. But she believed in her children and what they might achieve. And though she is long gone from the physical world – her eyes watch over us. Her ears still hear our worlds. Her hands still guide us. And her love still gives us strength. (这在述说了佑提吉松的故事,她降临世界使之成形,于是生命得以显现。她的旅程艰辛,伴随着失落与巨大的危险,但她坚信她的子女能成就伟业,尽管她早已不存在于物质世界——她的双眼仍看顾着我们,她的双耳仍倾听着我们的语,她的双手仍指引我们的路,她的爱则赐予我们力量。注:这里选取的是《刺客信条3高清重制版》的翻译

还有海尔森后面说的一句:You have shown me great kindness. Ziio. Thank you. I... I should go. (你真的帮了我不少,吉欧,谢谢你。我……我该走了。)

第一段话虽然是在描述古代“伊述”的故事,但是却恰到好处地把氛围烘托到了海尔森和卡尼耶蒂依翁两者的感情触动上,而海尔森后面说话表现出那种欲去欲留的犹豫是对这个感情的回应,之后卡尼耶蒂依翁主动的一吻把这种触动的情感推上了高潮,使得海尔森这个角色非常立体。而之后的海尔森让查尔斯加入团队的时候所说:May the Father of understanding guide us. (愿理解之父指引我们),带来的巨大反转,尽管让我们知道了海尔森是一名圣殿骑士,但是你很难不喜欢这样一个角色。

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玩家的拷问呢?虽然我们一直都痛恨“圣殿骑士团”,但是此刻我相信你很难真正去否定“圣殿骑士团”,因为既然有海尔森这种有“风度”的角色存在,那么“圣殿骑士团”就真的只有那些把维护“秩序”这种理念挂在嘴边的人物吗?。而海尔森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他无比坚定自己的“圣殿骑士”的信念,但是他在战斗中却又不断地展现他刺客的技术。或许正是这种矛盾,拉近了我们与海尔森之间的距离。】

 

然后便是《黑道圣徒4》,但是这款游戏给我最大的印象只有三个,女角色很“极品”;帧数较低;剧情非常浮夸。

【到了初二暑假,我和我二哥去的广州的大哥的家里,说实话这个暑假对我影响最深的可不是我接下来说的《FIFA online3》,而是“漫威”。但是因为这个专题是说我的游戏生涯,所以就不展开讲“漫威”了。(不过如果你想听我与“漫威”的故事可以告诉我哦)。言归正传,在游玩online3的时候,实际上有个趣事。因为我觉得拿到梅西和C罗才强,所以刚开始一直用巴塞(因为更喜欢梅西)。但是实际上我后面玩的最多的却是我大哥推荐的热刺(当时凯恩开始崭露头角),什么维尔通亨,丹尼·罗斯,洛里斯,贝尔,凯尔·沃克,保利尼奥,埃里克森,我都还记得。还有一个就是当时online13的解说詹俊和王涛,它们是将热刺说成马刺的。当然,绝对少不了All Time Low的《Time-Bomb》。】

不过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学习版PS3的《GTA5》,反正当时在大电视玩的时候是真的爽,最记得的任务是麦克和富兰克林刚相遇那个任务,富兰克林与那个狗仔队偷拍,还有崔弗杀摩托帮。这里就不再多讲了,因为我真正开始玩《GTA5》是在我上大学后。其中还有《古墓丽影9》,当时初见它时真的有一种巨资制作的好莱坞电影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中考考完后玩它的原因。

2015

到了第八年,也就是我初三那年。其实本来我应该讲述的是我寒假期间玩《NBA2K15》的故事的,但是我完全不记得玩《2K15》时的内容呢。

【不过我自己倒是玩了一个游戏,那就是《勿忘我》。】

而因为我初三下学期要中考,所以没玩过游戏。虽然没机会玩,但是却被期待游戏的急切的心情给占满了。因为当时临近中考E3游戏展开了,出了非常多的游戏预告。什么《正当防卫3》《幽灵行动:荒野》《镜之边缘:催化剂》《质量效应:仙女座》《合金装备:幻痛》《疯狂的麦克斯》《刺客信条:枭雄》《辐射4》《神鬼寓言:传奇》《古墓丽影:崛起》,还有《羞辱2》等等,但是当时期待值拉得最满的倒不是E3游戏展放出的游戏,而是《天涯明月刀》,我当时还在中考前一个星期上“天刀”的官网拿到了它的测试资格。

到了初三暑假,玩的东西极多,如《羞辱》《天刀》《古墓丽影9》《巫师3》《看门狗》。其实这个暑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考完中考到七月上旬,大概是7月5号;第二阶段是从7月5号到7月底;第三个阶段是从8月一直到我高一开学。第一个阶段我玩了《羞辱》,《古墓丽影9》。(不过还有一个游戏,那就是《漫威:未来之战》,这款游戏陪伴了我大概5年的时间,留下了很多回忆,并且“漫威”的很多英雄以及反派或者是他们不同系列漫画的形象,我都是从这里认识的,比如说奇点,克丽,莎伦·罗杰斯(美队女儿)。不过这个就不重点讲了。)

(这两张是我唯一存到的图了)

《羞辱》虽然对我来说也是个较为重要游戏,但在我暑假开始的时候,羞辱的存档已经是游戏的后期了(我忘了什么时候开的档)。

事实上,《古墓丽影9》对我来说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款好玩的游戏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出来的风格,无论是从画面的观感,还是战斗系统,又或者是它那独特的UI,都透露出一种既与美国好莱坞爆米花寻宝与悬疑式电影相同却又富有人文历史纪录片所展现出来的气质。

从“劳拉”到达岸上开始,她的成长与我们玩家相扣,无论是刚开始“劳拉”打3头狼那时的踉踉跄跄,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击杀敌人,还是后面用霰弹枪时那娴熟的手法。

又如刚开始“劳拉”被抓,逃跑后与敌人搏斗,到Alex的牺牲,再到她爬上无线电高塔时她那种不怕艰险的毅力。

这完美地展现出了一个从逆境中逃生的普通人是如何成长为一个英雄的过程,就像是《绿箭侠》第一季中奥利弗·奎恩从花花公子成长为箭术大师那样,有点虚幻,但又真实。

尽管《古墓丽影9》有许多繁琐的解密,但是它却深深地融入到了剧情中,让你在游玩时经过一段紧张刺激的剧情或者战斗后,来一段慢节奏却又不无聊的解密。而在这解密中,不仅展现了日本古代建筑的艺术,也展现了诸如“卑弥呼”,风暴武士和风暴将军的日本神话气息。

同时那些军事哨站,防御建筑,实验室和轮船这种近现代建筑看起来与寻宝探险这类题材的作品格格不入,但是却让以玄幻为主要舞台的“邪马台”体现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感。这些恰到好处的结合不会让你觉得它是一个快餐,吃完就丢,而更像一个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而第二个阶段是我和我二哥去广州的阶段,其中玩了《巫师3》,《看门狗》,但实际上这两款游戏都只开了一会儿,主要是玩的游戏很杂,比如《孤岛惊魂4》,《消逝的光芒》这些都有玩到,当然还有《FIFAonline13》,甚至还去了看电影和球赛。不过呢,似乎只有《巫师3》和《孤岛惊魂4》给了我一点惊艳的感觉,但是也没玩多久。

第三个阶段是玩《天刀》,对于我来说,《天刀》虽然是我玩的第二款以东方古代为背景的游戏,但是它却又不同于《剑灵》那般充满“仙侠气息”但又让人流连忘返的世界。

《天刀》则更像是与我国古代挂钩的另一个世界,虽然没有《剑灵》那般的华丽,却又多了一份真实感。从开头李白的那首:“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开始,到小贩的那句“三斤白酒,两斤牛肉”,再到“押镖”和“缉拿”这些日常任务。无论是九华,杭州,江南,东越,开封,徐海,还是秦川,燕云,巴蜀,云滇,荆湖,襄州,无不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

虽然每次去接取与完成任务,都要来到开封,但是它繁华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却又让人来多少次都不会厌倦。当你行走在江南水乡之间,配上用笛子吹的背景音乐,再加上小桥流水,这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呢?而四大盟主,水龙吟盟主,唐青枫;万里杀盟主,离玉堂;帝王州盟主,叶知秋;还是寒江城盟主,曲无忆。无不透露出我们熟悉的武侠的气息。又如燕南飞,在开头从血玲珑救下主角,带着主角上到佛像上的场景,还是那句“以剑御心,而非以心御剑。”还是“慕情”被她“师叔”杀害后,曲无忆说的:“杜鹃莫遗春风拂,长恨佳人误。去了还累知几度。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无归。”虽然笑道人时不时会出现在曲无忆的身边给予她欢乐,但这命运又是如此地捉弄曲无忆,无不在应证她“有些路哪怕孤身一人我也会走下去。”

这句话。又或者是燕南飞,傅红雪和明月心一起对付戴上“孔雀翎”的孔雀。还是突然反水的明月心。这些信任与背叛,善良与无情,无不凸显出江湖上的是与非。而那些角色的亲情与友情,又或者是师生之情又无不展现出一个会呼吸的江湖。而我累了有时会喜欢回到太白山上,因为看着秦川那些白色雪花在山间随风起舞,心里安然了不少。

因此《天刀》它不仅仅是一款网游,它更像是写给玩家的一封关于武侠的情书。所以当我每次听到《千人千面》的时候,我都能回忆起在《天刀》中行侠仗义的时光。

 

2016

而到了第九年,首先是我高一的寒假,但实际上,这年寒假因为我大哥没回来,所以《NBA2k16》没有玩,而其他的我也忘记了玩的什么了。在我高一下学期这段时间里,主要是把《刺客信条2》给补票了。

然后是我高一暑假,而这个暑假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因为我对于丧尸末日题材的作品的兴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实际上那时最完美的联机打丧尸的游戏其实是《消逝的光芒》,但是因为我用的是我爸的戴尔灵越M411R(2011年),

配置不够,所以只能选择那时刚在PC发售不久的《死亡岛:激流》。

在我刚进入《死亡岛:激流》的时候,我就被它的游戏机制所折服——武器改装,这个对我来说既熟悉而又非常陌生的东西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尽管它也是按照“白,绿,蓝,紫,金”这些颜色来划分武器的品质,但是谁又能够拒绝使用一把“带电的剑”或者“带火的锤子”去肃清丧尸呢?这种武器改装系统不仅仅提升了它的游戏性,更是因为它把以往游戏武器升级中专注于武器的属性词条的特点转变成了强化或者改造武器本身,虽然有很多浮夸的改造,但是每一个改造都充满了机械或者几何上的美感,从而拉进了这款游戏与现实的距离。

(注:该图选自GamesRadar)

再加上,岛上的一些仪式祭坛,更是给这款游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丧尸末日题材,实际上你可能给不出一个完美的结果。但是我却有一个看法:

第一,现实中它给你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选择题,而在“丧尸”末日,它给出的是一个人生存的必答题,即杀死眼前的“丧尸”你才能活下去(或者说是以生存为第一要义的生活)。而且一般情况下,“丧尸”都是成群存在的,这就让这种世界无论何时,无论何处都处在一种你无法放松的危机中,也让我们更愿意,也更需要去团结合作,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毫不相识的陌生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克兰和拉辛)

或是爱人(《消光》的主角克兰和杰德,抑或是《最后生还者》的汤米和玛丽亚),

或像是《激流》中五个主角一样,虽然之前不认识,但是却能出生入死。你可以去肃清附近的丧尸,或者去废弃的商店寻找补给,又或者去寻找更合适的居住地。你团队的其他人可以去寻找车辆,去寻找武器,又或者是去寻找那些有难的人。但是这些工作都不简单,相反,都处处存在着危险。可无论如何,你或者其他人都不会轻易放弃,因为这是维系这个大家庭的重复却又重要的步骤。当你拿着获取的东西回到营地时,与你的朋友们谈上几句,甚至是喝上几杯,似乎所有的疲倦都一去而不返了,既和谐又温馨。

(注:该图选自IGN)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团体或者是情谊都是及其牢固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存,更是肩负着大家甚至是人类能够存活下去的重任,而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缺乏的东西,试想一下,当你工作后,你还会和你多年的好友拥有着那种为了一个目标而存在着深深的“羁绊”吗?你会向陌生人打招呼吗?

第二个就是人性的复杂。本来在丧尸末日中,我们每个不同的组织都应该相互合作,但实际上,始终都会有人在尝到权力的甜头后变成统治者,而他们无论是以一种“和蔼”的领袖姿态出现(比如说《消光2》中的治安者杰克·马特),

或是以一种制定了严格秩序的独裁者姿态出现(比如说《消光1》的赖斯或者是《行尸走肉》的尼根),

其实都是为了打压其他团体而做这片区域的老大。而那种权威组织,或者是政府又往往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存在,并常常以开发疫苗为藉口而私下进行人体实验(比如说《激流》的弗兰克·瑟波又或者是《最后生还者》的“火萤”),

以全副武装为威慑而成为了实际上的“隔离政策”的践行者(比如说《消光》的GRE)。

正因为如此,久而久之不同的团体之间没有了那种绝对的互助,更多的变成了利益的交换者或者生存道路上的敌人,正如瑞克从刚开始那个正义感爆棚的人变成了后面在社区时那个冷血领袖一样,就像《消逝的光芒:信徒》刚开篇时引用的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The Movie(1994年科学怪人电影)那一句:“I have love in m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scarcely imagine and rag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would not believe. If I cannot satisfy one, I will indulge the other.”(我心中有爱,那是你无法想象的爱,只会激怒那些你无法相信的人。如果我无法满足于此,那我就沉迷于其他。)一样这又何尝不是黑暗森林法则下人性的体现呢?另一点是在丧尸的世界中,虽然我们能够遇到出生入死的兄弟姐妹,但是很多时候你真的能够保持自己对“家人”的忠心(如《最后生还者》的泰丝保护乔尔和艾莉一样)而没有一丝的私心吗?而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心机,背叛,绝情,尔虞我诈时有发生。正如行尸走肉第二季中,瑞克对肖恩所说的:“That is my wife. That is my son. That is my unborn child. I will stay alive to keep them alive. You don't love her. You think you do. But you don't. Now the only way you and me keep on is that you accept everything I just said. Right here, right now. And we forward with that understanding.”(那是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未出生的骨肉,我会为了保护他们而活下去。你不爱她,你以为你爱,其实不然。所以现在能够让我们继续搭档的唯一方法就是你此时此刻接受我刚才说的一切,然后我们以这种共识继续前进。)

而在之后瑞克和肖恩坐车回农场途中的那段路程中,肖恩望向旁边的田野,却看见了一个在田野中走得无欲无求“丧尸”,这段意味深长的安排,似乎是告诉你人才是“丧尸,而“丧尸”更像个人。

或许你会问,既然这么黑暗,为什么这会成为我们喜欢丧尸题材的原因呢?其实你可以想想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又那么喜欢看“虐人”的影视剧呢?实际上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希望心灵被审问的倾向,或者说是我们心灵呼唤我们保持善良的表现。而这不正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律的体现吗?但因为人永远做不到像圣人一样永远保持着善心,所以我们常常需要丧尸题材的作品亦或是“虐人”的影视剧来充当一种提示器的作用。

第三个是理想的残酷,当你以为自己是在拯救岛上的人,或者说是在逃出危机的路途中不断获取成功时,现实又会给你开一个玩笑。就像《激流》结尾处主角5人乘船逃走后却又都突变为丧尸,虽然早就有预示了,如哈洛最后说:“I'm trying! But all this. never should have happened! Help me destroy it! All of it! We can't let them use it anymore. We can't let them do what they did to Palanai! Not again! They did this! The outbreak on Palanai! It was them! To test their bio-weapons. And the mutagen! It will destroy us all! You won't be able to control it. It will control you. Don't you understand?! There is no antidote! They caught me when I tried to sneak in here. They tested the mutagen on me, not knowing what it would do. They didn't know I was immune like you! Look what it turned me into! I killed them all! We won't be able to stop it. That's why me have to destroy it before it destroys everything! There is no help! We can't escape! None of us can! We're too dangerous!”(我正在努力!但所有这些事…原本就不应该发生!帮我毁了它!埋了它!全部!我们不能再让他们使用它了。他们对“帕拉奈”做的事绝不能在发生!绝不能!使他们干的!“帕拉奈”上的病毒爆发!就是他们干的!就为了测试他们的生物武器。还有诱变剂!这会害死我们所有人!你控制不了它,它会反过来控制你。你还不清楚吗?根本没有解药!他们在我打算溜进去的时候抓住了我。在不知道后果的情况下,他们就往我身上打了诱变剂。他们不知道我和你一样是免疫者!看着我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所以我把他们都杀了!我们无法阻止它,所以要在它毁灭之前摧毁它。不会有救援!我们逃不出去!没有人能逃出去!我们太危险了!)

或者是《最后生还者》中黑人兄弟那悲惨的命运一样,又或者是《信徒》中的太阳之神是核弹的事实和克兰拿到解药后却变成了“夜魔”的悲惨命运。

而现实中常常又是如此啊,我们每次怀着必定成功的信念去坚持着,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发生甚至是反噬自己。可人类却又何尝放弃努力呢,就像《三体》第一部最后,在那片满是蝗虫的田野上,大史对汪淼和丁仪说的:“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是啊,只要有一丝的希望,人类就不会放弃追寻星辰大海的机会,而“丧尸末日”正好可以让你认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你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

所以说从《激流》开始,或者说从我踏入丧尸末日题材的作品的那一刻起,“丧尸末日”的作品就成为了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7

到了第十年,也就是我高二寒假的时期,当然了也是经典的NBA2K系列——《NBA2K17》的时刻,但是怎么说呢,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2K。

从开头30只球队的标志开始,到字母哥带着雄鹿首发进场,再到温斯洛,霍福德和用两个大拇指在脑后指向后脑勺的“威金斯”,再到双手搓手的库里,

背对镜头为自己打气的罗斯,和以篮筐为支撑做引体向上的韦德,最后以唐斯和戴维斯跳球为开端,正式拉开序幕。无论是格里芬的暴扣,布莱索的欧洲步,还是詹姆斯向天空抛粉尘。

无论是杜兰特跪地,利拉德用手指指着带手表的位置提醒着你看时间的动作,还是韦德双拳在胸前紧绷的姿势。无论是沃尔双手暴扣,库里三分,伦纳德封盖,还是杜兰特转身后仰。无论是罗斯的变相上篮,唐斯的双手暴扣,詹姆斯的封盖,还是哈登的后撤步两分。

无论是安东尼的三分,拉塞尔胯下运球然后三分命中,还是“考辛斯”反手上篮,都无疑地展现了篮球的魅力。随着《I Want U》接近尾声,其伴奏中的节拍与“NBA2K17”这个标志缓慢地浮现出来的节奏的配合,注定了这是一部绝对不平凡的作品。

生涯模式的比赛中,无论是18年选秀中的艾顿,班巴,又或者是东契奇和SGA,他们都在我们的赛场上展现过他们的风光。而在闲暇之余,听一下《Me, Myself & I》,《Gold》(Jorgen Odegard Remix),《Friction》和《Action Crazy》,让你充满力量;听一下《California》(Grimes,马斯克前任,《赛博朋克2077》利兹·薇姿的配音),《The Sound》,《Lonely Cites》和《Rose Parks》,让你放松身心;听一下《Every Step Every Way》,《Ridin Round》,《Tuesday》和《Ain’t No Time》,让你保持神秘感;听一下《Crash & Cash》,《Kill V. Maim》,让你重回童年时代。因此,在2K所有系列中,《2K17》是唯一一款能让我把它的歌单收录下来的游戏,不为别的,就是想把游玩《2K17》的那种美好留存下来。

 

当然,我们还游玩了另外两款游戏,即《生化危机7》和《方舟:生存进化》(这个我就不说,因为真正投入玩这款游戏是我上大学之后)。《生化7》虽然也是丧尸题材,但是它与丧尸末日不一样,它更多地是讲危机以及在危机中所进行的调查任务,而它却能让许多玩家为之而疯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有个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悬疑(不管恐不恐怖)。这种悬疑的体现除了你游玩直接体验到的剧情外(例如CG动画),重点在文本以及解密中表现出来。这些文本通常以日记,实验报告,邮件,诗歌或是暗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形成了一个由许多平凡的小事所组成的不平凡的故事。而《生化危机7》更有一点不同的是,它除了注重调查,还对人物进行了重点刻画。

如《生化7》开头:

Mia:“Hey, baby! I just wanted to send a quick “hello” and “I love you.” Oh! Good news! I’m gonna be coming home soon! Yay! I cannot wait to be done with this babysitting job. And come home to my loving husband. I miss you. I gotta get back to work. I love you, Ethan. I miss you so much. I’m sending tons of kisses. Bye Baby! You were right. I did lie to you. I shouldn’t have, but- All I can say is that if you get this… Stay away. (嗨,宝贝。我只是想简单说一声“你好”,“我爱你”。对了!好消息!我马上就要回家了!耶!真想快点离开这个保姆工作,然后回到我亲爱丈夫身边。我好想你。我得回去工作了。伊森,我爱你。我是如此想你。我要吻你千遍万遍,再见宝贝!伊森。你说的没错。我的确骗了你,我不该骗你的,但是,我只能说,如果你听到这个消息…别管这事)

 

Hello? (你好?)

 

Ethan: Hey, it’s uh-it’s Ethan. (嘿,我是,呃,我是伊森。)

 

Oh hey, you right? You just disappeared the other night. (哦,嗨,你还好吗?你前天晚上突然消失了。)

 

Ethan: Yeah, yeah. No, I’m good, I’m good. It’s Mia. She’s not dead, she’s alive. She’s back. (对,对。不,我很好,我很好。是关于米娅。她没有死,她还活着。她回来了。)

 

They found her? How? What happened? (他们找到她了?怎么找到的?究竟怎么一回事?)

 

Ethan: I don’t know. I don’t know how, but she’s back. She’s back, she’s back somehow. Maybe it’s prank. She wants me to come and get her.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她回来了,她就是回来了。也许是个恶作剧。她要我去找她。)

 

Where is she? (她在哪里?)

 

Ethan: Dulvey. Dulvey, Louisiana. (杜尔维,路易斯安那杜尔维)

 

Dude, it’s been three years! (老兄,已经三年了!)

 

Ethan: I know, I know. But what if it is her? I have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我知道,我知道。但万一真的是她呢?我得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后再正式进入主线故事阶段,但它不像《死亡岛:激流》那样更多的是强调你直接通过战斗来推进剧情,而更强调文本叙事配合剧情演绎以及战斗和解密。这种配合的方式是在你经过一段会让人产生疑惑或紧张的剧情后的平息状态下,提供一些文本内容。

如《生化7》经过贝克一家的那个晚餐后,随即提供两个文本:

 

《报纸文章:失踪人口》

废墟探险 3 人失踪

州警察局呼吁百姓协助找到 3 个人的下落这 3人在本月 9 号从新奥尔良出发前往杜尔威教区的途中失踪。

这 3 人已被确定为彼得·沃肯、安德烈·斯蒂克兰和克兰西·贾维斯。他们从事网络视频工作这次前往杜尔威是为了他们的最新作品拍摄视频。他们的视频主题多为探索废弃的建筑和鬼屋。

 

《报纸文章:超过20人失踪》

1:

“2年内超过20人下落不明

 

州警察局的豪厄尔副巡长告诉记者,

他们已经开始排查海伦·米德基夫的下落,

这是一名在路易斯安那旅行的大学生。

米德奇夫女士最后看到她的时候是 21 号当天晚上。

 

过去两年,路易斯安那南部报案的失踪人数猛增。

 

2:

失踪者大多数是游客和流浪者。

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 20 人疑似失踪。

 

警方认为这可能是谋杀案,并相信这些事件可能相互关联。

警方已经开始介入调查并增派警力。

 

记者:艾丽莎·阿什克罗夫特,

2016年1月19日

 

这些与主角行动的原因以及与整件事直接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者故事所组成的前置背景,就会让玩家有一种推断,即这个家庭大概率是这些事的主谋。所以这段文本的作用是,即补充了故事的疑惑,又能够较为完美地激发玩家继续探索的欲望。

 

而在打败杰克后,又会出现与杰克相关的文本:

 

《杰克的日记》

10月2日

报道称风暴即将来临。

几年前那次过后,我花了很大功夫清理。我想是时候把窗户和屋顶加固了。或许我应该找卢卡斯帮忙

 

10月9日

水终于退去。

房子还好,但是老房子损坏严重。

 

卢卡斯大声嚷嚷有一艘船被冲到河口了。

如果这是真的,我得报告给教区。

 

我明天就去看一下是否属实。

 

《杰克的备忘录》

玛格丽特,

把我们抓住的这名鬼嬉皮士从大厅拉到处理区。

 

以上的这两个不同的文本故事展现了杰克的两种不同人格,说明其中暗含玄机。例如是不是与暴风后的船有关?

 

在进入与玛格丽特的博弈前,又会出现以下的信件:

 

《医生的信件》

1:

尊敬的贝克夫人,

 

最近感觉怎么样?你上次来检查之后,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封信是想告诉您我已检查过您的 X 光片。

您的头盖骨里的黑暗区域

似乎是与霉菌有关 的真菌样结构。

 

你提到的幻觉和一直听到的噪音,

应该和 这个有关。

 

2:

如果您的症状是源于真菌寄生虫,

就要尽快移除。我不是故意吓您,

但我非常担心您的健康。

 

收到这封信后,请马上到医院来。

作为您的医生,我强烈建议您

做进一步检查。

 

克劳福德郎,

杜尔威总医院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些可能性较高的结论,即暴风之后搁浅到岸边的船上有着一种霉菌,而贝克一家被这些霉菌感染导致性情大变,从而变成食人魔。

 

在与玛格丽特进行最后决战前又会出现以下两份日记:

 

《佐伊的调查笔记》

我的身体越来越怪了。

很快我就会变得和爸爸妈妈一样。

 

这都是她的错。

 

我应该逃跑吗?

不行,如果被发现就不好了。

跟她一起来的那个女人,米娅,她知道某些事

如果我有血清的话,就可以治好自己。

我得查得更清楚。

 

《玛格丽特的警告》

佐伊,

 

你曾试着悄悄回到二楼,是不是?

你以为我瞎了眼吗?!

 

即使伊芙琳后来出了事,

你也只是不停念着一些奇怪的药。

 

你打算用我的祭坛做什么?

你那粘糊糊的手指最好可别乱碰!

 

任何人都别想打神圣祭坛的主意!

你以为你爸爸和我都是白痴吗?

你这个可怜的孩子... 真不该生下你的。

不可饶恕,可怜又总是看不起我们,

还打算离开我们的家!你有想过我们为你

付出那么多... 不值啊,好不值啊,

真是不值啊,实在是太不值了...

 

再敢碰我的祭坛的话,我就剖开你的胸,

把里面的五脏六腑拿来烧成炖肉吃...

 

这两篇文章不仅仅表明佐伊与她父母(杰克和玛格丽特)的关系,更是较为平缓地引入了佐伊这个角色,并且也会让人联想到船与米娅有关系吗,还是说米娅是医院的人?

 

当然了,这些文本还有很多,但是这就足以说明《生化7》,或者整个生化系列的这种“夹叙夹忆”的手法,让玩家真正成为参与到对整件事的调查与推测中的当事人,而不是一个看故事的局外者。

 

Mia: Ethan? (伊森?)

 

Ethan: Mia? You made it. I’m glad. (米娅…你成功了,我很高兴。)

 

Mia: Did I? (我成功了吗?)

 

Ethan: They say that when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opens. Well, a door closed tonight. And what a long night it was-but not just for me. Mia and I weren’t the only victims here. So were the Bakers. It was that…thing, Eveline, who made them that way. But now Eveline’s dead. And these guys are here to clean up the mess. I had just come to terms with losing Mia. But now she’s back and wants to start over-put all of this behind us. Maybe this is where the next door opens. (俗话说,一扇门关上门,另一扇门会打开。嗯,今晚有一扇门关上了。真是个漫长的夜晚,而且不光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受害者不只有米娅和我。贝克一家人也是。是那个…东西,是伊芙琳把他们变成这个样子的。但现在,伊芙琳死了。这些家伙也来收拾残局了。我才刚刚节后失去米娅的事实。但现在她回来了,想重新开始,把过去的全忘掉。也许这就是下一扇门打开的地方。)

《生化7》不以前作那些身经百战的角色为主角,不设置那些较为宏大的舞台。而是以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为开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开始,去展现在生化危机的影响下的两个普通家庭的悲惨经历。虽然少了大场面,但是却能更多地展现人物的心境以及事物的内涵。无论从杰克和玛格丽特这两个和蔼的老夫妻变成疯癫的食人魔,还是他们的女儿佐伊无法逃生的绝望,还是那个本来就有点变态的卢卡斯,抑或是因为船上发生意外搁浅之后被抓住的米娅,还是作为整件事情起因的缺爱的伊芙琳,这种从以“丧尸”为核心的危机到以普通家庭为基础的危机的转变,模糊了主角与玩家的对立,似乎都在告诉你,你才是伊森,你才是这个事件的经历者与调查者。虽然实际上这些都是由于背后那些有权有势的组织的违反法律甚至是违反人伦的实验所导致的,可最后却又要普通人来承担这一切,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对现实中某些西方权威机构的批判呢?而最后这段伊森与米娅的温馨对话以及他内心对整件事的独白,不仅是对整件事的总结,更是此时此刻玩家内心的感受,也是在告诉我们天并无绝人之路。

 

实话说,如果3,4年前你问我有没有想过在网上有关游戏的文章,那么我的答案可能会迟迟给不到你。但是如果你两年前问我会不会,那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我大学四年的时光中(2018-2022),我有充足的时间去玩游戏,去刷电影,去刷剧,看各类平台的文章及其评论。经过了两年这种充裕的大学时光后,有几件事是一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一是游戏圈的文章实在是太少了,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家长说游戏是最会败坏孩子的原因之一。(因为能让大部分人真正认可一个东西的魅力需要这个圈子的人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心声,流露自己的情感的);二是有些批评某些游戏的文章我觉得不是很准确,而这点是很容易误解路人,进而导致某些游戏的闪光点被埋没。此外,还有一点是玩家与厂商之间的互动其实也不多(至少我了解的是这样,哈哈),而这种互动其实无论对于玩家还是厂商来说都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这三点也是我为什么会有写游戏文章这种想法的原因。好了,我前10年的游戏“生涯”就到这里了,而你们的呢?

发布于广东阅读 8167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