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近期热度之我见

avatar
关注

其实有点为刀郎感到悲哀,感觉最近的热度并不全是因为刀郎的新专,很大程度是因为一些博主去解读罗刹海市的歌词,进而引出了刀郎以前的一些争议。很多人带入了刀郎的角色,并因此为这场对话语权的反攻产生了共鸣,或者甚至一部分就是太无聊了单纯想看热闹,因而才为刀郎说话,我很怀疑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正把专辑全部听完的。

个人觉得这张专辑让我对刀郎有了新的认识。我已经很多年没听过刀郎了,不知道他的音乐在近十年是如何逐渐改变风格的,当年我虽然也很爱听刀郎,但客观来讲同样认为刀郎的音乐非常粗糙,具有风格但在审美上不够突出。新专辑以中式山歌小调为基础,在编曲风格上融入了雷鬼、蓝调、爵士等元素,都让我觉得很新颖,也为刀郎在审美上的进步开心。同时也很感叹,他52岁了还能保持当年的声音条件,声音上还有很强的表现力。反观我滴david tao,也就比刀郎大个一岁,硬件上真的疲态尽显,真的可惜。

最后我想聊聊这次争议中很多人都在讨论的“人民群众喜欢就是检验音乐的标准”吗?我是觉得这个挺可笑的。很多人大概可能还没意识到音乐、美术、建筑、电影之类的艺术行当,其本质也是技术工种,这些作品的制作在行业中是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流水线的,或者说大多数创作者和其合作者有比较固定的创作模式。这些行业参与者是都需要像一般的技术工种一样学习、实践,才能磨练出好的技艺来接活。所以我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当然是有好坏之分的,而这主要取决于参与者的审美以及熟练度。以我个人的行业举例,审美就相当于我读过多少论文、觉得哪些论文有充足的参考价值,熟练度就是指我的创新性、实验中的技术细节等等。

当然,技术上的好坏自然不代表听众在审美取向上有其倾向,人民群众当然是可以在众多作品中自己选择喜欢听的。只是我认为销量以及热度绝对无法代表作品的好坏,同样,作者也不能通过强调自己作品的小众性而妄图夸大自己作品的技术,这也是不成立的。

最后,我认为听众绝对具有表达音乐喜好,抒发观点的权利,这是天生的。但正是因为艺术行业的技术本质,所以我们这些听众的批评或赞扬都无法成为行业标准。只有行业中有一定参与度的艺术工作者的意见才值得参考。我看到有很多把“人民群众才是检验艺术作品的标准”奉为圭臬的网友,其实我理解只不过是这部分人民群众想把自己的喜好作为标准并推广,以在论坛上寻求同好,获得舆论影响力罢了。

希望大家还是能更多享受音乐本身,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审美体系中,我们确实是唯一无可撼动的标准。至于利用话术来炫耀自己的理解,起码在虎扑就毫无必要了,建议可以通过深度参与音乐行业,来获取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机会。

音乐圈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全球播放50亿次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歌词
发布于四川阅读 284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德拉德拉德拉

· 云南

刀郎放心飞,刀迷永相随!刀家军冲冲冲!

亮了(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