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对台湾篮球的了解再谈谈我爱的中国篮球
比赛层面的东西,因为没有转播和录像,不好评价。网上铺天盖地地骂教练,大概是有道理的,毕竟北大清华厦大和健行科大、政治大学、辅仁大学等都打过比赛,当时的球员里张宁,祝铭震,王岚嵚,曾茂洲也在阵中,基本大陆是赢多甚至不输。到了这次面对没有谷毛和林彦廷的阵容输掉13分,的确是不可想象的。
但我想谈一谈心态上的问题。不出意外,大家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仍是“耻辱”,“解散”,“姚明下课”,“脸都不要了”,就像19年我们在BNU学十五605围在电脑直播前的感受一样。但是这种态度依旧是傲慢的,本质上和成都SB主办方不播比赛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我们依旧沉浸于这种只为成绩而情绪高涨的状态,中国篮球还是不会进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国篮球每次的挫折中学习,然后进步,而非停滞不前呢?我想先跟大家谈一谈我对台湾篮球的认识。
我最初了解台湾篮球,是在19年高考完后的一部综艺篮板青春上。我的母校绵阳中学有两位同学参加了这档节目,一位是现在北化工的前锋王云章,另一位是在高中班赛每个回合都一挑三打爆我们的泽仁龙布。我关注这档节目可以说就是为了看看当时和我交过手的,我眼中水平天花板的球员在电视上的表现。
现实令人大跌眼镜,我的同学在节目上被完全压制了,而这些其他大陆高中的优秀球员,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帅气耐高最佳后卫毛江龙,又被来自台湾的两位小后卫比了下去。一位是今年CBA的选秀探花林彦廷,另一位就是今天大运会大放异彩砍下20+的高锦玮。这两位球员给我的感觉就是比大陆的高中球员完全高一个档次,抛开身体天赋,我甚至觉得他们的控运传基本功,投篮,意识比李弘权还强,或许只弱于同样参加节目的河村勇辉了(当然,日本篮球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当时作为一个篮球未入门者,我被两位台湾后卫展现的比赛内容折服了,却依旧看到论坛里不屑的评价:“林彦廷的身高打二号位完全不够啊,可是他能练出打一号位吗?”,“高锦玮不行的,在高中生的比赛里他确实很强,但他只是个一米七的球员啊”(林在节目里讲过他的目标就是去打CBA,现在他已经做到了)
我在对这些言论感到忿忿不平的同时,也开始继续关注台湾的篮球。我了解到林和高都来自一所叫能仁家商的高中,也就自然看到了那场能仁家商和清华附中经典的决赛(建议所有人去看一下)。这场比赛对我篮球观的塑造和冲击不亚于14马刺和15、16的勇士。他们那么矮,又那么快,抢下来那么多篮板,把靠黑哨得分的清华附中耍的团团转。这场比赛让我粉上了能仁家商和谷毛唯嘉(同时一生黑张天意,垃圾)。直到前段时间,我在小红书上还和清华附中球迷因为这场比赛发生了争执,他说我聊这场比赛是在“揭伤疤”,“毫无意义”,“现在的清华附中不可能输能仁家商”。
我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什么时候,我们的篮球文化竟然变成了输不起,而不是从失败中学习?只想着赢,只允许赢,只接受赢,这也许就是制约中国篮球发展最大的心病!看看那场比赛以后的结果吧。全国掐尖的清华附中输给了来自古县城的回浦,全国掐尖的清华输给了双非广工,看来陈磊教练不只是在大运会上拿着满级号打不明白,而是拿着满级号的人,永远就不会想着把篮球打明白。从输能仁到输台北,输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长进。台湾球员永远也学不到我们的身高,怎么我们也学不到别人的技术呢?丢人不?这比输球丢人多了。
我们也有徐杰这样的,和谷毛他们一样天赋平平,甚至更优秀的球员,但在篮球土壤,环境上的沉淀还远远不够。南山中学纪录片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南山的队员们在外场结训后感谢教练,感谢球场。这句话实在是太像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才会说出来的了,可他们是HBL的校队诶,是真正的精英球员。他们比我们大部分人认识的高中校队都厉害多了,但你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扎住根的旺盛生命力。再想想我们的中学时代,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和正规训练,和学校里不让使用的内场的距离有多远呢....
我在大学加入院队后,对篮球理解的层次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水平的提升是看NBA和在虎扑吹牛逼带来不了的。所以我会想,如果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生篮球爱好者在学校都有接受正规篮球训练的机会,学习基本功,有不同水平的比赛可以打,该是多美好的事情。我们还没有台湾这么多的基层教练,没有广泛的,高水平的对篮球的理解,没有在野球场打全场的文化....但这些都可以慢慢来。
所以,体教结合从来不是为了中国队要在奥运会上拿名次而服务的,体教结合的目的就是体育和教育本身。所以,我完全支持姚明主席的工作,不管现在国家队的成绩有多差,我们都走在正确的,符合体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道路上,而不能去开历史的倒车。
篮球是天赋第一的运动,不管是采用广泛培养篮球人口,在锻炼中选材的方式,还是原来的,直接选有天赋的苗子培养的方式,小丁,金金这样的球员都会出头,金金从被他的国手母亲生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站在林彦廷高锦玮他们努力的终点了。但是培养好的篮球土壤,篮球人口,一定可以使我们涌现更多的徐杰和赵继伟,甚至是190+的徐杰和赵继伟。因为只要当更多的人参与到竞争中来,为了挑战有天赋的球员,普通球员必须磨练技术,磨练战术,磨练理念,才会倒逼有天赋的球员也崇尚技术而不是自己的身体。只要给他们机会和环境,这些潜在的苗子绝对不会放弃——台湾球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林庭谦和林彦廷进入了CBA,游艾喆和谷毛唯嘉进入了中国台北队,高锦玮打败了我们的大运队,他们都完成了对自己而言不可思议的目标,这就是真正篮球意义上的伟大。台湾篮球以一省之力,带给我们全国南北省份的一堂课,真的很值得学习。
最后再说,这次比赛输,没什么。对于邹阳和陈国豪来说,这次失利只是很小的一件事,甚至可能是让旁边的周鲁男带一下就完完全全能赢下来的比赛了。但是,如果从失利中什么也学不到,那就真的糟糕了。毕竟,我们可以赢台北很多次,但身体天赋不如我们的台北已经赢了我们两次来证明自己了,而我们可从来没赢过身体和技术都更强的美国队一次啊。
继续努力吧!中国男篮的未来,真的和我们每一个普通爱好者,哪怕是我们的看法,息息相关!
台湾篮球在网络上热度不高,本人的绝大部分了解来自B站YMetro制作的HBL相关视频,特此感谢。
新橙蘸雪
还挽尊呢?台北三个内线,得分最多的蔡宸纲才大二升大三,吕威霆之前义守大学的,刚打一年职业,基本全饮水机,林正倒是职业生涯长一点,但其实是00后,台大三那年弃学打职业去了,三年下来也是饮水机守满。你这边六个CBA主力,然后怪对面上了几个台湾职篮饮水机?真要是两边大学明星联队互打,那台湾大学联队内线直接站几个外籍生,莫巴耶,阿拉萨,都是两米零五往上特别能跳还能投三分的老黑。CUBA拿头打?
Ord4n
· 上海大陆就是纯学生阵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