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poster

【西海岸】小球时代巡礼

avatar
关注
都说现在是NBA的小球时代,那我们对小球的了解有多深?今天关注猴子,咱们一起探索小球时代的发展。

篮球是巨人运动,但最近十年小球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小后卫也能统治比赛。自从80年NBA正式引入三分球,高度再也不是篮球运动的唯一优势,对比你高举高打的侵略如火,我其疾如风的三分球终究比你的两分多一分。

1.规则推动
因为本质是商业联盟,推崇巨星发挥,想看乔丹科比麦迪詹姆斯英雄主义的受众毕竟是大多数,14马刺的极致团队和04活塞平民防守虽然在篮球领域极具价值,但懂得欣赏的群体可能只在金字塔的上半区。所以NBA想要赚钱,就要照顾为你消费的大多数。

《封神演义》的故事告诉我们天神的一个念头也许就能造成人间的王朝倾覆,那么NBA的发展走势也往往来源于官方的些许规则变动。

于是“反孤立法则”和“恶意犯规”规则的出台,助推乔丹一跃封神。但90年代的NBA 依然禁止联防,主打一个球星一对一。而禁止联防的本质是禁止协防,所以恶意犯规两罚一掷的出台,真正受益的,不是已经在三角进攻体系中找回团队篮球感觉的乔丹,而是再无防守枷锁的四大中锋。如果你不能提前针对当家球星,又不允许用联防的方式提前夹击,早期协防,那么统治级中锋的威力 就会无限放大。

而伴随着美国篮球在国际赛场统治力下滑,梦之队越来越不适应国际赛场的规则,联盟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你们NBA的球星究竟是世界篮球的顶级殿堂,还是只会在自己的规则下赚钱的一场大型商业秀?于是NBA不得不做出妥协,在湖人01年季后赛统治级的15胜1负之后,禁止联防的规则正式告别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是大鲨鱼奥尼尔的巅峰,提前进入尾声。我们小时候看火箭队的比赛,会对着电视非常着急地喊:把球给姚明啊!把球给姚明!怎么给个球这么费劲?这其中当然有阿尔斯通、布鲁克斯这些后卫喂球能力的差距,也有规则变化后,给内线喂球成本的提高。

如果说允许联防导致了内线空间拥挤,那么继续保留Handcheck则会让比赛更加丑陋无比。在允许联防规则逐渐废掉OK组合的统治力,让马刺活塞包揽了03到05三年的总冠军后,NBA总决赛的收视降到低谷,05年这两支铁桶阵的防守大队的总决赛成为商业化联盟的票房毒药。所以No-Handcheck规则应运而生,很多人怀念Handcheck时期的防守强度,其实这项规则的改变,对背身打法的巨星影响微乎其微,取消这项规则后,真正如雨后春笋解放的是面框三威胁型外线,没有了防守前置时期的手部动作,你有充足的时间判断突投传进攻选择。去掉面框枷锁的同时,三分球的封印也随之破解。

所以,规则的变化,与其说是限制了中锋的发展,不如说是带动了大量外线球星的崛起,当你的三分球更多,球场空间更开阔,进攻效率更高时,你会发现,建立一支赢球球队的成本在降低,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内线球星的基本功。而纳什、保罗、德隆等一众兼具顶级传控和持球投大师的崛起,让内线球员的进攻作用趋向简单化,内外线球员之间不再需要复杂的中轴串联工作,而是直接通过挡拆构建联系。这进一步压缩了背身传统中锋的生存空间。霍师傅常年排斥挡拆,苦求低位进攻权限而不得,固然有自己基本功差距问题,同样也是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悲剧。

那么规则推动小球来临的背后,具体小球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如今约基奇恩比德字母哥,三大内线霸榜5年MVP的背景下,小球时代又会不会被他们终结呢?

2.跑轰传承
半场磨阵地和小球跑轰,到底谁是名门正派,谁是邪魔外道?说起小球时代,太阳的7秒风暴,热火的三巨头两连冠,勇士的死亡五小都是深刻烙印在球迷心中小球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但真正的跑轰篮球来的远比我们认知的要早。有人说如今的比赛回合增加数据不值钱,其实相比60年代的远古NBA,如今的比赛回合数远未达到巅峰,相反从80年代一度让回合数降低的20年,也许才是NBA历史长河的一段插曲。

作为铁血防守传统的凯尔特人历史图腾,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其实是第一个将小球理念引入NBA的人,强势要求控运天才鲍勃·库西转型为传球大师,本质上也是为进攻提速,以达到弥补内线高度不足的目的,也成就了库西在魔术师和库里之下,历史第三控球后卫的地位。而传奇中锋比尔·拉塞尔的到来,依然让凯尔特人走的是是防守反击的路子,无死角的防守覆盖面和抢到篮板后独一档的一传技术,让拉塞尔成为了声名显赫的指环王。

当80年代凯尔特人拥有了伯德帕里什麦克海尔组成的梦幻前场,告别跑轰体系时,曾经的绿军球员老尼尔森却带着红衣主教的跑轰构想,以执教的方式影响着NBA。没人会想到这个以防守出名的雄鹿教练,会在勇士小牛时期化身疯狂科学家,甚至开发出放弃防守的错位进攻阵型,用杀敌一千管他娘的自损多少的霸气思维,引领了NBA的小球风潮。

如果说奥尔巴赫让跑轰在NBA开宗立派,那么北卡名帅迪恩·史密斯的“Passing Game”理念则是另一派系跑轰理念的先驱,他的弟子拉里·布朗和道格·莫在NBA的执教生涯让我们见证了篮球的另一种可能性。相比拉里·布朗在跑轰领域半途而废,成功转型防守名帅,并在04活塞身上取得巨大成功,同门师兄道格·莫则不惜一路成为恩师“Passing Game”理念的殉道者。放弃部分防守和高度,进攻要求球员尽量两秒钟内处理球的极致疯狂思想,
带出了那支成绩一般,却节奏拉满,让人看到拯救跑轰篮球的希望。而他的两大弟子,也在21世纪将跑轰篮球发扬光大,他们分别是掘金曾经的丹佛田径大队教练乔治·卡尔,以及太阳7秒进攻的缔造者德安东尼。

卡尔的理念融合了道格莫的抓反击和马刺的防守体系,看似更加正统,却没能得到真正体现才华的舞台,丹佛田径大队常年季后赛首轮游,早先带队杀进西决缠斗湖人时,反而是为了迁就安东尼和比卢普斯的特点而进行了降速,乔治·卡尔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96年带领超音速打进总决赛,但当时的球队和跑轰完全没关系。

德安东尼则是真正将跑轰体系与小球理念彻底带进NBA的改革型艺术家,他融汇了道格莫轻视防守换取更多投篮机会,以及另一大跑轰疯子韦斯特法尔的7秒进攻、三分球拉开空间等理念,却因为拥有纳什这位顶级发动机,又得以将欧洲学来的V字型站位成功移植,打出了远超前辈与同门师兄的成就,在德安东尼与纳什合作的4年里,两次西部决赛,分别输给05年的总冠军马刺,和5打8不敌热火的小牛。而太阳这套体系的巅峰,却是折戟第二轮的07年,他们增加了纳什的持球投产量,真正做到了类似如今持球大核心的比赛影响力,虽然最终输在了非竞技层面的因素,却让跑轰体系给NBA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个让跑轰体系拿到总冠军的,非帕特·莱利莫属,早在ShowTime时期,将球权从贾巴尔手中过渡给魔术师,让湖人水银泻地的进攻成为历史的奇景。但湖人的成功依赖于天赋的碾压和魔鬼训练的体能压制,失去天赋优势的莱利在热火多年只能主打“努力”这两个字,用疯狂的训练压榨着球员的极限,直到他拥有了韦德,拥有了詹姆斯,也就重新拥有了天赋。得益于纳什太阳,保罗黄蜂,雷霆三少的青春风暴等一系列跑轰球队对传统内线球队的消耗,12年的热火借天时地利之大势,用波什打中锋的阵容成功登顶,成为了第一个小球总冠军。

从奥尔巴赫到老尼尔森的传承,迪恩·史密斯到拉里·布朗的传承,这两条脉络汇聚到了当代最著名的主教练波波维奇身上,虽然波波维奇整个职业生涯最知名的是防守制霸,但11年以后的进攻转型依然能看到先贤们留下的跑轰烙印,而波波维奇锻造的14年传切体系不仅为马刺带来了队史第五冠,更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史蒂夫·科尔奠定了勇士王朝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太阳的辉煌和热火的夺冠都是在跑轰的基础上将4号位推上中锋位置,那么勇士15年的死亡五小,则是实打实的将“小球”的概念与跑轰实现拆分。15年的勇士也快,但他们的传切理念与防守层次感,让他们在磨阵地的时候依然将速度优势拉到极致。为什么我推崇科尔为天才教练,诚然至今9年的执教生涯里,科尔有高光也有缺陷,但充分利用半场阵地的球场空间,甚至在22年射手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库里这位历史第一三分王坐镇,就能创造机会,赢下冠军,足以让科尔的名字在历史十五大教练里,远比24年资历的里弗斯更加名副其实。

至此,我们理清了跑轰与小球的传承与辉煌,跑轰与小球的成功,诚然需要魔术师、纳什、詹姆斯、韦德、库里这些天纵奇才的降世,同样离不开历史教练们一代又一代对跑轰理念的坚持与探索,守得云开见月明。

那么在勇士成功之后,小球与跑轰对NBA的持续影响又有哪些变化呢?他们能否经受住约基奇、字母哥、恩比德等人内线统治的考验呢?

3.小球变革
园区火箭交易卡佩拉之后的极限五小阵容到底是天才的构想还是疯子的胡闹;22勇士的极限五小是科尔执教才华的巅峰还是库里的封神之作?约基奇和字母哥的冠军是否宣告了小球时代的终结?

在15勇士划时代地利用五小阵容赢下冠军后,16年他们更是迎来了小球时代的神级装备——巅峰杜兰特,不仅补上了勇士进攻体系中,锋线硬解的最后一块短板,更给小球时代提出一个灵魂拷问,当你拥有一个两米11的锋线超级巨星,他又拥有同时代水准之上的护框能力,那你打得还是不是小球?

这就要从小球与跑轰的共性与差异说起。小球的底层逻辑是人动球动,更好的利用球场空间,更多地移动范围,来弥补内线身高的差距,从而拥有与历史级中锋强队争雄的资本。速度当然是小个球员在巨人身边赖以生存的资本,但速度体现的方式并不完全依赖于快攻或反击。传统的跑轰依然是利用整个篮球赛场的长度打时间差,但季后赛遇到极致降节奏的球队,依然需要找到半场阵地的破局之道。于是更多的三分球,更开阔的空间为新时代的小球体系保驾护航。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小球阵容依然是尽可能保证防守底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升进攻火力的输出,想要保证防守底线,在位置资源上的防守多样性就变得无比重要。追梦格林的存在始终是勇士防守立足于联盟上游的底气,凯尔特人五个位置的防守伸缩性,也是他们虽然每年都存在问题却每年都被看好的原因。中锋沉退护框与上线延误是大阵容防守的常规选择,但小阵容交锋的高端局里,无论你是否拥有联防或X-Out等训练储备,最终都离不开无限换防资源的比拼。

所以,在霍师傅与哈登矛盾爆发的16年,火箭管理层毫不犹豫地放弃前者,而选择重用与哈登更适配的卡佩拉,就是因为卡皇可以向下换防至小后卫的伸缩性,更能让球队在这个时代迈向巅峰。可园区赛季彻底放弃中锋的策略,交易卡佩拉换来考文顿,让1米96的塔克顶上中锋的思路,更像是管理层与球星之间的一场博弈,不管教练组与管理层是否相信威少哈登的双MVP组合,理论上限的形态,终究给你们创造了愿景中的土壤。结果上看,火箭五小的失败有建队思路过于疯狂的原因,但考虑到对手是现象级的20浓眉,那个传说中小球时代中锋位置最终答案,只能说德安东尼的探索创新,没有在一个正常年份里经历磨合,就直接面对了大BOSS。

所以小球发展到20年以前,概念的重要性已经被资源所取代,谁家的小阵容拥有两米11的杜兰特,两米08的浓眉,谁就能打破理论逻辑,直接实现资源碾压。当然这个时期比较短暂,当杜兰特失去一条跟腱,从消耗品变成保护品,当浓眉失去速度和投射,越来越偏沉退中锋定位时,NBA的超级强队就不再存在。小阵容在群雄割据的争冠球队中,不在遥不可及,反而成为了必备的战略储备武器。

最大的反例,莫过于21年的太阳,当你的对手在交易者截止日前厉兵秣马,只有太阳连续两年舍不得首轮换取赛迪斯杨这样的四五号位答案,于是他们在21年总决赛受困雄鹿大体型冲击时,没有一套策略可以为艾顿分担压力,22年面对独行侠的五外体系更是直接被射穿。但话说回来,如果他们在上一个周期激进地梭哈阵容,那么他们23年又怎么会有大把选秀权换来杜兰特呢?一支苦于没有小阵容储备的争冠组球队,一出手就是上一个时代的小阵容最佳答案,那么即使考虑年龄、伤病、体能等问题,太阳队依然牢牢将自己卡在争冠区间,尽管他们22年之后一度险些滑出去。

而勇士22年的小阵容夺冠,可谓是科尔执教生涯最华彩的一幕,同时依然暴露了许多问题。维金斯用两年多的时间证明了自己没有一丁点替代杜兰特可能的同时,却在顶级角色球员定位上彻底找到了舒适区,如果16-19三年的勇士还可以让科尔在体系运转不灵时,偷个懒让杜兰特用个人能力解决问题,那么22年的勇士则是彻底让科尔的理念刻入了球员的骨髓里。那一年鲁尼在场的效果肉眼可见,但依然每场只有20分钟出场时间,可见要命时刻的科尔依然信赖波特、佩顿等人在空间运转上的收益。

那么这就有产生一个问题,没有小阵容的球队难以争冠,但如果你的核心是超级中锋,那你的小阵容一场能用几分钟?在约基奇、恩比德的中锋崛起时代,他们不打小阵容不是活的也挺滋润嘛?

时间跨越到23年的季后赛,湖勇大战诚然有勇士内部问题,波特这一重要拼图的流失,造成科尔无论从体能调配到出牌选择都产生困难,但湖人内线体型压制才是决定性的优势。而掘金无论是对湖人的横扫,还是总决赛对热火的霸凌,都预示着小球时代遭遇传统中锋回归的冲击,但实际上内线崛起和小球时代并不冲突。在约基奇、恩比德、字母哥连续霸榜MVP前三的两到三年里,NBA的总回合数并未下降,出手数更是略有提升。可以说如今的统治型内线,影响比赛的方式也不再是90年代落阵地强拆硬解,而是充分利用空间,利用速度。

约基奇在策应进攻,盘活全队领域的才华,可能是内线历史之最,但如果不是得益于小球时代对空间的重视,约老师这方面的才华虽不至于被埋没,却无法完整呈现出如今的面貌。恩比德的存在可以让4号位放弃体型;字母哥更是一路中单普惠全队。当然恩比德如果真如他自己所说,休赛期苦练约基奇的运球技术,那么以后他的职业生涯里,对小球的利用会进一步提升。

如今的顶级中锋,主打一个全能,辅以一个外线持球强点,充分利用小球时代的空间和横移,就能让内线的崛起和小球发展实现有机结合,而不是谁终结谁的时代。六七十年代的NBA本质是篮球战术体系和内外衔接,所以回合数处在顶点;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中锋统治让NBA变成了天赋至上,却大量损失了回合数,甚至在马刺活塞的总决赛里丧失了观赏性,越来越重视身体天赋和对抗强度;那么小球时代的到来,其实NBA的篮球价值观进行了一次矫枉过正,空间与速度的本质是让篮球更重视技术,那么经过小球时代洗礼后融合的中锋时代,也许,会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实力与观赏性并存的篮球新时代!
发布于天津阅读 14320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柠檬老青茶

· 广东

好多字。先回复了再看!

亮了(25)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阿德后仰退三步

· 山东

顶一下,制作不易

亮了(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