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CBA开放外援限制改革与盘活NBL的措施
叠甲:下面说的具体措施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如果真有改革的那一天肯定篮协肯定会深入调查得出结论,所以大家请不要盯着措施的程度喷我。
1.开放外援限制。第一步,开放2名亚洲外援限制(不包括大洋洲以及亚洲各队归化),亚洲外援出场不受限制,工资计入国内球员工资帽,非亚洲外援依旧4节4人次;第二步,开放3名,其余同上;第三步,亚洲球员注册以及上场不受限制,工资计入国内球员工资帽,非亚洲外援4节4人次。以篮协人才库作为参考,目前有42人,其中最多的辽宁6人。可以理解为这42人有进入国家集训队——跟其他亚洲球员掰手腕的实力,42平均到20个球队就是每队2人,加上2亚外1非亚外,理论上可以让20队首发实力相对平均。像辽宁人才库球员多达6人,顶薪名额基本用满,无法靠薪水吸引顶尖亚外。而宁波可以用顶薪吃下两名顶尖亚外,这样双方水平至少从首发上可以拉近很多(我不知道亚外的薪水是多少,如果改革后顶尖亚外在中国以外联赛打球的工资低于在CBA,正好可以继续降低最高顶薪额度)。
PS:还有很多有实力的球员没有进入人才库,我只是从首发举例,实力球员更多轮换肯定就更有保障了。
2.开放亚外后,注册规则改变。每个赛季每支球队需至少注册10名本国青训球员,8名球队青训球员,每场比赛需至少报名7名本国青训球员(思路,不要用数量怼我)。其后可以根据国内球员水平的提升程度相应减少名额。
2.1青训球员的认定可以采用旧人旧办法,新人新办法(大致构想)。新政出台后,旧球员(已经注册过的球员)中,第一支效力的球队视为该球队青训球员,连续效力球队五年后可认定为该球队青训球员。新球员中,满19周岁以前连续在球队效力3年视为本该球队青训球员(旅欧旅美球员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并且可以中断连续的年限),大学生选秀球员被球队选中效力1年后视为该球队青训球员。
这两项政策,目的是倒逼国内球员提高自身水平,淘汰掉混子球员。重新引进亚洲外援,水平不至于跟国内球员相差很远,而且国内顶尖球员优于不少其他亚洲国家队球员,可以在现阶段很大程度提升联赛观赏度的同时保证国内球员与亚洲球员激烈的竞争,联赛水平的提升必然吸引更高关注度。青训球员概念可以让各球队在军备竞赛的同时不至于扔掉青训梯队。
3.设置杯赛,时间为cba赛季中。杯赛允许NBL球队、CUBAL前一赛季八强球队以及民间球队参加,赛制可以为资格赛+小组赛+淘汰赛,NBL冠军+CUBAL冠军+CBA共22队全部自动进入小组赛,剩余球队先参加单场淘汰的资格赛,资格赛决出10支球队加上原22队进行小组赛+淘汰赛。杯赛只允许国内球员参加,根据CBA>NBL>CUBAL>民间球队的逻辑,两队中前一赛季排名低的球队在每一轮的对阵中自动获得主场资格,决赛在中立场地进行。可以预想这一杯赛的话题度、流量直接拉满!肯定会出现“民间草根向职业的挑战”、“两个职业联赛的水平差距”、“大学生球队能否挑战职业队”等主题的讨论。
4.盘活NBL:首先,CBA开放亚外肯定会让一批国内球员在CBA失业,这一部分球员如果不选择加入NBL球队的话只能打野球了,这样一来肯定会直接提升NBL的联赛水平。
4.1开放NBL球队往CBA扩军。个人认为现在cba暂时不再扩军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扩军必然导致CBA球队的平均分红减少,老板们肯定不愿意利益受损;另一个是新加入的球队水平太低,更加拉大cba球队之间的强弱差距(参考最近加入的),造成部分场次关注度太低。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可以规定新加入的球队,头一年或者两年不参与CBA分红或者少分。同时新加入的球队必然导致不够青训球员注册,这时候CBA可以规定让新球队缴纳此情况的罚款,然后分给那些可以超额注册球队青训球员的球队,这样随着新球队水平的提升,间接提升联赛整体水平与收益水平,新球队参与分红也就顺理成章。扩军也不是说立刻扩军,只是先放出消息只会从NBL扩军,具体年份可以等到CBA亚外淘汰掉一部分混子球员且强弱差距比现在缩小不少,NBL水平得到一定提升的程度再扩军,扩军也不一定一次只扩一支。
4.2扩军可以与亚外的开放程度相适应。我的设想是,开放两名亚外,会让CBA原本40名国内球员(20队*2名)失去首发位置,只能打轮换。而原本40名原本打轮换的国内球员就只能当饮水机,这40名变成饮水机的球员肯定有的会加入NBL球队。NBL球队实力得到补充后,顶尖的NBL球队能在杯赛中经常跟CBA末尾球队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赢了不少场次,说明两者国内球员实力差不多了,也就可以考虑扩军了。
5.比赛改10分钟一节,增加比赛场次。中国队每次国际比赛的慢热,原因之一就是球员不太适应FIBA10分钟一节的比赛节奏。现在CBA12分钟一节的比赛,球员6犯才下场,每节队犯6次才罚球,球员可以毫无忌惮的使出所谓的撕咬式防守,不用太顾忌犯规次数。这种节奏一到了FIBA比赛的原形毕露——爱下手,队犯半节就满了,满了之后大家要么很容易送罚球,要么畏畏缩缩不敢给对抗,甚至快攻战术犯规都不敢,很容易陷入被动。同时,10分钟相比12分钟肯定能增加一定的偶然性,增加爆冷的场次。
关于比赛场次问题,CBA最多比赛场次是20-21赛季52场,上赛季才42场,如果恢复到52场并改10分钟一节,总比赛时间反而多了。恢复到52场再不够,可以再增加场次。
5.1锻炼年轻球员问题。有人说改少了时间肯定会减少锻炼年轻球员的机会,还怎么进步?我觉得一个年轻球员水平还不够,就纯粹因为比赛时间多让他上场比赛,这不是揠苗助长吗。年轻球员在12分钟一节的畸形联赛适应了,不代表可以适应FIBA节奏,每年吹上天的潜力球员上到国际赛场就犯懵的情况还见得少吗?年轻球员水平提升一靠训练,二靠比赛经验,自己训练不刻苦,比不上老队员,还有什么资格要求上场?这些年轻球员也是混子的一部分。再者,上面设立杯赛专门锻炼国内球员,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杯赛溜溜就知道了。况且现在联赛的中游下游球队也不见得能锻炼年轻球员,中游球队为了抢季后赛门票肯定会加大主力队员的上场时间,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末位球队跟别人水平差距明显,年轻球员每次上来都是被狂虐的份,心态不受影响就不错了。
最后,当完全开放亚外后还能在CBA立足打轮换、打首发、打核心的国内球员,对应的其实就是能跟整个亚洲最顶尖的球员掰手腕、同一水平、稳定压一头的水平,这时候中国亚洲霸主的地位可以说是稳得不能再稳了,自然可以考虑进一步开放非亚洲外援的措施了。
虎扑JR0845182012
· 辽宁第一部就错了,放开亚外必须包括澳新,不然成本压不下去,价格虚高。澳新第一流球员也不会来打CBA,二流比亚洲高的有限,只是量大管饱,CBA要的就是量大管饱。
东山711
· 山东还降?再降,就没有青少年选择走篮球这条路了。你想想,篮球这个项目,本身跟其余竞技项目有区别,身高这一条就淘汰了八成以上的群体,如果,象现在这样,全联盟只有几个人能拿到六百万,想一想,14亿人口,只有二百名职业CBA球员,其中有那么几十个人,努力训练十几年,通过重重淘汰,才能拿到几百万的年薪收入,再降的话,有多少人去选择从少年时期,去立志人事职业篮球的目标?就象彩票,前些年的一等奖五百万,足够有强大的吸引力,但现在需要普遍提升到千万级别,才会有众多人仍旧坚持,追求那一个暴富梦。你要是把五百万降到一百万,估计就凉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