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伐大破曹魏,收复武都阴平细节考据

avatar
关注

三国时期,诸葛武侯多次以一州之力北伐,并多次击败强大的的魏国。特别是第三次北伐直接收复了武都、阴平,取得了奇迹般的战果。诸葛武侯无愧于是三国唯二的军事家!

相信以上言论,每个三国爱好者,或多或少的看见过。看得让人热血沸腾,仿佛在看一部励志电影,看完整个人都有精神了。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连心脏都不跳了,大脑都不转了。

首先,提一个问题: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季吹:我会我会,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问:如果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应该怎么做?

季吹:应该北伐,一路打到洛阳城!

问:那诸葛亮为何收复武都、阴平后不打了?

季吹:这这这……对方有防备了,不好打!

问:也就是说,在收复武都、阴平后,战事就不顺利了,打不下去了,这能算是胜利吗?

季吹满头大汗:啊……这这这……当然……算吧!

我每次读到这段的时候,都觉得怪怪的,收复武都、阴平是好事,为何诸葛亮直接回去了?直到一条史料为我解答了疑惑。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这就不奇怪了,这就不奇怪了,原来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这件事——今复君丞相。

诸葛亮在一伐失败后,装装样子把称呼贬了。

三国志·蜀书: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二伐本来想赢一把,没想到数万人围城都拿不下陈仓,直接仓促间开始三伐。诸葛亮铁了心要复丞相位,不取得战功,诸葛亮就找不到接口官复原职。

三伐的表面目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三伐的真实目的是: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诸葛亮在取得武都、阴平后,不打仗了赶紧回去,而不是乘胜追击。兴复汉室是口号,复君丞相才是真正的目的。

下一个问题:武都、阴平本来就在魏国手里吗?

一伐:

三国志·蜀书: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这是诸葛亮一伐,从汉中出发打天水。我读了半天,也没看出诸葛亮经过武都阴平的时候,武都阴平的曹魏守军在哪里那里。你诸葛亮要打下,一伐就打下了,否则只能开飞机到天水。三伐打下了,说明三伐之前武都阴平在曹魏手里。但我们知道,曹丕时期,武都旧地已经不在曹魏手里了。结果曹睿时期,武都阴平又有了。这说明啥。说明诸葛亮北伐有神奇的力量。一伐,二伐后,曹魏不仅寸土未失,还凭空多了两个郡。诸葛亮攻打曹魏,人家领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变大了。

明显从汉中到天水,武都、阴平几乎是绕不开的,所以可能性有两个:

1.诸葛亮已经一伐“打下”武都、阴平了,后面又被魏国反推,丢了。

2.武都、阴平本来就是蜀国的,由于一伐、二伐的失利,输给魏国了。

无论哪种可能,到了三伐,武都、阴平摇身一变成了魏国的了,这又说明啥?诸葛亮在一伐、二伐丢了武都、阴平。

所以三伐拿了武都、阴平,顶多算是收回一伐、二伐的失地,仅此而已。而且诸葛亮凭借收复自己丢失的失地,而恢复丞相位,实属非常勉强。

第三个问题:武都、阴平有多大价值?

《张既传》: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杨阜传》: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鱼豢《魏略》曰:文帝黄初元年,徙武都於美阳。在今雍州好畤县界,武都故城是也。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曹魏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把武都迁出编户万余家,氐人五万余。东汉时期武都郡“户二万一百二”,汉末时期天下户口十不存一,天下户数最多的郡是河东郡,三万户,在东汉时期是九万多户,折损三分之二,已经被称为“少耗减”。你觉得武都郡还能留存多少户?了不起一万多户吧。巧了,曹操刚好把武都郡迁走了一万多户。武都郡迁到关中小槐里去了,黄初元年(220年)把郡迁到美阳县了。

至于阴平郡.....阴平郡总共就俩县。阴平郡,泰始中置。统县二,户三千。也就是讲了半天,号称两个郡,实际一个县。

可以看到,武都是千里无人区。里面的人口早就被曹操迁移完了。可以说,武都、阴平早就是个千里无人区,拿下这两块地方,几乎无人口、无赋税、无产出的三无地盘,丝毫没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曹魏意思意思,就弃守了。

《蜀书 诸葛亮传》: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最终,刘禅时期从武都迁移过一批人,有多少呢?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于成都。

400余户,按照蜀国人口1户不到3人来算,也就是千余人,一个大村子恐怕也不止这点人。

以上考据了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一些细节

1)三伐的目的:恢复相位

2)三伐的意义:收回原本丢失的武都、阴平

3)三伐的成果:获得了2块的无人区——武都、阴平。几乎无人口、无赋税、无产出的三无地盘

所以三伐可以算作诸葛亮的胜利吗?但凡要点脸的人都不敢这么说,除了下面这位:

街亭之役,咎由马谡(甩给马谡背锅)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不提陈仓之耻)今岁爰征,郭淮遁走(蜀不敢上去打,说成郭淮不敢打过来)复君丞相,君其勿辞(还得丞相这个称呼舒服)

历史区三国三国群雄给诸葛亮现在的成都能否北伐成功
发布于上海阅读 1479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齐王丶韩信

· 河北

阴平武都都在秦岭以南,曹魏输掉汉中之战后应该是很难形成实际控制的。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手动斜眼马洛塔

· 湖南

大破?打都没怎么打大破个寂寞?事实上曹魏很早就放弃了武都阴平,阴平离阳平关比离祁山堡还近,地形多山道路崎岖不好驰援,又没有大型城池可以据守,所以选择迁出人口后放弃。武都阴平自汉中之战后一直在蜀汉手里,证据就是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武都阴平没有任何战斗过投降的记录,如果这里是曹魏的实控区,很难想象诸葛亮会放着被抄粮道的风险不管不顾。但是诸葛亮违背先帝遗命违背众议任人唯亲使用马谡丢了街亭后,蜀汉损失近两万精锐,又蛰醒了没把蜀汉当回事的曹魏,不得不收缩兵力放弃武都阴平固守险隘,防止曹魏可能的反攻,这才丢失了对武都阴平的掌控,证据就是诸葛亮历次北伐基本都是以出祁山为主要进攻路线,唯独第二次是选择了陈仓,因为武都阴平丢了不敢从祁山出击,但又想抓住东吴陆逊大破曹休,曹魏把雍凉兵力抽调往东线的战记,所以才避开可能被抄后路的祁山道改走陈仓道,三万大军拿不下一千人让郝昭一战成名。认识到自己攻城实力不行的诸葛亮为了以后北伐做准备所以想收复被自己弄丢的武都阴平,这才有了第三次北伐。曹魏虽然靠着诸葛亮一伐的骚操作兵不血刃的白捡了武都阴平,但毕竟当初就是因为离得太远不好守放弃的鸡肋,只留了少股部队,看住当地的羌氐还行,想对抗蜀汉的正规军是不现实的,所以郭淮一开始选择支援当地守军,但考虑到诸葛亮后续的大军,最终又采取了迁走人口存人失地的老办法。诸葛亮拿回了武都阴平两白地官复原职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