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三分纵横的篮球大环境下 库里等于小球时代吗?

avatar
关注

在之前讨论约基奇有没有终结小球时代的文章中,评论区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当库里退役后,小球时代自然就会结束。很多人也纷纷赞同这个结论。那么库里离开联盟后,联盟的小球时代真的会就此结束吗?

其实赞同这个观点的一方,大都是觉得库里的出现改变了当前联盟的打法,提高了三分球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联盟变成强调外线投射,三分为重。一旦库里在这个联盟中隐去,那么随着标志性人物的消失,联盟自然会更换一种打法。因此,库里离开联盟后,小球时代会就此结束。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也会有另一批人对这个结论持相反观点。那么为什么说库里离开联盟后,小球时代并不会就此结束呢?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底层逻辑。那就是小球时代并不是因为库里而出现的,库里确实开拓了篮球的打法范畴,改变了大众对于三分的认知和态度,但在三分兴盛之前,就已经有球队使用小球打法取得成功,甚至建立王朝。在联盟如此漫长的历史中,小球时代有过几次兴起,也在不断通过比赛积累进行改进和完善,直至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1956-57赛季,时任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主教练的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就已经设想出“投篮+巨人”的打法了。由于之前乔治·麦肯的绝对高度统治了联盟,再加上24秒规则的设立,红衣主教认为要想在这个新时代中打出统治力,需要的并不是以前麦肯那样身高绝对占优的内线,而是能跑能跳,不拖沓节奏的球员。正因为如此,红衣主教和凯尔特人队用了极大的代价得到了身高2米08的比尔·拉塞尔。在红衣主教的篮球哲学里,场上需要尽可能打快,最好在对手还没有形成防守阵型时,就把进攻完成。于是当年的凯尔特人变为了一支“拉塞尔负责防守,拿到篮板后快速一传给后卫,由下快攻的四名球员完成多打少”的球队。与传统中锋不同,拉塞尔属于跑跳型内线,并不会像大吨位内线那样笨重,他将球传给队友后可以很快跟上球队的进攻节奏。凯尔特人也凭借着这种快速打法很快取得成功并建立起王朝。从1957年到1966年,凯尔特人一共赢下了九个冠军,其中包括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八连冠。1956-57这个赛季,凯尔特人阵容当中最高的是2米08的拉塞尔,一号位的鲍勃·库西身高只有1米85,全队的平均身高只有1米95。他们是整个联盟打得最快的球队。

而作为拉塞尔同时代的死敌,张伯伦也是将自己定义为抢到篮板,交给队友推快攻,自己利用速度优势打出快节奏篮球,才赢得总冠军的。1966-67赛季,效力于费城76队的张伯伦成功帮助球队拿到冠军。那一年他们的比赛节奏在全部的十支球队中排名第四,队内最高的是2米16的张伯伦,一号位拉里·科斯特洛同样只有1米85,全队的平均身高只有1米95。有趣的是,他们的打法也是围绕着快攻,反击而成。

这个时候之所以小球兴起,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候的NBA大都是运动能力比较一般的白人球员,这类球员本身静态天赋没有那么出色,而白人内线更多的还是单纯依靠身高进行得分,并没有像奥尼尔那样极具冲击力和杀伤性的阵地战内线霸主;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对球员的动作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导致场上的外线球员想要单纯通过一系列运球完成终结极为困难,更多地还是得凭借中距离这项技术。要想更加高效的得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防守形成之前完成进攻,转换进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70年代,NBA迎来了增加比赛回合,加快进攻节奏的高峰期。截止至2022-23赛季,在NBA的每赛季的场均回合数排行中,前七名均发生在这个时代。而近代比赛回合数最多的赛季是2019-20赛季的100.3,这也只能排在联盟历史的第16位。而拥有终极版死亡五小的2018-19赛季,这一年的场均回合数也仅有100,排在联盟历史第17位。

20世纪80年代,“魔术师”约翰逊以及大鸟伯德的出现再次推进了快节奏篮球,但已经不是当年红衣主教所提倡的“投篮+巨人”,而更加强调了每个位置上的身高以及内线在阵地战的作用。虽然在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是反击行云流水的“Show time”湖人,但与60年代不同的是,七八十年代的联盟平均身高有所提升,出现了像贾巴尔、比尔·沃顿、摩西·马龙这些风格迥异,但都能在比赛中打出统治力的内线球员。这为球队提供了多种的赢球选择,不必拘泥于单纯的小球打法。

甚至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了像底特律活塞队这样不以进攻见长,而以防守为基础的两连冠球队。1988-89赛季,他们的比赛节奏在联盟垫底,却在总决赛4比0横扫了卫冕冠军湖人队;1989-90赛季,比赛节奏处于联盟倒数第二的活塞又在总决赛上以4比1战胜开拓者,完成两连冠。顺带插一句,这两年活塞均在东决凭借着“乔丹法则”淘汰了乔丹带领的公牛队。

90年代,拥有乔丹的公牛队利用三角进攻取得两次三连冠;奥拉朱旺带领火箭取得两连冠;再加上同时期的卡尔·马龙、尤因以及后来居上的大卫·罗宾逊、奥尼尔,NBA开启了的“四大中锋”时代。邓肯与加内特的存在更是进一步提升内线球员的战术地位和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在1994-95赛季,联盟的场均三分出手次数由上赛季的9.9次上升到15.3次。这个赛季的冠军火箭队正是凭借着奥拉朱旺在内线翻江倒海,外线四人一字排开的打法问鼎。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重视外线远投与内线杀伤的结合。而随着科比、艾弗森、麦迪、卡特组成的“四大分位”,以及“OK组合”统治级别的表现,小球打法已经不被提起。顶级内外线的配合才是赢球的法宝,这个时期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科比+奥尼尔的三连冠、艾弗森+穆托姆博闯进过总决赛、麦迪+姚明取得过22连胜。卡特则在新泽西篮网与基德、杰弗森一起组成三叉戟,那个时候的篮网正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内线,才没有取得前面几个组合那样的成功。这个阶段联盟球队的场均回合数已经降到了91-92这个范围,比赛节奏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伴随着大量的阵地战进攻,高度决定了一支球队的下限。想要取得成功,优质内线必不可少。

直到21世纪初期,小球打法才重新露出苗头。前有“0号特工”阿里纳斯、卡隆·巴特勒、安托万·贾米森组成的奇才三剑客;纳什、斯塔德迈尔领衔,崇尚“七秒或更少”进攻哲学的太阳队;后有老尼尔森麾下的金州匪帮。这些球队又让人们看到久违的快节奏打法。在这个时期,有一支球队让小球打法变得更加完善,某种程度上也帮助小球时代迎来新的高峰,那就是由佩贾、韦伯、迪瓦茨等人组成的,主打普林斯顿体系的国王队。他们提出了内线球员要具备投篮能力,位置往外拉开,从而帮助球队制造进攻空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传统四号位逐渐被推到了中锋的位置。小阵容的内线不再局限于抢到篮板给后卫,跟着球队推反击,趁对方立足未稳进行得分,还可以在阵地战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以太阳队为例,他们会将大部分时间出任四号位的小斯推到中锋的位置,从而实现在场上具备出色移动能力的小阵容。即便无法通过转换进行得分,他们也可以凭借小斯的运动能力以及纳什的传球在阵地战打开局面。纳什更是凭借着跑轰连续两年拿到常规赛mvp。2000年至2005年,联盟平均下来的场均回合数为90.8。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个赛季的场均回合数超过92。而从2005年至2010年,这个数据不仅增长到了91.8,还有两个赛季(2007-08赛季、2009-10赛季)超过了92。

随后便是21世纪10年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多支场均回合数极多,节奏极快的球队,这个时候的小球打法更强调侵略性防守,造成抢断,打出防守反击。最为代表性的便是迈阿密热火以及俄克拉荷马雷霆队。其中热火队由韦德、詹姆斯、波什为核心,主教练斯波借鉴了美国国家队的紧逼防守+推动反击的打法方式,成功拿到两连冠。而由杜兰特、威少以及哈登组成的雷霆队则是凭借着本身的速度和进攻,结合伊巴卡这种跑跳型内线的天赋在西部季后赛接连战胜过湖人队、马刺队这些传统强队,多次闯进分区决赛,也成功闯进过总决赛。除了这两支球队以外,像安东尼为首的掘金队也高举进攻大旗,强调快节奏的打法;金州勇士也已经拥有了库里和埃利斯这对后场双枪,甚至在2009-10赛季的场均回合数来到了联盟第一的100.4。从2010年至2015年,联盟平均下来的场均回合数已经增长到了92.6。

也就是说,NBA从2000年开始,小球打法就在逐渐回归。在汲取国王队普林斯顿体系的进攻哲学后,从2010年左右就已经诞生一批依靠小球取得统治力的球队。除了完善了内线功能性,导致小球复苏也离不开Hand-Check规则的取消以及后来希伯特准则的提出。这两项改变进一步让篮球变成了外线球员的运动,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活跃的一众传统内线则慢慢淡出NBA的舞台。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联盟的聚光灯聚焦于一支名叫金州勇士的球队。2013-14赛季,联盟的场均回合数来到了93.9,这是自1993-94赛季的新高。由库里、克莱以及追梦格林为核心的勇士队形成了以水花兄弟投射为绝对进攻强点,格林等多位锋线进行串联,结合防守反击的打法,多次赢下冠军,此后联盟又涌现出一批诸如火箭、快船这类进攻大队。在此期间,小球打法变成了由外线发起,伴随着大量三分出手,甚至在转换中也会优先选择三分,而不是两分。这种大环境也诞生出了像火箭这样,让1米96的塔克打中锋的魔球打法。自2015年至2020年,联盟平均下来的场均回合数已经上升到了97.9。其中在2018-19赛季和2019-20赛季更是连续两年超过100。

能够在联盟造成这么大的改变,最大的原因在于库里那令人匪夷所思的远投方式和命中率。他的进攻选择和处理球改变了防守。2015-16年期间的季后赛中,对手在面临快攻时会选择第一时间阻止库里出手,而不是去防守往篮下进攻的球员。这种布置无疑是违反传统篮球概念的。在一轮系列赛中,如果你作为主教练,看到库里单侧底角三分命中率与詹姆斯的扣篮命中率不相上下时,也许你也会这样安排。

总体来看,库里的出现提升了三分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进而推动了小球时代,但这个时代并不会因为库里以后的退役而就此结束。一方面,小球时代不等于依靠三分赢球,早在库里进入联盟之前,就已经有多支球队凭借小球打法拿过冠军,前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凯尔特人,后有2012年的热火。另一方面,当Hand-Check规则的取消以及希伯特准则对内线的限制出现时,NBA的内外线球员其实就已经不在同一个尺度了。再加上本身存在的防守三秒以及上赛季的吹罚尺度,如今的联盟已经变成了进攻方占据无限优势的大杂烩。像大洛佩兹这样的传统内线也不得不开发出三分球,即便如此,也逃不出在防守端被针对的下场。哪怕强如约老师,也会被人冠以无法防守小后卫的缺点。当一名传统内线无法开发出三分球时,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像鲁尼那样,兢兢业业做好脏活累活,成为一块拼图,而非基石;要么像希伯特那样,草草退出联盟。在这个时代,只会在内线做文章的中锋无法立足于联盟。

此外,最近五年,NBA一场比赛要出手超过30次三分球。依靠外线火力拉开空间,创造进攻机会已经成为当下的进攻潮流。这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有球队都在用“投篮+巨人”的思路打转换进攻一样,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开垦同种类型的土地,直到有人发现新大陆。

让我们再返回这次讨论的话题“库里等不等于小球时代”。库里的确改变了篮球的打法,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三分的重要性,但他并不等于小球时代。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说库里改变了三分球的地位。他与魔术师、乔丹一样,改变了篮球比赛的内容,让越来越多的人顺应这种趋势,愿意去出手更多的三分球。正如学生时代的我会模仿科比的后仰跳投,如今科比已经不再联盟,但每当我进行单打时,还是会倾向于使用这项技术,哪怕现在已经是三分纵横的时代;如今处在这一阶段的你大都会模仿库里那样的三分,我想即便库里退役,以后的你还是会用这项早已熟烂于心的三分,哪怕那个时候三分已不再是主流。

因此,小球时代没有因为库里的出现而开始,也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结束。

勇士专区篮球之家
发布于江苏阅读 15542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星河84

· 浙江

等库里退役人们会发现,哪有什么小球时代,只有库里时代。

亮了(976)
查看回复(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中書君楼主

· 江苏
星河84等库里退役人们会发现,哪有什么小球时代,只有库里时代。收起

yep,比起小球时代,库里彻底改变了篮球这项运动的打法

亮了(342)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