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诺亚》——舰长线剧情/世界观解析 p2/2 摆渡人篇

avatar
关注

叠甲:本文绝大多数内容为基于剧情原文、现实世界中的科学理论和常见的科幻概念进行的合理外推。楼主保证本文观点逻辑完全自洽,且能够有效解释世界泡的各项特殊性质,但不保证跟编剧草稿本上写的大致相同。

 

在持续尝试获取【以太奇点】、拯救大量世界泡长达34个版本后,摆渡人的作为(至少是他自认为的)“量子之海中的诺亚”建造“诺亚方舟”的宏伟计划终于浮出水面——但是,在他身后,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破碎的世界,而他的计划似乎将让他身后的破碎世界的数量再增加不少。

但是——显然,他并不是诺亚,他所建造的也绝不是什么诺亚方舟——甚至,他的精神状态已经不太正常。

要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探索他的过往,结合【世界】的特殊性质展开分析。

然后,我们将知晓——他为何失败,他又为何迷失。

霞隐散华抄

这是摆渡人第一次出现,获取以太奇点,为他的救世计划找材料。

摆渡人大概是也给某个比较现代化的世界的奥托打过工的,这次控到了个霞所在世界的(还比较古的)天命暗部的中层,然后就开始指挥霞干活了。

而在这次意识映射中,他的主要目标——显然就是性质特异的【外道六法】,以及其中藏着的那颗【以太奇点】。

然后,在把各种被侵蚀律者影响的东西都打了一遍、把【外道六法】都弄到手时,摆渡人很快发现了【饿鬼道】就是他所需的【以太奇点】。

当然,摆渡人这次还捞了一个叫八重霞的同伙上船——这让他无需亲自下场即可干涉远处的世界泡内的事情。

不过这事影响其实没多大,毕竟八重霞在摆渡人指令下去各个世界泡中收取以太奇点,似乎跟摆渡人亲自下场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崩坏冒险谭

这里出现了摆渡人的第二个同伙——德尔塔。

摆渡人指令德尔塔前往某个世界泡里面打魔王,以回收魔王身体里面的以太奇点。

然后发现以太奇点跟崩坏兽组织混一块了,于是,这回摆渡人就基本什么也没捞着。

断界残篇

在摆渡人给月下提供以太奇点后,月下就开始造访别的世界泡了。

【断界残篇】活动中的这个破碎的世界泡就是月下曾造访过的世界泡之一。

从这一世界泡中某个居民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到底是怎么把自己的世界泡给摧毁掉的。

这个世界泡的【珍珠】——月下认证为【以太奇点】的东西,被原住民们拿来提取能量。

但是能量显然不会凭空出现,那么,能量从哪来呢?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从【世界】的本质中寻找答案了。

 

“【世界】的本质”

而聊到“世界的本质”,我们或许就得回到【虚数之树】上,看看地球上的奥托如何描述虚数空间中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以从中获得一些关键信息了。

这个关键信息就是——“磁带”。

向磁带写入信息时,磁头扫过磁带,磁头中的电流通过线圈转化成电磁场,随后电磁场将磁带上的磁性材料磁化,在磁带上留下一段相对稳定的、记录了磁头提供的信息的磁化区域。

我们稍微提取一下“磁带”对应的关键信息——

0. 磁带有已经被磁化的【历史】,还有均匀未被磁化的【未来】。

1. 在被特定强力因素损毁前或者磁带随时间推移消磁前,磁带上记录的【历史】是稳定存在的、拥有对应物质基体的、可以随时被调取出来的;

2. 【现在】,磁头正在磁化还未被磁化(写入信息)的磁带;

3. 只要你愿意,可以用磁头向磁带写入信息的逆过程,抹掉一大段已经记录下来的【历史】,然后从抹掉部分的最前端,重新磁化对应部分的磁带,记录新的信息。

 

而当我们将【磁带】的基体从一根细长的塑料带子升级到高维真空中时,我们便得到了【世界】的真实图景:

 

0. 虚数空间里有已经被“磁化”的【历史】——【虚数之树】和【世界泡】,以及未被“磁化”的【未来】——量子之海中无限量的高维真空。

1. 在被强力因素损毁或者随时间推移“衰变”前,【虚数之树】和【世界泡】上记录的【历史】是稳定存在的、拥有对应物质基体的、可以随时被调取出来的。

2. 【现在】:“磁头”正在“磁化”量子之海中的高维真空。

3. 只要你愿意,可以用“磁头”向高维真空写入信息的逆过程,抹掉一大段已经记录下来的【历史】,然后从抹掉部分的最前端,重新“磁化”对应部分的高维真空,记录新的信息——当然,鉴于【磁带】的维度升级了,或许你并不需要彻底抹干净【历史】,你只需要给“磁头”换个朝向就能继续向【磁带】写入信息了。

 

那么,“磁头”又是什么?

有一个科幻界常见概念非常适合做这个【磁头】——【真空衰变】。

这个概念基于科学界已经证明存在的真空性质:即,真空中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含有巨量的能量——真空零点能。

那么,理论上来说,如果能让真空的结构发生转变,令其含有的真空零点能降低,就可以释放出巨量的自由能量。

当然,为了防止真空瞬间衰变到零能量的状态,作者一般会给【真空衰变】的发生设置一个相当高的触发所需能量门槛;但【真空衰变】显然仍然还是净放出自由能量的反应,也就是说先前触发的【真空衰变】是有可能后续触发更大范围的【真空衰变】的。

 

那么,如果一个【真空衰变】的反应面,大致稳定地(但还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时间变化),像磁头扫过磁带一样扫过高维真空,会发生什么?

【真空衰变】释放的能量固化成物质,记录下【历史】,形成截面大致稳定的……

【世界】。

 

世界泡的破碎

那么,回到我们的上一个问题——

从【以太奇点】中获得的能量,原来是在哪里的?

——显然,是在“世界的【磁头】”上的。

用更学术、更准确的说法,这些能量,是从这个世界泡的【真空衰变】的反应面上抽取的崩坏能。

 

我们之前说过,在虚数空间中引发【真空衰变】反应,需要足够多的崩坏能。

如果崩坏能不足以维持【真空衰变】反应的规模,导致【真空衰变】的反应面已经开始缩小,在这种时候还继续从【真空衰变】的反应面上抽取崩坏能,会发生什么呢?

显然,【真空衰变】反应的范围会进一步以更快的速度缩小。

而【真空衰变】的范围,就是【现实】的范围,也是下一刻的【历史】的范围。

这就形成了这篇日记中的【淹没】现象——抽走了“形成现实”必须的崩坏能,“现实”就必然要开始消失。

雪上加霜的是,量子之影跟来了。

被抽走崩坏能后,【现实】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让量子之影得以大规模侵入。

这个世界泡的原住民开始试图用崩坏能改造部分空间的结构以抵御量子之影——但他们不光开始的时间太晚,能源的选择也相当致命。

——他们选择继续从【真空衰变】的反应面上提取能量(虽然他们显然找不到别的可行的能源)。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操作将使得【真空衰变】的反应面以更快的速度萎缩、破碎,让它们的世界以更高的速度走向彻底毁灭。

在【世界边界】和量子之影大军的双重夹击下,这个世界泡中的文明很快被彻底摧毁。

 

而在我们看到摆渡人拯救各个世界的方案时,我们会发现他也是在用【以太奇点】提取能量构筑防御设施——而这么个方案显然根本不比【断界残篇】中世界泡原住民的方案高明多少,在能量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核心逻辑仍然是拆东墙补西墙。

有一个成语能相当贴切地形容这些个办法——“饮鸩止渴”。

所以摆渡人想拯救的世界当然最终也都加速毁灭掉了。

摆渡人或许也知道这个现象,但他并没有能解释这一现象的相关知识,自然,也不知道如何真正地有效维持【世界】的稳定。

此处缺失的知识让他开始了他疯狂的终极计划——以更多世界的破碎和毁灭为代价,制造一个“一定稳定”的【诺亚方舟】。

而跟【世界】相对没那么大关系的是:在世界毁灭之际,月下将一个幸存的小孩和以太奇点带到了另一个仍然相对稳定的世界泡中——这个小孩,就是骇兔(布朗尼)。

幕间解析:如何让世界泡永久性保持稳定?

既然聊到了世界泡是怎么被作死的,我们顺便也聊一下怎么真正有效地永久性地保持世界泡的稳定吧。

第一种,最简单的办法:

看到那个最大最标准的答案了吗?对,就是那个叫虚数之树的玩意。挂上去,让它来帮你保持世界状态稳定。

这个办法难度最低,性价比最高——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你大概率就要跟虚数之树上其他的文明打交道了,至于这些个文明会干啥……那就不好说了。

 

那如果你怕被其他文明消灭,或者只是单纯自闭不想跟其他文明打交道呢?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些相当关键的技术了。

简单地说:由于世界泡前端【真空衰变】的反应面显然是不稳定的,你需要找一些办法让它保持稳定。

最直接、效果最好的技术方案显然就是直接对【真空衰变】反应面进行精确控制和编辑。

不过,显然,这种技术的门槛高得有些过于离谱了,没有【虚数之树】的稳定且宽广的空间做后盾,【世界泡】中的文明想要发展出如此先进的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比较小、比较充实(而且还不准备挂靠【虚数之树】)的世界泡来说,这是唯一可行的技术方案。因为这些世界的【真空衰变】产生的物质太多、崩坏能太少,以致于这些崩坏能完全无法继续维持原有的【真空衰变】规模,导致【真空衰变】规模持续缩小。

此时,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直接控制和编辑【真空衰变】的反应面,保证它产生更多的崩坏能、更少的物质,才能止住【真空衰变】反应面持续缩小的趋势,保证世界能够继续稳定下去。

(*通过直接将物质移出【世界】,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让【真空衰变】后续生成物质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住【真空衰变】反应面的缩小的。

但是这么个办法显然不太能有效保证【真空衰变】反应能够扩大回先前的规模,因为剩余的崩坏能不一定会去扩大【真空衰变】反应,而有相当大概率完全不可控地向“现实”泄露,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所以简单地将物质移出【世界】的办法只能做到给世界泡**,而无法让世界泡长期稳定存在。)

而对于更大、更空的世界泡来说,还有一种相对简单的技术可以维持其稳定——虽然这么个操作多少有点不那么道德——将过剩的崩坏能输出到别的世界泡中。

对于更大、更空的世界泡来说,【真空衰变】反应产生太多的崩坏能、太少的物质。

这会导致崩坏能积聚下来,然后迟早出现崩坏能的不可控释放,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将崩坏能转移走或者转化成物质解决——但是如果将崩坏能转化成物质转化得太多,就会让【真空衰变】也产生太多的物质、太少的崩坏能,陷入到和前面比较小、比较充实的世界泡相同的困境中——所以唯一可用的方案是把崩坏能转走。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崩坏能的接收者位于同样比较大而空的世界泡中,这会让接收者积攒的崩坏能危机变得更紧迫、更致命;而如果崩坏能的接收者位于比较小、比较充实的世界泡中,在双方都没有直接精确编辑【真空衰变】反应面的技术的情况下,这些崩坏能只能直接转化成灾难或者物质——而更多的物质将加剧接收者的困境。

所以说,这个技术方案确实不太道德,会牺牲接收这些崩坏能的世界泡的稳定性。

不过这个技术方案总归是可持续的,而且只要找个里面没啥生物的世界泡排放这些崩坏能,道德问题也确实没那么大。

 

于是——综上所述,要想长期维持世界泡稳定,选择挂靠【虚数之树】是最简单的。

对于足够大、足够空的世界泡来说,如果不想挂上【虚数之树】,还可以选择输出过剩的崩坏能来保持世界稳定;但是对于比较小、比较充实的世界泡来说,挂靠【虚数之树】几乎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天穹迷城

聊完不稳定世界泡,我们来跟着月下带出来的那个婴儿,来到下一个还算稳定的世界泡中吧。

【断界残篇】中世界泡未完成的超空间屏障在这个世界中得以实现:通过【以太奇点】直接控制虚数空间中崩坏能的分布,令一定区域中的【真空衰变】产生特殊的空间结构,最终形成这么个“光幕”。

但根据我们前面一段的讨论——这个超空间屏障无法有效解决世界泡的稳定性问题,最多也就能防御一下量子之影的入侵——顺带阻止里面居民的外出。

显然,量子之影没来,所以这么个超空间屏障并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只会限制里面居民的行动。

于是骇兔小姐很不爽,在天穹城内几大势力中闹腾一番后,将超空间屏障的核心——【以太奇点】掰了出来。而摆渡人派来的霞则用离开世界泡的方法换到了骇兔手中的【以太奇点】,向摆渡人交差去了。

 

「诺亚方舟」计划

而在一切的最后,摆渡人真正的宏伟计划终于浮出水面。

什么计划呢?

通过一些相当暴力的办法,获取大量世界泡的控制权(更准确的说,是世界泡【真空衰变】反应截面的控制权),令这些世界泡进入循环中。

 

怎么控制呢?

第一步,拿走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些世界泡的以太奇点;

第二步,月下挨个造访这些世界泡,向这些世界泡中的【德丽莎】注入细菌型崩坏兽。然后这些世界泡事实上就和月下(和她体内的【以太奇点】)都存在超空间连接了——因为月下(和她体内的【以太奇点】)显然和她体内的细菌型崩坏兽存在超空间连接。

第三步,某个以太奇点植入一个特殊的【规则】——或者干脆直接找个有这个【规则】的以太奇点。

什么规则呢?当然是绝对拒斥舰长的规则。

第三步,把这些【德丽莎】全拖到月下旁边。这一操作显然将进一步加强这些世界泡和月下体内【以太奇点】的连接,形成一个大型枢纽空间的基底。

第四步,钓来舰长,触发月下体内的以太奇点埋着的【规则】,令其大量释放能量(顺便把月下炸死)。释放的能量从先前构建的枢纽空间的基底中流过,完成对这一基底的增强,最终完美形成所需的大型枢纽空间。当然,如果月下没爆,从外界注入能量一样能增强枢纽空间,完成所需枢纽空间的构建。

第四步后,形成的大型枢纽空间——摆渡人所说【世界的狭缝】——将能够承载其计划所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流量。令其能够有效地对这些世界泡进行中心化的控制。

 

那,控制权搞到了,怎么循环呢?

也很简单。在过完一个循环周期后,把【现实】“推回去”,重新走循环周期中的【历史】。

理论上来说,这么个计划确实能维持相当长时间。在【历史】中转悠所必需的能量相当少,摆渡人所能调度的能量就已经足以支撑很长时间了。

这种情况下,一切世界泡将不可能出现任何“偶然崩溃”,也不可能像【断界残篇】中的世界泡一样在无知中摧毁自己,有效实现【所有人都活着】的结局……

吗?

这取决于【活着】的定义。

如果只能在同一组形态中往复变动,那么这部分【世界】事实上似乎跟【历史】并无太大区别:

【历史】刻写固化在了物质结构上,而这部分【世界】虽然看上去还能稍微动一动,但是实际上其所有可能性也已经基本固化在了【循环】的【历史】中和【循环】的控制程序上。

而【历史】,是【死】的。

这种【活着】,大概也和【死了】没有太多区别

因此,就本帖作者个人观点而言,摆渡人所谓“所有人都活着的结局”实际上只是自我欺骗。

这个计划不光目标自欺欺人,其实际设计也存在一个相当明显且极其致命的漏洞:

这个计划所依赖的超空间连接并不完全由摆渡人掌握。

 

这些超空间连接或是由【德丽莎】们被从原世界拖来形成,又或是由月下注入的细菌型崩坏兽形成——总之,不是由摆渡人自己直接控制的。

如果将【德丽莎】们送离摆渡人的控制区域,【德丽莎】们和原世界的联系显然就将无法再被摆渡人利用。

此时摆渡人就只能依赖月下注入到这些【德丽莎】的细菌型崩坏兽与月下本人的超空间链接将这些【德丽莎】所在的世界泡串到一起。

——也就是说,只要能找到另一个在摆渡人控制范围外的地方集中存放【德丽莎】们,又或者月下本人也脱离了摆渡人的枢纽空间,那么整个计划就完蛋了。

 

舰长是没法把这么多德丽莎都搬离到同一个摆渡人管不着的地方的,只能顺着德丽莎与她们原先所在世界的超空间连接将她们送回去,所以舰长无法通过前一种办法破坏掉摆渡人的计划;

但是舰长确实可以利用摆渡人启动以太奇点、“扩建”枢纽空间时形成的超空间链接窜进枢纽空间中,趁机将月下带出来。

由于枢纽空间中的“时间流速”——【真空衰变】反应扫过真空的速度——相当快,这使得舰长能够在摆渡人刚刚开始“扩建”枢纽空间就完成大量的与枢纽空间内存在的交互(也就是找到并抓住月下)。

然后,舰长就能以自身为定位点,让他的同伴们将他自己和他旁边的月下从枢纽空间中扯出来。

而在月下被扯出来之后,摆渡人就丢失了他的计划所必需的全部的超空间连接,导致枢纽空间失效,所有【以太奇点】目标丢失,无法继续执行摆渡人的指令,进入待机模式。

摆渡人的计划彻底破产。

 

「诺亚」的迷失

在摆渡人被击败后,我们得以在他的船上四处乱翻,从中获取关于他的过往的更多信息。

这也让我们最终得以知晓他为何要成为“诺亚”——又为何最终彻底迷失。

他似乎给许多世界中的文明提供了几十年的额外生命——但他从来没有能力真正长期地为这些文明提供一个稳定的世界。

最终,他不再继续给世界泡中的人们“**”——

并认为,为了永久性地解决问题,他必须要“拯救一个世界”。

但,我们都知道——【世界】是非常庞大、极其复杂的系统。

如果你对【世界】没有足够的认知,你就不应该指望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世界】整体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主线故事中,人们总是不得不在缺乏足够筹码的情况下,以极快的速度将一切摆上赌桌——因为机会从来只有一次,如果不在最短时间内开始行动,所有人的结局都会和赌输了没有任何区别:全部完蛋。

但对摆渡人来说,问题显然没有那么紧迫。

量子之海中有无数的世界,他有无限多的机会和时间积累一切可能有用的知识和资源。

在他能够几乎无限制地积攒筹码的情况下,在他仍未获得能够带他走向胜利的知识的情况下,在他知晓自己的手法难以真正达成目标的情况下……

他自信通过他【意识映射】的特异能力,他能够而且已经尝试过了所有可能——他决定立刻将所有筹码摆上赌桌。

这是一种狂妄。

但,这同时也是一种自卑、一种愚蠢,是最彻底的迷失。

因为他事实上完全忘记了作为智慧生命、作为能产生文明的智慧生命、作为一个已经抵达了【永恒】的智慧生命个体,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傲的资本——

 

让梅博士能有底气说出“在浩瀚的苍穹下,我从不觉得自己卑微”的,并不是她自身拥有什么改变世界的力量——而是来自无垠时空的无限可能性,而是来自智慧生命能从知识中获得的无尽力量。

阅读 301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烧烤的老樱桃

· 青海

资料收集不容易,回复顶一下[加油]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莲老师

· 江苏

辛苦了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