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最近写的关于中国篮球的三篇文分享给大家,篮球是相通的,希望能带来一些思考
#中国男篮小组倒数第一#
讲真,主教练是有问题的,但是主要问题不在于他。
我们的球员在不断的试探下限,也在刷新球迷教练的认知。
作为主教练怎么会想到一个职业联赛的mvp、单场拿60分的球员比赛中3次空篮不进?怎么可能10次拿球,能给你整失误3次?
就拿这一场来说,菲律宾的防挡拆策略是沉退,基本就等于把投篮空间让给你,考验你的投篮。而我们的几个后卫三分6中1,6中2,还有拿0分的。
这换什么教练来能让你投的进?
接下来中国男篮的路在何方。
我还是坚定的认为得继续洋帅。中国篮球的问题,是我们的篮球理念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
如果继续使用这个本土“大染缸”里的教练,用打鸡血、走偏门或许能获得一点亚洲成绩,但对于男篮的实力进步丝毫没有意义,最终还有可能被本土教练玩成派系篮球。
另外这一场比赛中解说的争议点,张镇鳞、付豪转化时投三分立马被换下场,我是完全支持主教练的。
那两个转化回合三分投的太急了,完全是立足未稳的状态下匆忙出手,结果也是2个都没进。这里就体现了我们运动员的纪律性实在过差,对于机会的把握性差火候。如果想要中国篮球进步,就不要在意这一场的球员个人心理状态得失,重要的是从此时此刻给球员种下一颗“纪律性”的种子。
我一直有种观点,没有一个完美的教练,每一名教练都有着自己的取舍得失。这些“舍”“得”在某些时刻可能是对的,在某些时刻没有碰上合适的球员合适的机会可能就是错的。这就是每个教练员自己的篮球风格,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篮球哲学。
这两个转化中的三分争议,其实是比较典型的欧洲型教练球员和美式篮球理解的争议。
我拿约老师举个例子,约老师在nba季后赛里的三分投的多稳定,但是他每场依旧控制自己的三分数量。多少个弧顶有空间的三分没有投?因为他知道他是这只球队的进攻运转的轴,他的主要工作是策应,是去运转整只球队的进攻。如果一味的一有机会就投,那么只会扰乱的是自己球队的进攻体系。更何况他是一个内线球员,离篮筐越近命中率越高。
而如果是美国式篮球运动员的话,哪怕是个有点投篮的中锋,只要有了这个机会,他就真的会毫不犹豫的投。我们的教练球员解说员长期观看的是nba,也深受这种美国篮球理解的影响。
至于其他的争议,比如王哲林为啥不用。我也是一样的观点。他的打法、他的稳定性已经不适应世界篮球的发展,那就坚决的淘汰他。不仅仅这一两场淘汰他,以后的国家队大门也要对他关闭。永远把机会留给更合适的人选。
我们在08年以后已经吃过这种站坑运动员的亏了,那些在国家队的老江湖占据着位置,却没有丝毫的进取心。不但影响着国家队的现有成绩,也影响着未来。
一个球员如果仅仅打亚洲有用,打世界没用,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国篮球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争霸亚洲吗?我们要的是既能打亚洲又能打世界比赛符合篮球发展趋势的球员。
每每听到这些解说还有某些前主教的带节奏的偏颇言语,我真的怀疑是不是有些不可言说的利益在酝酿着。
中国篮球,要把眼光的放的更长远些了。
菊次郎大人楼主
· 江苏#解说怒吼质问中国男篮#近十几年来中国男篮有三位洋帅。这其中邓华德是精明的美国人,有cba执教经验,对球员和国情有一定了解,所以取得的成绩也是最好的。但是执教水平实在有限,只会给球员打鸡血,最后也落得个骗子的名声……现在看当时的选帅也有点短视。杨纳斯基和乔尔杰维奇这两人都算是名帅了,但是共同的问题都是不了解国情。杨纳斯基当时惊讶于自己作为主教练没有选拔队员的权利。严酷训练下和老球员关系也有矛盾,最后耻辱性输给中华台北,以和篮管中心领导拒绝握手谢幕。乔尔杰维奇在这次世界杯中也可以看出明显的水土不服,欧洲式篮球理解和美国式篮球理解的观念冲突。我们的球员展现出来的极低竞技状态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本土教练中要论成绩来说最好的还是宫鲁鸣和李楠。宫鲁鸣作为老帅,还是很能识人善用的。没记错的话小丁就是在此期间被提拔上来的,他对周琦的那个采访评价也极其到位。但是作为一名临危受命受命的老帅,篮球理念有点落后了。李楠其实是近些年中最亮眼的一位主教练。用半支男篮称霸亚洲,选拔了一系列的年轻球员,比如阿布都沙拉木。无论是球队精气神还是打法上都有亮眼的表现。甚至现在看还在世界大赛上差点赢欧洲队伍了。但是他呢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克服不了大赛紧张的毛病,容易比球员先慌了。一个是一手提拔的幸运星阿布却被弃用,结果中国男篮也在最需要运气的时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眷顾。还有就是客观原因时运不济,主力锋线小丁和周鹏受伤缺席。最后一位就是杜锋了,重点讲讲。他在国家队期间的整体执教战绩算是最差之一了。男篮分队情况下他的队伍和李楠队伍表现天上地下。亚洲杯期间又是企图用“偏门”三后卫获得成绩。结果几场比赛下来场面巨难看,甚至差点输巴林。最后也没进决赛。杜锋在我看来,一直是属于带有痞气的运动员和教练,这也可能和师从李双江有关。在他的执教下,男篮也有这样的痞气在。比如赵睿和孙明徽比赛中极其不理智的和裁判急眼,极其愚蠢和不成熟。技战术层面上执着于三后卫,抛弃男篮固有优势,结果也并没有打出所谓的流畅进攻。而且三后卫这种打法本身就是违背世界篮球潮流的,无论是nba还是国际赛场玩这套的就没有一个好下场。这种打法理念就是试图用“偏门”获取成绩,但是它是不可持续的。假设这届男篮主教练还是用杜锋,那么三后卫出现在世界杯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19年的李楠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那如果最终目标世界杯上不用这样的打法,为什么要在亚洲杯上浪费机会去磨练它呢?所以杜锋在我看来是带有明显功利性➕缺乏长远目光的主教练。这样的主教练甚至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影响——派系篮球的产生。我看很多热搜下,很多带节奏的评论说浪费杜锋辛辛苦苦争来的门票。这种言论甚是可笑。如果有一天中国篮球连获得进去世界杯的资格,连争夺奥运会资格赛都没有把握的话,何其可悲?本就是最差亚洲杯表现之一和最差世界杯表现之一还能被这样丧事喜办?
菊次郎大人楼主
· 江苏#王哲林#这是我第一次将国家队比赛看成喜剧了,可悲,可笑啊[二哈]不过说回来,男篮变成现在这个鬼样子,我倒是有一计可以救男篮!我建议从下赛季开始将cba进攻时间缩短为18~20秒。这一计确是破天荒,但是治顽症就得下猛药。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王哲林,赵继伟,胡明轩这些Cba 里的mvp 为啥到了国际赛场如此辣眼睛?我认为并不是他们没有技术能力,否则又如何能在联赛拿60分呢?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球员已经完全不适应国际比赛的对抗强度了。几个高强度的回合跑下来,呼吸节奏控制不住了,投篮手型都变了。其他的比如传球停顿问题,失误问题等等都是因为球员自身无法适应高强度对抗产生的结果。这种中国篮球长期以来的顽症,并不是换个教练就能改变的,每个教练也都有自身的毛病。这也不是联赛下一纸公告提高裁判吹罚尺度、鼓励对抗能解决的。我们cba 的这些俱乐部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更不是啥青训,校园篮球能够解决的。出成绩的时间线会拉长,而且从上到下我们这个篮球圈子骨子里就烂透了。国际赛场辣眼睛的这些大牌们回到联赛依旧是被球队当作铁打的核心,被地方媒体,饭圈粉们捧着。不但不思进取,而且会极度挤压潜力球员的上升空间。即便个别潜力球员得到机会,最终也会陷入这样的舒适圈内循环。我所说的将进攻时间改为18~20秒,就是从根本上打破这种舒适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旦缩短进攻时间,就意味着全场会多20~30个进攻回合。毫无疑问比赛节奏会加快,对体能的要求会更高。这就逼迫着这些核心球员去做更足够的体能储备。同时也意味着一支球队的轮换会拉长,年轻球员会获得更多的上场时间。长期起来,我们的教练总是习惯于陷入一种让球员慢下来的思维定式,快的郭艾伦要求他必须慢下来,传球要看清楚再传。可是篮球乃至绝大多数体育运动都是“唯快不破”,乃至打过游戏的都知道机会是稍纵即逝的,等你慢下来看清队友位置再传球时,对手的防守也早就到位了。进攻时间缩短后,也就逼迫着这些球员更快速的处理球,逼迫着他们没有“后路”,在接球之前就考虑好接球后的动作。只有在这种“快”的高强度节奏里,你才会更充分的去把握时间,去学会理解“慢”。同时呢,进攻时间的缩短,也会彻底的改变我们的篮球理解,让我们和世界篮球理念接轨。长期以来我们的篮球理解都是必须有内线大中锋,必须有会给中锋喂球的后卫。结果呢,现代篮球要求的速度,防守反击,阵地战中的挡拆,空切我们是一样都没有!进攻时间缩短就意味着联赛的进攻节奏将紧紧围绕着后卫锋线来展开,这符合世界篮球的趋势。中锋没有足够的时间再来进行要位-单打的策略,而会去转变成挡拆,掩护,策应。挡掩策的质量将会决定这个进攻回合的成效,长此以往,中锋能不会挡掩策吗?你看现在王哲林周琦那个挡拆叫个啥??后卫球员也会被逼迫着学会掩护后的投射,逼迫着去提速,逼迫着去玩挡拆,逼迫着去突破。逼迫着去更好的阅读比赛。锋线球员会被逼迫着去学会空切意识,逼迫着去主动处理球,提高自己的持球水平。那些摆资历的,不思进取的在这样的规则改变下必然会被暴露的彻底。那些符合现代篮球风格的新人们必然会被培养启用。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啊!而你看我们现在的国家队篮球是什么样的?李楠杜锋这套还是继承姚明时代的老样子,以内线为轴,外传内,内传外,来回就那么几招。新的洋帅试图在改变这种以内为轴的策略,但是我们球员能力实在有限,玩成这次世界杯的喜剧效果。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这种想法的来源就是周琦,来自于澳洲nbl联赛。人家的联赛真的没有啥特别复杂的战术。纯碎就是投、抢、折返跑。但是这种简单的篮球联赛下,让周琦兑现了天赋,在亚洲杯上表现的多出彩!人家澳洲联赛也走出了多位nba球员。澳大利亚篮球也要玩出来了自己的风格。我知道这个想法,有点激进,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不过热爱篮球的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