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篮球所谓的职业体育

avatar
关注

它的价值本质上来源于“给观众表演”,所以本质上,它属于娱乐业。

同属娱乐业,职业体育和文艺娱乐业有个重大区别,那就是文娱业的全球化弱得多。虽然美国文娱在全球攻城略地,但归根结底仍然只能用“观众爱看”来间接说明自己的产品好,不能直接分出高下。

所以很多国家仍然能拥有规模不小的本土文娱业,和美国文娱业差异化竞争。但是职业体育,全球有统一的明确规则,通过国际比赛让各国运动员直接比拼,分出明确的输赢。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用在这里恰如其分,文艺娱乐业是文娱,职业体育其实应该叫做武娱。

大家听说过德国有700万、意大利400万、英法300万、日本100万注册足球球员,美国有2000万注册篮球球员,但美国有多少注册歌手、注册演员?德日英法意又有多少?

没有,文娱不需要“注册歌手”、“注册演员”这类东西,因为文娱只需要在国内竞争,竞争烈度低得多,需要的选材基数少得多。成为大众化的文娱艺人的训练强度也不很大,主要靠资本炒作。

而武娱的一切都基于能赢国外运动员的硬实力,所以必须优中选优,必须拥有大量的选材基数保持极高的淘汰率,职业性越强的运动,越需要从小保持常年的高强度训练。

足球迷、篮球迷有“球商”这个说法,球商其实就是智商。要想成为武娱明星,在身体素质强悍、球技基本功过硬之外,还必须高智商,才能在实战中有高水平发挥。

我国目前的运动员培养模式里面,有很大一批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才去练体育,这也就注定了将来不可能成为高水平职业运动员。

高智商人员从小保持高强度训练,严重干扰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被淘汰,就只能做最简单的体力工作,不可能成为科研人才,连做技工都够呛。

以德国的700万注册球员为例,就算700万是全部注册运动员的基数,注册运动员有年龄要求,就扩大范围算成10岁到40岁,那么占德国8300万总人口的比例,怎么也得超过10%了。

我国10%是1.4亿人,如果把1.4亿人投入到文娱行业,会被一堆人骂。为什么投入到武娱行业,大家就很盼望呢?

高比例投入武娱的拉美、非洲国家,科技产业和中高端工业约等于零。

体育职业运作最成功的欧美国家,虽然名义上是科技实力强劲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实际上,已经是后工业化,或者说去工业化了。科技,也是在吃老本。

美国老本厚,还能从全世界包括欧洲吸血,所以美国看起来科技进展还很大。实质上仍然是在吃老本。

欧美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说社会对运动明星的崇拜太过头了,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美国四大体育联盟、欧洲足球联赛再怎么出神入化打遍天下无敌手,再怎么拉高GDP,也阻止不了工业和科技领先优势的衰退。

有人说咱们不需要投入同等比例的人力,只需要投入比德国多一点的人力,比如一千多万,大约1%的人口就够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无法实现。

如果环境适合到愿意以职业运动员为目标培养孩子的家长数量达到1%,这个数字就会迅速攀升到10%以上。

纵观世界各国,要么像我国一样以职业球员为目标的家长数量只有万分之几,要么就会超过10%。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把这个数字精确地控制在1%。

所以,只要还想要中高端工业和科技,就没办法发展职业体育这个武娱产业

阅读 683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