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文)中国街球故事(一) 吴悠和北京CL

avatar
关注

中国街球故事(一) 吴悠和北京CL

 

前言:

过去的几天里,因为野球帝激发了我掩盖许久的表达欲和创作欲,一口气写了三篇文字,也收获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在这向各位表达谢意。昨天野球帝风波再起,但我已不愿再谈,一来该IP的粉丝疯魔者属实多,抖音上已经有很多人私信留言攻击,虽对我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长此以往对篮球氛围的改变毫无益处,陷入到互相攻讦和口舌之争中属实浪费精力时间;二来很多新球迷新朋友留言私信对过去的中国街球故事很感兴趣,我思考再三决定尝试开专栏进行更新写作,把过去我知道和经历过的很多故事整理出来,再辅以我个人的视角,希望通过展现故人风采,能让很多新球迷朋友掠过近来发生的风波去专注到篮球本身,为中国篮球做一点贡献,也希望帮助很多走到今天的老人们找到初心。

 


正文:

北京CL球队的全称叫做Chinese legend smooth crew。名字很大,中国传奇街球队,某种程度上讲,这也体现了当年这群人的态度。

事实上他们也真的做到了中国街球传奇。因为无论任何人从任何角度去叙述中国的街球故事,都无法绕开CL的这些队员们。如今的他们大多都还在篮球的行业中去坚持,做到了以篮球为生的承诺。

吴悠出生和成长在北京复兴路24号炮兵大院长大。他的背景现在很多老球迷都知道,爷爷是著名炮兵将军吴信泉,很多人也会把他如今的成功归结于这一因素。在这里先不展开说,我个人看法是,这种说法既无视了他当初坚决要开拓这条路的障碍与阻力,看低了他个人的付出,也看低了大院人的气节,即便在如今的冲击下有很多大院人已经不在乎这一点了,我们从一直以来的言行中确信吴悠一直在乎。

北京的老球迷们都知道,空军、海军、通信、总后、炮兵、装甲兵大院等部队大院相邻在一起,诞生了很多第一代中国篮球历史上的篮球明星,也是北京最早发源出民间篮球文化的起点之一。吴悠在很多次采访中都说过,他们当年小的时候就以击败大院中老球皮为目标,CL另一元老,吴悠的发小王璁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王老爷子后来还拿过北京50岁还是60岁以上级别组的篮球冠军。老球皮们有着自己那个年代独有的球风,他们是看着J博士,黑白双雄和活塞的比赛成长起来的,充满了强硬、团队、狡黠的比赛气质,场上转移球极其迅速,以传出擦头皮而过的传球彰显个人实力,对小吴悠王璁王圣淳周晓周们施虐无数。

挺遗憾的,这种每个年代都有独到而鲜明的比赛特质到几乎2015年以后绝迹了。

上面提到的王圣淳周晓周后续再介绍,我先插播自己对北京这座城市的一些看法。我认为北京是中国当之无愧的hiphop文化先锋第一城。我们熟知的hiphop文化几大元素,街舞,街球,说唱甚至球鞋在北京都发源的非常早并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点应当给予北京这些前辈们足够多的致敬和肯定,中国所谓的嘻哈文化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这些前人们的一次又一次敢为人先并放眼世界。因此我们说,hiphop的本质是竞争和交流。

有了民间的氛围,有有了更大程度上以吴悠们为代表的新一代80后青少年,hiphop文化在中国的推广生根就差一针兴奋剂了,后来我们知道,这针兴奋剂是2000年Nike的街舞风雷,以及跟随球鞋售卖来到中国大陆的AND1。后来我们熟知的很多人,王波,高博,冯正,李琦,吴悠、叶天以及那些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郭宇,刘代英,闫杰,程旸,陈斌,王圣淳们的事业都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前后开始转动他们的人生齿轮。

我们把说唱,街舞,球鞋的同期支线故事先放在一边,待我有功夫整理资料以后有机会补充,有机会把这个时期的北京嘻哈宇宙故事补齐,也欢迎老球迷们补充一些不知道的故事。

回到街球的主线,99年7月,当时一款正在售卖的名为“恒信极限鞋”的恒信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了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的青少年扣篮大赛,一位身高只1米78的全场最矮球员,拿下了冠军,这个人就是上面提到的王圣淳,和海军大院传球篮球手周晓周同期,比吴悠他们年长几岁,有这么一个略带夸张的说法,说巅峰时期的周晓周运球速率快到如果你把自己的手放在其中,有可能会骨折。王圣淳和周晓周后来的一些传奇故事有待了解的朋友补充,我只知道王后来去了美国,周去了首都经贸上大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抖音上搜索这个名字,如今周哥重新回答篮球届做训练营等青训相关的工作,可以感受到周哥和大多数现在的网红截然不同的画风:十分儒雅的谈吐和极其扎实的基本功。

同时期还有另外两个后来加入CL不得不提的两个人,首师李岩和天坛地下马重玖。

先说李岩,无独有偶, 李岩也是成长在复兴路的一名球员,从开始练球的时候就有投篮的天赋。李岩说过自己从小就看乔丹打球,就学乔丹的球风,他提到过一位大哥叫陈凯,具体信息因为年代实在久远已然不详,只知道和张云松们一起在体校训练过。这位大哥据李岩将堪称当年的北京迈扣,从场上的投篮姿势、打秋风格到场下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像极了迈扣,罚球连中47,三分连中17的记录给年少的他产生了巨大震撼和影响,也让他有了竞争的目标。

我在上一篇长文中提到过,篮球或者任何运动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竞争,是面对强者在前仍然敢于竞争的品质,李岩吴悠叶天周锐他们这一代,赵强曹芳他们这一代,早期的张梓祎杨政他们这一代都是如此成长起来的。

充满着良性竞争的环境才能有利于球员成长和发展,各行各业莫不如此。当年暌违许久的商业和热点有了,环境呢?

遗憾是这种品质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后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逐渐变成了所谓的,无底线的吹捧、崇拜、仰视和追星,像教徒一般的维护,仿佛对自己偶像发起的竞争和质疑是对他的不敬,不但自己不能,其他人也不能。

马重玖聊到过,公安大学篮球场,第一次与李岩在天黑时相遇,印象极其深刻,因为投篮实在太准。CL街球元老,现在的艹牌篮球设计师悟空说过,小时候自己还没练出来的时候就在公安大学、首师这些球场下一边拍球一边看,有有一次就目睹了李岩和吴悠的较量,当时吴悠先下4球,而后李岩连中5球带走比赛。

此外,李岩还在首师和北京CUBA基层赛里留下过单场40分还是50分的传说。他的同学刘佳如今在北京健身圈应该也小有名气,曾经也在吴悠的单挑视频里出现过。

因为球技,吴悠邀请李岩加入到CL中,李岩有些犹豫,他觉得自己与花哨的街球格格不入,但吴悠说,CL不只是要打花哨的街球,是球队就要与各类球队去比赛竞争,而他眼中,一只出色的球队考核球员只有一个门槛,那就是热爱与球技。

吴悠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球技说对了,他不知道的是李岩的为人和球品。

在这里只说两个故事,第一个是08年,大学毕业的吴悠和CL想要相仿AND1正式举办一次OPENRUN,看看能否给自己和球队寻找到生存的空间和土壤。国内篮球界还没有这样草根自发举办的大型活动,这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吴悠寻遍各类厂商品牌,没有拉到一个赞助。因此他决定掏出自己的积蓄来举办,得知经费不够的李岩直接将自己在体育画报一个月的工资2000元交给了吴悠,帮助活动如期举办,也自此敲开了CL和各大品牌开展活动的大门。

李岩长相斯文,为人低调,但他从来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好人”。在任何一个时代崭露头角的运动员都一定拥有独特而个性鲜明的性格,尤其是在球场山,

第二个故事是13年中国街球制霸赛。彼时李岩已经过了自己的巅峰期,更多的是作为场下的更衣室队长来为球队聚力,半决赛与老对手热狗领衔的上海XBATTLE狭路厮杀,XB携初赛怒赢西安DLT近乎100分的气势而来,正是新仇旧恨分外眼红,定要在当天分个你死我活。半场吴悠因体力透支抽筋下场无法再战,眼看XB就要一鼓作气趁虚而入拿下比赛,危机之时两位老队友站了出来,李岩对着所有队员说,看看场下的吴悠,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场比赛必须拿下来。叶天在旁说重复了两边,知道了,知道了。

后来CL晋级了,也夺冠了,CL球队和每个成员在这一晚度过了属于自己的巅峰,但谁也想不到后来的故事是那样书写的。

如今的李岩我已经没有消息很久了,前一阵在另一元老强姊赫的视频中看到了戴着口罩打球的他,底下有朋友说似乎已经结婚生子成家,如果他本人确不希望被叨扰到正常生活,关于他如今生活状况这一段希望朋友们就不要补充了,我们祝愿他一切顺利。

 

未完待续。

 

 

 

后记:

周末闲暇时看了B站王骁Albert的视频,他说自己从21年30岁出来创业,两年之后现在在做到一些心愿的同时,还要履行自己的当初的梦想,32岁的他要去伦敦大学亚非研究院留学并作资料整理。这给了我一点小小的心理震撼,也似乎唤醒了我尘封许久的做体育新闻和写作出书的愿望,有些梦想不能等到退休再去实现。

因此,我诞生了一个小的期许和想法,那就是如果能一直坚持整理收集资料和写作,能有足够多的老朋友来补充我不知道的,更正我写错的,希望将来能和大家一起有朝一日把中国街球故事汇集成册,出版成书,填补长期以来中国街球历史资料空缺的遗憾,能把过去以往的很多优秀传统重新延续,为过去的那些做出过贡献的前辈们献上敬意,为中国篮球的土壤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吴悠说过,职业,街头,民间等各类赛事就像篮球上的一片又一片的皮一样,他们都拥有中国篮球历史长河中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只有他们完整的拼凑在一起时,这才是篮球本身的样子。我深以为然。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街球发展历史的资料有很多,杂志的,网络的,图片的,视频的,种类繁多但过于碎片零散,趁着有一些连接上个时代的老人们还在篮球圈里,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去整理收集和鉴别,也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和身边知道的关于中国街球故事的信息都不吝惜的贡献出来,我们一起完成这段旅程,虽然不知道能走到哪一天。

另外也做个声明,以免有声音说是有利可图。我承诺,但凡有哪天能够出版这部书,在与我沟通、私信、留言来补充信息,以及将来有机会去当面采访过的所有当事人,我都会逐一进行记录,将来按照在全文中的文献篇幅占比将出版收益进行返还,以此证明与大家一起众创共绘的决心和立意,以此为证。 2023年9月11日

 

CBA专区历史杂谈篮球之家
发布于陕西阅读 3165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Zincent

· 河北

有幸跟李老师在同一公司共事过初入职场 好多东西不懂 李老师手把手教的在京津冀地区 只听过李老师打球很牛 那时视频还不流行 并没有见过水平有天下班办公室约球 自认为防守不错 主动防守李老师特么那天被投的怀疑人生[大哭]后来回校上学 惊闻cl解散也不好意思细问李老师原因现在李老师还经常练球有时也会指导我的投篮动作。总而言之 对我而言 CL永远是我心中的中国第一厂牌

亮了(77)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慌先看热闹

· 浙江

读书时候一直觉得李岩是cl里肉眼可见的强比其他人花里胡哨看起来强多了

亮了(23)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