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里】NBA与FIBA殊途同归,美国对世界篮球的统治力下降

avatar
关注

2023世界杯美国队不敌德国出局,失去了竞争冠军资格。

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欧洲球队(以及和欧洲球队相仿的澳洲和南美球队)崛起,美国篮球失去了绝对的统治力。美国的下滑不止和NBA的特征和规则息息相关,也和国际球员在NBA崛起,以及归化制度盛行有关。

一、NBA和FIBA曾经背道而驰

长期以来NBA和FIBA篮球背道而驰,这一切源于规则的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NBA有“防守三秒”,而FIBA没有。正是防守三秒的存在,使得NBA传统重型大中锋难以生存,而机动性中锋和空间性中锋大行其道。

事实上,在NBA绝大多数年份里,传统中锋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并诞生了乔治麦肯、张伯伦、拉塞尔、贾巴尔、四大中锋(奥拉朱旺、奥尼尔、上将和尤因)等超级中锋。

2001年前联盟为了限制统治性超强的奥尼尔,引进区域联防规则,但又担心联防导致各队疯狂囤传统中锋,遏制了外线球员,不利于观赏性,NBA增加了防守三秒规则,削弱传统中锋。

此举却引起了NBA的蝴蝶效应,传统中锋开始衰落了,姚明算是最后的强力传统中锋,机动性现代中锋DH崛起,并成为第一中锋。

2011年起的热火的小球冠绝一时,而大Z和丹皮尔等传统中锋在球队失去了位置;但小球战术的“点名”战术未开发完毕,希伯特、拜纳姆等传统中锋还能横行一时。2015年随着勇士掀起传切小球旋风,大中锋怕挡拆点名的毛病被放大,宣告了大中锋的彻底衰亡。

现在的NBA仍有一些传统中锋,如戈贝尔、武切维奇和瓦兰丘纳斯,但和“四大”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使得传统中锋在美国得不到重视。所以现在美国队人才济济,就单单缺少了传统中锋,成为了国际球队攻击的“死穴 ”。

各国家队和NBA外的其他联赛俱乐部比赛采用的是FIBA规则:

FIBA这边,传统中锋仍发挥着很大作用。因为传统中锋或者进攻在内线能低位单打和中投,或者防守在内线蹲坑收缩联防,成为球队支柱。使用传统中锋的队伍喜欢上对抗,喜欢慢速磨阵地战。

传统中锋及蹲坑防守的存在,造成了连锁反应,突破型球员和吃饼型现代中锋在FIBA受限(这些在NBA相当吃香)。因为突破型球员面对收缩终结困难。当然突破手想在FIBA混得好,要么能在FIBA比赛硬解(如詹姆斯、韦德),要么有抛投及骑马射箭等技巧点名传统中锋(如帕克、马努)。吃饼型现代中锋由于机动性强,体重偏轻,攻防两端面对传统中锋不免吃瘪。

投射型球员在FIBA能混得好。FIBA三分线比NBA短(NBA是7.25米,FIBA是6.75米),NBA投射型球员到FIBA舞台上更能发挥,所以杜兰特和安东尼成了FIBA之神。

由于大中锋天生怕挡拆点名,所以持球挡拆射手在FIBA太吃香了,例如施罗德、米尔斯、克拉克森和博格丹这些在NBA表现中等的球员,到国家队打出了巨星风采。

(PS:排位赛上,克拉克森点名中国队的2-3联防,在第三节收割比赛,还让中国球迷心有余悸)

这在很长一段时间,NBA和FIBA背道而驰。

二、FIBA和NBA呈现了殊途同归的趋势

近年来,FIBA又出现了小球化、和NBA合流的趋势:

欧洲球员实力提升,基本功扎实,梯队建设完善,像字母哥、约基奇、东契奇等已逐渐成了NBA top3的门面。澳洲和南美也发展壮大。国际球员大量加盟NBA,使得NBA小球理念流向国家队和欧洲俱乐部。

在美国之外其他地方打球的球员天赋不如NBA球员(天赋好的早让NBA球探部门猎头了),他们主打团队篮球,重视分享球,打挡拆传切和普林斯顿体系。

近年来他们积极借鉴吸收了美国打法,打起了团队小球,重视挡拆,重视传切,重视投射,重视三分,重视点名。立陶宛、加拿大、新西兰、南苏丹都有极强的三分,拉脱维亚更靠着顶级的三分水准成为世界杯大黑马。

有些球队更是没有严格的中锋,前锋顶上中锋位置打小阵容,例如拉脱维亚、意大利、希腊、波罗黎各、新西兰等。

归化制度也有影响,归化成了大势所趋,像南苏丹这种穷队都归化了。归化过程经常找的都是具备不错得分能力的球员,以挡拆持球得分手最为吃香,例如菲律宾的克拉克森;南苏丹的卡里克-琼斯。

这些归化者到来,让各队外线点名能力大增,小球战术随之蔓延开来。

(备注:归化这块,中国队过于保守了,李凯尔是好球员,但更像是攻防两端粘合剂,却不能在中国队需要时候提供超强硬解火力)

在此情况下,传统中锋之殇逐渐在FIBA队也出现了,因为移动缓慢,所以哪怕再强也可能成为点名的漏洞。拥有戈贝尔的法国队在23世界杯惨败就是鲜明的例子。

中国队乔尔杰维奇教练固执的使用王哲林,导致小组赛被塞尔维亚、南苏丹和波多黎各轮流点名养手感,更让中国球迷扼腕。直到对阵安哥拉才上胡金秋为时已晚。

中锋出现了轻型化,例如西班牙中锋由小加索尔变成为胡安-埃尔南戈麦斯。此外机动型中锋和空间型中锋这类现代型中锋逐渐增多。

总之,NBA和FIBA多年背道而驰,现在又似乎殊途同归了。

当然了传统大中锋仍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立陶宛的双中锋瓦兰和莫泰组合、德国的内线群蹂躏了美国队的原因。

三、FIBA各队的配置

如上所言,FIBA呈现与NBA同归的趋势,持球挡拆射手成为香饽饽,所以FIBA世界杯的前30球星,前10大多是持球射手;但由于FIBA没有防守三秒,传统中锋仍在部分球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前10~20名则有不少大中锋。

FIBA各队按中锋配置可分成几种风格:

第一、拥有进攻核心功能的的传统中锋,例如武切维奇的黑山,拥有瓦兰丘纳斯和莫泰埃尤纳斯的立陶宛,比塔泽的格鲁吉亚。现在要求这类中锋还得有投射能力。

第二、拥有蹲坑护筐或吃饼的蓝领传统中锋,例如戈贝尔的法国、鲍威尔的加拿大;日本队后卫球员运控技术好,但全队身高有限,引进了吃饼中锋霍金森,使得球队实力上了一台阶。

第三、拥有机动性现代中锋,例如拥有杜普-里斯的澳大利亚。有些甚至把大前锋推到中锋位置打偏小阵容,例如萨纳西斯-阿德托昆博的希腊、罗格罗的波多黎各。

第四、拥有空间性现代中锋,例如唐斯的多米尼加、迈克-托比的斯洛文尼亚。有些把大前锋位置提到中锋上来打偏小阵容,例如拉脱维亚、意大利没有严格意义的中锋。

第五、拥有混合型中锋群,像德国队拥有沃格特曼和大瓦格纳这种偏传统中锋,也有蒂曼和泰斯这种机动性强的中锋。

四、美国队的尴尬局面

美国可以从NBA挖掘出大量的超级得分手、持球挡拆射手和无球跑位型射手,但美国国家队是临时组建的草台班子,缺少集训,默契不佳,好多球员还是球队核心甚至当家球星,球队地位高,组成一队不免暗暗较劲,想要球权。有些被削减了球权又打不好。

这时需要有人来发牌组织,梳理球权,所以一个好的组织者很重要,否则一群射手在外面放风筝是不行的。在08、12年美国队有詹姆斯,21年有霍乐迪。这轮系列赛看出来了,哈利伯顿梳理进攻对美国队有多重要。

由于对手大多传统中锋,美国队缺少传统中锋,决定了在对抗上美国队不如对手,一板一眼打阵地战,利于不利的地位。

所以美国队从“老K”教练迈克-沙舍夫斯基起,采用了一套新型攻防,并沿用至今:

进攻端大量快速进攻、早期进攻和反击转换半转换进攻,大量个人超强单打硬解火力,大量采用射手点名传统大中锋,迅速解决战斗。

防守端造对手失误抢断,梦八梦十时期那会大量采用上线夹击。由于对手破包夹能力的长进,美国采用了无限换防或挤掩护+沉退,在有必要时候采用全场紧逼防守。

尽管阵地战上,美国队拿对手传统中锋方法不多,但这火力输出加点名,让对手传统中锋折返跑,取得了奇效。这也意味着美国队需配备不错的防守者,有很高的防商,能夹击能换防能抢断,干脏活累活。

美国队在配队时候,一般会配足了超级得分手、射手、控场者和内线防守者:

超级得分手:爱德华兹算一个佼佼者,英格拉姆让人大跌眼镜了,不过其他队员砍分能力也强。

控场者:哈利伯顿、里弗斯均具备组织功能,他们还有不错的砍分能力。首发寄以厚望的布伦森表现不大稳定。

射手:由于 FIBA 赛场大量用联防,破联防射手很重要,这支球队有布里奇斯、哈特和卡梅隆-约翰逊,用于拉空间,帮助队友进击。

内线防守者:护框防守是美国队弱项,美国队囤积了机动性内线如3J和班切罗,空间型内线如波蒂斯。为防万一,美国队还招揽了偏传统中锋的凯斯勒。

教练组:三大冠军名帅科尔、斯波和泰伦卢,他们是现代型教练,熟悉小球战术。

这支美国队进攻端以快速进攻、早期进攻和反击转换半转换进攻,并以超强投篮能力终结;防守端以无限换防为主,也有不少沉退(在常规时刻用)保持体能,有必要时采用全场紧逼防守。

美国队第一阶段小组赛击败新西兰、希腊和约旦;第二阶段小组赛击败黑山,不敌立陶宛;八强赛击败了意大利;四强赛不敌德国。

体型不够、中锋不强的球队遇到美国队没有好果子吃。

新西兰以外线进攻为主的球队,第一节曾经领先美国10分,但美国找回手感,推一波收了比赛。

希腊是一支防守建长的球队,三分不太好的球队,字母哥缺阵使希腊缺少了突分利器,他的中锋还是矮个中锋萨纳西斯,遇到美国队基本防不住,只能纯送了。

约旦个子矮,首发三后卫,遇到了以三后卫著称的科尔-卢组合,拼火力只能被打花。

欧洲劲旅意大利这支打空间篮球,喜欢三分和反击的,就是遇到祖师爷了,被美国队摧枯拉朽击败。

反倒是大中锋球队对美国队有效,例如身材高大的黑山和美国胶着了三节半,在美国队手感冰凉时,黑山搞一波区域联防曾让美国队难堪,当然最终还是被美国队以个人能力收拾了。

而立陶宛和德国拥有传统大中锋和体型的就打在美国死穴了,暴露了美国队的缺点:

科尔喜欢用小阵容,甚至还用三后卫拼火力,凯斯勒给的时间不多,而大前身材的3J和班切罗要去顶防立陶宛和德国的中锋群,自然吃亏。

美国队喜欢无限换防,但遇到挡拆会造成了小个换大个就顶不住了,立陶宛和德国用此招去点名里夫斯,一打一个准。美国队用换防或包夹时,防守体系不够,又导致防守漏洞多,立陶宛和德国均通过长传转移球获得了空位三分机会。

美国队只能靠进攻,但遇到对手同样进攻精湛,手感爆棚就无计可施了。立陶宛以库兹明斯卡斯为首的射手群投出56%的三分命中率,下半场两个神仙球三分,浇灭了美国队希望。德国队遇到美国“迎男而上”,跟美国一起玩硬解,同样击败美国。

此外,球队缺少稳定的第一球星,爱德华兹很强,但还没有FIBA之神杜兰特那么稳定,在对阵德国关键时刻失误证明如此。

3J作为科尔最看重的首发中锋,却经常陷入犯规麻烦,这是他打球习惯不好,但带到FIBA会影响排兵布阵。

替补比首发稳定,科尔首发阵容以砍分为主,依赖手感,反倒是里夫斯和哈利伯顿的替补阵容能梳理进攻,对阵新西兰一战,就是替补段把比分扳回来的。

这支美国星光黯淡,未能夺冠,但可以找大牌没来的借口。然而,我们也看到,欧洲球队与美国队的差距明显缩小了,像梦一队这种场场打爆的辉煌画面难以再重现了。

(文:/@洛城里 范西迪)


只要你喜欢篮球,热爱创作,不管是长文、翻译还是混剪、后期,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欢迎加入『洛城里』,一起为热爱喝彩!私信@洛城里 留言即可

湿乎乎的话题 洛城里来FIBA决赛看中国村BA如何评价美国本届表现
发布于四川阅读 32688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詹姆斯已经41了

· 安徽
分卫198不会有人真以为美国是认真备战世界杯的吧??????
收起

刚打完总决赛的布克和霍乐迪一起坐飞机去参加东京奥运会,就知道世界杯和奥运在美国心中的地位差距了

亮了(1547)
查看回复(1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伤心的浪子

· 广东
詹姆斯已经41了刚打完总决赛的布克和霍乐迪一起坐飞机去参加东京奥运会,就知道世界杯和奥运在美国心中的地位差距了收起

男篮世界杯关注是不如奥,但骄傲的美国篮球也输得太彻底了

亮了(618)
查看回复(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