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L101系列之区域突袭

avatar
关注

原文链接:

http://bleacherreport.com/articles/2102559-nfl-101-breaking-down-the-basics-of-the-zone-blitz

原文作者:Matt Bowen

区域突袭(Zone Blitz或Fire Zone)是防守进行5人冲传战术,同时保持3人深区+3人浅区的后场防守。

可以由基础阵型(4-3和3-4)和轮换配置(五分卫,十分卫)不同人员配置起手,区域突袭可以通过开球前的伪装来造成进攻保护网的混乱,创造自由冲击(Free runner,即未被阻挡的冲传者)四分卫的机会。

这是匹兹堡钢人传奇防守教练Dick LeBeau的标志性战术。通过区域突袭迫使四分卫传“Hot”(视野调整),而防守第二线的球员后撤到传球路线上(Seam-Flat,Middle-Hook)。

继续通过All-22教练视角录像,来分析区域突袭的前场站位和防传技术,让防守可以“匹配”Match特定的路线组合。

冲5撤6

如上所述,NFL最常见的区域突袭是由5人冲传和6人防传(3深3浅)组成。

来看Lovie Smith战术手册中的图例,4-3 Under站位(尖锋列阵在弱侧)的“Under Smash”。

在4-3 Under里,强侧外线卫Sam和中线卫Mike(Smash包含S和M字母)都会从强侧发起突袭。

按各位置分析任务:

右侧防守端锋RE:后撤到弱侧的Seam-Flat(匹配第2号)

防守截锋DT:绕(Scoop)到弱侧进行控制冲传(Contain Rush)

防守尖锋NT:绕到弱侧A洞

左侧防守端锋LE:长绕到强侧A洞

强侧外线卫S:强侧控制突袭

中线卫M:强侧C洞突袭

弱侧外线卫W:后撤到Middle-Hook(匹配第3号)

强卫SS:后撤到强侧Seam-Flat(匹配第2号)

游卫FS:深区中路1/3

右侧角卫RC:后撤负责1/3区(Bail技术)

左侧角卫LC:后撤负责1/3区(Bail技术)

防守二线在开球前是双高位(角卫压迫式,2名安全卫都在纵深)。开球后,两侧角卫都是执行“Bail”技术(沉退,堆叠在外接手身前),安全卫轮换到突袭任务。

区域突袭是匹配体系(类似于篮球中的匹配区域),防守球员会根据不同的路线组合去“匹配”对位第1/2/3号接球手(两侧由外向内数)。

“FZ 1/3”技术要求角卫去“匹配”第1号外接手的深远路线,跟C1和C3类似的是,角卫保持外侧身位并且将外接手“漏斗”到中路协防的游卫。如果第1号外接手没有跑垂直路线(Smash或Shallow Drive),角卫会看向内侧的第2/3号外接手是否垂直(变成新的第1号)。

两名“Seam-Flat”防守者(强卫和弱侧端锋)会匹配第2号(也被称为“Bronco”技术)。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对第2号的垂直路线保持缓冲空间,同时预备冲向任何传向Flat的传球(变成新的第2号),尤其是四分卫在面对压力下的Hot阅读。

“Middle-Hook”防守者(弱侧外线卫)负责第3号接球手。这在面对3层Flood路线组合(9-7-Flat“Sail”组合)时是关键,Will需要推Push向内侧第2号的垂直启动(当进攻有接球手跑到Flat时,第2号转为第3号)。

上图是闪电的三重深度“Sail”路线组合战术,第1号接球手跑9号路线清空防守,第2号近端锋跑7号角落路线。但因为H-Back跑到Flat变成了新的第2号,迫使Middle-Hook防守者(或者某些战术里的游卫)需要推向新的第3号(近端锋)。

强侧外线卫在冲传的同时需要保持控制职责,不能让四分卫跑到口袋以外的位置。

强侧防守端锋的“长勺”是用于吸引右截锋(会向内阻挡内侧的交叉Stunt),这样让中线卫可以从防守端锋身后的路线突袭。

3号位防守截锋(在Under阵型中列阵在弱侧)会负责阵型弱侧的控制职责,因为弱侧的防守端锋会后撤进行防传。

以熊对维京人的比赛中的Under Smash突袭为例。

熊队的强侧外线卫和中线卫均是强侧突袭,弱侧线卫Lance Briggs负责Middle-Hook,弱侧防守端锋Julius Peppers后撤负责Seam-Flat。

强侧防守端锋进行“长勺”,尖锋冲击另一侧的A洞,中线卫由起始位置攻击C洞。

这是一个适合在前两档的基础配置中使用的区域突袭,有效应对进攻的跑球或假跑真传。

开球前伪装

因为防守在区域突袭里只有5名球员冲传,需要在开球前的伪装掩饰对进攻的传球阻挡进行迷惑(滑行阻挡Slide Protection,扫描Scan等)

以乌鸦对钢人的比赛为例,来看匹兹堡如何通过展示超载Overload压力,迫使乌鸦四分卫Joe Flacco进行“Hot”阅读,并且成功制造自由冲传。

来看开球前站位,钢人让线卫和安全卫Troy Polamalu摆出在弱侧的超载站位。但是钢人实际上是采用了跟上文“Under Smash”中相同的突袭技术,Polamalu和弱侧线卫都是后撤防传,强侧的线卫和五分卫进行“长勺”交叉。

乌鸦对弱侧进行滑行阻挡(超载),使得跑卫很晚才“扫描”到强侧阻挡,钢人的五分卫得以直接冲击四分卫。

这迫使Flacco被迫在路线组合尚未到位前快速传到Flat,而Seam-Flat防守者正在向新的第2号移动(跑向Flat的接球手)。

Flacco为了避免被擒杀,将球甩dump给Flat的接球手,但是Seam-Flat防守者完成了开阔地擒抱让乌鸦只获得少量推进。而这正是防守组希望看到的结果。

五分卫区域突袭

如今五分卫已成为真正的基础阵型(4DL-2LB-5DB),防守组可以用前线4人冲传,并加入五分卫作为外侧的控制冲传者,同时在后场保持相同的3深3浅区域防守。

以美洲虎对泰坦的比赛为例,五分卫Will Blackmon通过外侧突袭拿下擒杀+抄球达阵终结比赛。

 

两侧角卫和五分卫均是压迫式站位(同时强侧外线卫上提到阵型强侧),美洲虎防守看起来是盯人施压战术。

然而这次是区域突袭,槽角卫加入突袭,2名线卫均后撤,弱侧安全卫上提作为Seam-Flat防守者。

美洲虎在前线布置了“TEX”交叉(截锋T和端锋E交叉),防守线的行动牵扯了右截锋,给角卫清理出直冲四分卫的路线。

注意第二线的防守球员。安全卫负责Seam-Flat匹配第2号接球手,强侧外线卫将近端锋的浅穿越路线(变成新的第3号)放给中线卫接手。

在前线上,“TEX”交叉让防守截锋可以绕路包抄占据右截锋。槽角卫把握住了机会,一口气完成擒杀+制造掉球+回攻达阵三连击拿下6分。

安全卫施压

NFL防守有时会让安全卫从强侧或弱侧发起“追踪突袭”Trail Blitz(第二线的突袭者),让安全卫通过前场的交叉寻找“rush to daylight”的机会。

图例是4-3 Over站位(防守截锋列阵在阵型强侧)下的弱侧区域突袭。

弱侧外线卫“填充”stemming到突袭站位(在开球前提前移动),游卫上提到前场。这样安全卫可以通过防守端锋的“长勺”获得弱侧B洞的突袭机会。

安全卫作为第二线的突袭者,也可以根据进攻锋线的阻挡情况来调整寻找可突破的空隙。

以黑豹对49人的比赛为例,游卫和线卫在3x1阵型的弱侧执行区域突袭。

弱侧外线卫往弱侧B洞突袭,游卫“填充”到突袭位置并“追踪”线卫穿过空隙。弱侧端锋可以占据左截锋并保持控制原则。

在强侧方面,防守端锋后撤到Middle-Hook,五分卫和中线卫在两侧分别进行Seam-Flat任务。

49人进攻是“999”概念(3x1阵型中的4条垂直路线),传球目标是内侧垂直缝隙的近端锋。

然而由于防守端锋沉退防守内侧垂直的近端锋,并且中线卫Luke Kuechly预备好从强侧回来补防,四分卫Colin Kaepernick不得不引而不发。

游卫利用跑卫Frank Gore阻挡线卫的机会,可以做到“rush to daylight”。

从端区视角可以看到,防守端锋向前冲击,线卫吸引了跑卫。安全卫Mike Mitchell得以完成擒杀。

多种不同调整

上述的区域突袭都是最基础的版本,并没有涉及应对进攻移动(换位Shift,移位Motion)的调整。

然而在常规赛中每一场比赛前的准备计划里,球队都可能做出不同的针对性的开球前伪装和战术调整。

这是华盛顿战术手册中的十分卫配置的区域突袭,Rush Viper Fire Zone。

突袭的职责可以根据进攻的人员配置、阵型、站位进行调整。然而整体上仍然是5人施压+3深3浅的结合。

请记住,区域突袭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达成擒杀。因为只有5人进行冲击,如果过早展示出突袭,防守二线可能被打穿。

但无论在战术板上是简单或复杂与否,掩饰和执行都是区域突袭能否拿下擒杀或者迫使四分卫提前出球的关键。

发布于广东阅读 5991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134828692

· 福建

6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aleuuunnu

· 浙江

GIF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