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帝:文笔好就能避重就轻,又当又立
最后一更:最新回应可以看王师傅账号
还是有兄弟持续在纠结“契约不好可以不签”的问题,只能羡慕这些兄弟没有吃过亏了。签约时,组织和个人(个人强势时例外)必然存在信息差,更别提里面各种“按公司制度执行”、“公司有最终解释权”了。所以才有各种法律提供底线保障;问题是法律也是要不断修订迭代的,不就是因为总有“盘外招”吗?
“不让开会”、“篡改档期”,张师傅等领导不就让大家管中窥豹了一下什么是“盘外招”?
经济学假设里,没有信息差的市场是完全有效市场,任何人都是赚不了超额利润的,所以这个假设成不了现实。“契约不好可以不签”,在我看来,太过于事后诸葛亮了。
还有兄弟说,“别搞民间法院来审核合同/商业纠纷问题”。这事明显已经是公关战了,就野球帝昨晚回应的避重就轻和时点选择,我认为凶狠而下作,因此不吐不快。
整个事件,被骑脸最狠的是张师傅。他不回应却由公司来打师傅们的收入问题,明摆着想转移焦点、引导情绪。
通篇连一句承认公司管理团队年轻,承诺继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与员工、达人共创更好环境的官话都没有,意思是整个公司都认为张师傅等领导的做法没有问题?那挨喷,我认为也没有问题。
而我,当然是有屁股的,这次,稳站师傅们,稳站打工人。
——————分割线——————
加更一点:很多兄弟认为9位师傅是在利用舆论,想把签过的合同改掉,是没有契约精神的行为。我觉得这正是野球帝这篇公告希望引导的效果之一。那就说下为什么我认为这个结论站不住脚。
我也是打工人,所以想跟各位打工人说一句:维护契约精神是对的,但是,契约本身就一定对吗?
在维护规则的同时,一定要同时思考,规则是谁制定的?规则首先对谁有利?
回到师傅们的合同问题。
相信不少打工人在应聘时遇到的情况都是:签合同时只是看到一些制式条款,甚至有些公司在合同里是只写一个不高的底薪,然后绩效部分注明是“按公司制度执行”。完全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什么环境中工作,最终到手能拿到多少钱。
等月度评定的时候,要是领导人为给你来个D,绩效工资几乎没有。这时候,请问你还聊不聊契约精神?所以你看,领导乱搞,可以让你的契约精神显得非常幼稚可笑。
当然,在合同范围内容,打工人是有选择的,那就是提离职,30天后无赔偿离开公司,另寻留爷处。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打工人需要赔偿公司?
据我不多的了解,一种是签了竞业协议,一种是签了赔偿协议。说白了就是,这是位有能力的稀缺打工人,他不干或跳槽到对手那,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还可能干死公司。
但是,签竞业或赔偿协议,金额是有讲究的呀,你不能给我10万年薪然后附加个1000万的赔偿金额说这协议合理吧?一般都是按薪水的倍数来定赔偿金额,否则,竞业/赔偿协议岂不成了签约后你任意剥削我的工具?
野球帝讲自己不要师傅们赔偿,那咱们较个真:如果要赔,野球帝公司要师傅们赔多少?是不是应该按照师傅们的底薪+绩效来定赔偿金额(这才是师傅们的固定收入)?
如果网传属实,每人是300万/年的赎身费(合作模式二,师傅们每年要给公司的钱),9人就是2700万/人;野球帝可是在公告里说了认为师傅们不值千万的保障收入,那你凭啥定这么数?
有兄弟在评论举了库里“童工合同”的例子,例子很好,但需要注意,商业联盟球员的合同,是分为保障部分+奖励部分+不知道啥部分构成的,4000万的合同,保障部分不会低于3500万。也就是不管球星签完会不会伤、能不能打,球队都得掏这么多钱,所以遇到西蒙斯、欧文两位神仙,蔡老板再气不过也得掏保障部分的钱。
各位再看看9位师傅的流水,收入是随着账号发展上升的,这意味着:师傅们是先干活、先产出价值,后拿钱;不产出价值,少拿钱或是不拿钱。这跟商业联盟的球员能一样?
你野球帝就是商人、资本,别装好人。
这次的事,我站打工人。喷点很明确:是野球帝利用公关、文案专业优势在回应上避重就轻,引导情绪。还故意在李佳琦这事的节点发,其心可诛。你这么玩,我就喷你的逻辑漏洞咯
——————以下为原文——————
刚看完公告,忍不住立马上来码字,有点长。
先说结论:这篇公告完美印证了张师傅那句话,“练体育的”在篮球之外确实不如专业人士。
先马后炮地说一句,看马师傅的开团视频时,我就不太理解赖益烨为什么要提54块钱的事,郭师傅为什么要说自己0底薪的事。
用常识判断,上百万粉丝的账号,还是在全国人气第一的野球厂牌里,是不可能惨成这样的。从赖总早就显出过宝马5系、王师傅的座驾也是GLE(还是GLC?)以及师傅们在视频中穿戴奢侈品等情况来看,9人大概率收入就不低,起码不可能比一般打工人低。
所以这么卖惨,在我看来就是给自己埋雷,万一收入真被挖出来,是可能会被反噬的。
好嘛,野球帝就拿这事来反击了,而且时间就选在今天。
今天是什么时点?是李佳琦因为嘲讽打工人连道了三次歉,是打工穷鬼们自尊心被击穿后疯狂回扑的时候。
野球帝在这个时候晒出师傅们的收入,就是想让大家看到说自己两个月54块的人,说自己0底薪的人实际上都年薪百万;以此扯掉师傅们的“伪装”,借李佳琦带起的情绪来实现口碑的两级反转。
这里不是说野球帝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我是说,从9月6日郭洋开团到现在,野球帝固定证据、打印流水、咨询法务,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吧?(都开团了,我认为也不会有和师傅的私下协商)而准备工作做好后,野球帝公众号一直不发公告回应,反而还在发世界杯的球评,为什么?
不难猜帝哥是在等一个时机,恰巧就遇到李佳琦这档事,于是顺势出击,主打一个稳准狠。
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不过,通篇公告看完,我最大的感受是:野球帝在用师傅们的收入与合同问题来转移焦点,避重就轻,引导情绪!
忘记前情的朋友,不妨先再去看看马师傅发的6人开团视频。我给提炼下师傅们的几个核心不满:
1、马师傅开篇就说,9人跳出来是因为受到了公司领导的不公平对待
2、王师傅说自己和赖总确实能接到商单,但并不是每个兄弟都能接到
3、魏师傅说公司领导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来对待
4、一帆开始就否认了师傅是被压榨的,但觉得把“搞卫生”作为考核指标是恶心人
5、马师傅再补充,日常跟野球帝总部没太多接触,开团针对的是张师傅(等领导?)
看,我把赖总和郭师傅哭穷的内容去掉后,上面5点野球帝是一条都没回应。
领导乱搞,内部压抑,滥用权力,人分等差,挑拨离间;甚至说出了“篮球不重要,流量最重要”这种重定义企业价值观的名言(btw,公告结尾那句“野球帝对篮球的热爱不变”有让张师傅审过吗?他可是内容负责人啊,怎么给过的doge) 这和发了多少钱有毛的关系?你支付的是劳动报酬还是精神损失费?(钱的事我也聊,请看下去)
不得不说,师傅们真的是吃了文化课的亏。话想说得隐晦,不想把内斗公开化,但内容编排和呈现上却乱了重点。好多兄弟都在关注赖益烨的两月54块。
语文曾是我学最烂的一科,所以会感慨,像公开对线这种大活,还是得要语文功底强的人帮把话稿把把关才稳妥些。
接着聊钱的问题。这里野球帝真给大家展示了一波,什么叫资本家的嘴脸。
公告上提到了,师傅们的主要收入是商单收入,还很贴心地给师傅们的年综合收入加了个粗,生怕大家看不清这个震撼打工人的总数。
但是,师傅们拿了这个收入,真的不配吐槽公司吗?
允许我先聊个别的事。
本人曾长时间就职于保险行业,学习了解后非科班的我发现,保险真的是一样非常好的工具,可以说是金融里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能帮助每个人实现转嫁风险这一目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险是大家唯一可靠的风险转移工具。
但是,保险公司的名声却一直非常臭。深究原因,是友邦保险在1992年回归内地时,带来的一项创新方法——保险代理人制度。简单说,就是销售人员不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而是变成了保司的业务代理人;再直白点,是指销售人员从有底薪变成0底薪,全靠销售提成来获取收入。
这套模式当然有积极的一面,它有效激发了代理人的积极性,从而掀起了中国保险业20多年的高速发展浪潮,创造了众多财富神话。
不过,它的阴暗面却是,保险公司借此将一大部分经营成本风险转嫁到了每个代理人头上。
保司只需要雇佣少数内勤,支付场地等固定成本;在监管约束下,只要不违规乱搞,靠吃保险金的投资收益,是不怕关门的。
至于代理人,那当然是招越多越好,能出单就给佣金,公司拿剩下的收益;出不了单的也没成本,美滋滋。
至于代理人们最需要的客户资源,对不起,自己找,公司只培训话术、方法,不提供客户资源。
市场上的什么“自杀单”、“搞亲友”、“虚假宣传”……从根源上说,都是这套模式催生出来的副产品。
怎么样,再看公告里的“商单收入是主要收入”和“商单合作的最终选择权在客户,我们作为乙方,始终尽全力帮大家争取合作机会”这两句话,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野球帝这种收入模式,根本上就是为了减少底薪,从而减少公司的人力成本支出。
另外,把球踢给甲方,也就完美回避了内部存不存在不公平、人为分三六九等的大家关心的问题,说到底,商单的接洽和分配权到底在谁手上?
比起公告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公告回避了什么。
“新闻无需说谎,只需要给出‘部分的真相’就可以达到操纵民意的目的”,能写出这篇公告的段位,真不是“练体育”能比的。
可能有人会说,大部分公司都是这么干的。那么,它就合理吗?
为什么大厂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最优选择?因为大厂敢于给高底薪!
在你还在培训期、熟悉期,在你还不能为公司创造效益甚至还要搞砸一些事的时候,依然给你一个高收入,而公司在这段时间承担你干不好的风险。这是很多中小公司给不到或直接不想给的。
而创业公司最让人不齿的,就是功成名就后搞掉初创团队,缩保障,减成本,提收益。
扯远了,咱们再拆一下商单收入的部分,规则是师傅30%,公司70%,然后公司承担其他成本,这里之前我看有网友估算过,把这些成本去掉后,公司大概利润率就是30%,跟师傅们一样。
这特么就很有问题了。
初中政治课上老师就说过,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靠的是拿走他们的剩余价值。当时没什么感觉,出了社会才明白这句话的威力。
野球帝拿的这30%,就是每个师傅创造的剩余价值。
那好,现在你要用收入数字攻击师傅们,就问敢不敢公布一下这30%的利润是怎么分配的?事件中的主角“领导们”能因此获得多少的管理收入或股权收益?2047万税前收入,约莫等于9位师傅给公司创造了2047万税前利润;
野球帝既然明示师傅们挣得多,那搞事的领导呢?
其次,师傅们以篮球内容创造为业,吃的明显是青春饭、人气饭。那请问师傅们还能打几年?还能红几年?赖益烨还能康复几次?
师傅们要押上时间并承担大部分风险,而野球帝却可以不断发展新师傅,持续获取更多剩余价值。风险不对等,收益就应该不对等。野球帝凭什么默认“三七开”是合理比例?
就这,还想暗戳戳地表示自己“良心”?
事情到这,不知道后续会怎么发展,对“又当又立”真的不吐不快。
只能尝试把野球帝公告的逻辑漏洞给大家挑出来,希望师傅们面对资本这个庞然大物时,能有好一点的结果吧。
文笔不好,如读到此处,还请见谅。
dgfsdvc
· 新疆1、马师傅开篇就说,9人跳出来是因为受到了公司领导的不公平对待2、王师傅说自己和赖总确实能接到商单,但并不是每个兄弟都能接到3、魏师傅说公司领导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来对待4、一帆开始就否认了师傅是被压榨的,但觉得把“搞卫生”作为考核指标是恶心人5、马师傅再补充,日常跟野球帝总部没太多接触,开团针对的是张师傅(等领导?)真是好玩,人家陈一帆都说了没到压榨的地步,赖益烨和王翔也说有商单收入,反观上面问题野球帝一条都不敢回应,给师傅们说话不行,给资本家说话就是真英雄是吧,希望你以后找的单位全是挑拨离间,调戏你老婆,过河拆桥的公司。
你咋又说那话
· 上海你这屁股也太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