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静待花开
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个人长期关注的一家公司——复星医药。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家公司有什么好看的,公司多年来经营一般,股价大幅波动,实控人擅长玩资本,对于企业经营不专注,给投资者的回报也一般。
如此一般,为什么要关注这家公司呢?
主要原因在于医药行业经过近两年的大幅下跌,复星医药作为国内医药行业龙头之一,股价跌得足够深,估值也足够低,而且在公司大股东债务危机风险解除后,相信未来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情况:
上海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制药领域龙头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是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三大块,其中制药板块占比70%,医疗器械与诊断占比15.8%,医疗健康服务占比13.8%。
来源:同花顺
其业务产品主要涵盖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代谢及消化系统等,业务范围走向国际化,其中大陆占比2/3,大陆以外占比1/3,综合毛利率约为50%。
公司最大股东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其持有复星医药股份比例为33.14%,其实际控制人为郭广昌。
关于郭广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其相关事迹及评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公司过往经营的主要财务情况:
过往成长能力
多年来,复星医药保持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及总资产规模持续上升。2011-2022年来,其营收增长6.77倍,总资产规模增长4.81倍,如下图示:
来源:同花顺
来源:同花顺
二、盈利及收回现金能力
在公司业务及规模持续上升过程中,复星医药的利润也是保持整体增长。自2011年以来,利润增长6.85倍,基本保持与营收同步增长的步伐。
来源:同花顺
我们再看看公司现金流方面,如下表示:
来源:同花顺
这里展示的是自2012年以来的数据,收现比整体大于1,表明的公司营业收入在逐渐增长的同时,并未形成明显的拖欠情况。但净现比却常年低于1,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探究。
三、负债能力
我们简单从资产负债率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方面来看,通过下图可知,在整体保持增长过程中,负债率整体保持较为稳定。
来源:同花顺
为更详细说明公司债务情况,我们公司的有息债务率进行分析,如下表示,公司的有息债务率整体较为平稳,有小幅下降趋势。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有息债务
195.3
182.88
189.35
163.92
184.69
240.31
总资产
619.7
705.5
761.2
836.9
933.1
1071.6
有息债务比
31.51%
33.48%
28.57%
28.27%
25.55%
27.85%
来源:同花顺
四、净资产收益率(ROE)
最后,我们来看看体现公司经营的综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如下可知,ROE在2019年前平均维持在13%左右,而在2018年国家推行医药行业带量采购政策以来,公司ROE有所下降,稳定在11%左右水平(2022年ROE明显下降是由于全球市场下跌公司投资收益明显下降,预计将恢复正常)。
来源:同花顺
总结:
通过以上财务指标,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公司整体经营尚可,虽然谈不上非常优秀,但整体也是强于一般公司,为良好水平。
解析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公司整体经营良好,为何在资本市场公司股价却如此差劲呢?
股价由91元下跌到30元附近,6年时间原地踏步,重回2017年水平!
来源:同花顺
欲知原因,请听下回分享!
通过上文章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公司整体经营尚可,虽然谈不上非常优秀,但整体也是强于一般公司,为良好水平。
可股价却持续走低,由201年8月份的91元下跌到30元附近,6年时间原地踏步,重回2017年水平!
解析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公司整体经营良好,为何在资本市场公司股价却如此差劲呢?
因为持续关注多年,分析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原因,我们认为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一是医药行业遭遇下行周期寒冬影响。
医药行业自2021年初达到最高点行,便开启了长达2年左右下行周期的持续下跌,关于医药行业下行周期,这里既有政策因素也有行业自身估值过高的因素,我们不过多阐述,通过医药行业ETF过往走势便可一目了然,如下图示。
医药ETF自2013年以来走势图
来源:同花顺
行业整体大幅下跌,最大跌幅超50%,在如此泥沙俱下的情况下,所属行业内的公司股价下跌在所难免。
二是受公司大股东债务危机风波影响。
过去的2022年,对全球而言,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地缘冲突、能源危机、高通胀、疫情反复、流动性收缩,每一个都给宏观经济和很多顺周期行业带来利空,很多大型上市公司,都遭遇了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的困境。作为在全球拥有诸多产业和业务布局的复星,自然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2022年6月,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指出复星国际债务问题,8月将港股上市的复星国际评级下调至B1级,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2022年9月,市场传出了两则负面信息,加剧了人们对复星集团财务状况的担忧。其一是彭博社称,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银保监会近期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集团的债务敞口;其二是网传部分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要求针对复星集团股票近期遭大举抛售情况,梳理与复星集团合作情况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
而通过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我们可发现,在此阶段,“复星系”正在频繁减持套现。
2022年9月2日公告减持复星医药3%股份,可套现约32亿元;
2022年9月3日公告称,拟出售金徽酒13%股份,预计交易总价19.37亿元;
2022年9月6日公告,将以8.57港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2800万股复星旅文股份协议出售给第三方。
2022年9月9日公告,要大比例减持旗下永安保险股权。
2023年3月公告,将售出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60%股权,总价超百亿元。
以上两方面因素,是我们认为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的核心原因。
其大股东复星集团去年遭遇债务危机,加之在行业普遍下行的背景下,使得资本市场对复星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脆弱的信心进一步丧失,公司股价大幅度下跌甚至超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截止目前,在个人持续的跟踪与观察下,前面影响公司最核心的两大不利因素已基本消退。
一是行业行业及公司价格经过大幅下跌,其估值下降至历史底部区域,向下空间小而上升空间巨大,投资的性价比明显。
医药行业2013年以来PE-TTM走势图
来源:同花顺
医药行业2013年以来PB走势图
来源:同花顺
从PE、PB角度上看,我们查询行业及公司估值水平,医药行业PE及PB估值均处于近10年以来底部水平。
再看复星医药,经过大幅下跌后,目前PE及PB也处于近10年来的底部区域,如下图示:
复星医药2013年以来PE-TTM走势图
来源:同花顺
复星医药2013年以来PB走势图
来源:同花顺
二是复星医药大股东债务危机已解除,并表示提质增效将是企业工作的重心。
2023年1月16日,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8家国内银行贷款签约仪式在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举行。根据协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参贷行,共同组成银团,向复星高科提供总计人民币120亿元贷款。
3月30日,在2022全年业绩发布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就曾表示,“2022年对复星来说是特殊的一年,我觉得是一场‘完美风暴’,首先要穿越风暴,才有未来。”2022年,复星加大了自2020年便启动的非战略性、非核心资产的退出及资金回笼力度,以夯实流动性安全垫。在集团层面,全年退出签约口径超过人民币400亿元,现金回流近人民币300亿元。穿越“完美风暴”的复星,“瘦身健体”的努力在金融市场获得认可。
2023年5月30日,标普发布报告,将复星国际评级展望由“负面”提升至“稳定”。
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复星医药股价大幅下跌一是受医药行业遭遇下行周期寒冬影响,二是受公司大股东债务危机风波影响。
面对以上两大因素,目前复星医药大股东的债务危机已基本解除,而行业性因素也已充分反映在行业及公司估值上——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反而上升空间明显。
虽然行业及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明显的投资性价比,但并不代表行业及公司股价走势会立马开启回升,在没有触发因素的情况下,股价也很有可能会维持在低位持续横盘震荡。
而触发因素的核心——往往在于公司基本面的转变,即未来业绩预期能否向好。
未来业绩预期能否向好呢,我们下次继续分享!
前面文章我们说到,复星医药公司整体经营尚可,虽然谈不上非常优秀,但整体也是强于一般公司,为良好水平。而近两年股价大幅下跌原因,一是受医药行业遭遇下行周期寒冬影响,二是受公司大股东债务危机风波影响。同时我们也分析到,影响复星医药股价大幅下跌的两大因素已基本消除,复星医药股价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反而上升空间明显。
在没有触发因素的情况下,股价也很有可能会维持在低位持续横盘震荡,而触发股价回升的核心点——往往在于公司基本面的转变,即未来业绩预期能否向好。
而对于复星医药未来业绩的预判,则是本文要阐明的重点。
我们接着聊……
看一家公司的发展,除了我们前面两篇文章所说的公司的过往及影响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究公司未来的业绩发展情况。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
不得不说,复星医药的发展战略,主要取决于其大股东复星国际的战略规划。
在最近的6月8日,复星国际举办大规模线下开放日活动,复星国际表示,穿越2022“完美风暴”之后,复星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瘦身健体、聚焦主业”战略,以持续稳健的财务表现、创新驱动下不断夯实的产业运营以及家庭消费主业“增肌”发展的强劲势头。
以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瘦身健体、聚焦主业”战略,是复星国际的发展战略。针对这一战略,我们看到的是,自2020年提出之后便稳步推进,经历了2022年债务危机事件后,便加速推进,处理一系列资产,回笼资金进行降负债,聚集主业发展。
而对于旗下复星医药的发展,我们通过其2022年财报显示——本集团将坚持以促进人类健康为使命,秉承“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以广阔的中国医药市场、欧美主流市场及部分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动力,坚持“创新转型、整合运营、稳健增长”的发展战略,以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不断提升经营业绩。
用大白话说就是“转型、增效”——向创新方向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稳健增长,其战略和复星国际战略基本相协同。
来源:公司年报
有了战略就看如何执行了,2023年复星医药经营计划的重点如下:
1、加速向创新型产品发展。
2、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继续向国际化发展。3、提升效率,降本增效,优化财务结构。
来源:公司年报
以上战略及23年经营计划能否向前推进及其成效如何,这些我们可以通过接下来的半年度报告中窥见一二。
二、公司对未来的投入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在于研发,特别是在国家带量采购政策下,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明显增长,据药智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总额突破千亿、达1189亿元,同比增长28%;2021年为928亿元,同比增长18%;2020年总额为789亿元。
近年来复星医药研发日益重视,投入研发费用逐年增加,虽然2022年复星医药受到其大股东债务危机及疫情波动影响,但其研发费用投入并未放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22年达到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达13.4%,明显于高行业平均水平,如下图。
来源:同花顺
不仅研发费用及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与行业几大头部企业比较下来也是维持同等水平,如下图示:
来源:公司年报
同样,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同样呈现明显提升态势。如下表示:
人员(万人)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研发人员
0.21
0.226
0.28
0.36
在职员工
3.14
3.23
3.63
3.84
占比
6.8%
6.99%
7.85%
9.49%
来源:公司年报
6月13日,全球权威医药智库信息平台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发布《2023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复星医药再度入选“全球医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Top25”榜单,位列全球第24位。
三、公司23年及未来的业绩预判预测复星医药未来业绩表现,这里先梳理公司2022年业绩情况。
通过查阅22年年度报告,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公司营收及扣非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38.73亿元,同比增长 18.17%。
而对于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所致,其中: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年内本集团所持有的 BNTX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及出售净影响约-10 亿元。
来源:公司年报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2023年,如在没有BNTX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及出售净影响约-10亿元的影响下,公司业绩将大概率实现明显增长。
首先,在近几年研发投入及海外扩张持续发力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核心扣非净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通过计算,过往三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保持18%以上,过往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复合增速为14.5%。对于2023年,我们调低预期,假设全年扣非净利润速为10%,则23年扣非净利润为42.5亿元。
另外,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擅长实业投资,复星医药每年都在大量的投资性盈利,我们结合公司投资收益情况,近5年来公司年投资收益平均在10亿元左右。
因此,我们预计复星医药2023年公司净利润合计为42.5+10=53.5亿元。
相较于2022年将同比增长43%左右。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们认为,虽然复星医药在2022年遭遇大股东债务危机及新冠疫情影响,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不理想,但其公司战略及发展经营仍保持稳健,特别是研发投入并未放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在大股东危机解除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复星医药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3年净利润增长43%左右)。
再考虑到同样是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目前复星医药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而其市值仅为百济神州的一半,不到恒瑞医药的1/3,具有明显的预期差。
【风险提示】 以上资料均基于公开资料梳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仅供参考。
虎扑JR0916545043楼主
· 广东下水道专家来玩球
跟恒瑞医药比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