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之耻 洪承畴
此人叛国投敌,为满清夺取半壁江山,被专家吹嘘为 民族英雄
2006年,福建南安,明朝兵部尚书/清朝大学士:洪承畴的故乡,他的后人营建的洪承畴纪念园,揭彩开园。还当场展示了一副对联:【辅国堪称真学士,爱民即是大英雄。】
一年之后,在新营建的洪承畴纪念馆,大批“清史专家”与会,举行了『隆重纪念开清重臣洪承畴诞辰414周年』,为洪承畴塑像揭彩。
纪念馆两边竖起一幅新对联:【论武略文韬名传汗简,数丰功伟绩无愧英雄。】
说到洪承畴其人,少年得志、金榜题名、一路青云直上,终于在大明朝入阁封疆、手握重兵,位极人臣。
1641年,洪承畴督帅举国精锐13万大军,出山海关与满清皇帝皇太极,决战于松锦,结果输了个全军尽没,他自己也沦为满清阶下囚。
路过锦州时,洪承畴写下一首《槛车过锦州》的绝命词,表示自己死后,“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那时他大约想的,也是陷于贼手,为国尽节。
《槛车过锦州》:『万里愁云压槛车,封疆处处付长嘘。王师已丧孤臣在,国土难全血泪余。浊雾苍茫就死地,慈颜凄惨倚村闾。千年若化辽东鹤,飞越燕山恋帝居。』
明朝崇祯皇帝,听说洪承畴已自尽殉国的谣传,以为他虽然丧师兵败,不负君国,更赐祭九坛,国礼安葬,优加恤抚。
岂料洪承畴临到生死关头,方知“自古艰难唯一死”,被满清谋主范文程一番劝说,(野史演义里,则盛传是清朝庄妃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引诱之),
然后皇太极一番礼贤下士的表演,便让洪承畴背弃家国,剃发留辫,屈节以事胡虏,和故国、故君从此一刀两断。
等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洪承畴和范文程一道,力主满清进取中原,为之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等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亲政,对洪承畴恩情隆握,推心置腹,他自以为得展经纶,一施抱负,为满清奔走四方,更是不顾苦辛。
很多现代人对洪承畴都有极大的误解,认为只是出于贪恋求生的人之常情,为苟活而变节降清,因此,“将心比心”地给这等汉奸去辩解开脱,实在是避重就轻,更可说滑天下之大稽。
洪承畴的真正可鄙之处,绝不止是他身为大明两榜进士,内阁辅臣,被崇祯皇帝简拔委以方面之任,却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贪生怕死,降顺虏廷;
而是他妄图洗脱自己的失节投敌之罪,就恨不得让整个神州一起陆沉,人人都给满清留辫子做奴才,奋不顾身去扑灭神州大陆最后一点抗清星火。
洪承畴为江南经略时,大肆捕杀抗清义士,如黄道周、金正希、陈子龙、夏完淳等都是惨遭其杀害。
当南明名将李定国连战连捷,斩杀满清两名亲王尼堪、孔有德,收复广西、湖南大部分地区,更打破八旗军野战无敌的神话,南明局势一片大好。
清廷一度惊慌失措,打算放弃西南七省,和南明讲和时;又是洪承畴力主,非得攻灭南明不可。
垂暮之年的洪承畴临危受命,为满清西南五省经略,他建幕府于长沙,修筑千里长墙以拖待变,百般分化,千种利诱,招降纳叛,步步为营,历时数年,终于拖到孙可望与李定国失和内讧,自相攻伐。
而后,洪承畴招降孙可望,趁机进取云贵,会攻昆明,生生替满清将一度崩坏的局面翻转过来,最终统合大军剿杀南明,平定西南各省。
在此期间,洪承畴以风烛残年之身,苦心经营,殚精竭智,不惜以老病之驱舍马步行,行走于沼泞崎岖之中,一心只为剿灭南明王朝。
诛心而论,洪承畴之所图,无非是妄想只要前明不得死灰复燃,满清鞑虏成了中华正朔,便可封住当时后世悠悠之口,让自己的投降变成所谓“顺应天命”。
就在昆明城陷,大功告成之际,洪承畴又自觉地请病开缺,从此一直闲置到死。
当南明李定国逼死孔有德,斩杀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眼看西南半壁江山不保,顺治帝福临令洪承畴临危受命之时,是怎样许诺他的?『功成之日,优加爵赏』。
然而等到洪承畴开幕长沙,经略湖广,指挥大军剿杀南明,为满清王朝力挽危局,却只得了个三等阿达哈哈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对比一下同时期满清给其他汉人的封爵: 当时吴三桂、孔友德、尚可喜、耿仲明等诸藩,是裂土封王,世袭罔替; 和三顺王同属东江军一脉的沈志祥,封续顺公; 辽东时随其父投清的李国翰,入关后累功晋封三等侯; 孔友德部将缐国安,入关后累功晋封三等伯……
在洪承畴被俘投清之后,那些投效满清,封公封侯的汉将: 清军入关后以武举人身份投效的陈福,封三等公; 多尔衮入京时,拜迎马首的诸生吴惟华,封恭顺侯; 清军下江南,以副将投效的张勇,顺治年间封三等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平定三藩后晋封一等靖逆侯; 清军下江南,以总兵投效的田雄,先封一等子(一等精奇尼哈番),后晋封二等顺义侯 …… 曾在洪承畴麾下为部将,随他攻破浙皖诸县的马得功,封一等顺勤侯; 原依附永历政权的流民军将领谭洪,投清后,封慕义侯; 在滇缅边境穷途末路,不足4000残兵的白文选,投清后,封三等公;
台湾郑氏部将投清的:黄梧封一等海澄公,其子黄芳度战死后,追封为忠勇郡王; 林兴珠封建义侯;周全斌封承恩伯;郑缵绪封慕义伯; 施琅平台后,封三等靖海侯;投降的刘国轩封顺清侯,冯锡范封顺清伯。
清初封子爵(精奇尼哈番)、男爵(阿思哈尼哈番)的汉人将领,还有不少,比如著名的李永芳,孙得功,都是三等精奇尼哈番,就不一一列举了。孙得功家族还是除三藩外,唯一得到皇帝所生公主下嫁的汉人家族。
和上述汉奸相比,洪承畴那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实在是凄惨得可怜,在满清爵位体系里,不但比不上王、公、侯爵,甚至连伯爵、子爵、男爵都不如,对比他为满清王朝平定西南各省的决定性作用,实在是凄惨得可怜。
那么是否因为以上这些人大都是武将,满清的文官本不该封爵,才特别优待洪承畴,给他一个不入五等爵制的低爵位呢?
非也,满清真正体制是【无军功不封爵】,而从来不是「文官不封爵」。后来封到一等公的年羹尧和孙士毅,一等毅勇侯的曾国藩,一等肃毅伯的李鸿章,其实都和洪承畴一样,同为进士出身的汉人带兵文官。
而满清皇帝特别信重的大臣,封爵也并不一定需要"军功"不可,比如张廷玉的勤宣伯,就是雍正帝胤禛嘉奖他的封赏,先封他为一等阿达哈哈番(一等轻车都尉),乾隆帝弘历在此基础上晋封的结果。
至于满人文官大臣,无军功而封爵的例子就更多了,不胜枚举。比如和珅和中堂那个一等忠襄公,难不成还真是靠军功得来的不成?
那么,洪承畴只得个低等爵位的原因何在呢?
理由再简单不过:对汉奸走狗,清廷素来都是既用之,更忌之,卸磨杀驴的戏码百玩不厌。
比之需要恩威并施,以封王爵并给兵权以笼络的吴三桂等武夫。如洪承畴这般想满清之所想,忠满清之所需,自觉体贴,死心塌地的走狗,
清廷最后仅用个不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序列的“三等轻车都尉”,就是对他公然贬抑和羞辱。
只因为双方彼此心知肚明:哪怕就算是什么官爵都不给,洪承畴也照样铁了心为满清剿杀汉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他身上浪费公侯爵禄?
洪承畴于满清康熙四年死去,以大明子民而生,以满清忠鬼而亡。满清当局拖了两年,于康熙六年闰四月十八日给他发下御制碑文,作为对此人的盖棺定论:
【稽古兴朝,必有贤良之臣,坐则荣以高爵,殁亦赐以丰碑,所以劝忠,盖其备也。尔洪承畴,才能敏练,器宇渊宏,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协同大兵歼逆,首擒伪王,发获奸细,招徕叛党,除党安民,所在著绩。事竣还朝,仍赞纶扉,尔能夙夜宣劳,恪供厥职。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招抚军民土司,供应大兵粮饷,能济军需,边疆有赖。克襄王事,屡建功绩,特授世职之荣,以示酬庸之典。忽闻长逝,甚悼朕怀,特赐谥曰“文襄”。】
中国历代墓志铭传统,都是“为逝者讳”,比如唐朝“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这样作为逆党骨干被杀的人,她的墓志铭照样是通篇褒美,『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对其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杀之事,也同样要美化成:『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钴锋,亡身于仓卒之际。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而白骨俱葬。』而无一贬抑之辞。
再对照满清给洪承畴的墓志铭,『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这些词句,
足可见满清朝廷根本就一直看不起洪承畴这厮,到他死后利用价值彻底消失,便连皮里阳秋的面上功夫都不屑做了。这种话堂而皇之写在御赐墓志铭里,分明就是在狠狠抽他的脸,鞭他的尸。
百年之后的乾隆帝弘历,修《贰臣传》,御批『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将洪承畴打入“贰臣甲等”,『而待天下后世之公论』,其态度正是一脉相承。
然而,到了21世纪的现代社会,却颇有些“清史专家学者”,对洪承畴的叛国投敌,深刻理解,竭力开脱,大吹特赞。
比如某位“清史学界的代表人物”李某亭教授,就数十年来一直主张,洪承畴是「功在中华一统的民族英雄」,其相关言论包括:
【洪承畴的人品、人格非同寻常辈可比,其处人处事亦是高人一筹,故在乱世中能保存自己,亦能建功立业。
洪承畴入清后,其功在于中华一统,为重新统一国家而多有建树。他为进一步密切满汉民族关系,为确立满汉及各民族大家庭新格局,做出了毕生的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承畴以善始,又以善终。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也是一部政治教材。做人者、做官者都能从他的人生中学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可不可笑?荒不荒谬?
当年举国唾骂洪承畴,连他自己母亲和弟弟也不愿与他同流合污,下了狠话,活着不许进家门,死了不许进祖坟。
而洪承畴却冥顽不灵,宁可悖逆老母不进祖坟,也要一心一意对满清忠心到底。他不是板上钉钉遗臭万年的铁杆汉奸,又是什么?
洪承畴出卖的不只是大明王朝,背叛的不只是崇祯皇帝;他出卖的是整个华夏神州,背叛的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良知和底线。
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就算是满清朝廷的官修国史里,他洪某人也永远只是个不齿于人的走狗贰臣。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洪承畴空负才智以国器自诩,实则只是个有眼无珠之愚夫,最终机关算尽,被虏廷以家奴败犬相待,可耻可悲之至。
史册丹青必永留其千秋骂名!
沉V沦
· 广东不说满清呢,他的母亲和兄弟都不认他了
入道已久
· 福建满清自己都看不起这个贰臣,汉奸就是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