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蜀汉群臣向刘备进《汉中王劝进表》顺序问题的探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刘备手下众臣劝谏刘备进位汉中王,并上表汉献帝,请他批准。然后在沔阳设立坛场,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三军整齐列队,众臣肃穆陪同,读罢众臣的上表,给刘备带上王冠,称汉中王,治所设在成都。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汉中王劝进表的人员顺序问题,往往不被关注到或者理解,许多学者认为,按照功绩和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诸葛亮理当排第一,在《汉中王劝进表》中,被视为刘备集团的“二把手”诸葛亮竟然屈居在马超、许靖、庞羲、射援之下,排在第五,清代学者章学诚觉得“殊不可解”,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也指出:“我们在《表》中见到作为显示政治规模的领衔人,竟是临时凑成的、了无业绩誉望可言的马、许、庞、射等辈。他们虽各具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合而观之毕竟显得猥琐,不如诸葛响亮。”很多学者从刘备集团的成分进行了解读,如将刘备集团分为诸葛亮、关羽为代表的荆州派;董和、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随刘焉带入成都的统治集团);黄权为代表的益州本土势力,有一定的道理,然并不全面,本篇笔者从当时的背景与刘备集团的政府结构角度与刘备的用人水平方面试着进行补充。
古人讲究名器,就是指身份地位符合自己的礼制。刘备称汉中王,实际上是一种自称,必须获得社会主流的认可, 《汉中王劝进表》中有这一段:“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於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就是引窦融故事,王莽篡位,河西五郡共举窦融为元帅。这是由于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因此同地位的人推举刘备当汉中王,则更具合法性。称汉中王前,刘备由朝廷正式授予的官爵是左将军,宜城亭侯,建安三年曹操杀吕布后上表朝廷进刘备此位。马超虽然兵败,但他本为汉末割据军阀之一,名将之后,具有很高的名望,同时马超爵位为都亭侯,爵犹在刘备之上。由他来领衔劝进,实属最适合的人选。
汉制,地方长官与中央高级官员有资格开府治事。及至东汉末年,王纲不存,中央官或地方军阀的幕府(霸府)俨然成为“朝廷之外的小朝廷”,是实际意义上的集军政大权于一体的中枢机构。以曹操为例,他赖以维持其统治的的机构,并非是位于许都、有汉献帝的正宗朝廷,而是独属于其个人领导的霸府。从司空府、丞相府再到日后的魏王府,曹操的命令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出,渐渐取代汉廷,成为北方实际上的军政中枢机构。刘备的统治机构就是左将军府,只不过,在刘备自领荆州牧以前,刘备的左将军府并无固定的统治地盘,在刘备夺得荆州、甚至是夺取益州后,刘备的左将军府才真正成为了军、政一体的权力机构。刘备集团下属的官僚,实际上是左将军府的臣僚,《后汉书·百官志一》:“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也就是左将军的臣僚以长史第一、司马第二、从事中郎第三第四。再看《汉中王劝进表》,马超之后是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正好是左将军府臣僚的排序。诸葛亮官职为军师将军,军师是东汉、三国、晋沿用的官职体系,类似于现代战争中参谋,诸葛亮由军师中郎将升为军师将军,近似于总参谋长的职务。
为什么左将军府如此重要的官职由许靖、庞羲、射援来担任呢?田余庆教授称马、许、庞、射为猥琐之辈,并不是毫无依据,因为本来这四人都是新入之臣,与刘备集团本无很深的渊源。或可简单称之为旁系。而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都是刘备的嫡系与重要功勋。许靖,汝南人,汉末名士,他的从弟可能比他更为有名,他就是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兄弟两人创造了“月旦评”,是汉末人物获得世家大族和官方认可的重要途径。许靖以海内名士身份辟于刘璋,成都被围,许靖曾想提前出城投降,刘备因而看不起他,法正说“天下有的是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就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刘备于是厚待并起用许靖,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庞羲也为刘璋旧臣,更是刘璋姻亲,庞羲的女儿庞氏嫁给刘璋长子刘循。射援少有名气品行,娶了东汉太尉皇甫嵩的女儿,后同样归于刘璋。这三人都是名气、声望远超能力的代表,也同为刘璋旧人,刘备授予此三人左将军府前列的官职,就是向天下表明一种求贤若渴征召人才的态度,一种政治作秀。
实际上,、庞、射三人明显与马超一样,是被高高捧起来的“吉祥物”。《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这里就值得玩味了,按常理,长史应在刘备不在时负责后勤补给等事务,例如孙策的长史张昭,就是实权人物,孙策甚至托孤“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诸葛亮的署左将军府事就是指在刘备不在时,全面代管左将军府的所有事务,是真正的核心。其实,按《华阳国志》记载“以亮为军师中郎将,督南三郡事;以关羽为荡寇将军,领襄阳太守,住江北;张飞为征虏将军,宜都太守”,显然刘备基本盘为荆州时期,诸葛亮已都督荆州,是刘备集团当之无愧的二号首脑。(当然,关于诸葛亮的实际地位,在刘备后期可能一定程度上受到尚书令法正的制约,这里先不做展开)
总之,《汉中王劝进表》劝进大臣的顺序显然是刘备集团深思熟虑的结果,并非没有逻辑和依据,也是刘备集团从地方军事集团向成熟的政治集团过渡的标志。之后刘备集团也达到了顶峰,全面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部署开展对曹操的军事打击。我们也能从刘备称汉中王,曹操称魏公一事中,窥见汉末人士重名轻实的特点,曹操、刘备、孙权能够不拘泥于名器举贤任能,也是他们能够从三国时代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监修国史
· 黑龙江只要搞清楚哪些是中央封的,哪些是刘备辟的,结合爵位和俸禄,一目了然。写得这个他妈啰嗦。
只想赚钱賺很多钱
· 江苏东汉党人较多,世家较多你不用这些人来引导名不正言不顺到五胡乱华才算把这种情况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