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体育产业评论专访亚运冠军朱伯丞——一位「理想型」的电子竞技运动员

avatar
关注

原作者:二闹

“电竞产业独立评论视频专访栏目《竞Talk》正式上线,与多位电竞产业一线从业者展开深度对话,回顾产业发展历程,透析品牌发展逻辑,重温电竞热血故事。本期嘉宾——NV.Paraboy朱伯丞。

2019年9月的某一天晚上,朱伯丞正乘坐出租车前往机场,我们通过电话完成了我对他的第一次专访。当时他ID的前缀还是“XQF”,小伙子在赛场上初露峥嵘:TGA总决赛MVP、PMCO中国区MVP、PMCO全球总决赛MVP、和平精英全球邀请赛MVP。当时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有点内向、腼腆。

一年半之后,我第二次专访朱伯丞,他已经获得了PE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PEC(和平精英国际冠军杯)、PMGC(和平精英全球总决赛)冠军大满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次的相识,他变得健谈了。

上个月,是我们的第三次专访,这时的他又有了一份更具含金量的荣誉:亚运冠军。时间跨度四年的三次专访,我印象中朱伯丞最大的变化其实不是一次比一次重磅的荣誉,而是对待职业赛场、对待个人发展等维度,真实的成长。”

正文:

朱伯丞觉得自己从没有这么放松过。

他开始更加专注生活。保持着在国家集训队养成的早睡早起的习惯,偶尔和队友们去看一场电影,刷一刷驾照考题,弹弹吉他。就连直播也变得轻松起来,过去即便在假期,他的直播工作也经常穿插在雷打不动的训练之后。

总之,在亚运赛事的高压之后,朱伯丞最想做的事就是休息,甚至只是简单地躺在床上,把脑袋放空。他又特别提了一点,“得把金牌放在旁边”。

在亚运之后的这段日子里,他的休假生活多了一个“固定环节”——时不时地拿出那块金牌独自细细回味。在描述这个环节的时候,他特意用了“端详”这个词。 

前段时间,和平精英亚运版本项目比赛刚刚结束的那段日子,冠军运动员们经常凑到一块拍照,他们总会将每个人的金牌集中到同一个人的脖子上。每每看到几块金牌凑在一起叮叮当当,朱伯丞就十分心疼,生怕奖牌有丁点儿磨损。

队友们可能也是一样的想法,大家知道那块小小的牌子有多来之不易。

这是我第一次线下与朱伯丞面对面专访,我成了更内向、腼腆的那个人。”

01 迷茫期中找到新目标

 2022年1月23日,2021PMGC全球总决赛落下帷幕,朱伯丞和自己的队伍上海NV以222分的最终成绩夺得世界冠军荣誉,实现了PMGC的卫冕。

在许多朱伯丞粉丝、上海NV粉丝的记忆里,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成绩,或许在运动员心目中也是。忧在这一届PMGC之后,队伍的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紫金王朝”被冲击得厉害。

一个多月之后就是2022年的PEL春季赛,那个春季赛,朱伯丞和队伍的战绩榜上只添了三笔:第二周周冠军、第六周周冠军、总决赛季军。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满足那支曾经的冠军之师。

很多人都记得上海NV经历了怎样的努力和挣扎,但这仿佛就是竞技体育赛场“哪有常胜无敌”的魔咒,牢不可破。这也让职业生涯一路高歌猛进的朱伯丞陷入了迷茫期。

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微妙,2021年9月,亚奥理事会官网公布了入选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电竞比赛项目,将类似PMGC等关键赛事打完之后,朱伯丞和队友们也要投入到关于亚运赛事的前期准备当中,毕竟PEL的运动员们需要先争夺未来进入国家集训队候选名单的资格,这也为处在迷茫期的朱伯丞带来了新的目标。 

历史上第一届将电子竞技设为正式竞赛项目的亚运会,为一票电竞职业运动员们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但挑战也同样如此。

PEL职业联赛并不因亚运赛事而停滞,因此,PEL的职业运动员们首先要确保自己“基本盘”的稳定,只能在日常联赛赛训之余挤出自己的时间投入关注国家集训队选拔的信息。那段时间,大家比拼的就是谁是更优秀的“时间管理大师”。

当高压训练生活的时间计算单位从“月”变成了“年”,很多运动员坚持不下来了。这种情况才是常态,因为同时兼顾两个赛事,运动员们需要放弃的东西太多了,或是本就为数不多的休假,或是需要在直播上做出取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进入国家集训队候选名单的资格固然诱人,但这对所有运动员都更像是一场充满变数的豪赌。

回忆起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朱伯丞只是轻描淡写:“电竞入亚这种经历不是每个职业运动员都能有的,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去争取这次机会。”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21岁少年骨子里的执拗,等到亚运结束后再回过头去看,朱伯丞才发现,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

02 集训生活之“我是特种兵”

对年轻人来说,早起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这或许对本来就和我们有作息时差的电竞运动员尤甚。进入国家集训队之后,早起自然也成了电竞运动员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今年5月初,和平精英亚运版本国家集训队候选名单公布。在集训营中的运动员们,7点钟起床,晚上11点结束训练的时间安排雷打不动。在这一过程中,体能训练、一日三餐等时间都是固定且所有人统一的。

“不像平常在俱乐部,你可能这个时候饿了就点个东西吃,没有那么多随意的情况。”朱伯丞回忆。

 “天翻地覆”的作息时间安排,首先就对运动员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自己能够早起,过惯了“夜猫子”生活的运动员们从入营第一天开始就得强迫自己早睡。

朱伯丞选择的方法是看书,就用每天的睡前时间,他把《明朝那些事》看完了大半,又读了很多叙事小说。有时候,同寝室的运动员们也会开开“卧谈会”,聊聊今天训练、饭菜、八卦,用吃瓜来助眠。 

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朱伯丞逐渐喜欢上这样早睡早起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大家能够以更出色的身心状态来投入每天的训练。

这样的生活听起来颇为轻松,但在短时间内16选5的选拔背景下,只有身在集训营中的16位运动员,还有背后的教练团队、服务团队知道那段生活的压力有多大。

“每周都要干同一件事情,而且每周都要在同一件事情上有所突破。”朱伯丞说,这话背后自然难掩那段时间运动员们面临的繁琐和枯燥。

朱伯丞的室友很努力,每天都起床很早,朱伯丞也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内卷”的行列,提前到达训练室开始练习。集训营中的生活作息安排是这样的,起床洗漱之后,运动员们需要先到食堂吃早餐,然后开始上午的训练。在运动员们用早餐之前,食堂中都会提前准备好当天的早餐,放在一个很大的保温箱中。

朱伯丞和室友总是最早抵达食堂的运动员,他们经常是第一个打开保温箱的人,这种感觉就像“抢空投”,从早餐开始就争分夺秒。

最开始的时候,运动员们还会抽出时间去健身房自己进行一些体能训练,但随着集训进程的推进,后期训练成绩的选拔比重提升,健身房也很难看到运动员们的身影了,大家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训练。

那个时候,运动员们除了在每天、每周的训练成绩中较劲儿之外,大家也比谁起得更早,比谁睡得更晚。以至于到后来,教练组不得不定下硬性规定——晚上十二点半之前必须离开训练室,不允许运动员们再训练,早上也不再允许运动员们过于早起。

四周的集训选拔时间,运动员们自主的训练积极性,以及与之相配的训练强度,都是无法想象的。

通过朱伯丞亚运之后的直播分享,很多观众已经知道,在集训营第二周时,他曾因发烧导致当周成绩垫底。突如其来的生病曾让朱伯丞产生了动摇,他一度害怕自己没有能力走下去。

给予他更多激励,让他坚持下来的是来自PEL队伍山东ST的运动员九九,朱伯丞开玩笑说,九九是集训营中最“卷”的那一个。彼时的九九带伤参与集训,但是早出晚归的刻苦和坚持触动着包括朱伯丞在内的每一位运动员。

“在集训选拔期间,(九九)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冲击,我觉得他让我们所有人的竞技状态都提高了一层,因为大家一见到他就感觉很有冲劲儿。”

国家集训队的选拔是一场运动员之间激烈的竞争,但同时也是和平精英职业运动员们的相互扶持。朱伯丞把这种感觉比喻成《我是特种兵》。

在国家集训队成员选拔结束之后,所有运动员们都要参加一项闭营仪式,每位运动员都向大家讲述了在这段选拔经历中的感悟。当时的朱伯丞深切地感受到,这就像《我是特种兵》的桥段:在特种部队选拔的中,选拔失败之后你需要把自己的头盔放到国旗台底下。

这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传续,那个时候,朱伯丞理解了残酷竞争背后的含义:“大家这么努力,就是为了选出更好的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不管最后是谁(入选),我们都希望选出来的人是最强的。”

 在他心里,冲击国家集训队候选名单时自己“抢在前头冲过独木桥”的想法,也转变成了“我希望我们团队一起走下去”。

 6月25日,参赛运动员名单正式公示,5位选拔而出的运动员要为最后的阶段作冲刺了,他们心里都想着,自己身上承载的是所有集训营队友的共同理想和期望,以及“夺冠的决心”。

03 压力只是“矫情”

 夺冠之后,朱伯丞和刘云雨两位运动员见到了自己的父母。朱伯丞对有趣的一幕印象深刻:自己的父亲先和刘云雨运动员的父亲来了个拥抱,之后才想起找宝贝儿子。而在见到儿子的金牌之后,他又迫不及待地把金牌戴在了自己脖子上。

 在见到朱伯丞时,他的父亲说了一句话:“朱伯丞现在有担当了,当队长了。”

 在父母面前的朱伯丞没有了亚运赛场上的严肃劲儿,有点害羞地连说“没有没有”。

 代表国家登台比赛,五位运动员的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朱伯丞还担任着队长,身上有更重的担子。

 在赛场上,用他的话来说,队长要承担的责任是“让大家保持在同一个频道上”。具体到沟通内容中包括进城报顺位,出城检查载具油量等等。

 因为我们每天打的都是同一个靶,我们可能打着打着自己(的注意力)就陷进去了,那种感觉会经常存在,所以需要我们不停地交流,把大家的思绪时刻抓在一起,这样失误才会少一些。”

 这也意味着,队长是绝对不能走神的那个人。朱伯丞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压力,在整个队伍中,他过去的大赛经验最为丰富,面对其他国家的队伍时,也有许多运动员和他是老相识,这是他在亚运赛场上的优势。因此作为队伍中的“老人”,他觉得自己理应承担这些。

 而在赛场之外,朱伯丞给出的答案是“不会顾及压力”。

 朱伯丞解释,这样的说法来自国家集训队教练李洋一直以来的执教风格,以及大家数月如一日的艰苦训练。在其他一些项目中或者赛事当中,一些运动员或者队伍可能会在重要比赛之前通过休息、放松来调整竞技状态。

 但和平精英团队素来按部就班,即便到了比赛日,运动员们同样该练就练,保证与之前相同的作息安排。此举既是维持运动员们的状态稳定,也是帮助运动员们完成对重要比赛的“脱敏”。

 大家适应“老李”的执教风格是一方面,另外在朱伯丞看来,在过去大家争先恐后努力训练的背景下,过于重视压力、情绪会只显得十分“矫情”。这场电竞行业发展数十年来最重要的战役,显然让运动员们的心性成长了许多。

04 接好这一棒

 “第33棒火炬手朱伯丞,是一名电子竞技运动员,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这是朱伯丞在进行亚运火炬传递时,中央电视台的解说词。与这句解说词一起刻入大家脑海的,是他在传递火炬时,跑道两旁传来的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这个历史性的一刻对电竞观众、电竞行业意义非凡,对朱伯丞亦是如此。

 将亚运圣火传递给朱伯丞的是全国唯一的女性自行车国际二级教练梁菲。从传统体育领域前辈手中接过圣火,让朱伯丞感受到了更大的使命感。

 “感觉有一种传统体育运动员传递给我们电竞运动员的传承在里面,所以我希望在火炬上接好这一棒,在比赛上也接好这一棒。”

 火炬传递是中国体育健儿向中国电竞健儿传承的具象化表达,在整个亚运期间,这样的传承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亚运村的运动员餐厅,朱伯丞曾偶遇了一位让他感到十分面熟的大姐姐。巧合的是,当时餐厅的大屏正在播放张雨霏的比赛回放。他恍然大悟:诶,这不是刚获得游泳金牌的姐姐嘛?

 东北人的“社牛”属性立马激活,两人不仅合了影,还添加了微信好友。当时的张雨霏正在发烧,喉咙处留着一大片红红的刮痧印,给朱伯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带来了一些冲击。

 想起自己在集训选拔时因为发烧,成绩掉到了倒数第二,又看到张雨霏姐姐顶着发烧病情夺得金牌,他觉得自己有点矫情。

 同时,和张雨霏的交流以及整个亚运村的生活也让他发现,体育和电竞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中国体育代表团让亚运村更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大家一起去‘大家庭’的餐厅吃饭,大家一起坐小车回到自己训练的地方,大家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冲击金牌。”朱伯丞说。

 在他眼中,这种一起生活,一起吃饭的小细节,处处透露着对电子竞技运动员的认可,还有大家身上那套整齐划一的队服,都让他心中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

 “当我穿上这一身衣服,当我们进入到比赛场地的时候,在面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队伍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挺拔腰板,把你的气势展露给他们。当时心里只会有一个目标——把他们所有人都落在后面。”朱伯丞的语气变得不一样了。

 10月1日国庆节当晚,杭州亚运会和平精英亚运版本项目决赛中,中国队以44分36秒943的总成绩夺得金牌。颁奖仪式中,站在台上的朱伯丞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在亚运会这样的大型综合赛事中,成为升国旗、奏国歌的“主角”。

 在唱国歌时,他是激动地吼出来的。

 “当你去唱国歌的时候,你是听不到旁边任何声音的,整个世界仿佛就只有你,还有那一面国旗。”

05「理想型」的电竞运动员

 朱伯丞是一位“理想型”的电子竞技运动员。这是我对他的认识,来源于他对赛场的“纯粹”。

 这一次线下专访的前一晚,朱伯丞刚刚出差回来。亚运之后的这段时间中,虽然他有了不少空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邀请他出席的各类活动、商业合作也多如繁星。在我们对话之前,他还在接受一家知名娱乐媒体的采访,破圈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为一家产业向媒体,商业发展自然是我们要聊到的话题,更何况如今的朱伯丞已有“亚运冠军”荣誉加身,在品牌市场中更加炙手可热。因此我很想知道,他关于Paraboy伞兵这个颇为出圈的IP有怎样的规划?对自己的商业化发展有什么样的思考?

 朱伯丞的回答令人意外:

 “我觉得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用去为这些事情操心。有这么多媒体或者品牌选择了我,不是因为我会去做些什么事情,而是我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或者展现出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接下来的话,不管是在职业生涯中,又或者是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参加到亚运会中,更多其实是把自己做好。”

 这样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他在争取进入国家集训队候选名单之前的执拗,以及对那块金牌的重视。这种执拗和重视不是来自对荣誉背后名利价值的追求。

 就像这次杭州亚运会,在朱伯丞看来,这是第一次电子竞技以正式竞赛项目的身份进入亚运会,这得益于电竞行业20余年来诸多前辈的努力,因此,他更希望借助亚运会将电竞精神传递给社会大众。

 “想让大家看到这种精神是好的,是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的,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每天沉迷打游戏,电竞不是这样的。”这是他的目标。

 在和他对话之前,我其实有些担忧,如今的朱伯丞已经不是2019年我第一次采访时那个刚刚崭露头角,又略显稚嫩的“黑马少年”了。诸多名誉、光环加身,这位大家眼中的“电竞大明星”,是否还会像当年眼里只有冠军的少年一样纯粹?因为凭借他如今的成就,即便不再对成绩有更高的追求,也完全能够获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条件了。

 事实当然证明了我的杞人忧天。

 “每次当我进入到比赛场景下,我都觉得,这就是我打职业的原因,这就是我热爱的东西,我喜欢的不是游戏娱乐,我打职业是因为我喜欢竞技的感觉。”朱伯丞说。

 

下一步,他想重新举起紫金王朝的大旗。

和平精英东契奇乐园
发布于京畿道阅读 584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用户已隐身abc楼主

· 京畿道
用户已隐身abc写得特别好所以想分享一下,原微博链接在这里<a href="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968415415894319&_wb_client_=1" target="_blank">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968415415894319&_wb_client_=1</a> 感兴趣的jrs可以去看看
收起

只想说当有些人还在纠结所谓的“努力事业人设”的时候,伞兵早已用实际行动和金牌证明了自己无需人设,心无旁骛地投入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要看实际行动和结果,从结果出发他确实做到了。也许有人会对“努力多年,却仍未取得满意的成绩”的“美强惨”人设心生爱怜,但我想说电子竞技不需要眼泪,所有看到的光鲜和强大,背后一定也是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加倍的汗水,比如这次亚运,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选拨的战线拉了一年多之长,中间甚至经历了延期,这就更考验心态和韧性以及对目标的执着和渴望了,不仅仅是停留在实力层面的选拔了,越到最后越需要强大的心态。看了亚运纪录片才知道,这其实也算是他的又一次“绝境逆风翻盘”。纪录片里有提到如果亚运不延期的话,去年毫无争议是有伞兵的,但是延期之后的今年,来了新生代的选手之后,最终他还是出现在了大名单上。集训第二周生病从倒数第二直追到第四周正数第二,这种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的精神也正是我最欣赏的XQ精神,也正如老李所言“我相信伞兵会打回来的”任何竞技除了考察实力,还有一方面便是心性的考验。高光时刻谁都有,能耐得住寂寞和枯燥乏味的单一训练,持之以恒地渴望胜利是很关键的品质。现阶段职业生涯的伞兵无疑是合格的,未来如何我不清楚,但还是想对走到今天的伞兵说句:“辛苦了” 谢谢四年来给观众呈现的精彩赛场表现,也很光荣一开始就成为你的粉丝,希望接下来也能像现在这样,说到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无悔于职业生涯的每一天。

亮了(44)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agdahd

· 吉林
用户已隐身abc只想说当有些人还在纠结所谓的“努力事业人设”的时候,伞兵早已用实际行动和金牌证明了自己无需人设,心无旁骛地投入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要看实际行动和结果,从结果出发他确实做到了。也许有人会对“努力多年,却仍未取得满意的成绩”的“美强惨”人设心生爱怜,但我想说电子竞技不需要眼泪,所有看到的光鲜和强大,背后一定也是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加倍的汗水,比如这次亚运,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选拨的战线拉了一年多之长,中间甚至经历了延期,这就更考验心态和韧性以及对目标的执着和渴望了,不仅仅是停留在实力层面的选拔了,越到最后越需要强大的心态。看了亚运纪录片才知道,这其实也算是他的又一次“绝境逆风翻盘”。纪录片里有提到如果亚运不延期的话,去年毫无争议是有伞兵的,但是延期之后的今年,来了新生代的选手之后,最终他还是出现在了大名单上。集训第二周生病从倒数第二直追到第四周正数第二,这种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的精神也正是我最欣赏的XQ精神,也正如老李所言“我相信伞兵会打回来的”任何竞技除了考察实力,还有一方面便是心性的考验。高光时刻谁都有,能耐得住寂寞和枯燥乏味的单一训练,持之以恒地渴望胜利是很关键的品质。现阶段职业生涯的伞兵无疑是合格的,未来如何我不清楚,但还是想对走到今天的伞兵说句:“辛苦了” 谢谢四年来给观众呈现的精彩赛场表现,也很光荣一开始就成为你的粉丝,希望接下来也能像现在这样,说到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无悔于职业生涯的每一天。
收起

努力从来都不是他的人设🍻

亮了(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