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琪芽神教的厨力放出,兼谈真我与爱门
1.“真我”
全是个人理解,其实推荐去看文七老师的讲解(
爱莉的真我某种意义上代表的是一种“活出真正的自己、信仰着自己所坚信的事物”的境界,对于爱莉来说,她自己的真我就是“相信人性的美好”,所以爱莉才是爱莉
但实际上对于不同人来说,“真我”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信仰爱莉并不代表要“成为爱莉”,因为那样其实只是在“复制爱莉的真我”而非“践行自己的真我”
打比方来说,“真我”是“我”的极致,而爱莉就是“真我”的极致
以克尔凯郭尔(即祁克果)的角度来理解,可以套用“信仰骑士”的概念,信仰着某种永恒不变的甚至非理性的信念,并且凭借信仰直面绝望创造奇迹。
乐土英桀们某种意义上也都可以算是信仰骑士,对具体化的爱莉/抽象化的真我的信仰,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实际上也有各自迥异的性格与行事准则,而非变成“乐土十三爱莉”
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乐土的真我刻印在每个人那里的游戏性效果都不一样。
凯文所说的“不会再有第二个爱莉希雅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并不是“不会再出现信仰骑士了”,而是“不会再出现真我和爱莉一模一样的人了”
毕竟爱莉所代表的是“无暇的真我”,而“无暇”本身又是个奇迹之上的奇迹
爱莉通过身份揭露后英桀们的反应确定了自身真我的正确性——相信人性之华。
英桀们通过爱莉确定了英桀的真我——相信爱莉、相信无暇之真我的存在。
乐土剧情中,英桀们又反过来通过这种信仰超越绝望创造奇迹——由芽衣复活了本已确定死亡的爱莉(乐土打字机在故事中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始源的权能会给人一种“心诚则灵”的唯心感(芽衣自己的描述),实际上始源也的确相当于凭借信仰来达成奇迹的存在,但前提是那真的是“信仰”,是“可以超越对错超越伦理的永恒存在”,而非仅仅只是“欲望”
并非是成为始源就能够心诚则灵,而是有了足以直面绝望的意志与信仰后,才能够拥有成为始源的资格,才能够去往始源之地
具体体现就是芽衣在即将获得始源权能时受到的一系列质问——
“准备好弃绝本心了吗?你能够背负起此世被斩断的可能吗?你准备好背负人类的自负与傲慢了吗?”
甚至凯文的那段“无关乎万众的理想,无关乎人类的未来。这一次我会将自己的生命压进枪膛,只为拯救一人。”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
超越伦理、超越对错、超越原本的所求,并且因一种绝对的信仰战胜绝望重新取回一切、达成奇迹——这就是所谓真我
仔细观看那段台词的话,会发现真我这两个字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判断,无关乎某种普适性的善恶或者爱恨,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足以成为信仰的存在。
芽衣在乐土中的成长可以概括为“直面绝望”,因为只有直面绝望,并且凭借一种绝对的信仰去拥抱绝望的人,才有资格从绝境中赢回一切
当然,这里其实也构成了对终章情境的一种预演。
英桀们坚信爱莉一定会回来,芽衣坚信自己不会真的失去琪亚娜,这是绝望对人、对真我的信徒进行的考验,但这同时也可以视为一种凭借信仰对“世界”发出的考验——考验世界是否真的值得爱莉的存在,考验世界是否真的值得琪亚娜拯救。
直面最为巨大的绝望,拥有最为纯粹的信仰,继而以魄力去诘问世界与命运本身
人皆始源,实际上正是人皆“信仰骑士”的一种理想乐园,爱莉是其中唯一的那个“证明真我的确可以存在”的最初的信仰骑士,也因此成为了其他信仰骑士所能信仰的“无暇真我”。
打比方来说,就像信仰骑士与真我体系中的“第一性原理”
人当然也可以选择追求成为爱莉,把“相信人性之美”作为自己终身的信仰,但大多数时候,它很可能只是一种愿景或是目标,并且很容易被现实所击碎(因而才说爱莉的真我是无暇的,明明也很易碎,但她就是做到了——就像真实存在的水晶花)
在“爱门”这个似梗非梗的意味中,爱莉同时担当了神和首位信徒,既是“神爱世人”、也是“人爱世人”。
如果爱莉打从一开始就是个完全体的“神”,并无“人”的一面,那她根本无需去预想自己律者身份揭露时同伴们的反应,或者因此感到害怕。就像基督并没有任何怀疑自我身份的必要,祂本就是三位一体中的一部分。
对于上个纪元来说,成为律者和成为人类完全是互斥的,律者几乎可以被当做规则本身,有些只不过有着人类的形体而已。“一位人类同伴其实是律者”这样的事实,本身其实就足以构成一种绝望,而且是对双方而言的。
如果爱莉没有真正信仰人性之美而选择了隐瞒呢?如果英桀们依旧认定律者非人因而辜负了爱莉呢?
好在,这两种可能都没有发生,他们在最后的宴会上共同完成了各自的“直面绝望”,并因此赢得了未来——“人之律者”不再是一种悖论
因而可以说,爱莉的神性正是在自我献祭后最终完成的——英桀们的信任证明了那个末日的时代仍旧值得无垢的水晶花从废墟中绽放,证明了他们璀璨的人性能够反哺爱莉希雅的真我、让无暇从一种理想变为现实。
打比方来说,爱莉的存在与故事就相当于告知世人“连这样近乎幻想又无比脆弱的真我都可以实现,那你的真我为什么不能呢?”
星月送来神的女儿
但神的女儿回归时,她所踏足的彩虹桥,乃是由人类铺就
毕竟,本就是“人创造了神”。
回到真我的意义上,英桀们各有各的独门绝技,不是,各有各的“真我”,或者说刻印。爱莉是自身的首位信徒,那他们自然就是余下的十二信徒了,十二种刻印也可以被认为是十二种真我,同时它们又统一于爱莉的“真我之真我”
比如凯文那段“无关……只为拯救一人”
看起来“只为拯救一人”从凯文嘴里说出来有点怪怪的,但这和“救世”的理念冲突了么?其实并不完全是。
爱莉正是“真我”意义的体现,是信仰骑士们道路的开辟者,即便英桀们的信仰与爱莉并不完全相同,他们也同样可以信仰这份“真我”。
对爱莉的信仰,恰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自身信仰的坚定——这正是爱莉的特殊性之所在。
后世或许会有无数人获得各自的真我,成为“心诚则灵”的信仰骑士。但一切的开始,一定是一位名为爱莉希雅的女孩儿,以“心诚则灵”的方式为后世创造了这种可能。
在踏上登神长阶之前,她便已经是第一位信仰骑士。
2.琪芽
对芽衣来说,世界的原点与锚点毫无疑问就是琪亚娜。原点代表着她与世界的接触,锚点代表着她眼中世界存在的根基。
说的更极端一些,琪亚娜是她存在于世界的理由,也是世界在她眼中存在的价值。显然,这是个非常巨大的隐患,而且最终被引爆了
她能够以保护性人格的模样好好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琪亚娜并没有与世界产生冲突,但是当琪亚娜打算牺牲自己来保全世界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出现了bug——
“你说要牺牲自己来保护世界,可我的世界就是你啊!”
这时候芽衣才发现,其实不是自己一直宠着琪亚娜、不是琪亚娜离不开自己,反而是自己离不开琪亚娜——因为她就是她世界的全部。
如果琪亚娜真的靠自我牺牲拯救了世界,那这样的世界对芽衣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本来就是冲着这碟醋才包的饺子,现在你把醋端走了,那饺子我还留着干什么?
并且,这个bug也是双向的。
对于琪亚娜来说,那时她的理想就是拯救世界,哪怕是以自毁为代价,她要拼尽全力保护那些她所珍视的美好——尤其是芽衣。
如果世界无法被保护,那自己所爱的芽衣要如何活下去?
为了保住这盘饺子,我这碟醋必须被牺牲,否则那盘饺子中我最爱的那个也要没了!
双方都以爱为出发点,但反而构成了谜一样的逻辑死局。
这也是为什么罪人挽歌要以相当粗暴的方式把二人分开。这个问题讲理是真的说不清的,两个人必须跳出本来的关系去重新审视自我、理解对方,不然很容易陷入到“我对你的爱在你之上”的循环里
罪人挽歌对于琪芽来说,既是糖也是刀,同时也是她们的感情正式走向成熟、走向升华的节点,从这里开始,她们真正拥有了成为“比翼鸟”的契机(实际上,虽然官方只在2017年提过一次,但崩三琪芽的状态我认为同样可以被称作比翼鸟)
罪人挽歌时期,芽衣基本上是“完全接受了雷律老姐”的状态,各种意义上。
“比起这个世界,你更重要”听起来是一句甜度拉满的情话,但比较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似乎也可以被用在奥托那里。
如果卡莲知道了奥托的所作所为,她必然无法接受,但奥托不在乎,就算她真的提前看了剧本也无所谓,他在乎的只是“卡莲存在”这样一个结果,除此之外,都不重要,甚至她本人如何看待也不重要
因此,包括主角团众人在内,五百年来诸多角色的命运就被他一把丢在了天平那写着“世界”的一端。
而终章对话中,对芽衣而言,“比起这个世界,你更重要”依然是生效的,但这次是芽衣在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后出于对琪亚娜的理解而做出的选择,同时它的含义也发生了完全的改变——
“比起我所意欲的,她所意欲的要更重要”
“她是我世界的原点,但我不可以定义她的人生”
“她的理想是拯救世界,而这个世界也的确值得她这样去做”
概括来说——
“想她之所想,爱她之所爱”
过去的“比起世界,你更重要”中的“你”,更多地是指“你”的存在,那只是简单粗暴地把琪亚娜当成了与世界衡量重量的砝码。
这当然也是一种爱,但它存在的根基是畸形的。
两人都缺乏“自爱”,也因而不断加重自己的爱在对方身上的重量。
那时的世界蛇显然不像个正派组织,加入世界蛇和主动成为律者,从双重意义上,芽衣都认为自己成为了“罪人”。(虽然后来乐土的剧情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这一印象,但世界蛇那会儿的形象的确并不是很良善)
如果按这个走向,她必然会以“罪人”的身份替琪亚娜除掉所有的律者——为了保证琪亚娜能活下去。
至于琪亚娜会怎么想……
那不重要。
但真的不重要吗?
看似弃绝了一切、舍弃了过去的生活,同时又为伦理与道德所困、认定自己成为了罪人
看似找到了目标,但其实仅仅只是在拖延时间,她并不知道怎么真正解决一切,只是一边在现实中做着她认为可能有用的事,一边在内心无尽地逃避真心的责问,这正是芽衣此时的矛盾状态
她依然在自我保护,哪怕她自以为骗过了自己。
当然,芽衣毕竟不是奥托
奥托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卡莲,一开始就坚定了一切,也因而失去了改变想法的可能,但琪亚娜还活着,芽衣没有必要一上来就彻底黑化、与世界为敌
同时,芽衣的善恶观和道德观显然也还是在运作着的,她从内心深处恐怕并不很认同自己“成为罪人”的做法。
“我愿坠入黑暗,换你回到光明”实际上也是包含价值判断的,但对奥托那种人来说,光明黑暗都毫无意义,那只取决于走在复活卡莲这条道路上时他的影子投向哪边。
于是,这种道德、伦理上的煎熬始终在折磨着芽衣,她在精神上与琪亚娜的选择殊途同归——自残、自毁。
如果两人不能进一步成长,结局可想而知
此后的事情自不必多说,渡尘线和安娜陈天武线实际上都构成了对琪芽两人的警醒。
当符华说着那是自己的使命而让琪亚娜离去时,琪亚娜体会到了芽衣那时的立场与心情。
而当芽衣见证了那对苦命鸳鸯的结局时,她恐怕也能想到,如果在曾经所认定的执念中继续下去,她与琪亚娜唯一可能的结局就是殉情合葬。
殉情对于一对cp来说,可能也勉强算好结局,但这样的话崩三主线就没法写了,毕竟回过头看,你会发现主线一大半章节都能和这小两口的成长与感情线扯上关系,直接殉情了还怎么推进剧情
紧接着是支配剧场环节,两人有了阶段性的重逢,也有了各自的改变。
两人的命运轨迹短暂交汇,在未来,她们会发现这绝不是什么偶然或巧合。
3.燃烧
琪亚娜的成长在游戏章节中要比芽衣完成得更早一些,对于与芽衣之间关系的认识、对成为终焉这件事的觉悟、以及在茧面前进行的那些论述,实际上是在薪炎永燃阶段就已经基本完成的心理准备,而终章更像是一种返璞归真
比如在渡尘里执意救出符华
比如薪炎永燃里接受大家的力量战胜支配之律者、开辟大家的未来(这就是我们回家的路.mp4)
一方面是力量与觉悟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对身边人的关注,或者具体一点,对自己与身边人纽带的关注。
如果自己不够自爱,如果自己遍体鳞伤,那些关心自己的人就算得到了拯救,又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呢?
与芽衣遭受人生重创后形成的内敛式保护性人格不同,琪亚娜的保护性人格完全是外放式的,或者说是比较典型的“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给别人撑伞”
但这种外向反馈实际上也体现着一种内心需求,打比方来说,就像“微笑型抑郁症”
这其中既有对他人遭遇的共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向往,也有对“失去现状”的恐惧(对芽衣要再加一个姛基因觉醒x
通过饱满的热情与爱去维系一个安全而温暖的环境,从而保护内心那些不曾表露的痛苦,仿佛过去的事从未发生。但环境安稳了以后又会非常自然地退化成草履虫模式——毕竟,这些可都是她从雪原一路走来时所体验不到的。
一个匆匆长大的少女总会不经意间变回那个坚强但仍需要呵护的孩子。
很难说人生变故晚发生和早发生哪个更糟糕一些,但在潜意识层面,芽衣和琪亚娜大概是有抱团取暖的感受的,哪怕是在同为保护性人格的时期
琪亚娜当然天生就是个小太阳,但过早地接触了远超能力范围的困境,又因此过早地构建了并不牢靠的外壳。
芽衣的自我形成更早一些,但基本形成后又被变故所击碎,继而临时构造了一个更柔软的保护层。
向他人伸出援手、向自己伸出援手、渴望他人的援手……因为人与人间的复杂关系,拯救与自救之间的界限有时并没有那么清晰,对他人的帮助也会促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达成自救
芽衣宠溺着改变了自己命运的琪亚娜,把琪亚娜视为自己向世界释放善意的最重要纽带,就像一位城堡中的公主(而之前是雷电女王)
琪亚娜下意识依赖着自己最喜欢的芽衣,并且时不时主动出击尽显姛本色,仿佛就算发生了过去那些事,她也一样可以如理想那般成为守护最爱之人的骑士(而之前是白毛小公主)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早期琪芽骑士公主二象性的体现,或者说,“互为保护者与拯救者”的体现,这点在最后的始源终焉时期也是一样的(芽衣明明成为了骑士,但离别时唯一一次以始源律者的姿态露出了不舍的表情)
无论如何,当人生再次被突发的变故彻底击碎后,琪亚娜的自我就像坍缩的恒星一样迅速内收,原本的空洞与创伤也全部显露了出来。这时候大家才注意到,那个元气笨蛋一直所小心翼翼藏匿着的,是怎样一颗伤痕累累的内心。
尤其在最后一课以后,这种创伤进一步加剧,童年时类似的情境如梦魇般袭来,将琪亚娜在校园里重新构建出的自我价值几乎完全粉碎,甚至让她否定自身存在,希望时间倒流
“为世界上的所有美好而战”是她的理想,但如果自己反而成为了这些美好的“障碍”,这个系统就出现了逻辑bug
丧失目标感是一个阶段,丧失存在价值是另一个阶段,而如果认定自己的存在直接就是一种“罪过”,那导向的结局就只可能有一个了
作为一个那段时间刚好深受某种疾病困扰的人,不得不说,琪宝举枪试图自尽的场景对我的冲击力十分惊人
其实这时候的琪芽也有一种微妙的对照。
琪亚娜是以自毁为代价在行动,基本上是要彻底榨干自身残余的有效价值,直到完全燃尽。芽衣的“我什么都做不到”则包含着一种浓浓的无力感。
联系她们各自保护性人格的成因,不难想出这种差异的源头(只能说,后期定位反转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也是一种返璞归真(但琪宝绝对是猛一!
某种意义上,琪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转变,本质上只是“立刻终结自己的罪过与生命”到“至少先把有用的部分有效利用起来”的转变,它依然是十分消极的,因为始终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倾向
直白点说,只是从“止损”变成了“废物利用”,怎么想都不是什么健康的心态。
她努力拾起破碎的自我、拾起破碎的过去,小心地缝缝补补,像拼合拼图一样,固执地把自己的一切与过去一同封存,同时否定后来的自己。
她是带着伤痛长大的孩子,但伤痛终究不会是她人生的起点与结束。
因为薪炎永燃来了。
与女王的对决、与姬子的重逢,两件事从不同角度为琪亚娜解开了心结
前者代表对自我的接受与和解,直面自己的过去、自己的一切
她是琪亚娜·卡斯兰娜、她是K423、她是西琳的延伸、她是姬子的学生、她是芽衣的老公……
琪亚娜决心去拥抱自己的全部,也因而可以去拥抱世界,无论那拥抱带来的是温柔还是痛楚
后者代表对自我价值的重新构建,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姬子以身为薪柴,却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了火焰,那不是自毁后侥幸残留的余烬,而是她主动为之点燃的希望星火
她不是一个“被杀死的弱者”,而是“在牺牲中存续火焰的强者”。那火不是命运偶然的馈赠,而是人抗争的成果,其主动权应当在人的手中
同样是牺牲,此前琪亚娜的燃烧是一种自毁、一种自我报复,而这种传承式的燃烧却是正向的、乃至永恒的,以短暂的生命,在人类的历史上刻下印痕,并随后人一同前行(实际上也是在和后来的英桀们形成呼应)
你可以说她已经死去了,但也可以认为,她永远活着。就像那道劈向大树的闪电,它的存在只有短短一瞬,却因此为人类带去了火种,它的价值存在于后世所有的火焰当中。
单就燃烧的意义而言,燃烧的薪柴可以并不只有自己,她还有同样值得信赖的同伴。燃烧的光和热也可以不再灼伤自己或身边的人,她可以像爱着世界一样爱自己也爱她们。
人的一部分来源于世界,自毁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伤害他人、伤害世界,这同样是和“为世界上所有美好”而战相悖的
反过来说,“自爱”和“他爱”、“世界爱”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重叠
真正成为小太阳照耀他人之前,自己必须先足够自爱、足够强大,永燃的薪火受惠于所有的“他们”,但它一定是首先诞生自“自身”
这是琪亚娜的刻印,也是琪亚娜的真我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错综复杂的“联系”共同编织出了作为个体的人,可以说,没有哪个人的命运是真正独立存在的。
横向的尺度上,人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产生着联系,纵向的尺度上,人天然受惠于前人的影响、同时影响着后人
琪亚娜在这个阶段最直观的成长体现在前者,接纳自我、接纳世界,接受来自同伴们的帮助,让她们不再担心
战胜支配之律者就像是成为终焉前的一次预演。
短片里同伴们在背后助力的镜头,和终章里抵达终焉之茧时所表达的意义是类似的
舞台上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
另一方面,是纵向尺度上的燃烧、传承、永恒
如果说终焉的权能是时间,那琪亚娜对于成为终焉的觉悟就体现在对时间的认识上
「世界赋予了我们生命」
「但只有将它燃烧,我们才能得到自己的价值」
就像浩瀚星海中的每一颗星星都与彼此之间存在着联系,同时它们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化为不朽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我们都是星辰。」
「这实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尘……因此,忘掉耶稣吧,星星都死去了,你今天才能在这里。」
薪炎永燃是姬子与琪亚娜师生间的传承,这种传承同时又通过往事乐土篇章进一步放大到了历史尺度,借由芽衣经历的视角对琪亚娜的成长进行了补完(魂星相牵的比翼鸟.txt
剧情里并没有安排琪亚娜与英桀们的直接接触,但这种补完依然是自然而然的,是一种以小见大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英桀们之于现文明,就像一次万年尺度上的薪炎永燃
琪亚娜能够理解姬子老师,就一定也能理解英桀们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素不相识、未曾谋面”
“但谁又能说,自己从来没有受过「他们」的帮助?”
横向尺度上的同伴们、陌生人们,纵向尺度上的前辈们、先驱者们,这些都是「他们」
琪亚娜在与世界的接触中匆匆长大、在与世界的接触中饱尝苦难,但也是在与世界的接触中重新构建了真正坚强的自我
她的颜色是纯粹的白色,像太阳、也像月亮
琪亚娜是能够用自己的光和热帮助他人的太阳,同时也作为月亮,反射着来自其它太阳的光,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终焉只是人的一面镜子。
而琪亚娜,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琪亚娜」
「May you, the beauty of this world, always shine」
4.芽衣
和琪亚娜类似,爱莉和英桀对芽衣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最终塑造芽衣的“自我”与“真我”,二是传承关于牺牲与拯救的信念,这些也都可以与“直面绝望”以及“为世界上所有美好而战”形成对照
正如前面所说,琪亚娜是芽衣眼中世界的锚点
但这份实在爱过于沉重,沉重到琪亚娜一人无法承担
在两人分开的无数个日夜里,琪亚娜又怎么可能不会去自责些什么“都是因为我,芽衣才不得不成为罪人”
两人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背负自身的命运。
琪亚娜先拥有了真我,而后重建了强大的自我
芽衣也必须在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真我,必须成为一个“强者”,一个不必在心理上过度依赖琪亚娜的“强者”
但这并不代表切割或是一刀两断,而是让这份沉重发生合理的转化,或者也可以说——如何更好地去爱琪亚娜,以及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
回顾芽衣在正式接过始源权能前接受的那些质问,就能很自然地理解那是在表达什么。
此前曾经有说法认为喜欢琪亚娜的是雷律人格而非雷电芽衣,这点也完全得到了否定。
那个所谓的雷律人格,本身就是芽衣的一部分。
芽衣和雷律人格的对话,实际相当于芽衣与罪人挽歌时期的自己进行的一次对决,只是借着雷律老姐短暂打赢复活赛的契机如此展现而已,毕竟你总不能真的让芽衣现场再分裂一次
借着对真我的坚信。
她坚信自己对琪亚娜的信任会是绝对正确的,她会尽全力去支持琪亚娜的决定,让她达成自己的理想,也坚信琪亚娜也早已成为了足够背负这份信任的人。
借着对英桀们的传承。
她坚信这个世界的确足够美好,也的确值得琪亚娜去拯救,并且她也坚信这样一个世界不会真的夺走琪亚娜。
这不是恋爱脑,也不是说“芽衣的世界还是只有琪亚娜”
而是对芽衣来说,琪亚娜实际上就是她的真我——只有真正确定了对真我的坚信,她才能够去直面绝望。
那么真我可以是一个活着的人吗?一个变化着的人怎么能成为不变的真我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真我”和“我”的成长幅度保持一致就好了。
5.双子星
在各自的保护性人格被粉碎后,琪芽都迎来了独自面对的成长经历
琪亚娜经历了渡尘与薪炎永燃
芽衣经历了星冰乐与往事乐土
互为照应,互为补充(姬子和爱莉的告别台词在格式上相当一致,某种意义上都算是各自的重要导师了)
如前面所述,琪亚娜的成长是从“以自毁式的自我牺牲拯救世界”内收到“同时也理解身边那些自己爱着和爱着自己的人”——拯救世界和拯救我爱的人,我全都要!
而芽衣的成长是从“琪亚娜就是我的一切”外扩到“这个世界的确很美好,也值得她去拯救”——拯救我爱的人和拯救世界,我全都要!
正是各自经历了成长以后,琪芽才会绕了好大一圈并且最终非常坦然地以老夫老妻的姿态重聚。她们依旧走在同样的道路上。
而这,其实也是神交的真正含义
与心灵交流、精神世界一类的概念不同,神交代表的是对彼此的“完全开放”与“完全接受”,不经过口述,而是让内心的想法直接呈现在对方心中,乃至于呈现一种类似精神融合的飞升状态。
对对方的隐瞒,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隐瞒
两个足够完善且互相统一的人格才能跨越这种障碍
这对她们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两人从未真正分开过。
如果说在终章之前,最了解芽衣的是她自己、其次是琪亚娜,而最了解琪亚娜的是琪亚娜自己、其次是芽衣
那在终章时期,琪芽两人都成为了对彼此与自己最为了解的人——她们正是彼此的另一半兵锋。
前面说到“真我”与“我”的步调保持一致,实际上,琪芽两人的成长的确必须是同步且互补的,而且某种意义上,这甚至是达成最佳结局的必要条件(没有不尊重别的角色的功劳的意思)
如果琪亚娜有了觉悟,但芽衣依然无法面对“可能会失去琪亚娜”的绝望,那她就无法在终章中全身心投入其中支持琪亚娜(信仰正是为了对抗绝望而存在的),甚至有罪人挽歌2.0的可能性,那这种绝望就真的很可能变成现实
如果芽衣有了觉悟,对琪亚娜百分百信任,而琪亚娜却没有足够的成长、也没有足够的力量,那这种信任就会毫不意外地真的导向“放任她送死”,变成一种荒诞的“尊重琪亚娜自我牺牲的命运”
想到什么了吗?
没错,这也是和罪人挽歌时期形成对照的
单独把琪芽两人任何一人放回罪人挽歌时期,她们都不可能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因为与对方的步调不一致,最后依然会导向惨淡的结局。
比如琪亚娜在罪人挽歌时期就提前理解了芽衣,决定理解芽衣的想法,然后身体一天天恶化,最后两人殉情合葬。
比如芽衣在罪人挽歌时期提前理解了琪亚娜,决定尊重琪亚娜的选择,然后看着琪亚娜透支自己的生命,最后却只能在写着琪亚娜名字的墓碑前绝望地黑化。
那如果是觉悟成长和力量成长一起放回去呢?
前者,只要芽衣自己的思想不变,就算琪亚娜提前成为了终焉,芽衣也不可能放松那份过于沉重的爱,她所认知的“琪亚娜”其实并不在琪亚娜自身
后者,只要琪亚娜的自毁倾向不变,芽衣的力量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救回一个次次都冲着玩命去使劲的人,她无法僭越地为琪亚娜建立自我
罪人挽歌是琪芽必然经历的苦痛,也许会有更好的方式,但两人一定也都知道,它无可避免。
于是,她们的一切成长,其实也都默契地建立在“对方一定也在经历着和自己同样重要且互补的成长”的基础上,这种对彼此的信任同时构成了两人前进的动力——无需担心重逢时是否会有隔阂,无需担心自己的成长是否能够最终帮到对方——彼此的另一半兵锋,怎么会有无法嵌合的可能呢?难道人会担心自己的左右手突然有一天无法握在一起吗?
在一切结束之时
芽衣不必担心琪亚娜,因为她知道琪亚娜的觉悟已经足以理解自己的心情,不会真的去送死,也知道琪亚娜的力量担当得起自己百分百的支持,她已经是一位强者
芽衣信任这样一位强者有能力拯救世界,信任她不会真的自我牺牲,信任“她一定同样信任自己的全力帮助”,所以才会全力支持她的理想,而非因为自己的懦弱与恐惧,将两人永远困于止步不前的境地
琪亚娜不必担心芽衣,因为她知道芽衣如今已经明白了有关世界、牺牲的意义,知道她不会再粗暴地去为了自己而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她的力量也足够支援自己去渡过两人的难关,她已经是一位强者
琪亚娜信任这样一位强者有能力全力帮助自己避险,信任她有勇气去直面绝望,信任“她一定同样信任自己不会真的牺牲”,所以无需以多余的语言确认她的坚定与信念
“想你之所想,爱你之所爱”
“我信任你,就像你也同样信任着我”
至此,两人的矛盾螺旋才从罪人挽歌时期的“我对你的爱在你之上,所以你要服从于我的爱”升华到了一种近乎无敌的逻辑闭环——
“你我的「爱」自然统一,我对你的爱和你对我的爱互相实现。”
对自己的自爱同时也完全构成了“她爱”,反之也一样。
甚至,这种有关爱的觉悟是与力量的进步一并进行的,她们完全有能力保障这种双倍“心诚则灵”的逻辑闭环,因而这种唯心能力事实上变成了两人共同维护的双倍buff
罪人挽歌时期的逻辑bug成为了两人共同的绊脚石,要么暂时分开,要么共同沉沦,对对方的爱反而成为了阻碍。
而终章时期,琪芽选择左脚踩右脚上天,爱人我要,世界我也要。有她才有世界,有世界才有她,对对方的爱只会让我赢者通吃。
“她是我看上的女人,你以为她会牺牲?琪亚娜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公主!”
“她是我看上的女人,你以为她会懦弱?芽衣是这世界上最可靠的骑士!”
始源与终焉,信仰骑士与月之公主。
在我个人看来,无论是“另一半兵锋”、“两人从未分开”、“都成为了强者”还是别的什么,终章的所有措辞都不是夸张或者抽象的形容,而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与总结
从未真正分开的比翼鸟,以她们各自的命运轨迹串联起了一切,并达成了一个足够圆满的结局
如果说芽衣的世界是钉在墙上的一张画,那琪亚娜几乎就是那唯一的一颗钉子,没有那颗钉子,画上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果说琪亚娜的世界是黏在墙上的一整张壁纸,那芽衣就是壁纸的众多图案当中最重要也最特别的那一抹色彩,没有它的点缀,其它的风景都将黯然失色。
这也是琪亚娜与芽衣之间所存在的命定纽带——友谊、爱情、亲情、战友情、托付彼此的真我,多重意义上的彼此统一,很难用一个词去概括这一切。
思来想去,脑海里只剩了一句话
「浩瀚星海之中,你是同我共舞的那一颗」
6.二象性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两人在关系中的定位呈现出一种微妙的二象性
互为保护者、互为拯救者
现实层面,琪宝又像以前一样逐渐向草履虫退化,芽衣也继续宠溺着撒娇的琪宝。而心理层面,芽衣依然无比牵挂着琪宝,以至于终章离别时露出了相当窘迫的表情,反倒是琪宝一如既往地对着镜头露出了傻笑(说起来,芽衣最近那句“但是你是琪亚娜啊”甜到我骨头都酥了)
公主的愿望是保护世界,那骑士自当跟随
但骑士的首要使命,依然是保护公主
“你要毁灭世界我们就一起动手,你要拯救世界我也奉陪到底”
崩三实际表现的就是后半句
内心需求、身体关系、交往主动性……很多不同的场合下,她们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毕竟她们就是这样各种意义上互补互助的存在
终焉的某些天赋生效于“终焉律者和芽衣角色”,始源的某些天赋生效于“始源律者和琪亚娜角色”
终焉爱着所有的芽衣,爱着芽衣的一切
始源爱着所有的琪亚娜,爱着琪亚娜的一切
正是如此。
……
但琪宝一定是猛一。
从头再奏
· 江苏写的太好啦!除了最后一句话(琪0正确的)
Iluvatar123楼主
· 河南有些地方是年初写的,现在彻底完结了就整理一下发出来了,中间其实还省略了不少地方,但也已经一万多字了(我自己都嫌长x果然写琪芽的时候完全不会感觉到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