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edr数据的法律效应讨论
背景:最近某自媒体180开方程豹“测油耗”的事情非常热,网友们发现视频主角具有超速驾驶的嫌疑,已有100多人向警方报警,目前交警已立案,向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调取了edr远程数据,并已公布。本帖讨论下在司法事件中获取有效数据的方式,向大家简单介绍下edr数据能否实锤超速驾驶,也欢迎大家讨论!
问题:假设在没有一个测速摄像头实锤的基础上,警方能否通过edr远程数据给出超速驾驶的违法行为认定?
讨论:
经常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老司机开车可以轻易避开测速摄像头,同时区间测速也可以通过临时停车、服务区休息等方式避开。因此,目前可用的数据有:
1.相近测速摄像头的测速时间,通过时间和距离的方式计算区间测速;
2.edr数据。警方已经通过汽车制造商调取了edr远程数据。
那么可以分一下各数据的司法效应:
一是相近测速摄像头的距离和测速时间,距离认定是比较简单的,这里讨论下时间认定。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信时间戳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与北京联合信任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我国第三方可信时间戳服务机构(TSA),他们共同设立的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通过法定时间源和密码技术的结合,给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文件颁发一个《可信时间戳认证证书》,用于证明该电子数据文件的形成时间以及内容完整、未被更改。根据相关要求,两个测速摄像头必须联网且时间保持一致,同时通过NTP服务器与国家授时中心连接。目前楼主没有查到我国交通数字化系统的时间精度(一说0.1秒,一说1秒以内),如果精度不够的话,是无法作为警方认定超速的证据的,只能作为办案参考。
二是汽车edr数据,也就是这次讨论的关键。在这次事件中,edr数据包括汽车制造商提供的远程edr数据和涉案车辆上的本地edr数据。根据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自2022年1月1日开始,新生产的乘用车要求配备EDR(即 Event Data Recorde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自2023年起,要求新申请的车型能记录并读取A+B级数据元素共43项数据。那在司法鉴定要求和实践中,edr数据该如何使用?根据SF/T 007-2020《汽车电子数据检验技术规范》对检验流程的要求,只提到了线下提取,通过鉴定流程,给出是、否与不具备检验条件的结论。司法鉴定科学院的李岩等在《汽车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实践讨论》中还介绍了各项数据的传感设备来源、汽车取证专用工具、各类数据提取技术等信息,并介绍了一例汽车追尾事件鉴定实案。安徽天正司法鉴定中心的朱心天在《汽车的EDR数据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的实例分析中,还提到了汽车轮胎对数据有效性的影响。
因此,种种信息提示,edr数据只有在线下通过专用设备提取、edr设备不被破坏、车辆状态正常时,才能作为司法鉴定应用。
结论:目前交通监控系统实锤的概率较低,同时如果警方想通过edr数据认定超速驾驶的话,必须在受到破坏前控制涉案车辆才行。
欢迎大家讨论
会上树的mu猪
· 安徽警方为什么要求比亚迪配合调查姚十八,是因为即便一分钟不休息的情况下,他的均速就已经大概率超速了,所以比亚迪才会应警方要求给出数据。不然为什么不去调查那些速度正常的车子。
艾在心中
· 江西你猜服务区有不装监控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