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的留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我们该如何打破篮球体教结合壁垒?
王俊杰的成功留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我们该如何打破篮球体教壁垒的关键一环?
今年夏天王俊杰在U19世青赛的惊艳表现让很多人进一步认识了他,在大家对他未来发展充满期待的同时,也让大家对他的的成长经历充满好奇。王俊杰最早是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国语中学学习,后来为了在篮球方面有更多的造诣,选择了远赴澳洲的NBA学院进行学习。
澳洲的NBA学院是一个既可以为球员提供篮球训练、比赛的地方,还可以教授球员文化知识,并且学生可以获得被美国大学承认的高中学历,王俊杰在这里学习了三年就顺利拿到了NCAA一级大学的offer(同样经历还有偰李永炜),所以王俊杰的成功留洋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接下来我将重点分析一下中国式的“NBA学院”该如何学习王俊杰的成功经验,打破体教结合的壁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让孩子从小就走体育道路的家长越来越少,传统体校也开始大幅缩减,在这个大学本科学历都“烂大街”的时代,没有一个好的文凭很难在社会中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所以,很多家长不再把孩子送到体校和传统青训队,而是更愿意让他们上普通高中,然后通过篮球特长去参加大学特招,以此让孩子获得大学文凭,即便以后不走篮球职业道路,也能通过大学文凭在社会中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姚明上台以后加大了对体教结合的改革力度,如规范大学生球员参加CBA选秀,让CUBA球员加入到全明星星锐赛,举办青训U21和CUBA四强对抗赛等。这些改革措施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传统体育和校园体育的交流,让更多不被关注的CUBA球员有了更多曝光度,在目前中国缺少专业球探的情况下,这些比赛能为CUBA球员提供更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但是学生在上普通高中和直接进入青训队所得到的专业训练保障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全国只有极少数的高中篮球名校能保证学生的正常训练,如北京四中,清华附中等,但是即便是这些学校,在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质量上也没法和同期的传统青训队相比,所以这就造成同年龄段的CUBA球员比CBA青训球员在能力上要差一些。
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地步: 让孩子走校园体育吧,孩子的训练质量可能的不到保障,无法充分挖掘孩子的篮球潜力;让孩子走传统青训吧,孩子又拿不到文凭,万一孩子没吃篮球这碗饭,可能以后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
怎么能让孩子既能够像传统青训一样保障训练质量、挖掘潜力,又能够拿到文凭为以后留出后路呢?如何让体育和教育完美结合呢?
姚明上任以后大力倡导体教结合,但是想把中国篮球真正变成像美国一样,CBA的后备人才由CUBA提供,恐怕短期内很难实现?为什么?
或许下面这张图能让你对CUBA和篮协的关系有更清晰的了解:
CUBA的爷爷是教育部,篮协的爸爸是体育总局,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是平行级别的两个国家职能部门,互不干涉,所以篮协管不着CUBA,无法对CUBA进行改革让其完全对接CBA。
教育在国家和社会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相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校园体育或者说是校园篮球,在教育中又能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
不值一提的位置!
教育部门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去为你中国篮球的发展去考虑,那是你体育总局、篮协的事,所以校园体育、校园篮球的发展只能看教育部门自己的重视程度,篮协在目前阶段使不上劲,除非大体协划给体育总局,但是这现实吗?
现在让CUBA球员加入到全明星星锐赛,举办青训U21和CUBA四强对抗赛,确实是双赢的措施,但是还是要说句不好听,这是篮协在拉低自己的面子去向CUBA靠拢,万一哪天篮协动了CUBA或大体协的奶酪,CUBA分分钟不和你玩。
体教分离的壁垒不是简单的家长不想把孩子送到传统青训队,更多的是姚明都左右不了的部门职能的分工和中国教育大环境。
所以体教结合的改革道路注定艰难,虽然CUBA的热度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未来10年甚至是20年,依然会是传统青训、校园体育和留洋三条腿走路(如下图),谁也取缔不了谁。
既然有些问题是连姚明都无法解决的,那该怎样面对困难的壁垒?是一直徒劳的试图推倒这座壁垒?还是我们可以选择绕开它另辟蹊径呢?
目前传统青训队中的孩子大多数是在15岁之前进入青年队,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数是只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有些球员说他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一点不为过。15-18岁呢?这个年龄是高中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篮球基本功训练的关键阶段,普通高中重视学习成绩忽略基本功训练,传统青训队重视基础训练忽视球员学习。如何能做到两者兼顾呢?
个人认为中等职业篮球学校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性的学校,学生毕业属中职学历。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中职学历在全国范围内被认可,和普通高中学历基本属于同一水平。
中职学历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参加单招高考,鉴于CUBA球员大多数也是通过单招入校,所以中职学历篮球生和普通高中篮球特长生没有太大区别。
目前中国篮协合作的篮球学校一共有四座,分别是北部的阜新篮球学校,东部的秦皇岛篮球学校,西部的焦作篮球学校,和南部的东莞篮球学校,其中阜新和东莞这两所又是目前中国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篮球学校。
这两所学校配套成熟、理念先进,采用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半军事化管理。有国内顶尖的专业教练队伍,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篮球精英为己任,打造人才培养、输出、包装、推广、服务等一体化的篮球产业链。
但是这四座当中只有东莞篮球学校是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只需要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现代化中等职业篮球学校。据我了解,阜新篮球学校在本质上业余体校,是篮球市场的产物,不是政府部门主导建立的,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学历证明。但是像阜新篮球学校这样的培训机构依然是我们培养篮球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辽宁省政府和体育总局愿意,也可以把阜新篮球学校“招安”让它成为和东莞篮球学院一样的中职学校,从而形成“北阜新,南东莞”的局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焦作和秦皇岛。
说白了,这种中等职业篮球学校只需要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教育部只需要备案就行,而其直属的管理单位是篮协。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育部门对学校的干涉,不会像要求普通高中升学率一样要求这种职业篮球学校。
我们再以东莞篮球学校为例看看是怎么运作的:篮球训练课程由东莞篮球学校和NBA合作负责制定与实施。文化课程由东莞中学的资深名师结合本校特点亲自编制与中高考无缝衔接的教材,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化学、地理、语言表达以及篮球运动理论。每天上午安排篮球训练,下午为文化课程;每周组织三场实战比赛;周末住校管理。学校每年会综合评定球员篮球训练、文化课、日常生活的成绩及表现以给予球员获得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的资格。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既重视学生篮球基础的训练,又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学校能在学生毕业时提供国家认可的中职学历,学生用这种学历可以在未来选择三种不同的道路。
下面这图可以让你更直观的理解:
一、学生如果天赋很好,被职业球队看中,想尽快进入CBA,可以选择进入CBA的传统青训队。
二、如果学生及家长想上大学获得更高的学历,可以去参加某些大学的篮球单招,从而进入CUBA,未来参加选秀的方式进入职业赛场。
三、如果学生家庭条件不错,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先去美国打三年左右的高中联赛,表现优异后获得NCAA学校的offer,在NCAA获得锻炼,回国后通过选秀参加CBA,甚至可以直接在美国冲击梦想的NBA。
这三种形式对小球员来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未来计划进行不同的选择。
当然,对于目前的青训,已经有一些俱乐部和当地高中进行“体教融合”,学校为个别学生保留学籍,俱乐部则定期去学校做训练指导,比如广东宏远俱乐部、山东告诉俱乐部,但这些合作形式还只是敷于表面,并不能真的给青训带来质的改变。
如果中国篮协把阜新、秦皇岛、焦作、东莞四座学校全部“招安”,按照“NBA学院”的模式去打造,同时姚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去和美国NCAA联盟谈合作,每年定期组织NCAA教练来华考察球员,同时加大国内学校和美国高中的比赛交流,让国内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接触世界顶级的篮球资源,那我们就可以每年批量化地产出“王俊杰”式的球员。
等到那一天,我们中国篮球金字塔的发展也就会如我做的这张图一样有序和完善。
复兴紫电青霜
· 北京你不回CBA是了,反正能在欧洲篮球强国一级联赛捞到几分钟上场时间就能进人才库。
海军的蓝楼主
· 山东去CBA坐冷板凳?谁在CBA坐冷板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