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为什么被称为魔法晋书,到底多不靠谱?

avatar
关注

 为什么会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备备近期看到了很多观点,很有意思。

各种季吹都宣称,晋书是魔法书

近来这观点大行其道,其论点无非是:

1、晋书写了很多怪力乱神事件,所以晋书不可信,是魔法晋书

2、晋书写诸葛亮输了四伐,是污蔑,维护司马家族的统治,所以晋书不可信,是魔法晋书

3、晋书里面很多都是孤证,其内自相矛盾之处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晋书不可信,是魔法晋书

这个梗最早应该是来自于b站up主“稚嫩的魔法师”起源是在2020年上半年,魔法师的读书视频《诸葛亮的北伐(下)》中提到过一些晋书中关于宣帝拒亮事中比较失实的记载,弹幕和评论直乎魔幻,结合着日本轻小说/漫画《魔法禁书目录》,造出了“魔法晋书目录”这样的弹幕梗。

起源是出自部分季吹坚持不信正史写的,季亮四伐的失败,被司马懿追着打,直接俘斩万计

《晋书宣帝纪》: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坚持相信习凿齿写的《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

哪怕裴松之一再的质疑习凿齿,这部分季吹也坚持无视。

裴松之:「臣松之以为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言法体不似于昔,疑悉凿齿所自造者也。」臣松之案:汉晋春秋亦载此语,不云董恢所教,辞亦小异,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本传云“恢年少官微”,若已为丞相府属,出作巴郡,则官不微矣。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的也

今天就来说说,晋书可信不可信?晋书和三国志到底哪本史书好?晋书有没有为司马懿掩盖?

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怎么样的史书算是好的史书?

1、对大事件、官员等有记载详细比记载简略好

2、有数据的史书比没数据的好

3、对于当时风俗、环境、制度有记载的史书更好

4、合著史书比单人著史书更客观

5、没有明显倾向的史书更好

以上备备我提出了5个维度,我们来看“魔法”《晋书》。

晋书的人口、地理等记载

《晋书》卷十五志第五曰:“青州。案《禹贡》为海岱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舜以青州越海,又分为营州,则辽东本为青州矣。《晋书》第41章:汉武帝置十三州,因旧名,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六,县三十七,户五万三千。《晋书》卷十五:景帝以为北海郡。统县五,户一万四千。《晋书》志第四 :阳平郡魏置。统县七,户五万一千。 元城汉元后生邑。馆陶清泉发干东武阳阳平乐平 魏郡汉置。统县八,户四万七百。

晋书官员情况记载

《晋书》志 第十四章:《书》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所以奖导民萌,裁成庶政。《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执法在南宫之右,上相处端门之外,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黄帝置三公之秩,以亲黎元,少昊配九扈之名,以为农正,命重黎于天地,诏融冥于水火,则可得而言焉。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大夫知人事,列士去其私。”而成汤居亳,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为之,凡厥枢会,仰承君命。总及周武下车,成康垂则,六卿分职,二公弘化,咸树司存,各题标准,苟非其道,人弗虚荣。贻厥孙谋,其固本也如此。及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四征兴于汉代,四安起于魏初,四镇通于柔远,四平止于丧乱,其渡辽、凌江,轻车、强弩,式扬遐外,用表攻伐,兴而复毁,厥号弥繁。及当涂得志,克平诸夏,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建安十三年,罢汉台司,更置丞相,而以曹公居之,用兼端揆。孙吴、刘蜀,多依汉制,虽复临时命氏,而无忝旧章。世祖武皇帝即位之初,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世所谓八公同辰,攀云附翼者也。若乃成乎栋宇,非一枝之势;处乎经纶,称万夫之敌。或牵羊以叶于梦,或垂钓以申其道,或空桑以献其术,或操版以启其心。卧龙飞鸿,方金拟璧,秦奚、郑产,楚材晋用,斯亦曩时之良具,其又昭彰者焉。宣王既诛曹爽,政由己出,网罗英俊,以备天官。及兰卿受羁,贵公显戮,虽复策名魏氏,而乃心皇晋。及文王纂业,初启晋台,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是以武帝龙飞,乘兹奋翼,犹武王以周之十乱而理殷民者也。是以泰始尽于太康,乔柯茂叶,来居斯位;自太兴讫于建元,南金北铣,用处兹秩。虽未拟乎夔拊龙言,天工人代,亦庶几乎任官惟贤,莅事惟能者也。  丞相、相国,并秦官也。晋受魏禅,并不置,自惠帝之后,省置无恆。为之者,赵王伦、梁王肜、成都王颖、南阳王保、王敦、王导之徒,皆非复寻常人臣之职。

晋人穿什么服饰?

《晋书 · 志 · 第十五章》:史臣曰:昔者乘云效驾,卷领垂衣,则黄帝皁衣纁裳,放勋彤车白马,叶三微之序,舍寅丑之建,玄戈玉刃,作会相晖。若乃参旗分景,帝车含曜,又所以营卫南宫,增华北极。《月令》季夏之月,“命妇官染彩”,赪丹班次,各有品章矣。高旗有日月之象,式视有威仪之选,衣兼鞙珮,衡载鸣和,是以闲邪屏弃,不可入也。若乃正名百物,补缉四维,疏怀山之水,静倾天之害,功尤彰者饰弥焕,德愈盛者服弥尊,莫不质良,用成其美。《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礼记》曰:“鸾车,有虞氏之路也。钩车,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而韨火山龙,以通其意。前史以为,圣人见鸟兽容貌,草木英华,始创衣冠,而玄黄殊采;见秋蓬孤转,杓觿旁建,乃作舆轮,而方圆异则。遇物成象,触类兴端。周因于殷,其来已旧。成王之会,坛垂阴羽,五方之盛,有八十物者焉。宗马鸟旌,奚往不格,殷公、曹叔,此焉低首。《周礼》,巾车氏建大赤以朝,大白以戎。雅制弘多,式遵遗范,宾入异宪,师行殊则,是以有严有翼,用光其武,钩膺鞗革,乃暢其文。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之常制,各有等差。逮礼业雕讹,人情驰爽,诸侯征伐,宪度沦亡,一紫乱于齐饰,长缨混于邹玩。孔子曰:“君子其学也博,其服也乡。”若乃豪杰不经,庶人干典,彯鹬冠于郑伯之门,蹑珠履于春申之第。及秦皇并国,揽其余轨,丰貂东至,獬豸南来,又有玄旗皁旒之制,旄头罕车之饰,写九王之廷于咸阳北坂,车舆之彩,各树其文,所谓秦人大备,而陈战国之后车者也。及凝脂布网,经书咸烬,削灭三代,以金根为帝轸,除弃六冕,以袀玄为祭服。高祖入关,既因秦制。世宗挺英雄之略,总文景之资,扬霓拂翳,皮轩记鼓,横汾河而祠后土,登甘泉而祭昊天,奉常献仪,谓之大驾,车千乘而骑万匹。至于成帝,以幸姬赵飞燕置属车间豹尾中,又杨雄所谓彏天狼之威弧,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于后王氏擅朝,武车常轫,赤眉之乱,文物无遗。建武十三年,吴汉平蜀,始送葆车舆辇,充庭之饰,渐以周备。明帝采《周官》、《礼记》,更服衮章,天子冠通天而佩玉玺。魏明以黼黻之美,有疑于僭,于是随章傧略,而捐者半焉。高堂隆奏曰:“改正朔、殊徽号者,帝王所以神明其政,变民耳目也。”帝从其议,改青龙五年为景初元年,服色尚黄,从地正也。世祖武皇帝接天人之贶,开典午之基,受终之礼,皆如唐虞故事。晋氏金行,而服色尚赤,岂有司失其传欤!

包括刑法、礼乐、天文、五行、律例等等,晋书把能收集到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

请问三国志有吗?

三国志全都没有

汉晋春秋有吗?

汉晋春秋全都没有

三国志、汉晋春秋连蜀国的人口记载都没有,是不敢记吗?怕人口消减太多被人看出来了?

王隐的《蜀记》:“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曹操、曹丕、曹植这么多的诗词歌赋,那首被陈寿记录了?习凿齿记录了哪些?

陈寿记了什么?

陈寿记了出师表。他就记载了出师表,就记了季汉辅臣赞,你说陈寿屁股立场是什么,还不明显吗?

大历史发明家习凿齿更不用说,屁股都是歪的。

季备托孤季亮“君可自取”,陈寿马上评价: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拜托,这是孙策先说的,季备只是抄袭而已,孙策托孤张昭,陈寿一言不发,硬是不记。

《三国志·张昭传》注引《吴历》:“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如果没有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陈寿写的三国志内容含量极低,拿什么和晋书比?陈寿如果在九泉之下见到裴松之,真应该好好谢谢裴松之扩充的内容,就这还远远比不上晋书的内容丰富程度。

再来说说晋书记载了这么多的怪力乱神,三国志是不是更加客观?

客观个头啊!

《三国志》·先主传: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黄龙出现在武阳的赤水,九天后才离去?

前后上书八百余人没有一个质疑的?

按照季吹的逻辑,这是什么三国志啊,这是三国魔法书啊!

季备为了这个事居然还准备了专门的《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建安24年(公元219),汉时武阳兼新津彭山之地,东县(华县)东南接壤,仁寿也象牙,黄龙所属之地,昔属武阳,今属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黄龙溪”。

三国志就这一个魔幻事件?

还有,多着呢。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专门讲魔法事件,有季吹说过吗?什么管辂、华佗全都是陈寿记载的。

照这个标准,古代史书全都是魔法书,几乎全都记载了魔法事件。

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宋史本纪: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 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

怎么,刘邦他妈是和龙上床了?这种怪力乱神在史书记载中是非常正常的,史官是记录者,仅此而已。

三国志本身自己的记载就非常少,更应该用晋书等史书去补充细节,而且三国志本身的记载也未必全是对的。

《三国志》·向朗传: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三国志》马良马谡传: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谁来告诉我,马谡到底死没死?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以用三国志、汉晋春秋去踩晋书,踩得了吗?

最后说一下晋书是不是为司马家说话,专门黑诸葛亮的?

当然不是,说出这种话都是没看过史料,史盲行为。

今天各路网友对司马家的鄙视,就是在晋书定性的。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晋书直接嘲讽死诸葛走生仲达,还有必要在四伐的时候,为司马懿说好话吗?正因为晋书本身的反司马立场,晋书记载的“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才更加可信啊!

晋书除了黑司马懿,还黑司马昭,司马昭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老爹,这火力大不大?

晋书帝纪:寻进号都督,统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二军败绩,坐失侯。

晋书第一章就迫不及待的批判司马家了,这晋书是为司马懿说话?

晋书帝纪: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三国志,陈寿立场是吹蜀,习凿齿是历史发明家,汉晋春秋立场是吹蜀。

晋书选择了两不相帮,如实记载季亮四伐失败,结果被骂成魔法晋书。

季吹不读书,

肥胆比天大。

骂晋魔法书,

愚蠢又无知。

观点和史料,出自B站中二酱聊三国,是不是比哪些季吹聊三国可信度高多了?

历史区三国三国群雄
发布于上海阅读 4773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436381450

· 北京

晋书文采好,可读性很强,赞语写的很好,再一个立场非常客观,有什么就抄什么,依据的都是流传下来的原始史料,因为成书年代太靠后没有改史的必要。相对应的问题就是成书仓促,编纂者能力和精力有限,对史料不加甄别,前后矛盾,叙事杂乱,应该说优点缺点都有,作为断代史还是很有价值的。至于魔法只能说时代风气如此,所以保留下了许多灵异故事。

亮了(127)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adelone

· 陕西

晋书魔幻的东西确实有点多但不代表他不魔幻的地方不可信你要说魔幻三国志有些地方也挺魔幻的

GIF
亮了(123)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