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为啥会有人觉得冬天南方比北方冷
首先明确一下南方和北方的定义。
这里说的南方,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岭南的冬天就完全不冷了),以魔都为例,冬季最低气温一般是-5度左右,极端最低可以到 -10度,更北一些的徽京,气温会再低个3~5度,更南一些的杭州,气温会高个2~3度。
而北方,以帝都为代表和山河四省和东北,温度又差异很大,有些人提到的比南方暖和的北方,应该是指山河四省,而不是东北。以帝都为例,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15度左右,极端最低可以到-20度。如果是东北,那温度又降了一大截,长江流域无论如何是没办法比的。
那么对于以魔都为代表的南方和以帝都为代表的北方(不考虑东三省或蒙疆甘宁),气温毫无疑问是北方冷得多。
但是对于不是长期在两地居住,只是出差/旅游临时感受的人员来说,北方冬天的室内感受(开启供暖后)要明显好于南方(如果没有中央空调或安装地暖),北方冬天的室外感受在某些场景下(晴朗无风)可能会相当甚至好于南方。
先说室外:空气是良好的隔热体,同样的气温下,从室内来到室外,体感的寒冷程度:大风天 >> 潮湿阴天 >> 晴朗无风。反推一下,下面三种体感温度可能差不多:北京大风0度 vs 上海阴天-5度 vs 北京晴天无风-10度。(还要注意几点:南方的潮湿是持续的,而北方的大风则不一定;冬天南方的阴雨天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再说室内:北方城市有集中供暖,一般是气温降到5度左右开启,持续时间4~5个月,开启后室内温度可以到20度左右。南方城市没有集中供暖,居民可以通过开启空调/自费安装地暖来解决,如果不采取以上办法,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5~10度,也就是室内最冷可以到0~5度。也就是:开启集中供暖的北方 = 有中央空调/地暖的南方 > 开启普通家用空调的南方 >> 没有开启空调的南方 >> 不开启集中供暖的北方
对于大部分城市生活的白领来说,主要是家庭--单位两点一线,在室外主要是上下班通勤、中午外出就餐、周末休闲。不管是南北方,工作单位一般都是有供暖的,差别就在家里和室外。对于宅男宅女来说,周末很少出去休闲娱乐,路上通勤时间较为有限(注:地铁、公交一般也有空调),所以家庭室内温差对感受的影响较大。对于需要室外工作,或者喜欢外出休闲娱乐的人,那室外的体感温差对感受影响的占比也不小。
再说一下为什么南方人觉得这么冷还不开启家用普通空调/安装地暖:
1、以往,南方住宅的墙体/门窗的隔热性/密封性比较差(现在新的住宅有明显改善,但和北方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2、家用普通空调的设计,是着重于制冷,而不是制暖,所以冬天取暖能耗高,效果差;
3、安装地暖成本高,而且需要占据额外的空间安放燃气锅炉;
4、有可能需要帮楼上楼下(没有地暖/开启暖气)的邻居输送温暖,需要额外耗能;
5、综合以上几点,南方冬天自己解决供暖的成本较高。以开空调为例,开启2~3个房间,室温提高到15度左右,一个月电费就需要两三千,冬季较为寒冷的时间约3个月,也就是花费接近1万。
所以如果家里有老年人的话,往往习惯了节俭,觉得以往几十年较为廉价的解决方案(棉袄、棉鞋、棉被、暖水袋、电热毯)虽然不舒适,但依然可以熬过冬天(北方就不行了,不开启集中供暖的话,如果不能蹭楼上楼下的供暖,真的有可能会冻死人)。
如果是纯年轻人组成的小家庭,比较看得开,会愿意以金钱为代价(开启空调/安装地暖)来提升舒适性。但考虑到地暖的门槛比较高(新房子装修才有可能安装,老房子一般就是直接家用空调),所以能享受到这种舒适的人数占比不会很高,大部分年轻小家庭还是开启家用空调把气温提升到15度左右+绒衣线裤鸭绒被来过冬。
煙花三月z
· 江苏有什么可讨论的,北方农村很多都是自己烧煤供暖,不管花多少钱都得保证屋里温度上去,不上去就真的冻死人,以前农村烧煤一氧化碳中毒走了多少家庭,南方不想搞还不是没到受不了的地步,真冷的受不了能冻死人的地步,不管花多少钱也会把室内温度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