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经典的营销案例:如何利用信息差转劣势为优势?

avatar
关注

公元前715年春,一条消息突然登上热搜榜:郑国公子忽未完成婚礼仪式先入洞房,这种视礼法于不顾的行为,就是欺骗祖先,要坚决抵制。

这条消息之所以能冲上热搜榜榜首,是因为它同时兼具吃瓜的娱乐属性和时政的热点属性。

关注娱乐新闻的吃瓜群众纷纷议论,公子忽不是挺正派吗,是不是因为那个妫氏长得太漂亮,两人一见钟情,急不可耐?

也有人说这是不是一场阴谋,公子忽不是这样的人,肯定是被人算计了。

关注时政新闻的人从这条消息中嗅到了一丝气息,陈国和郑国这是真的和好了吗?

而不经常关注新闻的人则是一头雾水,郑国?陈国?郑寤生和陈鲍不是从来尿不到一个壶里吗?他们什么时候和好的?

对啊,陈郑两国什么时候和好的?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未经请示跟鲁国做了一笔交易。

周桓王气麻了,但奇怪的是,整整一年,他却很平静,没对郑国采取任何动作。

没有动作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天子想握手言和不打算追究。

而是,这年,周桓王,作为天子,他很穷,穷到饭都快吃不起了。

堂堂天子穷到饭都快吃不起了?开什么春秋玩笑!

可不是饭都吃不起了吗,郑庄公干的好事呗。

本来王室收入就少,卿士郑庄公不仅不管事,还派人抢了王室粮食,这不更穷了吗。

冬天的时候,实在是没米下锅了,周桓王无奈,只得向鲁国求救。

天子求救,鲁隐公则无旁贷,但鲁国也不是大户,倾尽家产救了你,他也得闹饥荒。

于是他想了一招,天子是天下人的天子,救济粮这事不能只鲁国承担,大家都来认领点,有钱出钱,没钱出粮,多多少少表示一下。

在鲁国带头下,各诸侯纷纷慷慨解囊,其中最积极的,就是当初欺负王室最狠的郑庄公。

为啥他这么积极?

他想趁此次王室有难,雪中送炭,缓解和天子的紧张关系。

哪知道周桓王也是个硬骨头,郑国的救济粮,他,并不想要。


当郑庄公带着粮食,打着去救灾的口号到洛邑时,周桓王就着当年抢粮的事阴阳怪气,拒绝签收郑粮。

不只如此,收到救济粮的他还反过来送给郑庄公十车粮食,美其名曰:担心郑国收成不好又去祸祸其他人。

一套连招给姬寤生都打懵了,他是来赈灾的,结果却被赈灾对象反赈,导演,剧本拿反了吧。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这事,知道内幕的人当然清楚这是王室不想和郑国冰释前嫌,而不知道内幕的人,这十车粮食就是来自王室的赏赐,这是和好了啊。

于是,郑庄公巧妙地利用这个信息差搞起了舆论宣传。

他坦然带着那十车粮食美滋滋离开,一路上大肆宣扬,我,郑寤生,已经跟天子和好如初了,大家瞧瞧,此次去面见天子,天子听说宋国侵占了郑国的长葛城,特地送了我十车军粮让我去讨伐他呢。

消息一经传出,各方势力震惊不已,最震惊的莫过于陈国和宋国。

陈国不用多说,他讨厌郑庄公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方不尊重天子,没想到现在他俩居然和好了?

宋国震惊中带着恐惧,郑国本来就强,现在还得到了天子的支持,这不完蛋了吗?

宋殇公马上派人到郑国,主动要求讲和。

宋郑矛盾主要在公子冯,这事不解决,矛盾始终在,但面对宋国的求和请求,郑庄公没拒绝,好汤需要文火慢熬。

而后,陈国也派人过来求和了。


公元前716年12月,陈国公子佗到郑国结盟,双方歃血为盟。

公子佗这几年都在努力推动陈郑和好,现在得偿所愿,按说应该很重视此次结盟才对。

然而,在盟誓环节,他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完全不在状态。

后来鲁国人听说了这事,还专门做了评价:“公子佗因为盟誓的时候不专心,以后必定要遭祸事。”

(这里插一句,排除马后炮的因素,鲁国看人真毒,说得真准)

盟誓不专心,是无礼于上天的表现,错在陈国,为补救此次过错,陈国又跑到郑国,表示为加强友谊,他们想把陈国的妫氏嫁给公子忽,两国联姻。

这当然是好事,双方一拍即合。

只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此次联姻,公子忽和妫氏一见钟情。

公子忽是个急性子,还没等婚礼仪式进行到最重要的部分——祭告祖庙,他就拉着妫氏入了洞房。

这把当时送亲的陈针子气得半死,没等婚礼结束,他丢下一句话:“他们欺骗祖先,不能叫做夫妇,如此无礼的行为,以后怎么教育下一代?”

然后气鼓鼓地走了。


宋陈两国主动求和,无一例外都和郑庄公放出的假消息有关,作为消息的另一当事人周桓王,他在干嘛?

他又在生气!

郑庄公打着与自己和好的口号先与宋国冰释前嫌,再和陈国联姻,他气到差点吐血。

人不能这么无耻啊!

气急败坏的他又把虢公忌父叫来了,说什么也要对方担任卿士。

虢公忌父都快哭了,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这都第三回了。

但此次天子的态度无比强硬,不许拒绝!

两人一番拉扯,最终决定,虢公忌父担任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

然后周桓王也把这个消息公告出去,意思就说,大家别听郑寤郑在那瞎扯,我不可能跟他和好。

接连几番消息炸得人们晕头转向。

没和好你送他粮食?

和好了你又分他权?

你俩究竟什么情况?

然而这回郑庄公没有生气,他自知此时最重要的不是报复而是顺坡下驴。

于是,他主邀请齐僖公去洛邑朝见,也算是正面回应了虢公忌父担任右卿士一事。

虽然周天子分了我的权,但这只是天子是看我事情太多,体谅我,给我找了个帮手,我还是卿士,瞧,我现在这不是在工作吗?


面对郑国的主动示好,按理说周桓王也应该就坡下驴,但他毕竟还年轻,并且前些年他先是协助晋国的曲沃庄伯打败了晋君晋鄂侯,又派虢公忌父出兵打败了背叛他的曲沃庄伯,拥立了晋鄂侯的儿子为晋君。

两次行动都大获成功,他认为自己又行了。

周王室这些年一直衰败,毫无威信可言,他就是要和实力最强的郑庄公掰掰手腕,只要把他治服了,王室的威严又回来了。

不过郑庄公不care。

在齐僖公的协调下,此时他正积极与宋卫国两国接洽,商谈盟会事宜。

公元前715年秋,郑国和卫国、宋国在瓦屋结盟,史称瓦屋之盟。

瓦屋之盟为当年的东门之役划上了句号,但这事其实还包含着另外一层含义:摒弃前怨,才能算新账。

毕竟郑宋两国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结——公子冯。

历史区历史杂谈历史风流人物系列
发布于重庆阅读 437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专业带小号CP3

· 河南

不错,有书么

亮了(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半壶苦茶楼主

· 重庆
专业带小号CP3不错,有书么收起

没有,这是我随便写的[捂脸]

亮了(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