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中国科技在明朝时落后于西方,那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大明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吗?
杨振宁认为中国科技在明朝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四大发明”其中三个主要成就都在宋朝,可见大宋的科技真是中国的骄傲啊。
问题来了,我国科技为什么在明朝落后于西方?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锅,该谁背?
是破坏中原经济、文化的金国、元朝?还是明朝的保守封闭导致的?又或者是闭关锁国的清朝?抑或是腐朽的儒家思想、虚无的道家思想?还是秦始皇残暴的专制制度?
1999年左右,杨振宁到科大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说:
“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有机会同大家讨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回顾与前瞻,我很高兴。今天我要谈的是,近代科学如何发源于西方,随后又怎样进入中国的经过。了解这个过程以后,我们就能够对今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多一些认识。
科学史工作者经过大量研究以后得出结论: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的技术是优于欧洲的。
大家知道,中国古时候有所谓四大发明,就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十六世纪,英国有位大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 对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当时并不知道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却知道这些发明对于人类的历史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上讲,没有一个王朝,没有一种宗教,没有一个伟人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有这三种发明那么大。为什么呢?他说,印刷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学;火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军事战术;指南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航海术。历史学家都同意,在公元1400年以前,亚洲与欧洲间的科技交流是很困难的,有时候是通过海路,有时候是通过陆路,即所谓丝绸之路。可是这许多交流的方向都是从亚洲传向欧洲。在那以后的两百年,到明朝的时候,中国却大大地落后了。到了1600年前后,明朝的皇帝却反过来要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炮的技术引进到北京来。这意味着,在那两百年间, 西方的技术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中国。就在这两百年里,欧洲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如达 · 芬奇、哥白尼、马丁 · 路德、加尔文、纳皮尔(发明对数的)、弗兰西斯 · 培根、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创立实验生理学)和笛卡儿等等。这许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开辟出了一片肥沃的土地,使得以后的近代科学可以在欧洲萌芽。相反地,我们可以问,在中国的明朝,1400年到1600年之间出过什么大思想家?大家公认的是王阳明。王阳明的某些哲学思想是可以讨论的,也是很有意思的。可是,我个人认为,王阳明的思想不管对其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思想的发展都没有很大的影响。跟刚才我所提到的那些欧洲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比较起来,王阳明思想是微不足道的。王阳明的有些学说可以被认为是反科学的,不过即使是那些反科学的东西也没有在中国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在这两百年间,中国停滞不前,而欧洲则向前飞跃。这个飞跃的结果就产生了一种社会空气、 一种新的社会体制和一些新的学术动向,使近代科学在十七世纪首先从欧洲开始发展了起来。
总结一下刚才我所讲的几个时代,可以这样说,在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是领先的;1400至1600年则举步不前;1600至1900年是极端抗拒新科技的引入;1900至1950年是以两三代人的速度就引进了西方的科学;1950至2000年,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的科学国家之列。”
世纪之王加隆兽
· 重庆老子没说过,你不要造谣。
虎扑JR0881385198
· 广东不想喷你,就实事求是的说,朱元璋的理想国度在他死的那一年,也就是1398年就政息人亡了,朱允炆推翻了朱元璋一大堆制度,朱棣更是毁掉了朱元璋建立的南京政权。所以,从1398年开始,明朝就已经没有走在朱元璋设计的道路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明朝官员反驳皇帝表示祖宗之法不可变,但里面的祖宗之法大部分都是明朝弘治皇帝留下来的,跟朱元璋朱棣乃至于朱见深都没有半毛钱关系。要按朱元璋定下来的祖宗之法执行,明朝万历年间起码八成以上的官员地主都该死。再说一点,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造船资料,也是在弘治年间被毁掉的。因为强大的明朝海军,不利于海边大族搞走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