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MOTION|超强的步态适配,极致轻量化选手.

avatar
关注

在国产崛起的这几年里,中端鞋市场一直是各品牌大力厮杀的主战场,尤其是在3.4百这个价格区间,一个比一个能卷。

而从去年下半年的开启,在34百元档市场逐渐饱和,销量取向稳定后,各品牌方开始瞄准299这个市场。这双一波流,则是在这个首发价里我目前为止体验过最好的一双鞋

身边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真的很喜欢氢2那一双鞋(更换鞋垫后),那双鞋也是唯一的一双,在我的学生时代结束以后被我穿到鞋底磨平的鞋。而这双一波流,就目前使用体验来看,一定会是下一双会被我穿到鞋底磨平的球鞋。

所以,是什么样的特质,能让一波流成为我的新欢呢?

答案就是它超轻的重量、优秀的鞋脚一体性、步态匹配。

重量方面

不仅是361度目前篮球鞋阵营里最轻的一员,也是目前我穿过同尺码里国产最轻的一双篮球鞋。

41码单只仅重310g,算是极致轻量化的一档了。

要打造优秀的鞋脚一体性,离不开鞋楦的广泛适配性和有效的包裹系统

一波流的鞋楦我觉得和自家的超新星1.0pro有点类似,都是没有拇外翻倾向,宽脚和瘦脚都能够适配。尺码选择上,正常脚,宽脚正码选择即可,可以通过篮球袜的选择进行适配,极瘦脚还是买小一码。

一波流的鞋面主体是TPU梭织材质,配合内里填充称得上是透气贴合,鞋面上层辅以大面积的热压来保证脚趾被踩后的防护,但整体材料结合下来的触感仍然是偏软的。

如果是云测评,此时一定会下定义“此鞋的鞋面强度不行,防侧翻有隐患”

但事实上这双鞋采用的是结构化的设计。

外侧上翻的大面积长条状TPU承担了大部分鞋面该承担的压力,所以不存在防侧翻风险。

一波流的鞋带系统由5组传统鞋带孔和一组动态绑缚组成,虽然简单但足够实用。拉紧鞋带可以获得一个比较紧致的包裹体验,且鞋带之间不易松动,包裹延续性强。

但原厂默认鞋带穿法默认是由外向内,这样虽然更美观,但是会导致调整起来有点费劲,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花个2分钟,将系带方式改为由内向外穿。这样调节起来更方便,包裹体验也会更好,尤其是对于和我一样的瘦脚朋友们。

达到优秀的步态匹配离不开设计师对中底的调教,后跟的设计.

虽然首发价是299,但中底采用全掌超临界CQT,算是这个价位的搅局者了。并且在保证前掌的贴地感的同时,它的前后落差控制在7mm

图源自设计师Devin

就脚感而言,它不是走弹射感,助力运动表现的路线,而是走地板流后卫路线,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它都能给我提供一个比较明显的软弹感受,但没有卸力感

缓震极限我觉得不如同品牌采用相同缓震材料的Quick pro、AG4,但对于我这种轻体重的消费者来说绰绰有余!

跳脱于传统公式化设计,一波流的后跟没有任何TPU包边,相反中底材料直接暴露在外

相信肯定会有人担心后跟的稳定性,但事实上在动态上没有出现过一次后跟的不稳定感,反倒是后更落地到行进制动的这一下相当丝滑,滚动感十足!

抗扭转与足弓支撑

中足是一块X型状的抗扭片,它的材质是PEBA尼龙,算是一个小惊喜了。

并且前掌内侧有做明显的弯折点引导处理,因此它的自然弯折点是很自然的。不存在板脚,也不存在抗扭不足的情况。

足弓支撑方面,起初我是很担心的,因为考虑到中底硬度较软,一波流在外侧区域有做大面积的TPU包边,但是内侧却没有相匹配的TPU上翻。从理论上来说这会导致“内扣”,但设计师巧妙的将鞋中段放宽来抵消TPU的挤压感。

因此实际体验上,作为低足弓,无论半场打野或是全场,整场下来没有出现过足弓的不适。

外底与耐磨

前掌外侧与后掌内侧是横纹,与之相反的区域则是BIG3 FUTURE同款点阵状纹路,配合仿生凹槽挖槽,有更大的触地面积,整体的抓地表现还是很稳妥的。

耐磨方面,这是我在贴皮地实战20个小时后纹路情况,有磨损,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耐磨的。

总结

作为一双凑单后更低,直接买只要299的全掌超临界外场鞋,我觉得它的性价比还是蛮高的。考虑到它优秀的步态适配和鞋脚一体性,以及361度超强的调色能力,等它出新配色,我618是必会回购的。

发布于湖南阅读 1895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J1n7楼主

· 湖南

好运传递,评论区里抽一双运动拖鞋吧,尺码不限,点赞关注中奖率更高哦~

亮了(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