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贾秀全:中国足球需要几代人积累和总结,而不是总推倒重来

avatar
关注

虎扑01月15日讯 《足球》报记者贾岩峰对即将于下个月受邀前往卡塔尔多哈观看亚洲杯决赛的前国脚贾秀全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贾秀全也谈到了自己对于当下中国足球情况的看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队是可以俯视日本队的,如今我们仰望不及。为什么?

不,不能那样说,我也不敢说我们那个年代就是俯视日本足球,只能说,那个年代,我们的足球体系还在,日本的职业足球还没有飞速发展,我们在国家队层面有一定优势。很多人都说,我们跟日本联赛起步时间差不多,似乎是在同一时代起步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是误读。

日本足球的根基和底蕴比我们深厚,他们的校园足球至今已经有102届了,百年历史了,然后在开始职业联赛之前,他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做准备,为职业联赛搭建人才输送体系,培育市场,与棒球竞争,请大牌教练和球员去预热,送球员出国学习,他们的职业联赛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起步的,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一样,所以这就使得我们在起步后发展速度截然不同。其实我很期待这次亚洲杯决赛的两个队伍是日本和韩国,我想看看多年后他们是怎样在亚洲顶级赛场对决的。

在你们那个年代打亚洲杯,备战和参赛流程,跟现在一样吗?

我理解你说的备战,是说辟出一段专门的时间对某个重要比赛进行准备对吗?我们那个年代,国家队队员与其说是一种身份,不如说是一份工作,或者说是工作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或者岗位,只要进了国家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国家队,到了大赛的时候就去比赛,比赛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为国争光,争取最好的成绩。因此对我们而言,能够参加国际大赛是很荣耀很期待的事情,因为只有在国际大赛上才能遇到更强的对手,同时也能够为中国足球争夺荣誉建功立业。

那么与你们那个时代相对比,不少球迷都认为国家队一代不如一代。不只是实力水平的问题,精神面貌也大不如前,国脚们都没有了为国拼搏的斗志。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名经历过专业化时代的老国脚,我想以一种更加深入和客观的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有几方面因素。

首先是历史背景和制度环境不同。我是专业化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国脚,进国家队是毕生追求、最高荣誉的象征,只有进国家队才意味着在这个行业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意味着人生相应的待遇和地位有本质的不同。那时的我们,不用在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奔波和纠结,进了国家队就意味着有更好的训练环境和高水平的比赛条件;但现在是职业化体系,球员们是在俱乐部制度下成长起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地方队的训练生活条件都在大幅度提升,国家队以前拥有的训练条件优势不复存在,甚至有时候一些低级别的国家队训练比赛条件还不如一些地方队。

与此同时,随着各个职业队的外籍教练加入,他们所提供的训练和康复保障手段,管理水平,也都不输于国家队,一些豪门俱乐部可能拥有的软硬件设施更完善。在我们那个年代国家队能够提供给国脚的附加值远远大于当下国脚们所经受的。加上与对手之间实力差距的不断加大,比起我们当年,现在的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优势缩小压力增大。

其次,竞争机制不同,国脚的成长背景不同就会影响他们的国际大赛表现和价值观。要知道,从我在国家队的时代,到职业联赛开始前的那些年的国家队,几乎大部分人都是在类似接近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全国的比赛太多太丰富了,仅我们八一系统内就有多个不同军区的足球联赛,然后还有总决赛;而在国家层面,有区市省队,有部队体育,仅八一体工大队系统内就有丰富的足球比赛,能够脱颖而出那也是相当不易了。然后还有地区联赛,有行业联赛,比如说铁路、邮电、教育体系等行业的足球比赛,还有中小学校园比赛,少体校、夜体校、区体校、市体校、省体校等等,同时足球还分南北流派。在职业化以前,足球可谓是遍地开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赛多,参与人数多,可供选材的面就广,加上有一条龙的人才输送体系和选拔机制,仅仅就八一队体系内,淘汰率就极高,一点点放松可能就会被其他人代替了,竞争很残酷。

而在国家队,像李华筠,古广明这些优秀球员同样要面临很严峻的竞争形势,一个位置有着多个水平接近的出色球员竞争,一点点松懈可能就会长期失去主力位置,所有的进步都源自不断地竞争。但已经很多年了,国家队的竞争不再激烈了,到后来,能踢的就那么些人了,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在联赛里这样,在国家队还这样。有时候动力来源于压力,没有适度的压力,就很难有持续前进的动力。在联赛不用承担太大的压力就能坐稳主力位置,那么在国家队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抗压能力不是一夜间就能产生的。

第三,社会环境不同了,现在的资讯发达,互联网时代,各种讯息可以瞬间传遍全球。以前我那个时代,足球是奥运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并不总是在球迷和媒体的聚光灯下,我们的比赛环境也更加简单纯粹一些,身为国脚,是受到尊重的存在。加之那时候,中国球迷能够看到的国外联赛有限,娱乐活动也有限,足球比赛能够带给大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但是职业化以后,随着各种欧洲高级别赛事的引进,加上娱乐生活的丰富,球迷们有了对比,有了选择,水平不高是事实,但是不能短时间提升也是事实,有很多不专业的表现更是事实。

互联网的发展又让职业球员的一举一动被不断曝光发酵,球员们的个人生活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私密,这无疑增加了球员们的心理压力,也对他们个人的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专注,如何在聚光灯下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如今这一代球员需要面对的挑战。

这个答案有点长,不知道你都记下来没有。

这个答案真的是太长了,看来你一直以来就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

这个问题我的确思考了很久,也跟我的团队探讨了很多次,其实中国足球滑落是一个表象,但深层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年我一直都想为中国足球做点什么,不同时代,可能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有时候在执教,不执教的时候,我就会思考,跟自己的团队交流,然后让他们做下一些记录。既然你问到了国家队的表现,我就想到了这些。我的观点并不是为了现在国家队的表现去辩驳什么,也不是批评,我想表达的是导致现状的一些深层的原因。当然,这些是我认为的,就是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也许其他人也有另外的看法。想要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到问题,探寻问题的本质关键,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办法。

那么是否意味着专业化时代中国足球成绩更好,我们就应该考虑重回专业化时代?

足球不是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现代足球更需要一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立体思维。走职业化足球道路是没错的,因为从长远看,职业化足球肯定是更有利于足球的长远发展,因为有了职业化,我们能够引进更多高水平的外援和外教,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足球知识。但是我觉得唯一需要慎重考虑的,就是我们在学习外国先进足球知识的时候,也不能完全自我否定,我们应该不断积累总结自己学会的、适合中国足球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因为不可能有一套完整的现成的足球理论体系给我们照搬,一定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我们足球才会逐步提升,而不总是推倒重来。


发布于上海阅读 4416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稀神皮丝

· 福建

中国足球或者说体育大部分没啥收益,成本还高,足球方面民众越来越厌恶,这就导致根本没有人来建设足球的底层建筑,进而足球越来越烂。总是说像日韩学习,我觉得不是学习踢球技术,而是学习一下他们足球基础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什么他们群众基础这么好,是他们建设足球成本更低?还是他们对足球宣传的好?

亮了(91)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阙身修正

· 多伦多
稀神皮丝中国足球或者说体育大部分没啥收益,成本还高,足球方面民众越来越厌恶,这就导致根本没有人来建设足球的底层建筑,进而足球越来越烂。总是说像日韩学习,我觉得不是学习踢球技术,而是学习一下他们足球基础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什么他们群众基础这么好,是他们建设足球成本更低?还是他们对足球宣传的好?收起

中国太大了。不管是欧洲还是日韩,别人一个国家基本相当于一个省,每个球队之间其实离的很近的。距离近所以基层比赛的组织成本就低,管理起来也更方便。而且足球的本质其实是地域对抗,离得近的地方大家才互相熟悉才有对抗意识,才有炒作的话题性,才会有热情去支持球队跟对方干起来。想象一下江苏省联赛,今天南京对苏州主打一个谁是真江苏省会,明天徐州常州主打苏南苏北对抗,这对本地球迷而言不比大多数中超刺激多了。有人说美国也是大国,nba不也是全国联赛吗?没错,但是nba下面的根基也是州一级乃至市一级的中学联赛。巴西的足球也是,平时都是州比赛为主,全国比赛为辅。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就应该先通过基层的省一级比赛培养起球迷的兴趣,然后再追求全国联赛。一开始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在这么大的国家直接搞全国联赛,无异于空中楼阁

亮了(117)
查看回复(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