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它让我为之期待一整年?——DVD 2代 超详开箱解析

avatar
关注

说回丁威迪,这位曾经夺得过NBA全明星技巧赛冠军的得分后卫,在达拉斯、在底特律、华盛顿,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布鲁克林的怀抱。而自22年361°签约这位得分后卫后,陆续上脚过克制系列、Big3系列,并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签名鞋。

至于丁威迪1代,球友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选手钟爱他的外形,有些选手钟爱它的性能与性价比,但有些选手却对其卡脚的感受苦不堪言。丁威迪1代就是这样一双令人又爱又恨的球星签名鞋。当然我觉得在SE身上,压脚背的问题、鞋面卡脚的问题、透气性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自此我将DVD1 SE 列为我去年最具性价比的后卫鞋款,没有之一!

说回丁威迪2代,我觉得设计师意在解决1代身上反馈的问题,并在鞋身结构上做一定程度的创新。自此我们就看到了反填覆式的中底、数字化的后跟、鞋身中段的绑缚设计……自此,我也十分乐意分享自己对此双鞋的体验感受:

鞋面:

Tpu纱线鞋面,上脚最明显的区别是不像DVD1代那么卡脚,由于2代的前掌上下的空间感更充裕+外侧Tpu热压条,致使鞋面的贴合度就会下降,所以前掌弯折时仍略能感到鞋面的不适感,需要多多磨合。

包裹:

初上脚,比起DVD 1代,2代在楦头部分有明显的加宽。整体鞋身由瘦长变得稍显圆润。当然后跟以及鞋舌部分的海绵填充更是饱满。

降低了外侧Tpu包边的硬度,也从而减少了卡小拇指的感觉。同时DVD 2代在系带中段增加了两组——从外侧穿过鞋舌表面延伸至内侧的鞋身绑带,比起1代身上言简意赅的6组鞋带孔,2代的包裹感受更好。但鞋舌绑带以及鞋带的长度过长,仍能做的更好。

缓震:

在我看来,2代升级改动最大的无疑是中底部分。

DVD 1代中底使用是ENRG-X发泡中底+超临界鞋垫(E韧+CQT)。

DVD 2代中底则使用填覆式框架——外部框架用于支撑,内部框架用以缓震这一设计思路。实则是中底内嵌CQT碳临界发泡材料,外层使用EVA框架。框架“内闭外开” (外侧外露,内侧支撑),在鞋身后半段的外侧裸露出部分超临界发泡材料,而在鞋身内侧主要是EVA外底+抗扭片用以支撑作用。

脚感上来说,发泡中底加上5mm厚的鞋垫,初上脚还是比较软的。6mm的前后落差(前掌13.33mm,后掌20.26mm),脚感十分平顺。

抗扭:

足弓处的抗扭片由X形代替为贯穿式的设计,配有三道加强筋的同时另有内腰部份的上翻,供以支撑。抗扭片的面积、功能无疑是对DVD 2代的改进.

抗扭片足弓的上翻弧度并不大,整体线条依旧十分平顺,对于支撑处的体验感并不饱满,高足弓的朋友劝退!

优点:

从鞋楦方面来看,DVD 2作出最大的调整无疑是鞋楦上的改变,不再卡脚。在鞋码上,也增加了40.5、42.5、44.5的半码鞋长以供选择。

在鞋面选择上,虽然Tpu纱梭织面料的贴合感稍差,但其侧向的支撑性却是实打实的出色。虽并未做过大的防侧翻倾角的设计,但无论是鞋面材料和外侧Tpu的加固,都能有效抑制双脚的外翻。

在中底搭配上,相较于单纯的E韧框架,在内嵌了碳临界发泡材料后,无疑提高了2代的缓震极限。同时将Tpu纱梭织鞋面在舒适性、包裹性的提升更是显而易见。扎实的海绵填充+后跟港宝对后跟的锁定还算不错。适合建议精壮型后卫、锋线选手们的选择。

4开的售价,在性价比方面绝对不会令你失望。

改进之处:

1.鞋头上下空间较大,贴合度一般。

2.足弓处支撑并不明显,中底材料配合足中抗扭片的上翻弧度有限(假若中底泡棉和Tpu都使用上翻的设计,会不会更好一点)

3.前掌Tpu并未做出节点的设计,弯折不流畅。

总结:

作为NBA球星丁威迪的第二双篮球鞋,设计师针对鞋面、中底、包裹无不做了账面上的升级。其中底“内闭外开”的设计思路我觉得甚是精妙,包裹上由外至内的绑缚设计更是大胆。搭配姣好的颜值、流线的鞋身、4开的售价,我觉得在后卫鞋款的竞争中颇具性价比。

当然我认为篮球鞋的设计,并不是单单对材料的运用去做一味的加法,而是需要去从构成整双鞋的角度去思考,去针对实际运动状态做描述,这一点更为重要。

这几年来,度子在相继签约丁威迪、戈登后,在鞋型的设计上、配色的调教上、鞋身的性能上都有了显然易见的提升。当然约老师的加入,无疑加快了产品更新的速度和性能研究的深度。因此之前对于DVD 2代,我十分期待。也愿相信,DVD系列会与AG系列携手在NBA赛场上大放异彩。

阅读 2095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wxp小广东

· 河北

支持一下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