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安踏 狂潮5 V2 开箱初体验——PRO太贵?不如先试试这双V2呗~
今天开箱一双来自安踏的狂潮5 V2 “ 魔法药水”配色
等啊等啊,等了那么久,狂潮5 PRO至今还未降价…但是先等到了狂潮5 V2的发售
理论上再等上一段时间狂潮5 V2大概率会再降一点价,但实在忍受不了对狂潮5 PRO的朝思暮想所带来的煎熬,暂且先入手一双狂潮5 V2解解馋
先看一下外观
我这次入手的配色叫做“魔法药水”,是首发四个配色里我觉得最亮眼的
要说这双狂潮5 V2 “ 魔法药水”的整体颜值啊
整个鞋型以及鞋面那一大道流畅的弧线,满分5分我能给5分,真的很丝滑
配色设计我愿意给4分,很亮眼,但不算特别创新,不过组合在一起还是好看的
鞋身上的小细节,说实话我只愿意给2分
两个药剂试管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代表5代的“V”字母
一分二,二分四,分裂到第5个的时候细胞大爆炸
以及上面由5个圆圈组成的染色体还是啥的链式图案
这些细节图案的设计和扣主题都做的不错,但一股脑的也不排序,就全部堆在鞋面上的那块护翼上,说实话我觉得很随意…有点要素过多以至于鞋面看上去有点杂乱…
总体而言,我个人是愿意给狂潮5 V2 “ 魔法药水”的外观颜值打个3.5-4分吧
不知道各位兄弟会给它打几分
接着咱聊聊狂潮5 V2相较于狂潮5 V1有所改动的地方,以及它的初上脚体验
首先是重量
同为44码
狂潮5 V2单只重量413克
狂潮5 V1单只重量436克
去年的狂潮4单只重量415克
前年的狂潮3单只重量448克
单论上脚体感,我个人觉得狂潮5 V2和V1以及狂潮4都差不多,就是这个尺码下的一个比较标准的重量,比起压根没考虑过减重的狂潮3 那确实是轻上不少
狂潮5 V2前掌的重心蛮低的,妥妥的后卫鞋重心
有略微的滚动感,但没有滚的那么极致,还是偏自然的那种
脚感方面,正常走路时前掌脚感并不澎湃,倒是挺扎实,但如果刻意的用脚掌部位去踩,会有一种“厚度偏薄 行程极短 但回馈感迅速又有力”的弹感,这一点我是蛮期待它在实战中的表现的,就前掌这静态脚感体验啊,有那么点实战好鞋的影子出来了
前掌外侧的防侧翻设计,那和前作狂潮4代是天壤之别!(虽然4代的防侧翻设计其实在我个人的实战中也没有带来什么实质的不良影响,但总归是因为这个点导致了4代在网络上的口碑崩盘)
狂潮5 V2的前掌防侧翻(或者说前掌侧向支撑)是做了双重保险的
大幅度上包至鞋面的硬质TPU带来的支撑感和驭帅14䨻如出一辙
下方外底依旧是做了传统的外延防侧翻角(硬度比4代高了非常多)
我轻微的去做一些侧翻动作,是能感受到脚背外侧TPU以及脚趾底下传统防侧翻角同时带来的上下双重的安全感(这俩的感觉不是一体的,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保上边,一个保下边)
(如果看文字理解不到这种体验,你就直接脑补一下驭帅14䨻的前掌外侧多了个外底传统防侧翻角,就是那感觉)
前掌内侧外底上包形成的弧度非常明显,非常的欧文,我尝试着去模拟几个内切蹬地的动作,这块弧形设计触地的感觉真的很柔很有欧文鞋那种球形大底的味道
与此同时,也让我对狂潮5 V2的前掌产生了存疑,外侧是明显舍去灵活进而追求稳定扎实的双重保护设计,内侧是欧文风格的极致灵活弧形设计
这样的搭配到了实战中,如果是分工明确互不干扰,那会是一个很棒的组合设计
但如果互相干扰,那反而会造成1+1小于2的负面影响
狂潮5 V2的后掌重心正常略偏低,前后落差比较标准,没有明显过平或者过大的倾向
后掌的静态脚感比起前作4代直给的那种澎湃软弹,那是真的收敛了很多
“收敛”不代表没有,和前掌类似,也是正常走路时能直接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来自于鞋垫的浅层软感,但用力踩下去,还是那种“会觉得下面有一股很大的能量等待着我在实战中去开发”的感觉,并且越接近正中心,这种感觉越明显
不过狂潮5 V2后掌外侧的全包TPU蛮硬的,并且还有一部分位置是和中段那块最硬的TPU叠在一起的,因此如果我刻意的去往外侧踩,会有一层薄薄的但存在感比较明显的硬壳感,有点突兀
在这一点上,中段我觉得做的更好,虽然中段的TPU是三段TPU里最硬质的(真的就是纯敲起来邦邦响的纯硬质塑料),但极硬质的TPU下方做了氮科技材料的外露,用和踩后掌外侧同样的角度和力度去踩,有“上部极其稳定,下方还能明显软弹”的令人惊喜的脚感
狂潮5 V2(包括V1)的鞋楦这次是做了调整的,还专门做了个小吊牌来说明“做了适合亚洲人脚型的鞋楦”
咱拿装备区里上脚率比较高的KT8和GH3做对比
KT8 GH3的鞋楦,是那种做到了“严丝合缝”之后,还会继续进一步往里收紧一截的做法,带来的是明显的“紧致”感(KT8算是紧致,GH3更甚,我觉得算是“压迫”了)
而狂潮5 V2这个调整过后的鞋楦呢,我觉得用我的左右脚来说明还蛮合适
我的双脚都是正常脚背高度,左脚宽度正常,右脚会比左脚稍微宽一点,算是略宽脚
左脚穿着狂潮5 V2,会感觉“严丝合缝”,但“紧致”感可能只有KT8的30%
右脚穿着狂潮5 V2,在“严丝合缝”的基础上,“紧致”感大概有个KT8的70%
这次的狂潮5 V2鞋面材质换成了考杜拉材质,仅就初体验而言,就已经能感受出一个明显的利端和一个弊端了
优点就是在同时拥有高强度的情况下,还能有一定的弹性延展
强度直达KT8上的那种硬质塑料纱线,很高,但考杜拉鞋面的小幅度延展性要比KT8上的那种塑料纱线强不少
并且它的那种延展性又不同于强度较低的网纱鞋面
怎么说呢,差不多就是“就给你1mm的弹性延展空间哦,多了我就要把你的脚趾给弹回去了”的感觉,不太好形容,很微妙,我的建议是即使你不打算买狂潮5 V2这双鞋,有机会也得去专柜上脚体验一下这个鞋面
弊端嘛,就是真的很不透气,我码字的时候室内温度是9度,我就穿鞋在脚上人坐在椅子上,也不走动,过了一会就觉得开始闷热了…
接着咱们来聊聊狂潮5 V2较之V1有所改动的地方
1.接着上面的讨论,先比较下鞋面材质
虽然V1和V2用上了截然不同的材质,但单就静态体验而言,两者前掌鞋头部位的强度我觉得差距并不大,因为V1在原本网纱材质的基础上,在两侧受力部位是做了厚度可观且覆盖面积蛮大的热熔压胶,同样也能达到保证强度的目的(到了实战中差距也许会拉大,目前存疑)
差异点除了上面提到的V2考杜拉鞋面有着体感微妙的小幅度弹性延展性,而V1并不具备以外
V1为了补强而做上去的又大又厚的热熔压胶,在弯折时脚掌两侧会有明显的让我略感不适的异物硌脚感
V2的卡杜拉鞋面在未实战的情况下,也有一丢丢的硌脚,但位置不同,V2是在脚趾上方,这是这个材料自身的特性所带来的,但比起V1,那真的是温顺了非常多(就是真认真打起实战跑动起来,根本不会去在意的那种,打个一场球多弯折几次我觉得大概率就会彻底消失)
2.前掌重心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第一次上脚时其实没感觉出来两者有啥区别,但看了一堆网上的测评,都有提到说V2的前掌重心比V1更低,听他们说得多了,我再去上脚对比,多半是三人成虎的心理作祟吧,好像确实是V2略低一丝丝哈
但无所谓了,就算真的是V2更低,那低的也是毫厘之间,我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亲身体验咯
3.鞋垫
V2和V1的原配鞋垫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V1发售之后应该是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鞋垫和中底布之间摩擦力较小,在实战中容易发生滑动
因此V2在鞋垫背面涂上了一层胶(没有完完全全粘死,但要扯下来还是需要花点精力的)
4.鞋带系统
V2从前到后6组鞋带,最前端两组带了HARNESS LINE绑缚系统
V1从前到后7组鞋带,中间两组连接着内外各一块软质加固片
V1和V2鞋带组数虽然不同,但前后覆盖面积其实差不多,并且V1上的软质加固片虽然并未标注科技名称,但肉眼可见的是实际作用其实和V2上的HARNESS LINE绑缚系统大差不差
5.鞋舌厚度
V1的鞋舌是常规鞋舌
V2的鞋舌改成了超薄的,不过也仅仅是在上端那一部分,下面涉及到鞋带组的部分还是用到了比较柔顺的织物网布材质
无论是V1还是V2,都不会出现鞋带勒脚背的情况
6.后跟港宝
虽然V2在后跟港宝内外侧都做了CARBON FIBER碳纤维纹路,看上去要比V1那比较普通的后跟港宝要硬上不少
实际上两者的硬度也是几乎无差别(甚至我会觉得V1再稍微结实那么一丢丢)
7.最后一点,也是我个人认为改进?最棒的一点,就是鞋帮设计
单从外观上看,V1和V2的鞋帮区别并不算大,最低点和最高点都比较接近
但实际内里大有区别
V1的鞋帮内里设计延续了狂潮4的思路,做的是“后跟单独一块,中前段又单独一块,两块的连接处做的特别特别特别低”的设计,外观看似常规低帮,上脚后实则是超级无敌低低低帮
我是真心不喜欢这个鞋帮设计!狂潮4上这个设计也是我在它身上最讨厌的一个点
穿上脚后,就感觉脚踝正中间那一块特别空,毫无“安全感”,脚踝前和脚踝后常规鞋帮高度的设计又会给我的足部以很有“安全感”的错觉,然后因为如果只有这样的鞋帮设计,百分百要掉跟,因此V1还做了“内里材质纹路呈粗格栅状”+“后跟加俩厚蛋仔”的设计来防止掉跟
总之穿到脚上后,V1这个鞋帮的无论是锁定感还是支撑感,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错乱…
V2倒是很直接,直接改成了最普通最常规的鞋帮设计
锁定感和支撑感都有了,而且前后都很一致,穿在脚上后那种“安全感”不再似有似无
也不需要厚蛋仔了,内衬也不用再做成粗格栅状了,内衬舒适度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了
所以我在提到V2的鞋帮改进时,在“改进”一词后加了个问号,因为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夸的所谓“改进”,而只是一个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错误设计及时“纠错”回来的止损行为罢了
虽然这个怪异鞋帮设计持续了两双鞋之后又被安踏自己全盘否定掉,多少是有点打自己脸的意思(这个设计的本意我觉得是很创新很OK的,局部需要灵活的部位做的更灵活,需要支撑的地方保持原样,但确实映射到具体鞋款上后的实际表现真的是不太对付)
但能及时自我纠错并且迅速落实到位的做法,总比某些品牌死要面子 做了错误设计还不愿意自我改正进而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法,来的实在来的强!
那么这次的开箱初体验到这里就结束啦,感谢各位兄弟的耐心观看!
除了上面聊到的种种以外,狂潮5 V2上的“中底中段内嵌碳板和前掌内嵌TPU片”和“鞋帮外侧很显眼的额外加固小护翼”这两点我没提,因为这两点在性能上的表现还得到实战中去应验,在这篇开箱初体验中就不妄加评论了
在穿着狂潮5 V2实战十次之后,我会再码一篇“实战长测”,尽快为各位兄弟呈上!
码字不易 走过路过的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关注再走啊!为你带来更多的球鞋开箱以及精度实战测评报告!
金州小陀螺klay11
· 福建坐等三开
Hersrich楼主
· 浙江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