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也能看懂的春招指南
马上2月就过年了,没记错的话大学生也应该陆陆续续放寒假了。不管是年后的跳槽季,还是说紧接着就要到来的春招季节,后续一个月应该是找工作的高峰时间。
曾几何时找工作也是个困扰过我有一段时间的问题,经历过毕业即失业这件事后,对于进入职场前的这道门槛多少有点PTSD。因此,凭着自己几年前还残留的记忆,写下这篇春招的指南,希望能帮到有需求的各位。
一、介绍春招
二、渠道介绍
三、简历准备
四、面试准备
五、结语
春招,特指3-4月期间的企业招聘季,年后跳槽的社畜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会大量涌入人才市场,俗称“金三银四”。
相比6-7月毕业季期间广撒网的秋招,春招的校招名额相对要少一些,部分企业已在秋招招够足够的校招生,春招时则更倾向于做职位补录的选择。因此对于还没参加实习的大学生来说,这段时间已经算是毕业前的deadline了。
虽然如此,社畜的跳槽也会带来大量职位的空缺,因此针对应聘做好充足的准备,急需人员的企业还是有机会向你抛出橄榄枝的。
当然,哪怕没能成功入职,参与春招的经验也可以让你对于岗位有一些更具体的认识,在秋招前的几个月针对性地做好功课,毕业了的优势就会更大。
内推是近几年在互联网公司流行起来的招聘方式,旨在“通过熟人的介绍下,HR能招到更有经验的员工,而应聘者也能跳过广撒网的简历筛选阶段”,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更节省时间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说有这么个渠道,你比其他应聘者就有先发优势,内推成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建立在“你能匹配岗位”的前提下,HR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分析你的资历身上。所以,在对职位有充分了解后,在可触达的人脉上选择内推,能节省你的很多精力。
对于你明确想选择的企业,点进官网/公众号的招聘页面永远是查看最新信息的首要途径。大多数企业都会把招聘资源更多地放在自家页面,而不是第三方平台(除非扩招意愿强烈)。
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做了自家的招聘系统(Moka等),在职位列表可以很方便地投递简历;或者选择最古老的方法:发HR邮箱。
如果官网招聘都没能给回复,那尽量就别花时间在第三方平台重复联系了,同一岗位的HR就那么几个。
拉勾属于第三方平台,有站内简历编辑和联系HR的功能,并且会给出职位的参考薪资,算是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招聘平台。
功能相比拉勾大差不差,要强调的一点是它大多数时间也不是跟老板聊,还是得跟HR去谈,“老板聊”的广告就是个噱头。
这个平台可以做个纯粹的职位浏览用,但不建议直接在上面投递。有时候你会发现它的显示职位比公司自家的页面更多,是因为很多职位就算招到人了也还会挂在那儿,只突出个存在感。
这个APP我在17年的时候用过,还找到过实习工作,不确定现在还好不好用,就先提一嘴。
其它招聘网站没怎么用过,有经验的也可以介绍下。
了解企业职位的方式还有一种,是参加他们的校招会,很多公司校招季都会去高校举办校招会,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岗位职能,还有个重要的作用是了解企业后续的招聘意愿。
例如企业如果提到新项目在研发,甚至马上就要上线,那你就知道他们马上就有巨大的招聘缺口了,会后拉着宣讲员工聊一聊,说不定就有投简历的方向了。
说了这么多,来看看实战的第一步——准备简历。
先明确“简历”的意义:你的一张个人明信片,你的过往经历和能力描述,你的报价。除此以外都是锦上添花的部分,别把它当成你的日记本。
我们随便找一张简历的模板:
这套模板算是比较全面的了,涵盖了三个重要信息:
1)个人信息:可以把预期薪资写在这里
2)教育背景:学校背景、学位证书
3)实习经历/业余经历
其中,第三点对于零基础的大学生而言算是比较难写的部分,谁都有第一次,但这恰好又是简历里最有含金量的部分。
我个人建议,非实习经历,但跟职位要求又有关联的业余经验,同样可以写进来:
举些例子,你要应聘的是网文编辑,那你在投递的作品文件里可以附上自己的小说作品,提供一下个人小说网站的数据;
如果你要应聘的是活动策划,你可以头脑风暴一个活动方案(参考现成的都行),从方案起草到落地实施的步骤,写一个简单的案子;
如果你要应聘的是游戏测试,你在上面写的你游戏资历也可以,多次参与测试并且有报过BUG甚至是强关联(会看你的复现思路);
如果你是技术类/美术类的应聘,那更简单,给一个demo和画稿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简而言之,针对岗位对症下药,尽可能提供HR能看出你和岗位关联的经验,否则他们不会去赌你这个盲盒。越是跨专业的投递,越是非技术类的岗位,这个重要程度就越高。
其他的简历部分:
1)校内经验:有参与校内活动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可以写在里面,作为你的个人能力体现,但通常只有跟岗位相关联才会额外加分;
2)技能证书:针对岗位要求的部分,一定记得填上去(例如硬性要求英语六级等),其它的无所谓;
3)自我评价:实际上不是那么重要,仅作为简历中表达能力的体现,但长篇大论一定会减分,尤其是在其他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
确认了要写进简历的内容后,在描述部分务必注意三个点:
1)精简、书面语
任何HR都会告诉你,“简历并不是越长越好”,就如上面所说,简历并不是写日记,只要涵盖关键信息,HR在分析你的时候就能大致了解你的个人情况。
过多的主观描述并不会给你的简历加分,哪怕是推销也得通过跟你面试才能判断你的口才。就像高考作文一样,太啰嗦的流水账很容易出现低分。
2)有效信息
强调“做到了什么”,而不是“做过了什么”,能提升你的经历含金量。
很多人会认为,“我做了很多事,我要把事情全部写下来”,大量的经验积累固然是好事,但写出最直接的成果数据,更方便他人观察你的付出取得了什么效果。
举个例子:
原:23年内撰写文章3篇,协助XXXX场地搭建。
改:23年内撰写文章3篇,均回复量130条,阅读量1.3w条,《XXXX》获得年度热帖榜第三;协助XXXX场地搭建,日均人流量XX人次,相关管理群内共XX人。
做了哪些事,可以说明你花了很多时间;而收获了哪些结果,可以说明你花的时间有所回报。
3)岗位针对性
针对海投和多投的情况,需要忌讳一点是“通用简历”,尤其是多个岗位不相关的情况下,简历需要侧重表达的信息并不一样。
例如你在投市场岗位的时候,组织活动/拉宣传的经历非常重要;但如果你投测试岗位,这些经历的重要性相对就很低了。
而在不同公司的同一种岗位,也同样可以注意这一点。例如投A公司的产品岗位,你使用A公司的产品资历就尤为重要,B公司的产品体验可以写,但后者只能扩充你的经验库,面试官可能会在面试的时候问你一句对业内的了解,但你最终是要帮A公司做事的,所以更多的笔墨需要放在对应的公司身上。
强调一点,这里的面试指南并不是“面经”,我本人已经几年没有参与面试了,交流能力并不一定比在座的各位高,所以它并不能解决你在面试遇到的某个具体难题。
但面试的部分问题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因此在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
排除你是业内大牛、应届生中的风云人物,真的可以获得被大佬直聘的机会,大多数应聘者还是需要经历至少三个轮次:
1)HR初面:初步了解你的表达能力,应聘公司的意愿了解,约项目组面试的时间。
进入初面说明HR对你的简历有基础兴趣,愿意跟你聊聊你的投递意向。这一轮一般不用特别担心,只要你不是一个说起话来咄咄逼人,以及听上去对职位一无所知的人(假简历),HR都会跟你约一个项目二面的时间,做好准备即可。
2)项目二面:职位关联提问,应聘人竞争力判断。
到项目二面,通常就是你未来的同事或者组长来面试你。这里提的问大多数跟直接解决岗位需求,甚至是线上正在发生的问题有关,所以了解一下对应公司近期的时事热点,尤其是岗位相关的会很有帮助。
举个例子,你如果在2020年底去应聘一家游戏公司的市场营销岗位,那你最好提前把“2077上线,是否会对我司的宣发节奏带来影响”这一课题纳入预案中,不一定会问,但你最好有所准备。
要强调的是,这一环节并不是组长单向面你,考虑到未来大家都可能成为同事,如果你觉得这场面试不管是交流体验,还是沟通氛围很有问题,你也可以停在这一步,不然未来工作合作的时候一定很头疼,这也是一种双向选择。
3)HR三面:薪酬预期,背景调查,入职时间。
如果项目组对你感兴趣,或者以及决定招聘你,那么HR的这一面基本都是了解你的入职情况,不会特别在这一步卡你。
很多人会担心“我薪资报高了,HR直接给我挂了”或者“我薪资报低了,HR会认为我没有竞争力”,实际并不太会,因为面你的组长都决定要人了,HR很少会鸡蛋里挑骨头,除非你作死,或者HR真的有问题。
如果你报的薪资不在HR的预期内,他是会给你建议和调整的,只要调整的也在你的接受范围内,那其实不会有太大问题(远低于市场价的压薪就算了)。
当然,实际面试的时候,轮次可能会多于这三轮,例如老板可能对你感兴趣,加一面,又或者项目组会多派几轮面试来考察你,这是很正常的,每一轮中间HR都会跟你联系,确认下一场面试的重点,做好准备就行。
通常来说,一周左右的空档期是较为正常的,超过了可以主动询问,简历不回正常,面试不回就很浪费时间了。
1)心态
“紧张,真的很正常”,别说你紧张,有的组长第一次面人,他能比你更紧张。
除非是需要多口头沟通的岗位,说话结巴会减分外,大多数情况下,你提前准备好面试话术,能回答要点,那都不影响最终面试的结果。
2)提前准备
上面提过的2077营销课题是一点,这里有个蠢方法:假定你是面试官,你会出什么岗位上的难题来提问自己,又或者你希望面试的人能解决你什么实际需求。
任何你能想到的问题,都可以提前列下来,并且自己模拟一下面试过程去回答。
要注意回答不是说好话,不是一味地拍马屁,公司就会对你有好感。如果你确定公司近期的某个具体事件和决策做得有问题,只要不是光顾着情绪输出,你给一个自己的预期解决方案,哪怕是公司内部否认过的,一样会让他们觉得你考虑到了多个思路。
毕竟,如果你未来真的能跟他们一起共事,说不定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当初不那么选;而会因为你提出一个不太匹配的思路就感觉被冒犯的公司,那你们未来工作一定很难受。
3)职业规划
部分面试官可能会在面试过程中询问你的未来职位规划,通常而言你不需要豪情壮志去描述“几年到达二把手,几年到达组长”,因为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才毕业的应届生而言,一年后在不在自己公司都是个问题。
回答思路可以是“近几个月内,围绕自己项目组的课题去上手并了解相关职能”,从“解决眼前某个具体问题”到“能在岗位上独当一面”,足矣。
举个例子,年关将至,物流人力降低,快递较易堵塞,那么解决年运这一波需求,就是当下应聘物流管理的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度过了目前这一波难题,未来的常驻期,你又会面对哪些问题?618?双11?——明白了吧,要做事情多得很。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如果你的面试都快挂了,不会因为你在这个环节提出一个惊世一问就扭转战局。
这里的提问通常指的是你在面试过程中,对项目或者岗位有新的一个疑问点,并且解决这个疑问点能在未来更方便你的工作,那它有提出来的意义。否则,你还不如多问一下这个公司的员工福利好不好。
这篇指南没有特别提供笔试部分的建议,不仅是因为不同企业的笔试问题侧重点不一样,无法完全作参考,也因为笔试在定位上跟面试很像:考官提供一些具体的项目问题,考生提出解题方案。
区别也就在于,一个是口头描述,一个是文笔描述。面试官很可能会拿笔试时的回答来深入探讨,所以笔试的内容仍然强调一个方案的可行性,至少你自己得看得懂。
那么,
屡败屡战,越战越勇!祝各位春招顺利!
逐火十三先驱
· 河北实习经历实在没的写可以写毕业设计和一些实验课程或者专业课程的大作业设计,这些东西hr问到你你也会更熟悉,更有东西说简历投递时候的所谓海投不要无脑投,最好针对每个公司的经营范围进行小的调整,可以准备很多很多实习经历,择公司选用对应岗位的实习经历。例如你去投米的算法岗,就可以多选你在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相关的经历大作业写上去 但你要是投运营岗 就多说一些你组织的社团活动 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这些(ps:一般不会有人去查你是不是这个社会实践的组长 也没人知道你是不是某个群的群管理 所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你懂的)
Pyontichi
·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