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南北榜案总有人说是北方士人水平不行朱元璋拉偏架,要这么说那胡化先锋岂不成了洪武帝?
知乎上最近刷到好几个帖子说明初南北保安实际上就是北方人水平不行朱元璋拉偏架导致的兴大狱。那要这么说,元代散养北方还有人能登榜,到了洪武末年一个北方人都没有了。合着洪武帝是驱除中华恢复鞑虏了,整了半天还是胡化北方的总先锋了。实在太搞笑了。
真的是中医带萌薯粉
· 江苏也不是,朱元璋干的王八蛋事儿确实多,不过这个南北榜没什么问题,朱元璋知道北方读书不行,前些年的录取率南北比例一般是7-3或者8-2。这一次突然10-0开了,里面进士里突然一个北方人都没了,朱元璋也没一开始就要杀人,就说行了,你们现在的成绩我都认,只不过稍微增加几个名额,安排几个北方人,这样我工作也好做一点。这时候下面在北方考生里挑了几张最烂的交上去,说领导你看看,这些人写的都狗屁不通就算了,言辞还犯忌讳,没办法录。这不是整活儿是什么,把老板当傻逼么。难道要把北方人全部逼的去舞刀弄枪,跟唐末节度使一样吗
游离氧气
· 上海在洪武二十三年之前,朱元璋不怎么杀武将,但是依旧血案频频,杀的就是文官。从开国之日起,文官就开始血淋淋的斗争,李善长刘基汪广洋胡惟庸杨宪这些人,都是奔着把对手往物理毁灭上去斗的,除了李善长顶着勋贵的名义活到23年,其他人全部被杀或被毒死,此后的空印案郭桓案全都是整肃文官的贪污潜规则等等问题。实际上朱元璋大规模清理功臣从23-26年,仅仅4年时间(当然烈度也很大),算上赐死冯胜傅友德也就五年。但是跟文官的血腥斗争几乎持续了皇帝生涯的全部。28年以后,朱元璋有意识的开始放宽重典治国,利用皇太孙参与朝政自己退居幕后,想打造一个清廉上进的文官政府,但是没想就宽松了两三年,这帮人就搞出了这个事情,只好继续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