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身败名裂是否咎由自取?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文中的王莽,就是继秦朝、汉朝之后的第三个封建王朝“新朝”的创建者。
王莽出生名门,早年间折节恭俭,谦逊有礼,以贤德著称于世。其后,在家族的鼎力扶助下,凭借优秀的政务能力崭露头角,成为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并取得突破,光靠那点政绩远远不够,还必须强化自己的势力,于是就主动结交拉拢儒者儒生,为自己宣传造势,排斥异己。
平日里,王莽对师长恭谨有礼,对同僚关怀友爱,对士族礼敬有加,对民众更是热衷慈善,常常把自己的财产悄悄捐出来救济灾民。虽然王莽自己一向低调内敛,从不自夸,但是不管是多么微小的善举总能被深深发掘,搞得人尽皆知。
王莽总是表现的淡泊名利,声称只专注于工作,但当他想要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微微示意,手下就会按照他的意思摇旗呐喊营造声势,而王莽一边嘴上说坚决推辞让给别人,一边身体又很诚实地欣然接纳。
对于其他政务能力强的大臣,王莽还会悄悄地在背地里编写材料罗织罪名写成奏章,再转交给自己手下告发,以此来铲除并搞臭潜在的竞争对手。
此外,当自己在执政过程中遭受挫败成为污点时,为了消除负面影响,也要宣传为“已然尽力”“错不在己”,甚至反向输出为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天下臣民都要背诵这些岁月史书,并且当成典籍一样来教化后世。
就这样,王莽受到了朝堂、士族、民间等各阶层的一致拥戴,更被广大信众誉为功德巍巍,圣人再世。
随着权势的与日俱增,总揽朝政的王莽也逐渐褪下谦恭的画皮,露出锋利的獠牙——
他在朝堂之上广植党羽,诛灭异己,对于顺从自己的就拔擢优待,触犯自己的就诛杀流放。
他还经常派遣“风俗使者”到各个地区考察,大力宣讲他的政绩和仁德,彰显他的宣扬教化之功。
对其他井水不犯河水的边疆部族也要挑起争端,或者使用武力按着头逼迫对方承认自己是古往今来的功绩第一、贤德第一;或者重金引诱,暗通款曲,要求边疆部族派遣使者朝贺以示归顺。
在将朝堂、士族、民间牢牢掌控整合后,王莽向世人展示出他最一生中最为得意的巅峰之作——通过一次接一次不断“献符命”的方式,篡位自立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新”,成为新始祖。
虽然历史上不乏谶语 祥瑞的事例,但是短期内频繁的“献符命”也是旷古未有世所罕见,王莽此举也在中国历朝历代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王莽即位之后,已然功成名就,可以尽享荣耀,但是作为儒家理想实践者推行者的王莽,还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理想的儒家国度。
他本就窃据天子之位,虽然富有四海仍贪得无厌,直接把本属于他人的田土活生生抢夺过来收入囊中。
此外,又下令所有的奴仆也要改称为自己的私属,要当天下万民的主人;又屡次出尔反尔,修改币制来骗取巨额财富。
在王莽及其党羽的高压统治和倒行逆施下,备受压迫的广大民众终于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
并州、五原、代郡、会稽、琅琊等地烽烟四起,旌旗翻涌,绿林、赤眉、铜马、青犊、上江等起义军跨州连郡,轮番上阵,各路人马将此前王莽的种种劣迹著成檄文昭示天下,在其属地纵横驰骋、摧枯拉朽,并对王莽的军队反复拷打,王莽也被人民的力量赶下王座,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尼小玛
· 辽宁文艺复兴了!
虎扑JR0207760324
· 辽宁不太准确,王莽还真是装了很久很久的,后来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时刻了。(换成别人坐在位置上也会想做皇帝)呦西是球队之内完全不装的跋扈,91球是不传球给呦西就会被租借出去,当着全队的面要求喝可乐打压瓜的权威,只是呦西团队公关的好,克鲁伊夫认为他独裁,让巴萨留下内马尔卖掉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