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和杜甫文学地位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文学地位是有其时代性的。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今天你是专家,明天你可能就不是专家;你在这个领域是专家,换个领域可能就不是专家。当然他是意有所指的,只看字面意思,随着不同时代价值观的差异,文学史上作家的地位也随之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举个例子,今天回看古典小说,金瓶梅是一个无可争议的高峰。可他的作者,化名为金陵笑笑生。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古典小说,没有确切的作者。这是因为在每个时代都有主体文学的概念,在现代主体文学当然是小说,但在古代人看来,你写小说的也叫文学嘛?
回到李白和杜甫的问题上来,在明清,这个问题没有争议。因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杜甫的地位要高得多。因为圣的含义是,致君尧舜而言辞委婉。孟子是亚圣,因为他讲话太直,没有孔子好听。
在宋代,杜甫的发掘有一个过程,中期开始奠定了杜甫崇高的地位。王安石就说了,李白的诗里有什么,不是喝酒就是女人。
在唐代,要分两个时段,一个是李杜生活的当代,一个是中晚唐。
先说李杜当代,很遗憾两人都不是主流诗人。主流诗人有一个前提,必须要在长安扬名。外国研究者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分野,认为诗歌从南朝流变到唐代,是从宫廷诗变成首都诗。不进长安,就不叫主流。当时的唐人,欣赏的是王维这样的贵族气质。唐人选唐诗13集,里面最多的就是王维。杜甫只有一个集子选了,可见当时的人不喜欢。李白在这一时期是要高于杜甫的。
中晚唐时期,元稹把李杜并称,他是认识到杜甫的巨大价值的,但这个提法其实是为了抬高杜甫。在那时,李白的地位在提高,影响力达到最高的那一个。
综上,李杜文章的高下之分,在以后还会有变化。而在历史上,杜甫要高于李白。
shidandan
· 安徽主楼是什么鬼东西?李白在唐代不是主流?李白一个没家世加成,没当过品级官员的布衣,是怎么做到“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的?唐玄宗征召李白进京,“降辇步迎,赐八宝床御手调羹以饭之。”李白要是个非主流,唐玄宗犯得着这么谦虚?李白在他生活的时代就是个超级网红,而且是个典型的民推偶像,能让粉丝魏灏跟着他的脚步从王屋山狂追三千里到广陵只为向他赠诗,能让贺知章一见如故押了宰相官印为他买酒,在梁园的墙壁题诗一首就能被人千金买下的程度。《旧唐书》里还写他天子门前走马,御调羹就飧不谢,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李白的诗那时候媲美硬通货好么?后期,元白二人抬举杜甫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就是文坛的“新乐府运动”,即倡导诗歌更多地应该记录民生,反映实事,才开启了李杜之争。至宋,国力衰微,难以共情李白的盛世豪情,对李白的态度变为“尊而不亲”,但是李白依旧不缺崇拜者,比如文坛领袖欧阳修就是著名的拥李派,他反而认为杜甫太俗。王安石的那句“十有八九言酒和妇人耳”先不说真假存疑,当时就被同时期的陆游怼“此乃读白诗不熟者,妄立此论耳。”
天赋有敌
· 四川别逗了。没有名气,丹丘生会推荐李白?玉真公主会推荐李白?玄宗会让高力士脱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