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 用王者荣耀的方式打开英语学习
先讲一个冷笑话吧:我是云缨玩得实在太烂,感觉自己再玩下去就要删游戏了,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玩庄周,然后意外发现很合适的,后来发现庄周是我的本命英雄,为什么呢?因为我是鱼(虞)老师啊。我第一次给学生讲这个的时候她笑了好久,说笑完又觉得有点冷。她问我那你为啥不玩虞姬,我说老师的职业特性就是辅助啊,而且我玩射手太容易死了,我比较容易纠结,经常我瞄半天还没瞄准就已经死了(归根结底就是菜),我还是不太适合需要精确制导的英雄,说白了就是辅助命,游戏玩庄周,职业当老师。不过我从小就很喜欢蝴蝶,所以用了这句话当标题——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我发现脑子好使的人游戏不一定打得好,但是游戏打得非常好的人脑子一般都是真的好使。所以那些沉迷游戏不学习的,如果游戏段位特别高,一般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多少学点,根本就是不会差的。我好多南大的同学都王者段位,有个跟我关系特别好的说自己高中前两年就一直打游戏,高三最后一年玩命学考上了南大,所以高考其实还是容易的,毕竟脑子不那么好的人还能勤能补拙,到了大学你就发现,在更高的领域脑子本身的差异带来的差距几乎是决定性的,那才是真正的绝望。所以说选大学一定是先选专业,没有热爱或者擅长作为支撑,你会觉得大学学习简直就是度秒如年。
我现在带的学生有一个打野40段的,我跟他接触得越多我就感叹这小孩脑子是真的好使,太好使了,有些好学校学生都要反应半天、非常搞的状语类型判断,我都不用怎么给他讲逻辑,下意识就能做对。当然脑子太好使也有问题,就是初中阶段考过就记住了得到什么都太容易了,所以不当一回事。高中压下来的内容一多就会发现,脑子再好使也架不住你一点不背,一点不记,所以前期他就没发育起来,这种只要不是到了高三后期还这样,及时醒悟的话问题都不大的后来我想了想,因为这些东西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所谓的低级趣味还是高级趣味,底层逻辑都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所以好的辅助(考试)一定是向下兼容队友(学生)的,就像真正厉害的大导演不会完全脱离低级趣味说我就拍文艺片,一定是能够把商业电影拍到文字片的高度,让那些原本只能欣赏得来所谓的低级趣味的人理解并喜欢上高级趣味的。
我经常说学生要对自己有数,他必须先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类型的英雄,知道自己的召唤师技能是什么,也就是适合的学习方法。之前打游戏遇到一个瑶带惩戒打对抗路的,气得我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说你可真是个小天才,后来发现她何止不会玩对抗,根本就不会玩瑶,附身都不会,纯纯坑队友。这种就属于让老师绝望的,你帮她也不是不帮她也不是,不帮她她就必死,帮她你大概率被她拖死,这就是老师比较矛盾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也很无奈,她只能帮她能帮的,确保这个团战(班级平均分)能赢,至于个人,很多时候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后讲语法,语法这个东西就像英雄的出装,哪怕你学习精力有限花不了太多时间,你起码要知道装备按钮亮了要点吧,你会发现最烂的那部分人他点都不愿意点,哪怕游戏告诉你让你出什么装了,我就见过蔡文姬和我抢辅助,我说我让了,我庄周打对抗路,结果她故意不点出装,一局游戏打完只有一个装,就非常离谱。一般对于不打游戏的人我会说语法是骨词汇是血肉,语法很差词汇再好也是一摊烂肉。只不过游戏和考试的区别是游戏会帮你自动出装,考试要你自己按照规则选该出什么装,所以我讲课一定是从判断句子成分讲起的,也就是讲什么装是干什么的。不讲语法乱写句子就像在胡乱出装,明明是物理攻击的英雄出个法装,那还玩什么对吧。
词汇这个东西是经济,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刚进高中都是那300经济,但这个稍微差一些也没事,只要意识和出装思路到位,经济是很好发育起来的。当然,你不能说我不背单词,不去发育,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一个好的辅助(老师),对团队(学生)的增益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好老师一定是做庄周那样的强势辅助,自己甚至能单带一条线的那种,而不是像瑶那样附身在大佬(好学生)身上就好像很厉害了,那是学生厉害,不是你厉害。而且庄周血厚不容易死,意思就是说只要你队友(学生)思路正确,正常出装,有发育的意愿,老师就都能带,但要是真遇到那种不出装不发育的,那趁早删游戏吧,另谋出路别考试了。
然后讲点英语知识点的内容吧,高中英语学三类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每个从句的连词其实也都是一个英雄。首先从句从句,有主句才有从句,因为都是从句,所以他们的分类大部分是辅助,但也有从句在句子中做主要成分,比如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主语从句就好比射手,他是一个句子的名词性成分里最核心的。因为最简单的句子结构叫主谓,不叫主谓宾。谓语动词完全可以是一个不及物动词,这句句子就没有宾语。所以难的句子结构划分大多数都是主谓结构的,它考的是思维定势和盲区。因为我们习惯了那种不头重脚轻的句子,看到一个主语和谓语身上挂件(修饰成分)很多的句子就容易犯懵,不敢肯定这个句子是不是没有宾语。在我看来都很简单,一句句子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这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它后面就是一定不能跟宾语的
基本语法规则(出装)肯定要先解决掉,才谈得上美感不美感的问题。宾语从句就好像法师,在主谓宾的句子里他也是不可或缺的,总体来说它还是名词性从句,所以地位跟射手类似,都是负责输出的,所以对团战也很重要。还会遇到一类从句叫同位语从句,我一般都这么记:同位同位,同等地位,一方面说的是他们在词性上同等地位,另一方面说的是在意思上指的是同一个东西。所以你会发现有的时候一句句子没有辅助(不做成分的从句),但可能多了一个射手或者法师(同位语),只要保证每条分路都有人走(基本句子结构完整,不缺成分),那基本没什么问题。
顺便讲一个词汇的小点,妲己的主要技能是控制,她那个控制叫魅惑,那你有想过为什么妲己是法师吗?因为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控制和吸引这个词的词源都和施魔法有关。中文里魅力这个词,其实是来自于鬼魅的魅,也就是所谓的魑魅魍魉,“被鬼魂勾去了魂魄”。在英文里和巫师有关,所以叫施魔法。如果你去查,你会发现很多跟喜爱或者被吸引有关的词本意都有这个施魔法,比如fascinate,enchant,还有魅力这个charm,等等等等。
回到句子成分的话题,从句上来第一件事先判断在主句中的成分,做成分就是名词性从句,不做成分就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只是你会发现有些强势辅助可以自己带线,有一部分词既可以引导做成分的名词性从句,也可以引导不做成分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这时候就需要你去判断他们在句子中的角色,比如某一把同时有庄周和瑶,那一定是能带线的这个强势辅助去带线,你就知道在这把里庄周他不充当辅助的角色,瑶才是那个辅助。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有学生问我是不是长的词比较高级,短的词比较低级,所以我们要学长的词把短的词替换了显示自己的高级。我说你中文识字难道笔划多的就高级,笔划少的就低级吗,你这英语单词就是人家的字,所以有些语法书说形容词顺序一般短的在前长的在后我觉得就纯扯淡,一个常用的英语单词能长到哪里去,不就是汉字多写几划的事情么,合着我姓笔划多名笔划少,你让我名字倒着写?所以形容词顺序除了整体的语法规则外,一定是重要的在前,不重要的在后,就像一般来说一句句子一定是最重要的主语放在最前面一样(只有谓语动词的祈使句除外,为了避免句子头重脚轻用it做形式主语,把真正的主语放后面的情况除外)。
所以对我来说的高级和低级,跟长不长一点关系也没有,最重要的是他所担当的角色多少,就像王者不可能是长得最好看、皮肤最炫酷、身上挂件最多的那个英雄就最强势最好用一样。所以我喜欢庄周,因为庄周肉能扛,遇到抢辅助的他能打对抗路,遇到队友都死了水晶快被推了的情况他能稍微撑会清清线扛一扛,不像瑶队友死光了她基本就是个废物了。你会发现有的连词只能引导一类从句,有的连词三类从句都能引导,那一定是后者比较高级,跟长不长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要考虑一个词频和使用场景的问题,你查到的那个奇奇怪怪的很长的词可能不用在这里,或者根本就不用,或者是古英语现在已经淘汰了,那也是不能乱用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你就用你最常见,你最会用的那个就行了。至于所谓的高级低级,很多时候是你少见多怪。高阶写作者的高级和低级往往不在用词的长短,而在于句式的复杂度和把握度,用词的精准,所以高阶写作者只考虑用词的精确打击度,而不是这个装备或者连招的复杂度。大道至简,就像打野里镜的连招是最简单数量也最少的,但其实他是最吃操作也最难玩的。
这里举例用我最喜欢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传世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吧: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你会发现这句话基本上一个难词生词也没有,词也基本都不长。但是b和c的头韵压得就极其有美感,而且他这里为什么不用长的难的词呢?是因为不够高级吗?你会发现一点,他用了抑扬格,另一点,短词比较有力度,他模仿的其实是他想表达的这个水流不断拍击船体,小舟沉沉浮浮的场景,ceaselessly的发音又很有水流发出声音的感觉。所以你会发现这句话非常有画面感,因为它实现了音和形的统一。另一点,高考如果考语法填空,把against这个介词拿掉让你填,你填得出吗?后面说到back into the past,所以这里一定不是顺流而下的,而是逆流而上的,这就是考介词本身含义。高阶的英语学习一定是把英语当成语文来学的,考理解而不考默写。所以上海高考的语法填空考填介词越来越倾向于考介词本身含义而不是固定搭配,因为高阶肯定是考理解,背诵那都是默认你们必须解决的基础要求。让一般的作家表达这个意思,他可能要扯皮一个句子出来,但菲茨杰拉德就只用了那么一个简简单单的介词against,一切都到位了。你觉得介词低级吗?厉害的作家就是能把所有词用在恰当的位置,所以他用的每一个词都是高级的。菲茨杰拉德真的不要太会写,他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精力、客观条件也不允许那么写。
判断完了做不做成分的问题之后,再判断做什么成分,判断出做的是什么成分之后,主句的使命就结束了。接下来就看从句了。有的老师觉得定语从句最简单,所以喜欢从定语从句开始讲,因为定从条条框框多,把条条框框背住了就不会做错。我是感觉很多学生刚上高中可能觉得词汇的记忆量就已经很大了,一下子再压上一个要背的东西他们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而宾语从句是他们初中就学过的,而且一句句子缺主语宾语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我的习惯是先讲名词性从句,因为一句句子缺成分你要先给他成分,才轮得到定语状语。
那为什么有老师觉得定语从句简单呢?因为定语从句的题是你一定程度上不知道规则也可以蒙对的题,因为你学疑问词的时候就知道指人用who,说时间用when,说地点用where。限制性定从和非限制性定从又很好区分,就是看有没有逗号就行了。而限制性定从里又有that这个bug,既可指人也可指物也可以指人和物。所以一般老师会说你自己写限制性定语从句你就都用that不省略就行了。然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只用which不用that,但是其他wh-开头的那些东西都正常用。前面已经说过,判断好从句类型之后主句的使命就已经结束了,然后看从句,还是回到成分问题上,缺成分用关系代词who that which whom,不缺成分用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这里有一个问题是whose,whose虽然名义上认为它问的是物主代词,所以把它归到关系代词里,实际上你会发现whose作关系词的句子从句成分也是完整的,所以因为我想让学生永远以成分为第一判断标准,我是不爱把它归到关系代词里的,因为一般学生就是把代词记成名词性的做成分,副词记成修饰性的不做成分,这样方便记忆。好的老师一定是体恤学生要背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减轻学生的记忆量,能少就少,而不是无脑让学生死记硬背。
判断完从句缺不缺成分,再看缺什么成分,缺主语不可省略,因为从句也是个句,是句子就不能没有头,但这个一般学生也不会错,太明显了。缺宾语可省,但我自己写一般都不省。其实定语从句的难点并不在它本身,还是在句子成分判断上,缺不缺成分跟谓语动词本身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还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用法都有。很多词是都有,但是两种词性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英语比较麻烦的地方了,所以词汇这关还是要过的,该刷经济还是得刷经济。指人指物这些都是基本判断,在这里不做赘述。
不缺成分的句子唯一的难点在于介词+which的结构,这其实不是在考定从,是在考介词了。用什么介词看定语从句修饰的对象,也就是看先行词。所以我一般不爱说定语从句多跟在先行词后面,没人这么规定,而且难的考题一定是不跟在先行词后面的,所以of which为什么难一些,一旦先行词和关系代词/副词中间隔了点东西,哪怕只是几个词,对学生来说划句子成分的难度也是指数级上升的。介词很多是固定搭配,但是很多固定搭配是符合介词本身词义的,这个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个是理解了比较方便记忆,另一个这其实对锻炼逻辑思维很有好处,能帮助理解状语从句的类型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against,就是介词本身的词义。定语从句基本就这些了,所以说定语从句不难,有些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记一下就好了。
难一定是难在理解上,也就是考理解的状语从句。最直接的时间、地点状语从句这些都很好判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when有的时候也可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在这里可以把条件理解为一种广义上的时间,也就是“在……条件发生的时候”。其他的比较,目的,方式状语从句都是需要靠逻辑来判断的。我一般会重点讲一个让步状语从句,学生可能不太好理解这个让步,我一般解释是说,从句一定是服务于主句的,所以从句的让步一般是为了主句的进一步,他真正想说的还是主句。只不过西方人比较直接,中国人可能默认说个从句内容对方就懂了,西方人会把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完完整整地告诉你。所以他说“Tired as you may be, you must work hard.”这其实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我直接跟学生说努力大概率没有人会听,或者觉得我很不近人情,所以我要用让步状语从句表现一下共情,让对方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PUA,笑死)然后我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我想说的话。
这里又涉及一个文化问题:中文是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英文是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这里的high和low不是说高级低级,而是说highly dependent on,高度依赖。所以中国的散文可以讲形散神聚,因为默认信息都在语境里了,听力里特别爱考的推断这个人在说什么的那类题,除了考固定词组搭配的,其他的考得就非常东亚特色,你会发现题干和原文重合度最高的那个选项往往是错的,真正对的那个和字面意思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过我观察下来中国人都挺擅长做这样的题,因为这是符合他们平常的生活认知的。但是遇到要讲英文逻辑的那些题,再顺着中文的思维定势就很容易错了。我经常跟学生说,你做错题一般都是因为你潜意识里的那个惯性思维存在逻辑漏洞。这点其他的上面可能还看不出来,在翻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和学生磨翻译的原因。翻译本身就会允许很多答案,特别是有些四字格他要求的正是学生转换说法,把难懂的中文翻成大白话的能力。你不给学生解释清楚他为什么错,学生是不会信服的。之前有个学生翻译“尽管下雨我们所期待的运动会仍按计划举行”,他把按计划翻成了on time,我一开始也没想到on time为什么不对,就是觉得怪怪的,后来我问了以前跟我一起在虎扑翻译组做翻译的朋友,他说按计划比如按计划开车出去,如果是准时强调的就是我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达,但是按计划就不一定那么苛刻,我中间休息个两个小时,不一定按时间到达,但这也算按计划,他一说我就反应过来了,计划不一定仅限于时间概念,之所以我们会觉得按时说不上来哪里错但是怪怪的,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根据语境做了先设,感觉如果下雨应该默认是时间推迟,那么没下雨就是时间没推迟,就是按时,但其实计划本身应该包含很多方面,不止是时间,光说时间就是词义不精准的体现。
所以我一般说英文一个是理性,一个是精准。理性就是我前面说的,体现在语法规则上,你出装要用脑子出装,不能恶意出装,胡乱出装。另一个是精准,精准一个体现在词性上,词性除了我前面说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的问题,还有一个纯名词和动名词的问题。我常说动名词是个bug,因为理论上来说动词和名词应该是两条永远不会交汇的差距,你有没有想过如果doing可以替代一切sth,那为什么还要学词转,我动词后面直接加ing不就好了,为什么spend还要有on sth和(in) doing sth两种词组搭配,on doing sth是不是也可以用了。所以动名词是一个bug,而不是万灵药,之所以要有动名词,是因为有些动词没有自己对应的纯名词,不得已才要用动名词,那有纯名词肯定还是用纯名词。另一个体现在词义上。比如“给钱”,中文的给钱真的无处不在,因为默认给这个动作具体指什么语境里能推出来。在英文里也能推出来,但它一般是专词专用的,付钱买东西叫pay,学生上交钱叫hand in,公司给你打钱,这个钱甚至都不叫money了,有专门的词,salary,compensation等等,所以英文的词义真的非常精准,英语学的越多,你就越觉得汉语的很多表述是逻辑不明确的,所以中译英第一步就是理清逻辑。
知识点差不多讲到这里,最后谈点我个人的追求吧。我的愿望是我的每个学生后期都可以成为很强势的英雄,可以在10min第一波龙团(一考)的时候就把英语的水晶推了,不要想着大不了还可以20min的时候开风暴龙王(二考),万一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就真来不及了。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一定是一考送走尽可能多的学生,这样他们后半年就不用补英语了,而不是说我作为补课老师为了能多挣课时费默认他们肯定要二考,就用二考来安排复习进度。推完这座水晶,他们还有数学语文小三门的水晶要推,我能做的只有做好我的部分,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培养国服玩家,使命必达。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国服水平的英语。
VienusSC30楼主
· 上海https://mp.weixin.qq.com/s/LUSgLIOiYs37oQtXonbC2A 这是我的公众号 抽空更新 没更新就是在教学生或者在帮家长缓解焦虑 或者在自我提升 或者在刷虎扑打王者荣耀摸鱼(对我来说这叫 做一个丰富的人 毕竟我不打王者荣耀我也没办法给学生讲这些)
无所谓输赢对错
· 吉林老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