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屠川谁是凶手?亲历者日记揭秘:八旗和明军都好,农民军和叛军害人!
《五马先生纪年》是明末清初的四川人傅迪吉的秘密日记,这本日记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以傅迪吉个人的亲身经历给我们直观展示了,清末清初战乱之际,四川百姓的恐怖生活,屠杀,抢掠,饥荒,卖人肉是那个时代,四川人挥之不去的地狱回忆。
这本书几百年来都没有出版面世,直到被土改队员发现,才重见天日。从这本残缺的古书里,可以窥见战乱年代一个普通人的生存历史。
1644年,清军已经入关,开始对李自成作战。张献忠则向四川推进。
七月,张献忠攻破重庆;八月,破成都。
大西军以剁手来计算军功,战败出逃的明朝蜀军,都被剁去了右手。
百姓只要收下了官差给的“大西顺民”的印信,兵就不敢乱杀。
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 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
1645年,傅迪吉19岁。
大西军在四川境内到处掠夺,各地士绅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张献忠十分恼火,下令进行屠杀,以震慑反抗者。
张献忠开科考,要求四川所有童生必须参加,秀才以上者,连家眷必须迁入城里,十人一结,一家造反,连坐九家。
傅迪吉的父母怕出事,隐瞒了儿子是读书人,改让他经商做生意。
到了十一月,傅迪吉的家人听信谣言,以为可以跟官兵做些生意,简州城里生丝价高,就让他带着仆人,拿了些生丝,跑到简州城里做买卖。
谁知,刚进城,大西军就封了城门,开始挨家挨户抓人。
傅迪吉躲在亲戚家里,他的姑母、小姨、仆人都被抓了。他躲在一堆茅草下面,躲过了好几批军队的搜查。
正当他心存侥幸时,一个相貌凶恶的大西兵一脚踢开茅草,拿刀对着他,说:“起来!”
就这样傅迪吉被官兵绑着,押到了城外的河岸口。
当时当兵的首领正在招人,被抓的人为了活命,都争先恐后地出售自己。
傅迪吉被一个小头领选中了。选中后不久,这些士兵就开始杀剩下的老弱妇孺。
屠杀过后,河边堆满了尸体。大西将这些尸体拖到河里,任其漂流,河面上的尸体不知堆了几层……
傅迪吉随军队开拔,走了四天,来到一个山高林密的地方。
他趁机找了个借口逃跑,钻入密林中。前来追捕的人搜了一阵没有发现,就骂骂咧咧回去了。
傅迪吉一直在山沟里躲到天黑,才摸黑往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到处是张献忠的部队和流散的百姓。
有个叫李家沟的村子,傅迪吉路过时,众人还在吵闹着吃黑猪肉,他好心告诉他们兵要来了,他们不信,不久后就遇害了。
傅迪吉一路逃亡,先是到了岳父母家,再是回到自己家,大西军几乎是追着他后面扫荡。
他与家人们最后躲到了大山里。荒山野岭里,原本是野兽的聚居地,却分布了大量逃难的流民。
后来张献忠的部队在简州一带扫荡完,起兵去成都了。傅迪吉他们也终于松了口气,安全地度过了农历新年。
1646年,张献忠的部队又来掠杀,傅迪吉和亲友被迫亡命天涯。
正月17日早晨,他们被贼兵追上,傅的岳母、小姨都斩杀。
傅迪吉跑到任家沟一个远房亲戚家,住了20多天。等大西军走后,回家一看,到处尸横遍野、房屋尽毁,有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是双手尽砍。
山上的寺庙里,连和尚都被杀光了。他们无处可去,只得在寺庙里安身。
临近清明时节,大家千方百计找来了一些水稻、胡麦的种子,一起耕作,恢复粮食生产。
而有些懒惰的人家,无计可施,只能卖房、卖地、卖妻。
这之后,张献忠大败于江口,再没有派兵到简州一带烧杀抢掠。大家总算过了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
到了1647年,清朝肃亲王豪格率军入川与张献忠激战,将张献忠射杀,恢复了成都府和简州府。
日子算是稳定了,但这一年开始闹饥荒,粮食价格猛涨。
傅迪吉家因为往年治田有方,囤不少粮食,但不幸遇上一伙以陈铁鞭为首的土匪。
他和家人不得不把粮食藏在地窖里,并连夜将一些种子撒下田,第二天一早开始逃命。
有一对夫妇,本来说要跟大家一起走,临行时却说有病,不愿同行。
家族里的人商议,怕两夫妇被土匪捉住,说出藏粮食的地窖,要杀了他们以绝后患。但最终没人下得去手。
后来这两夫妇果然被土匪绑起来用火烧,说出了地窖的位置。家里的九个地窖全被土匪挖出,粮食全被抢走。那对夫妇也被活活烧死。
傅迪吉和乡亲们逃荒的一路上,见不少人饿得将死,睡在板上,时而张嘴,时而瞪目。
为了生存,有难民开始吃人肉。傅迪吉他们亲眼看到有人烧火,烤人肉吃。
有个背着人肉包的少妇,被他们抓过来,问为什么杀人吃,那少妇说我哪有本事杀人,人肉是她公婆要死的时候,从一对强盗兄弟那里买来的,价钱是“一两银五斤”。
一行人一路艰难走到了省城成都。
成都经过张献忠部队的破坏,如今也是市面萧条,百物腾贵。
当时清肃王豪格正在与明朝将领杨展对战,百姓人心惊惧。
豪格率领的八旗军军纪比较严明,“由正路径走,并不入人家”,但他收降的原大西军刘进忠部队就没这么守纪律。
他们不分昼夜在各地寻找粮食,有粮就放人,无粮就吊起来烧死。
傅迪吉家族在成都本想向官府一牌令,将来好管理地方。但从省到州到县,手续繁多,等待签发需要时间。
因为在成都开销大,大家商议单留族叔傅春宇一人在成都等候,其余人回简阳老家。
谁知傅迪吉他们离开成都没多久,就碰上杨展大军进攻成都。守成都的清军将领是原大西军将领梁有训,抵挡不住就撤兵。
撤走时,梁有训将城内残存的几千居民——也包括留在成都的傅春宇,全都驱赶着一起北撤。
后来因为杨展大军追得急,梁有训就把这几千居民全都杀了,以便轻装逃走。
傅春宇,就这样丢了性命。
几经辗转,傅迪吉他们终于又回到了简阳老家。
因为以前的存粮几乎被土匪抢光了,他们只好杀耕牛为食。牛肉吃完了,再去采野菜。野外无物可采,就捡地上的骨皮吃。
这一年,靠仁寿县地区的人,几乎人人为盗,人人吃人。
有正直的官员整顿风气,食人肉者杀,偷盗者杀,但仍无济于事。
在饥饿濒死的状态下,有良知的人能够坚持两年不参与吃人,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1648年,饥荒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善。
百姓种下的粮食成熟后,还没入口,就被官兵土匪抢去,他们抢不到粮食就杀人吃。
傅迪吉一家在十月份开始举家南迁,爬过高山,跨过大河,来到杨展控制下的浦江县。
浦江县在杨展的治理下,收留了大量难民,生产得以恢复,百姓安居乐业。与四川其它地区相比,简直是人间天堂。
傅迪吉在此见到了稻粟丰收,鸡犬相闻,男女穿红戴绿,车马塞途的繁荣景象。
他们终于可以在此安心生活,男人开荒种地,女人织布养鸡,过上了温饱有希望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1649年,杨展被手下袁韬、武大定杀死。
听到这个消息,蒲江的百姓都如丧考妣。曾经的乱世乐土,又开始陷入混乱之中。
武大定的部下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浦江的布价飞涨。
傅迪吉一家有食无衣,听说家族中有二十四五家在眉州,以纺织为生,于是一家人不得不抛下刚置办的一点家业,于1650年向眉州进发。
在眉州生活了一年多,战乱又来了。
1651年,占据云南的孙可望派出大将刘文秀率军出征四川。袁韬、武大定被刘文秀打得大败,率部逃走,川南地区遂被刘文秀占领。
1652年,清朝又派平西王吴三桂入川,同刘文秀连场大战,眉州一带沦为战场。
傅迪吉一家不得不在1653年又从眉州逃回简阳老家......
一直到1660年,清朝消灭了云南永历政权,四川的乱世才算结束,百姓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
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资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四川有户籍人口310万,总人口为900万。到了清朝初期,四川统计的人丁仅为16万,估算人口约为250万。
康熙六年(1667年),四川巡抚张德地来到四川后,向皇帝报告说,他只是个空头巡抚,因为已经无人需要他来管理,“四川有土无民”。
四川在明清之交中锐减的这几百万人口,大多不是征战的士兵,而是被屠杀、饿死的百姓。
幸存下来的人,有的是傅迪吉这样流亡多地,死里逃生的,有的是躲进深山老林里,靠原始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的野人。
傅迪吉这本书是记述自己从出生到70岁的事迹,读完他18岁到30多岁的乱世经历,让人最大的感慨就是:活着真好!
燃烧的犀牛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 四川
所以张献忠挂了以后抗清十几年的都是我们四川的鬼魂,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