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是嫡长子,李建成是嫡次子,历史会怎么发展?

avatar
关注

首先,如果李世民生到李建成前头成了嫡长子,那么他便拥有了宗法制度赋予他的天然继承权。

在李渊从晋阳起兵到占领长安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将得到大力展现。他与李建成一起夺取西河的第一战将为他在军中树立良好的统帅形象。

这一战李世民用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兵马,在李建成和温大有等人的协助下,一路与士兵同甘共苦,严肃军纪,来回往返仅仅历时9天便拿下西河。让李渊第一次对儿子刮目相看。也因此制定了进军关中的策略。

其次,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自然而然地被立为皇太子。皇太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稷之本,不管他的军事能力有多强他都大概率要留在京师协助李渊处理政事。而由老二李建成领兵征战。

但李建成的性格偏向仁厚,又不太擅长经营谍报系统。所以在军事行动中虽然会得到众将士的倾心拥护,但总是在关键时刻缺少那么一丢丢果敢和决断。从而导致军事进程趋于缓慢。

北方的刘武周,宋金刚,薛举等割据势力对李建成来说问题不大。但关东的窦建德和王世充基本上会让李建成无功而返。

在东边失利后,李渊经过权衡利弊大概率会让心狠手辣的李元吉成为李建成的副手。二人在性格上可以很好的互补。但也免不了产生争吵和矛盾。

李世民作为太子看着大唐的统一进程很是着急,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向李渊提出战略意图和具体计划。在得到验证以后,李世民开始在京师参与军国大事,也相当于遥控指挥在外的李建成。(或者开始重用有平定江南之功的李靖,那么李靖最后的结局怕是不会善终。如此李建成的军事成就也会大打折扣,他对李世民的威胁会变成杨广对杨勇的那种程度。但并非就一定会像杨广取代杨勇那样取代李世民。)

有了李世民的参与,李建成的军事进展十分顺利,等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会发现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因为李世民的算无遗策已经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太子的势力大有超过皇权的苗头。

最后,出于对皇权稳固的担忧,李渊开始想尽办法制衡太子。于是李建成在原来的职位上,不仅兼领了尚书令,十二卫大将军,雍州牧,还生造了一个天策上将,最重要的是允许这个天策上将开府。同时对李世民的功劳绝口不提。

得益于开府的便利,李建成将跟随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全部名正言顺的笼络在自己的天策上将府里。等于拥有了一整套合法的夺嫡班底。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知道自己受到了父亲的猜忌。于是开始故意放低姿态,一边暗中笼络朝臣,一边在各个重要位置安插间谍,特别是李建成的天策上将府。同时开始引诱拉拢策反李元吉,并许诺他为皇太弟。

而李建成这边在府僚的撺掇下,和李渊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开始对太子之位生出觊觎之心。

就这样兄弟三人展开了明争暗斗,李渊为了制衡太子所打造的亲王与太子并重的格局正式成型。李渊看着这种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局,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然而朝中大臣开始无所适从,不得不选边站队。李世民和李建成也开始利用皇帝不停的打对方的小报告。

李渊虽然被烦得不行,但每次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不了了之。渐渐兄弟相争成为朝野共识,双方都在各自势力的裹挟下将对方视为仇敌。

李世民也利用太子身份的便利开始瓦解分化李建成的势力。李建成为了自保,在双面间谍李元吉的支持下决定铤而走险。

而李元吉也因为倒向了李世民,在突厥寇边需要抵御的关口经过双方拉据和李世民的暗中支持在各方势力都能接受的情况下成为了统帅。同时带走了李建成的有生力量。

在双方都认为李元吉是自己人时,李元吉却看到了坐收渔利的机会。

于是在昆明池为李元吉践行的宴会上,李建成发动政变,由于李元吉的居心叵测让他选择了观望。致使本来胜券在握的李建成与李世民两败俱伤。在李元吉想收拾残局控制皇帝,逼迫李渊改立自己为太子的关键时刻,他的阵营却突然倒戈。而玄武门守卫也早就被李世民换成了自己人,李元吉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却不料被李世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完全控制皇帝、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李世民迫使李渊下诏以李建成谋反为由将其赐死,李元吉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几天后李渊让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这只是一种猜测,李世民和李建成对调出生顺序,李世民在法理上更占优势但是军事成就上就会落于下风。但是根据李世民出色的情报能力,在关键时刻他会如有神助般可以预知对方的一举一动,从而可以提前布局和沉着应对,这将大大增加他的胜算。

还有一种可能可以参考李承乾和李泰相争的结局:二子双双被弃,便宜了其他皇子。但有一个前提是皇帝必须对军队有绝对掌控权。

历史区如果历史变这样
发布于天津阅读 14981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M.SCOFIELD

· 江苏
黑鱼烧咸菜李建成参与唐公事业的时候,李渊正是苟着发育阶段,广神对这个老表猜忌心重的很,处处打压,也不给什么实权,李建成在这种风雨飘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谨小慎微难免魄力不足那会二公子在父兄的保护下无忧无虑,阳光自信,勇武豪迈,等他涉世的时候,支撑大隋朝的30万府兵精锐尽丧高丽,杨玄感李密造反造的天崩地裂。压制唐公的广神差不多精神错乱了,李家不再做小伏低,开始展露锋芒,趁势谋夺天下你说这两都是窦夫人的孩子,先天能有多大差别?环境和形式影响人罢了
收起

一看你就没有小孩,或者说没有两个以上

亮了(701)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想听情歌

· 重庆
唯物辩证史观没听说有太子出去的
收起

你能说出这种话,是怎么发出这个帖子的?李渊最开始让在外面统兵的就是李建成。大业13年9月,李渊派李建成领兵抵御屈突通,李建成为统帅。李世民在李建成麾下任前军统帅。李建成攻陷永丰仓后,他就待在永丰仓不动了。屈突通率军进攻,被刘文静阻挡。李世民率前军度过黄河,先平定渭北,然后奔赴司竹,收降大量流寇,得兵十三万。薛举领兵十万来攻,李世民迎战,斩杀一万多人,从陕西渭北一路打到甘肃天水。同年,大业13年12月,李渊再次任命李建成为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领兵十万攻打洛阳。李世民在李建成麾下任右军元帅。李建成率十万精兵外出5个月,没有取得任何战功,于次年4月撤回长安。撤军过程中,李世民三次设下伏兵伏击隋军追兵,击败隋将段达所率一万多人,进而占领宜阳、新安二城。李渊一个刚起步的新军阀,经得起几次李建成这样领10万精兵出去溜达小半年啥事不干的?就是李建成攻洛阳之战无功而返后,李渊才换李世民来担任外出作战的元帅。李世民单独领兵的第一战,就是打西秦薛举。正好,对面也是派太子出来统兵打仗的。大业十三年7月,薛举令太子薛仁杲率兵攻克甘肃天水。12月,薛举令薛仁杲率兵攻打陕西凤翔。薛仁杲遭遇李世民,被斩杀一万多人,李世民一路追杀打到天水城外。李建成自己就是被派出去统兵打仗的,打得不好才换成了李世民统兵。李世民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另一个军阀派出来打仗的太子。你对李建成李世民一无所知,是基于何种认知对他们二人侃侃而谈的?

亮了(658)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