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试制九四装甲列车

avatar
关注

出兵西伯利亚首次运用装甲列车

1918年西伯利亚出征期间,日军首次与装甲列车交战。 在此之前,陆军铁路士兵设计了装备简单的火车车厢,但想法是武装整列火车,不仅携带步枪和机枪,还携带火炮,并用钢板保护。像装甲列车的想法。 然而,日本陆军很快意识到,武装装甲列车在欧亚大陆广阔的战场上将非常有用。

铁路的运输力量自上个世纪以来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火车不仅被用来运输部队和弹药,还被用于蹲战,甚至搭载步兵和缓慢移动的火炮,能够高速移动并进行战斗。 虽然仅限于铁路沿线地区,但利用火车本身进行战斗成为可能,运动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 装甲列车的优势很明显:可以快速前行增援,为没有重武器支援而陷入战斗的步兵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尤其是在西伯利亚与火力相对较低的敌人作战时,装备有机枪和火炮并有装甲防护的火车,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对步兵和骑兵来说是无敌的。

日本陆军很快就适应了装甲列车。 由于已经有经验丰富的铁路部队和技术基础,他们就模仿那些出兵西伯利亚的国家制造的临时装甲列车,用货车装炮,用土围起来,建造自己的装甲列车,带着临时板甲,开始了。

《作战列车战术》是第十二师团总参谋部于1919年编写的关于装甲列车及其作战情况的报告,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文献,展现了日军对装甲列车的高度评价和装甲列车的真实本质。 “战斗列车”一词在此时首次使用,并被设计为陆军术语,以取代直译的“装甲列车”。 《作战列车战术》开头的“引言”是这样描述该报告的:“本书的目的是讲述第12师在战时使用Shitaru战斗列车(当时称为装甲列车)的经验。理想作战列车的构想及其操作方法的描述将为现有作战列车的使用和改进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军方研究这些武器提供基础。” 这样,第12师根据西伯利亚派遣期间临时组建装甲列车并在战斗中使用的经验,总结了装甲列车的操作要点和本质,并希望继续改进和发展这种有前途的武器。

装甲列车的组​​成及各车辆的作用

对于“作战列车”,第12师总参谋部表示,“作战列车”的任务是以炮兵作战为主,“所以作战列车的车长应由炮兵长担任”,装甲列车是在铁路上移动的火炮。 据此,“作战列车”确立了三种分类:一是“重型作战列车”,主要负责远距离杀伤人马、摧毁固体目标、炮兵作战;一是“轻型作战列车”。其任务是杀伤、摧毁防护较差的目标或防护装备轻薄的目标。第三,在敞篷车上配备野战炮、山炮、特种火炮、机枪等。接管“轻型战斗列车”职责的“临时战斗列车”。 “重型作战列车”和“轻型作战列车”的区别在于所配备的火炮,“重型作战列车”可以进行远程火炮作战,而“重型作战列车”则可以进行远程火炮作战战斗的方式取决于他们是装备重型火炮还是只装备轻型火炮,有一个师与敌人作战的“轻型战斗列车”。

步兵车和机枪车都与两个编队相连,但步兵车和机枪车是用于远距离作战的“重型战斗列车”中列车本身的自卫,而“近距离作战的“轻型车辆”。在“战列列车”中,步兵车和机枪车担负着对敌人进行直接攻击的任务。

  不过,尽管它是“轻型作战列车”,但其攻击力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火炮车的火力。 “作战列车”不是运输部队的工具,而是火力支援的武器,是“在铁路上行驶的火炮”。

虽然第12师团设计的“作战列车”名称并未被采纳为标准,但这三种分类将被后来的日本陆军装甲列车继承。

 

对苏战争的准备和全尺寸装甲列车的建造

从西伯利亚撤军后,日本陆军继续研究装甲列车,但全尺寸装甲列车的建造被推迟,加上预算紧缩,装甲列车的日子不好过。 然而,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情况彻底改变。 日本因此次事件而在伪满洲获得了广阔的势力范围,不仅需要大量的装甲列车来保卫和维持公共秩序,而且现在已经控制了伪满洲,苏联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敌人。作为对苏战争准备的一部分,全面恢复了建造装甲列车的计划。

一是南满铁路开工建设铁路保安用满洲式轻型装甲列车,运行范围大幅扩大。 这是适合铁路沿线游击战的轻武装装甲列车,虽然描绘了炮车、步兵车、装甲机车等构成列车的车辆,但这只是一辆小型列车,可接收火力支援,是为了防卫目的而对敌进行装甲列车,最终发展了28个编队,一直起到警戒作用,直到战争结束。 满洲级轻型装甲列车在数量上代表了日本的装甲列车。

以对抗正规军为任务的全尺寸装甲列车的建造也开始了。 当然,正规军是面对伪满苏维埃边境的苏联军队,在与苏联发生战争时,是指将轨距从标准轨距改为宽轨距并入侵苏联领土的成熟部队,就像他们出兵西伯利亚时那样,建造了“临时装甲列车”作为装甲列车的试验配置,并进行了测试。

  与保安装甲列车的主要区别在于火力:重型火炮车配备一门14年式10式高射炮,轻型火炮车配备两门11年式7门半野炮由一辆汽车、一辆轻炮车、一辆步兵车、一辆指挥车、一辆机车、一辆辅助运煤车、一辆物资车组成的12辆编组列车、步兵车、轻型火炮车、重型火炮车、巡逻车。 虽然是攻防俱佳的战时编队,但遗憾的是它的缺点是机车动力不足,难以在斜坡上作业。 总共建造了三列临时装甲列车。

1934年,94式装甲列车原型开始建造,作为战时使用的全尺寸重装甲列车。 原型94式装甲列车通过取消与“临时装甲列车”连接的两辆步兵车辆而变得更轻,并将缺乏牵引力的小型满洲“索里”改装装甲机车改装为大型“米凯”所取代配有装甲机车、巡逻车、装甲炮车(14式10高射炮)、炮车大津(14式10高射炮一辆)、炮车H(2辆88式7野战高射炮),组成由指挥车、机车、辅助运煤车、供电车组成的八辆编组列车,具有完整的火力支援车辆的特点。 该炮车配备十门高射炮,配备80发高爆炮弹和120发高速尖头子弹,除了传统的远程作战定位外,还能够从远距离摧毁敌方装甲车。距离,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忽视了,也有这样做的意图。 除了机车外,所有车厢都是新为装甲列车建造的,原型94式装甲列车,高射炮安装在旋转炮塔上,看起来就像是铁路上的堡垒。

这种火力大、远程作战为主的原型九四式

九四型装甲列车建成后,俗称“重型装甲列车”,而火力较小的“临时装甲列车”则被称为“轻型装甲列车”。

至此,陆军期待已久的全线装甲列车完成了,但对苏战争的准备工作并没有按照最初的预期进展,相反,伪满洲国铁路安全负担的加重意味着优先考虑出于安全目的维护装甲列车。 着眼于对苏战争,94式装甲列车原型车只完成了一个编队,该车火力强大,适用于运动战和火力战。

发布于上海阅读 365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ibilue

· 湖南

把铁路扒了还跑不跑?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福星同度楼主

ibilue把铁路扒了还跑不跑?
收起

火力投送距离不够,怕破坏,所以成了概念车。但后来有导弹列车,解决这个问题。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