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插混相关技术是阻碍比亚迪的最大阻力,也是比亚迪发展最大的短板

avatar
关注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迪粉甚至是其他人可能都会诧异,明明dmi相关插混技术是比亚迪近些年成功的最大原因。怎么又成了阻碍比亚迪的最大阻力,还成了比亚迪发展的短板呢?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dmi,DM是Dual-Mode的缩写。是纯电动车(EV)和混合动力(HEV)相结合的技术。DM双模电动车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是一种将控制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混合力量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I是灵活智能Intelligent的意思。比亚迪后来还产生了dmo。dmp等技术,基本也都是在dm系统下的继续优化。

dm模式的核心优势是在低速状态下主要靠电池驱动电机驱动,这个时候一般传统燃油发动机工作效率低,比较费油。而高速状态下,则电机和发动机并联驱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dm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省油,并且省去了变速箱等传统油车技术含量较高结构较复杂的部分,也能够提供较高动力。

dm技术大规模投入使用时,新能源产业也才刚刚开始不久,那个时代电池成本较高,特别是三元锂电池,并且充电的基础设施也较少,基本上要靠家充补能,而且补能速度也较慢。所以比亚迪早期插混车不配快充口,只有家充口。

但是,出乎比亚迪意外的,整个新能源产业,在特斯拉,宁德时代等龙头公司的带领下,这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池成本特别是三元锂电池成本迅速下降,虽然有过波折,但整体成本下降的趋势已成定局。而充电基础设施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民间资本的进入,也迅速在全国铺开,直流快充大大提高了充电速度,几十千瓦的直流快充桩比比皆是,100千瓦200千瓦以上的快充桩超充桩也越来越多。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3C,4C甚至5C电池不断推出,哪怕是之前能量密度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也推出了4C版本。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补能时间越来越短,15分钟充到80%左右电,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都扭转了dm技术刚面试的纯电或大电池技术的各种短板。

而dmi技术,本质上是为了省油,而不是为了不用油,其结构还是传统油车结构下改动而来,这就是俗称的油改电。比亚迪仍然在生产大量的小电池dmi车型,从cltc只有55公里只有几度电的比亚迪秦,到只有十几度电,cltc在100多公里的各种dmi车型。这种模式可以相对控制较低的成本,但是由于在大量情况下(高速)仍然用油,所以面对纯电以及纯电车型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增程车型,就有了先天的劣势。

这个劣势在于,相比纯电和增程车型,仍然保留发动机并联直驱架构,结构更加复杂,成本更高。而且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智能化。车的智能化,本质上是用电驱电控车的所有结构和部分。这其中只要有机械驱动部分,就会有延迟,就会无法精确控制。即使有部分实现精确控制,也需要额外较高的成本。而这些问题,在纯电和增程模式下,都可以轻松解决。

就如同传统油车车企因为在传统油车上投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以及建立的技术优势,使得传统油车车企明知道新能源电车是发展方向,也没法真正放弃油车,完全转向新能源车。对于比亚迪而言,dmi技术及车型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在充电桩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很少投入的原因。dmi车型天然不依赖公共充电桩补能,而且充电桩越多,越有利于纯电和增程车型,这是在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做嫁衣。至于自动驾驶技术,前面也说过了,dmi型车型无法在相对较低成本下实现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革自己的命对于传统油车车企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比亚迪这种靠dmi取得巨大成功的车企,同样很难。

综上所述,dmi及其相关插混技术在当时新能源技术尚不发达时期,帮助比亚迪实现了巨大成功,完成了弯道超车。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井喷,现有的新能源相关技术已经基本克服了之前的短板,相比而言dmi技术成了短板,并成为了阻碍比亚迪发展的重要因素。

汽车区比亚迪比亚迪DMI
发布于江苏阅读 1932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 广东

通篇都是自己的臆想,毫无逻辑。先去看看比亚迪第一辆纯电车是什么时候下线的。王传福要是有你这么蠢,比亚迪也不会横空出世。电动车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比亚迪都是自己在研发。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也是投入数千人的规模。请问电车上面还有什么核心技术比亚迪没有在研发?

GIF
亮了(204)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猫了个西有

· 广东
通篇都是自己的臆想,毫无逻辑。先去看看比亚迪第一辆纯电车是什么时候下线的。王传福要是有你这么蠢,比亚迪也不会横空出世。电动车的核心,电池,电机,电控,比亚迪都是自己在研发。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也是投入数千人的规模。请问电车上面还有什么核心技术比亚迪没有在研发?
GIF
收起

亮了(58)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