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丨狂潮5家族:“GreenHouse”之外,安踏早就不“安踏”了

avatar
关注

还是能看到很多实战鞋的“恶评”。

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每次发有关安踏的球鞋/审核到类似内容评论的时候,有些评价总会高频出现在我的眼前:“又笨又重”“就是没法做到轻一点吗”“臃肿”……

刺眼吗?但也真实。

2023年夏末秋初,安踏推出了狂潮5 PRO。

连带着欧文的中国行以及之后一些列新配色的推出,安踏终于摆脱了“童鞋生产机”的恶名,开始向着当下的审美和实战倾向趋势前进了。

狂潮5本身其实还是有一些22年安踏“大货”的痕迹,整体还是以粗犷风格为主(也和狂潮系列的外场定位有关),但是还是带点儿“肥胖”味儿。再加上足够直接的中底配置以及还算能打的实战性能,勉强算是在狂潮4“卷底风波”之后帮助这个系列稳住了阵脚。

当然了,过宽的前掌,不算低的重心和前掌内嵌TPU板“到底有啥用”这样的问题依旧会困扰一些球手,这也是这双鞋最大的几个问题了。

到了狂潮5 PRO,那我们的测评标准就要高很多(毕竟价格也翻倍了)。

即便是不用“安踏球鞋”的标准去评价,狂潮5 PRO也能架得住“千元级后卫实战鞋”的名号。够低但是回弹足够舒适的中底缓震材质,双层支撑板对于足弓和抗扭的贴合支撑以及“瘦化”的外形下依旧足够舒适的贴合感和侧向支撑,让狂潮5 PRO能够成为和欧文足够适配的产品。

为数不多的问题在于前掌依旧放了一块小碳板(前期异物感很明显,后期氮科技踩出形变了也就好很多了),以及后跟因为缓震厚度会让大体重球手觉得有些震脚。实战上几乎就没有太大问题。

就像我在全年总结时候说的一样,狂潮5 PRO能够让我看到属于安踏的“努力”,不仅在于这双鞋的“瘦身”以及实战表现,更重要的是这双鞋至今为止跳脱出了原有的“安踏式”配色逻辑,敢于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比如我买的猫科动物),还有就是这样之后诞生的全新可能(比如我会拿Moon改出耿鬼配色)。

在狂潮5 PRO之后,自然也会有想要5 PRO的性能但是只愿意出5正代价格的需求(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延迟发售的狂潮5 V2。这双本就在发售计划中的“V2”可以说是关注度比较低但是确实足够能打的实战鞋。怎么说呢,确实有点5 PRO內味儿。

相比起5正代,狂潮5 PRO的优势大概在这三点:

  1. “5 PRO式逻辑”——虽然账面中底配置还是5正代的配置,与5 PRO更接近的鞋楦以及考度拉鞋面,更强的支撑和稍窄一些的前掌也让更多后卫球员能够适配。不同的是像是5 Pro的鞋面、支撑鞋垫和氮科技调教都比5 V2更好,也算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操作。

  2. “更低重心”——这点很重要,但是确实也和5 PRO一样会前后掌都偏硬。

  3. “一些细节”——狂潮5 V2这次在鞋垫和中底布上上了胶,同时后跟加了额外的稳定模块,让这双鞋改低帮的同时保证跟脚。

当然了,缺点也不是没有,一方面是狂潮5 V2因为前掌改低导致前掌TPU异物感前期更重,另一点就是这个鞋鞋带真的太滑,我是直接换鞋带了。

而为了让狂潮5 V2的前掌更适合我的需求(缓震再好点),我换了先驱7的超临界鞋垫。差不多的厚度下,比原装但科技鞋垫的缓震脚感和回弹舒适度会更好一些。

这个鞋垫对我来说一般会用在更多正常/宽楦鞋里用来填补一定的鞋内空间(因为我是宽脚,前掌总是有点空的)。但是这个鞋垫前掌做的有点宽,个人觉得窄脚朋友买了窄楦鞋子想用,还是得买回来先剪一下的。

在周世杰、颜岩等人加盟安踏后,很多人都会觉得“厦门本部写设计师一定会失势”。但是及时拿出狂潮5 PRO以及V2的“原生设计团队”以及产品部门也证明了“只要愿意钻研,给到成本余裕,也能做出顶级实战鞋”的自信。

在沈照旭转投特步,Greenhouse来势汹汹的当下,安踏也需要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不需要靠明星设计师也能做好的机会。“优秀的产品”终究可以来自于品牌,而不是来自于设计师、产品团队个体的“神之一手”。

毕竟,谁也不想再犯一次李宁“营销完设计师后给别人做嫁衣”的重大失误了。

阅读 673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J1n7

· 湖南

好帖

亮了(1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伤心肚兜

· 广东

狂潮5打折的价格还可以,5pro实体店比网上还便宜,可能网上控价比较猛。

亮了(12)
查看回复(1)
回复